第4章 语法学
一、语法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请举例说明。
答:语法的性质
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语法有以下几种基本性质。
(1)语法的规约性
语法的规约性,首先是指语法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有制约性。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就会妨碍交际或受到指责。语法的规约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语法规则的社会约定性。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不是天然的,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惯例。语法书上写的语法规则,只是对这种社会惯例的一种描述。因此看某种说法是不是合语法,就是看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社会惯例,而不应只看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因为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带有作者的主观性,不一定与客观的社会惯例(即客观的语法)完全一致。
(2)语法的抽象性
语法是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潜存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法知识,或者语法学者对语法的描述,都是从具体的话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动词+宾语”这种结构方式及其结构规则,就是从“吃苹果”、“看电影”、“洗衣服”、“读小说"等许许多多同类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条语法规则,都概括了大多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而舍弃其间的差异。如“吃苹果”等四个语言片断,具体的形式和意义都各不相同,但其结构方式却有共同之处: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加上表示事物的词构成的,而且其中事物都是动作涉及的对象,即都是动宾式。动宾式就概括了“吃苹果”等语言片断结构上的共同特征,舍弃了各自形式和意义上的具体差异。
(3)语法的生成性
语法规则不仅是对已经存在的话语的概括,而且还指导人们生成无限多的从未听说过的新话语,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如:“张大爷卖了一头猪。”这句话可能是我从未听说过的,但显然是合语法的,因为它是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造出来的。根据语法规则,我们还可以把这句话改成许许多多不同的话语。
语法的生成性主要体现为类推性和递归性。所谓类推性就是指可以用同类词语替换.如“张大爷”中“张”可以用“王、李、刘”等替换。所谓递归性就是指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反复运用。例如名词前面可以加多个定语,就是反复运用定语的规则,并列成分可以多项并列,也是反复运用并列结构的规则。正因为这种类推性和递归性,才使得语法规则具有生成性。
二、语法有客观语法和主观语法之分,你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答: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语感。这时说的“语法”就是语法规则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叫作“语法规律”。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也即语法规则也称作“语法学”。主观语法来自于客观语法。
三、什么是语法形式?为什么说隐性语法形式也属于语法形式?举例说明常见的显性语法形式。
答:(1)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以及各种语音形式。
(2)隐性语法形式属于语法形式的一种,虽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如名词和动词是不同的语法类别,有不同的语法意义,这种不同的语法类别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显性语法形式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隐性语法形式体现出来。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词形变化来体现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但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组合功能来体现。又如“鸭蛋大”是一个歧义结构,既可是主谓关系,也可是偏正关系,而显性语法形式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主谓结构,“鸭蛋”可以用“什么”替换,“大”前面可以插入“很”进行扩展;作为偏正结构“鸭蛋”可以用“多”替换,可以变换为“像鸭蛋那么大”,但不能插人“很”这些都属于隐性语法形式的不同。
(3)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显性语法形式。
①语序
语序就是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区别不同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形式。如“他笑”和“笑他”是不同的语法结构,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动宾结构,区别全在于语序不同。语序作为一种语法形式,在不同语言中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在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藏语、彝语等语言中,语序都非常重要。这些语言的语序都比较固定,一般不能随便改变词语的顺序,否则就不成话,或者改变了语法结构或语法蓝义。但在俄语、拉丁语等语言中,语序则相对比较灵活,因为这些语言有十分丰富的格变化,主语、宾语、修饰语等都有特定的格标记,有了不同的格标记,改变语序一般不会影响语法结构。但即使是这些语言,语序有时也是決定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的标志。如俄语的第一格(主语)和第四格(直接宾语)有时同形,全靠语序来区别,在动词前面的名词为主语,动词后面的名词为宾语。又如俄语数词一般放在名词前面,若放在名词后面,就表示约数。
②辅助词
辅助词是专门或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主要是虚词和助动词。
虚词如前置词(介词)、后置词、连词、助词、冠词、语气词等,主要有四种作用:一是标明词语的结构关系。如汉语连词“和”是并列结构的标志,英语的介词往往是状语的标志。二是表示某种语法范畴。如汉语助词“着、了、过”就是表示时体范畴的标志。德语冠词可表示名词的性、数、格范畴。口语广泛使用助词表示各种语法范畴,如主格、宾格、方位格、领属格、被动态等。三是标明某种功能类型。如汉语助词“的”附在其他词语后面,构成名词性短语,如“买菜的”。英语、德语、法语的冠词也有标明名词的作用。四是表示某种语气。如各种语言的语气词都是表示语气的。
助动词本身是动词,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助动词也有动词的形态变化,但助动词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单独或与其他形式一起表示某种语法范畴。如英语shall等表示将来吋,be与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ing一起构成进行体,与过去分词形式-ed一起构成被动语态,have与过去分词形式一起构成完成体。
