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姓氏与名、字、号

一、填空题

1.母系氏族社会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成为该氏族成员的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每个氏族都有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________”。(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

【解析】中国的姓氏产生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其实就是知母不知父的意思。

2.“高宗纯皇帝”中,“高宗”是________号;“纯”是________号。

【答案】庙;谥

【解析】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如“高祖”、“太祖”、“世祖”等;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如文、武、景等。在这里,“高宗”为乾隆的庙号,“纯”为谥号。

3.______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而给与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答案】谥号

【解析】谥号是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4.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另外一个是________。

【答案】庙号

【解析】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5.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______,而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称为______。

【答案】庙号;尊号

【解析】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始于商代,明确称谓于汉代;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二、判断题

1.“八大山人”是清代八位著名的画家。(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

2.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谥号。

【答案】错误

【解析】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

3.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为记载自己在位的年数而确立的名号叫年号,始于秦汉时期。

【答案】错误

【解析】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公元前140年)。

4.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庙号”,明清常年以年号来称呼当时在位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等。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习惯上常称年号。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其年号。

5.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设置的称号叫年号,年号是不能更改的。

【答案】错误

【解析】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发端于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在位时,可以多次改元。至明清时期,每个皇帝才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

6.谥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项称号。

【答案】错误

【解析】谥号,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它与封建宗法祭祀制度无关。

7.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州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是庙号。

【答案】错误

【解析】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谥号,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三、选择题

1.古时姓与氏是分开的,以区别血统和子孙,二者混合为一大约是在(   )时期。(南开大学2010年研)

A.先秦

B.秦汉

C.魏晋

D.隋唐

【答案】B

【解析】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到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二者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氏原有的区别已经毫无意义了。

2.以下姓氏中,其来源与官职有关的是(   )。(厦门大学2010年研)

A.姜  

B.韩  

C.史  

D.孟

【答案】C

【解析】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3.“青莲居士”是谁的号?(  )(中山大学2010年研)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欧阳修

【答案】A

【解析】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

4.东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A.西安  

B.北京  

C.洛阳  

D.许昌

【答案】C

【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东周”。

5.建于唐贞观年间的裴氏宗祠是现存最早的宗祠,位于今(   )境内。(南开大学2010年研)

A.江苏

B.江西

C.广东

D.山西

【答案】D

【解析】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位于今山西省闻喜县。

6.古时人们常用帝王的(  )来代称当时在位的皇帝。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D

【解析】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A项,谥号是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据死者生前事迹而加给的称号。B项,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C项,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7.《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依次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B

【解析】“高宗”是对古代帝王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文景”分别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谥号。“永乐”指中国明代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8.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称明太祖,这里“太祖”是(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B

【解析】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汉代以后,其标志前缀先是“祖”或“宗”字。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祖”,之后的嗣君称“帝”或“宗”。西汉仅刘邦称“祖”;南北朝开始,至唐朝所有皇帝都称“宗”;明、清时前几个皇帝有都称“祖”的现象,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等。“帝”字从汉代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如“汉文帝”、“魏文帝”、“晋武帝”等。A项,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C项,尊号,又称徽号,是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刘邦等。D项,年号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始于汉武帝。

9.“建安”是属于帝王的什么号(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答案】B

【解析】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最早的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

10.“文”这个谥号是表示(  )。

A.表扬

B.贬义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谥号分为三种:表示赞美的美谥;表示同情的平谥;表示贬义的恶谥。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B项,表示变异的谥号有:厉、灵、炀等。C项,表示同情的谥号有:怀、悼、哀、闵、殇。

11.下列哪个属于庙号?(  )

A.周平王

B.宋太祖

C.慈禧

D.乾隆

【答案】B

【解析】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辽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A项,周平王为谥号;C项,慈禧为徽号;D项,乾隆为年号。

12.古人在人际交往中,下对上、平辈之间,称(  )。

A.名

B.字

C.绰号

D.别号

【答案】B

【解析】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号,在一般情况下直呼对方的名,是不礼貌的。

13.“明英号”、“永乐大帝”、“汉哀帝”分别属于(  )。

A.谥号、年号、庙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庙号、年号、谥号

D.年号、庙号、谥号

【答案】C

【解析】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称“永乐皇帝”;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如汉武帝等;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14.“明太祖”的称谓是属于(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年号

【答案】B

【解析】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A项,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C项,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D项,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15.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答案】B

【解析】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西汉汉武帝刘彻的“建元”。

16.在中国古代,根据皇帝一生的所作所为给予相应称号是(  )。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徽号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根据皇帝一生的所作所为给予相应称号,有褒贬之意;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17.周文王、汉高祖、康熙依次为帝王的(  )。

A.庙号、尊号、谥号

B.尊号、年号、谥号

C.谥号、庙号、年号

D.谥号、尊号、年号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C项,周文王是谥号,汉高祖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18.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就是(  )。

A.谥号

B.徽号

C.年号

D.庙号

【答案】D

【解析】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指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A项,谥号,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B项,徽号,是尊号的别名,即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C项,年号,是中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

19.谥号为“忠肃”的是(     )。

A.于谦

B.岳飞

C.张苍水

D.钱谬

【答案】A

【解析】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谥曰忠肃,著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B项,岳飞,字鹏举,谥号武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C项,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南明儒将、诗人。D项,钱谬,字具美,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谥号武肃王。

20.下列谥号中,不属于平谥的是(  )。

A.怀

B.悼

C.哀

D.康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考王之后,方有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D项,“康”不属于平谥。

21.与避讳不相符的说法是(   )。

A.用改名、缺笔等办法来回避

B.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

C.始于周期,苛于清朝

D.给古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答案】A

【解析】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名讳”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长之本名,其字号则无必要。避讳,始于周期,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且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逐渐严苛。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次要则有两种避名称字和改变称呼。避讳的采用,在历史文献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22.我国古代的全称是一种合称,包括(  )。

A.庙号

B.年号

C.徽号

D.谥号

E.陵号

【答案】ACD

【解析】我国古代的全称一般涵盖庙号、徽号和谥号。B,年号是中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尊号。D项,陵号,历