③词缀
词缀是定位粘着语素,其作用是附着在词根上构成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如汉语的词缀"老、者、子、头”,英语的词缀-er、-ist、-ism等,都是名词的标志;汉语的“然”,英语的-ly都是形容同或副词的标志。词缀在许多语言中都是语法范畴的主要表现手段。如英语用-(e)s表示名词的复数或动词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用-’s表示所有格,用-ed表示过去时,用-er、-est表示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俄语的词缀更为丰富,名词、形容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数、性、人称、时体等语法范畴,主要是用词缀表示的。
④内部屈折
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build—built、send—sent、lay—laid、pay—paid、say—said、drink—drank—drunk、sink—sank—sunk、ring—rang—rung、bring—brought、think—thought、buy—bought等等。少数名词的复数也采用语音交替方式,如foot—feet、goose—geese、tooth—teeth等。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内部屈折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不同。阿拉伯语主要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英语的内部屈折只是辅助性手段,只有少数不规则动词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而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⑤.重叠
重叠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重复部分的语音形式有时会发生一些变化。汉语动词、形容词、量词和少数名词,都用重叠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动词重叠表示短暂、尝试等,如“问问、散散心、推敲推敲”。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高或适中,如“大大、高高兴兴、笔直笔直、慌里慌张”。量词和少数名词重叠表示遍指,如“个个、年年、人人、村村、山山”。越南语名词重叠表示遍指,马来语名词重叠表示复数,日语名词重叠表示遍指或复数。俄语可用动词重叠表示未完成体,印地语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高。
⑥.变调和重音
语调是句子的音高及音强、音长形式,又称句调。语调的主要作用是区别不同句类,表示各种语气和情态,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调是属于全句的,但主要表现在句子末尾,语调的主要形式是音髙变化,但与音强、音长也有关系。语调是各语言都有的,但有的语言可只用语调表示各种语气,有的语言要与其他形式一起表示某种语气。前者如汉语,后者如英语。英语疑问语气一般还要加助动词do或改变主语和谓语动词间的语序。
重音是指多音节词中的重读位置,又称词重音。重音的变化常常会引起音位的改变,有些语言用不同的重音位置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英语可用重音区别词类,如'content(内容,名词)—con'tent(满意的,形容词;使满足,动词)。俄语可用重音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格和数等语法范畴,如(房屋,单数第二格)—(房屋,复数第一格)。
⑦.异根式和零形式
异根式用不同的词根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good—better、bad—worse、I—me、we—us、be—am—are—is—was—were等。异根式不同于附加词缀,也不同于语音交替,异根式并未增加另一词缀,也未保留原形中的成分,而是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词根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异根式实际上是用不同语汇形式表示不同语法意义,但是它跟语音交替等语法形式一样,都是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形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异根式具有与表示同类范畴的其他语法形式相同的组合功能。如前所述,组合功能也是一种隐性语法形式,所以从语法角度来说,这些异根式仍可看作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异根式只能作为其他语法形式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一种不规则的词形变化形式而成立。如果一种语言没有表示同类语法范畴的其他语法形式,异根式也不能成立。
零形式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表示与变化形式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名词复数用词缀单数则用原形,即零形式表示。由于有变化形式的对立,零形式也成了与变化形式不同的一种语法形式。如果没有变化形式的对立,零形式也不能成立。
四、什么是语法意义?举例说明语法意义的各种类型。
答:(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弍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语法意义必须是由某种语法形式(包括显性形式和隐性形式)表示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就不能成立。
(2).语法意义的类型
语法意义大致可以分为结构意义、功能意义、范畴意义和情态意义四类。
结构意义反映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等。名词的格变化也是反映词语的结构关系的。结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如偏正结构还可分为定心结构和状心结构两个小类,那么,定心关系、状心关系就是偏正关系的下层结构意义。
功能意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等等。组合功能包括充当某种结构成分的功能,如充当主语、谓语,能带宾语等,也包括与某类词语组合的功能,如能加冠词、能加副词等。功能意义也有不同层次,因为一些较大功能类型还可分出较小功能类型,如动词还可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等。那么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的功能意义,就是动词功能意义的下功能意义。
范畴意义反映语法类别与所指事物现象的关系,是从词语的语汇意义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意义。如说名词是表示事物的,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的等等,就是这种范畴意义。又如一些语法范畴如数、性、人称、时体等的意义,也是一种范畴意义。
情态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及表述意图的关系。句子的各种语气及语式、语态范畴,都属于这种情态意义。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以及直陈式、虚拟式、愿望式等,都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和表述意图相关。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也与说话人要强调什么的表述意图相关。
五、请你说说学习语法学有什么用处?
答: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性有:
(1).语法知识能理性地指导我们修改病句。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语文考试,都有病句修改的题型,病句修改自然离不开语法知识。比如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都涉及到句子结构的知识,如果有相关的语法知识,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缺了什么成分,句子的哪个成分和本文哪个成分搭配不当,然后根据句子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如果没有接触过语法,遇到这样一个句子:“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一般就会根据生活积累,或者凭感觉去修改,感觉上就算对了,实际上并没有抓住病句修改的根本原因。如果学习了语法,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因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2).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理解词义。学习语言的组合规则,对于理解词义、辨析反义词、近义词等都有很大帮助。比如语素如何组成词语,词语和词语如何组成短语,其中组合的结构不同,表意也不同。比如“老师”、“孩子”,这是有一个基本成分和一个辅助成分构成的词,这一类词的意义由基本语素的意义来决定;再比如“热爱”和“雪白”这一类词,两个语素中后一个是主体,是偏正结构的词语,这一类词的意义中心在后一个语素上,前一个语素只是起修饰或限制作用。那么,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结构类型,并抓住词语的核心语素,就会轻而易举地去解决。
(3).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表情达意。因为语法系统地讲解了句子的语气、语体色彩、语境等知识,学习语法,能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我们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使语法教学有助于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这也是语法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近年来,学生难以找出自己作文中语言运用上的毛病,俗话说“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是一挥而就,很少有人花时间去修改。一方面是应试的需要,训练快速作文;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是缺乏修改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4).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掌握文言语法和句法的基础和前提。现代汉语语法对于文言文语法和句法学习具有参照作用,如果没有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词语的性质及其功能的规定作为参照,就无所谓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比如名词直接做状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的规则而言,所以视为词类活用。至于词性变化这几类更是以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词性作为参照原点,这些词在文言语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常常也改变了功能),于是视为活用。由此可见,学习现代汉语语法中词语的词性及其功能、句子的结构等知识,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英语和汉语中的各种语法范畴。
答: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等;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情态范畴: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词的形态变化是用附加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体,简称词形变化。以下以汉语、英语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1)性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分成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汉语、英语等都没有性的范畴。英语中虽然有些词通过词缀区别男女,如actor/actress(男/女演员)、host/hostess(男/女主人)、waiter/waitress(男/女服务员),但这种词很少,缺乏普遍性,不足以构成性范畴。
(2)数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同(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英语的名词、动词有单数与复数的词形变化,并相互保持一致。如:man-men,actor-actors;make(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makes(第三人称复数动词形式)。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但表示复数时也可不加“们”有时甚至不能加“们”。如“这些学生”后面可加“们”也可不加,而“三个学生”后面不能加“们”。而且汉语中的“们”严格来说不是词缀而是助词,因为“们”可以加在短语后面。如“学生和家长们”中“们”是加在整个短语“学生和家长”后面的。
(3)格
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各种不同的格,有些语言中形容词和数词也有与名词相应的格。如英语中名词只有属格(加后缀-’s)和通格(不加后缀)之分。另外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和属格三种形式。汉语则没有。
(4)时和体
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件的时间关系和过程状态。时(tense)表示事件时间、参照时间、说话时间之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aspect)表示事件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时和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甚至融为一体。如英语有三种时(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和三种体(一般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格式,如所谓过去完成式,就是过去时和完成体。汉语助词“着、了、过、起来、下去、来着”等也可表示时和体,动词本身还可以用重叠方式表示短时体。
(5)态
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即行为动作的主体,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即行为动作的对象。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主动态的动词形式不变,被动态则用助动词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如The dog bit the cat.(狗咬猫。)The cat was bitten by the dog.(猫被狗咬了。)有些语言中还有反身态(主语既是施事又是受事,如自杀、自责)、相互态(行为动作是由主语相互实施的,如相爱、相遇。汉语可用虚词“被”表示被动,但动词没有形态变化,一般不看成态范畴,
(6)式
式又称语式或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陈述式、命令式、虚拟式、愿望式等。英语有虚拟式。汉语只是通过句子的语调或虚词等表示语气或情态,一般不看成式范畴。
(7)人称
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加后缀-(e)s,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则有三种人称形式:am、are、is.各语言中人称代词都有人称的区别,但代词的人称一般不属语法范畴,因为没有形态变化。如汉语的“我、你、他”。
(8)级
级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英语单音节形容词和一部分副词一般用词尾变化区分这三种级,如fast(快,原级)、faster(比较快,比较级)、fastest(最快,最髙级)。多音节词则一般用前加虚词more、less、better、worse表示比较级,most、least表示最高级。
七、举例说明语素的各种功能类型。
答:语素可从各种不同角度分类。从功能上,可分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
成词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如“人、山、红、好、吃、笑”;不成词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如“民、木、荣、丽、栖、眠”。
自由语素,是能单说〔单独成句〕的语素,如“我、牛、快、好、走、吃”;粘着语素是不能单说的语素,如“肤,聪、航、的、呢、从”。
定位语素,构词或造句时位置固定,总在别的语素前边或后边,如“阿、若、的、呢”;不定位语素造词或造句时位置不固定,有时在前边,有时在后边,如“民、山、大、来”。
构词语素能单独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构形语素不能构词,只能构成词语的形态变化,如英语的复数后缀分词后缀-ing.-ed等,都是构形语素。
八、有人主张汉语像英语等语言一样,在书面上实行分词连写,你认为这样可行吗?
答: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最小,是指一个词不能再划分为几个更小的词,不能拆开自由使用。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如果拆开,至少有一部分不能成词。如“语言、人民”中“语、言、民”都不能成词。
第二,如“艰”拆开,不能保持原意。如“白菜”的意义不等于“白的菜”。
第三,习惯上不能插入虚词。如“牛肉”一般不会说成“牛的肉”,“美好”一般也不能说成“美而好”。不过汉语中词的划分是一个疑难问题,上述三种情况都有一些例外,根据这些标准,也难以严格地、明确地将词划分开来。而英语等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般都在书面上分词连写,很容易将词分开。汉语跟英语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实行分词连写。
九、汉语与英语相比,词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些差异?
答:词从结构上可分成单纯词、合成词两大类。合成词是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1).复合词
根据词根之间的结构关系,又可分为若干结构类型。常见的有五种:联合式(语言、学习),偏正式(墨水、眼镜),主谓式(地震、眼熟),述宾式(司机、枕头),述补式(降低、改正)等。英语的例子如:walkie-talkie(步话器,联合式)、football(足球,偏正式)、state-owned(国营的,主谓式)、pickpocket(机手,述宾式)。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方式与短语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但英语复合词与短语的结构方式差异较大。英语的述宾式复合词与述宾短语的语序往往相反,如track-laying(铺轨的)、grain-short(缺粮)、heat-retaining(保温的)。
(2).派生词
由词根附加词缀派生出来的词是派生词。词缀是定位的粘着语素,在前面的叫前缀,在后面的叫后缀。
汉语的派生词较少,前缀和后缀都不多,而且多数派生能力不强。但印欧语系中派生词很多,前缀和后缀都很丰富,而且派生能力很强。如英语表示否定的前缀就有:reaction(反作用)、unjust(非正义)、irregulars(非正规军)、inhuman(不人道)、disproof(反证)等等。表示超出的前缀就有:overage(超龄)、surpass(超过)、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ultrahigh(超高)等。光是指人的后缀就有:artist(艺术家)、musician(音乐家)、attendant(服务员)、spondent(记者)、worker(工人)、actor(演员)、refugee(逃难者)、personage(人士)、missionary(传教士)等等。
十、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应该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词类?为什么?
答:(1)划分词类的标准
划分词类一般有三个不同的标准,语法意义划分,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
(2)应该主要依据语法功能。原因如下:
①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划分词类是传统的做法,但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来划分词类是很成问题的,因为词的语法意义比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如说“愿望、战争”是表示事物,“盼望、战斗”是表示行为动作,“希望、斗争”则是既可表示事物,又可表示行为动作,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又如“喜欢、高兴、担心、担忧”很难说清是表示行为动作还是表示性质状态。事实上,意义相近的词可能有不同的用法,而意义毫无共同之处的词可能有相同的用法。如“突然”与“忽然”意义非常相近,但用法有很大差别,可以说“很突然”、“突然事件”,但不能说“很忽然”、“忽然事件”。又如“属于、存在、可以”等都是动词,有共同的用法,可是它们的意义毫无共同之处,也都不表示行为动作。
②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在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方法。可是对于像汉语这样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这种分类方法就没有多大作用。即使是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也并非所有的词都有形态变化,如英语中名词一般都有数的形态变化:动词一般都有时体的形态变化,但也有少数名词、动词没有这些形态变化,虚词一般都没有形态变化,因此,也不能完全根据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
③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是普遍有效的分类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看词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看词语能否跟某些词语组合,组合起来发生什么样的关系,起什么语法作用。如汉语名词能作主语、宾语,但一般不能作谓语;能与数量词组合,但一般不能与副词“不”等组合。汉语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汉语时态助词“着、了、过”能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时态。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对汉语这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有效,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也有效。当有相同形态变化的词也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时,功能标准和形态标准是一致的。当有相同形态变化的词没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时,仍然以语法功能为准。如俄语中许多专有名词的性、数、格的形态变化与一般名词不同,而与形容词相同,但由于它们的语法功能与名词相同而与形容词不同,所以仍然划归名词。至于没有形态变化的词,更是要看它们的语法功能。
十一、举例说明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答: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短语,又叫词组。短语本身是由词构成的,但又像词一样充当句子成分。所以短语既有内部结构层次问题,又有外部句法功能问题。
(1)结构类型
常见的短语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如“我们去”、“个子高”等等。
②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又称动宾短语,由述语和宾语两部分构成,述语一般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看小说”、“洗衣服”、“喜欢下棋”、“进行限制”等等。
③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构成,修饰语对中心语加以修饰或者限制。其中修饰语又分为定语和状语两种。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有时可用虚词,如“优秀作品的思想水平”、“很大”、“也去”等等。
④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部分构成,各部分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有时可用虚词关联。如“爸爸妈妈”、“调查研究”、“美丽善良”、“我和他”、“去不去”、“继承并发扬”等等。
⑤.述补短语
述补短语又称补充短语或正补短语,由述语和补语两部分构成,述语一般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补语対述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有时可用虚词关联。如“跑得快”、“洗干净”、“红得很”等等。有些语言中把述补短语归入偏正短语,把补语看作状语。
此外,还有些短语是由特定虚词和实词构成的,如介词短语、助词短语(如“的”字短语)等。
(2)功能类型
根据短语不同的语法功能,短语可以划分为三种功能类型。
①体词性短语
体词性短语又称名词性短语或名词短语,跟体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主要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汉语的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以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及“的”字短语等。如“红花”、“一头牛”、“我家”、“老师和学生”、“我和你”、“十几个”、“那一个”、“看戏的”等等。
②谓词性短语
谓词性短语跟谓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主要作谓语。汉语的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和联合短语等。如“看小说”、“说清楚”、“好得很”、“个子高”、“一定去”、“非常快”、“调查研究”、“勤劳勇敢”等等。谓词性短语还可分为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两类,前者以动词为中心,后者以形容词为中心。
③饰词性短语
饰词性短语又称修饰性短语,其语法功能跟饰词基本相同,一般只能作修饰语或补语(汉语的饰词性短语主要包括介词短语、表示动量的数量短语以及一些特殊的习用短语等。如“向前面”、“对大家一次”、“有一回”、“一个劲儿”、“三番五次”、“无条件”、“按道理”、“飞一样”、“从此以后”、“有史以来”、“死去活来”、“挨家挨户”、“说来说去”等等。英语的介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都属于饰词性短语。
十二、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1.我哥哥昨天给我买回来一套运动服。
答:我哥哥[昨天][给我]买<回来>(一套)运动服。
2.妈妈今天送了我一件生日礼物。
答:妈妈[今天]送了我(一件)(生日)礼物。
十三、以体词为中心的短语是否都是体词性短语?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是否都是谓词性短语?请举例说明。
答:体词性短语和谓词性短语的分类标准如下:
1.体词性短语
体词性短语又称名词性短语或名词短语,跟体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主要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汉语的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以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及“的”字短语等。如“红花”、“一头牛”、“我家”、“老师和学生”、“我和你”、“十几个”、“那一个”、“看戏的”等等。但并非以体词为中心的短语都做主语或宾语,也可做谓语,如“男生十几个。”
2.谓词性短语
谓词性短语跟谓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主要作谓语。汉语的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和联合短语等。如“看小说”、“说清楚”、“好得很”、“个子高”、“一定去”、“非常快”、“调查研究”、“勤劳勇敢”等等。谓词性短语还可分为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两类,前者以动词为中心,后者以形容词为中心。并非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都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个子高看得远。”
十四、句子的结构类型与短语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一)短语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短语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1.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如“我们去”、“个子高”等等。
2.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又称动宾短语,由述语和宾语两部分构成,述语一般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看小说”、“洗衣服”、“喜欢下棋”、“进行限制”等等。
3.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构成,修饰语对中心语加以修饰或者限制。其中修饰语又分为定语和状语两种。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有时可用虚词,如“优秀作品的思想水平”、“很大”、“也去”等等。
4.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部分构成,各部分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有时可用虚词关联。如“爸爸妈妈”、“调查研究”、“美丽善良”、“我和他”、“去不去”、“继承并发扬”等等。
5,述补短语
述补短语又称补充短语或正补短语,由述语和补语两部分构成,述语一般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补语対述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有时可用虚词关联。如“跑得快”、“洗干净”、“红得很”等等。有些语言中把述补短语归入偏正短语,把补语看作状语。
此外,还有些短语是由特定虚词和实词构成的,如介词短语、助词短语(如“的”字短语)等。
(二)句子的结构类型
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句子可以归纳为若干结构类型,简称句型,句型下面又可分为若干句式。归纳句型时,一般不考虑修饰语、补语和独立成分,只看主语、谓语、述语和宾语。句子首先可分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1.单句
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1)主谓句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不考虑修饰语、补语及独立成分,下同),可以分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又称双部句。任何语言中主谓句都是占绝大多数。主谓句又可分为谓词性谓语句和体词性谓语句两类。
谓词性谓语句是以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为谓语的句子。根据宾语的有无和多少,可分为三类:一是无宾语的“主—谓”式,如:“他睡觉了。”、“他很瘦。”、“衣服挂在衣柜里。”、“他又矮又胖。”二是带一个宾语的“主—谓(述—宾)”式,如:“他在看电视。”“大会讨论和通过了这个决议。”三是带两个宾语(双宾语)的“主—谓(述—宾—宾)”式,如:“我给他一张电影票。”汉语中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如主谓谓语句,如:“他个子髙高的。”连谓句,如:“他躺在床上看书。”兼语句,如:“他请我们喝酒。”等等。有时还根据某些句子结构上的特点概括出一些特定句式,如汉语中的存现句、“把”字句等等。
体词性谓语句是以体词或体词性短语为谓语的句子。如“今天阴天”、“明天清明节”、“这个人神经病”、“他六十五了”、“一块钱三斤”、“他上海人”、“这个人急性子”、“这张桌子三条腿儿”、“他高高的个子”。这类句子大多可以加上动词“是”或“有”而且相应的否定句必须加“是”或“有”,有人看作省略句。但“一块钱三斤”、“他高髙的个子”之类的句子难以分析为省略句。
(2)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又叫单部句。非主谓句又可分成三类:体词性非主谓句,谓词性非主谓句和叹词句。
体词性非主谓句是由体词或体词性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如:“小王!”“日本鬼子!”“叛徒!”“我的妈呀!”“两斤排骨。”“好漂亮的裙子!”“什么?”“1980年春天。”“村边的树林里。”“清脆的鸟叫声。”
谓词性非主谓句是由谓词或谓词性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如:“起风了。”“熄灯了。”“谢谢!”“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从树林里跳出一只老虎。”“小心触电!”“请爱护公物!”“坚决打击吸毒贩毒活动!”“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有个村子叫刘家沟。”“发生什么事啦?”等。这种句子不同于省略主语的主谓句,无法或不便补出确切的主语。
叹词句是由叹词构成的句子。如:“喂!”“嗯?”“哦。”“啊!”“哎哟!”等等。
2.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单句结构复合而成的,充当复句成分的单句结构叫分句,一个复句无论多么复杂,都只有一个句调,。分句与分句之间,一般有比较明显的句内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或分号。分句可以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非主谓结构,分句与分句之间没有单句中的结构关系,但有复句内部的结构关系,如并列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等等,常常用某些关系词语相关联。根据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复句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并列类复句、因果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
十五、举例说明句法变换的各种方式,并用自己的例子说明句法变换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
答:(1)句法变换的基本方式有五种。
①省略
省略是去掉句子的某些成分,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变换方式,又称删除。在连续的话语中或对话时,各种句子成分都可省略。一般可分为承前省略(又称顺向删除)和蒙后省略(又称逆向删除)两种。如:“小王站起来,(小王)对大家鞠了一个躬。”“你去买菜还是我去(买菜)?”“小王(看电视),小李看电视。”“是小五(去)还是小李去?”
②移位
移位是改变词语的先后位置,又称易位。如:“小王骑走了自行车。”→“自行车,小王骑走了。”、“你怎么了?”→“怎么了,你?”、“他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他话都说不出来,气得。”、“他大概到家了吧。”→“他到家了吧,大概。”
有时移位会改变语句的结构方式,如第一例由主动句变为被动句,由“主—谓(述—宾)”式变为“主一谓(主一谓)”式。这种移位是句法性移位。有时移位不改变语句的结构方式,如“怎么了,你?”中“你”仍然是主语,“怎么了”仍然是谓语,其余各例也是如此。这种移位是语用性移位,一般所说的倒装,就是指这种语用性移位。
③插入
插入是在句式变换时添加某些词语,一般是添加虚词或助动词、副词等。因为句式变换要求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如果插入一般实词,就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也就不成为句式变换了。如:
“小王骑走了自行车。”→“小王把自行车骑走了。”其中“自行车”是移位,而加介词“把”就是插入。又如英语由一般陈述句变为是非问句,一般要加助动词do,如:“You know him.”→“Do you know him?”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一般要用do和否定副词not。如:“I know do not know him.”
④替代
替代是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如:“我请了老张,可老张不肯来。”→“我请了老张,可他不肯来。”这种替代是可选性的。又如英语由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后面的简短问句的主语必须用代词替代前面的主语。如:“Your bike is outside,is it?”这种替代是强制性的。
⑤.复写
复写是在句法变换时重复某些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如英语反问句后面的简短问句必须重复前面问句的动词或助动词。如:"You have no classes today,have you?”汉语正反问句也是用复写方式(还有插入)构成的。如:“他去北京。他去不去北京?”
从一种句式变为另一种句式,往往要同时运用几种变换方式。如英语的反意问句往往同时运用上述五种变换方式。
(2)句法变换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于语言教学,二是用于语言研究。
①在语言教学中,句法变换是学习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或在外语教学中,都常把句法变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常常进行句法变换练习。如教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改写等练习。
②在语言研究中,句法变换是语法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句法变换常常可以解释某些同形异义的歧义现象。如“鸡不吃了”有两种意思,可是不管是用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还是用层次分析法,都无法解释产生歧义的原因。而用句法变换分析,就很容易解释。“鸡不吃了。”是由下面两个句子变换而来的:A.“某人不吃鸡了。”B.“鸡不吃东西了。”A通过省略“某人”和将“鸡”移位至句首,变成“鸡不吃了”。B通过省略“东西”也变成“鸡不吃了。”于是产生了这个歧义句。
句法变换还可以分化某些结构相同而语义关系不同的同构异义现象。如“他卖了一头猪”和“他死了一头猪”。不管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来分析,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但用句法变换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个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前一句可以通过移位变成“他把一头猪卖了”或“一头猪他卖了”。后一句不能照样变成“他把一头猪死了”或“一头猪他死了”。前一句“他”是“卖”的施事,后一句“他”不是“死”的施事,只是“猪”的领属者。
十六、举例说明语段的基本性质。
答:语段是由语义上相互联系的若干句子,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句子的组合,又称句群、句组、句段、语篇、篇章、超句体等。具体来说,语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语段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句子构成的。构成语段的基本成分是句子,而不是词或短语,也不是分句,这是语段与句子的基本区别。如:“谁?”,“我。”这段对话就是一个语段,尽管只有两个词,但每个词都独立成句。书面上区别语段和句子,一般是看标点符号,如果一段话中只有一个句号或问号、感叹号,就是一个句子,如果有多个句号或问号、感叹号,就是一个或几个语段。
语段和文章的自然段落是不同的。一个段落可能就是一个语段,也可能包含多个语段,还可能只是一个语段的一部分。如文章中,特别是描写对话时,常常一个句子构成一个段落,这时,一个段落就不是一个语段,只是语段的一部分,几个段落合起来才构成一个语段。
(2).语段中各个句子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语义联系的句子不能构成语段。一个语段有一个语义中心,各个句子都是围绕这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如果没有语义中心,也不能构成一个语段。
(3).语段还具有层次性。语段可大可小,较大的语段可以包括若干较小的语段,较小的语段可以和别的句子或语段构成较大的语段。这样,一个较大的语段里面就包含着若干不同层级的较小语段。
十七、顺承型语段主要包括哪些小类?
答:顺承型的语段,各个句子的语义呈直线顺向延伸,没有转折关系或因果关系。其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类。
(1).并行关系
并行关系的语段,各句的语义平行并联,一般可以交换先后顺序,包括并列和选择。
(2).串行关系
串行关系的语段,各句语义按照一定的时间或事理顺序先后串联,包括承接和递进。
(3).总分关系
总分关系的语段,有的句子概括地总述某事,其他句子具体地分述详述。分述部分可以是几个句子,也可是一个句子。总述部分可在前面,也可在后面。
(4).解说关系
解说关系的语段,一部分句子对另一部分句子或其中某一部分加以解释说明。
(5).背景关系
背景关系的语段,一部分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场景、人物等背景,另一部分叙述事件的内容。
十八、举例说明各种关联手段。
答:语段内部不仅有内在的语义联系,也有一些外在的形式联系,这种形式联系就是语段的关联手段。主要的关联手段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语段中专门或主要用来连接各句,标明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词语,是最重要的关联手段之一。关联词语主要是词,也有一些是短语,少数还可以是句子。以下拫据关联词语表示的语义类别,将关联词语分为三大类。顺承型关联词语,转折型关联词语,因果型关联词语。
(2)同指
同指是语段中不同的句子包含所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是语段中的一种重要关联手段。同指词语字面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的句子中包含了所指相同的词语,语义上必然有某种联系。
(3)省略
省略是话语中某些语义上不可缺少的词语隐而不现,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般可以明确地补出来。省略与用代词指代的关联作用相似,有人把省略称为零形指代(或回指)。因为人们理解话语时,总是要把省略的部分找回来,往往会在上下文中去找。如果省略的词语在上下文中出现,省略的词语就像代词一样与上下文发生了关联。
(4)同现
同现是某些词语与另一些词语经常在话语中同时出现。经常同现的词语,其语义必然有密切的联系。如酒经常与酒杯、菜、瓶子、喝、买等词语同现,在语段中,有密切同现关系的词语也能起语义关联作用。
(5)句式
相同或相近的句式,也能在语段中起关联作用,人们常常有意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来显示和强调语句之间的密切联系。
(6)语序
语序是语段内句子的先后顺序,是语段的基本关联手段之一。有些语段中各句只用语序手段关联,但常常是语序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句子的顺序往往与表达内容有密切联系,一般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顺序安排,所以句子的语序往往可以反映语义上的顺序联系。
十九、有些关联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关联词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如
(1).可以表示几种关系,如“原来”既可表示时间顺序,也可表示因果关系。
(2).可以同时表示几种不同的关系。例如:
他的爸爸妈妈从来不管他的学习。一来是他学习一向很自觉,成绩也很好,用不着他爸爸妈妈管;二来是他爸爸妈妈文化水平都不高,工作又都很忙,想管也管不了。
其中“一来……二来……”既表示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又表示后一句(复句)中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十、分析下列语段,指出语段中各句之间的语义关联、层次及关联手段。
为了保护这些人的隐私,也为了使他们不再受到可能的麻烦纠缠,本书不得不隐去一切有关的地名和人名。但对他们的口述照实记录,不做任何渲染和虚构。我只想使读者知道如今世上一些人曾经这样或那样度过“文革”走到今天;也想使后人知道,地球上曾经有一些人这样难以置信地活过。他们不是小说家创造的人物,而是“文革”生活创造的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的人。
答:为了保护这些人的隐私,‖‖(并列)也为了使他们不再受到可能的麻烦纠缠,‖︱(因果)本书不得不隐去一切有关的地名和人名。‖(转折)但对他们的口述照实记录,不做任何渲染和虚构。︱(解说)我只想使读者知道如今世上一些人曾经这样或那样度过“文革”走到今天;‖︱(并列)也想使后人知道,地球上曾经有一些人这样难以置信地活过。‖(解说)他们不是小说家创造的人物,而是“文革”生活创造的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的人。
关联手段:关联词语(也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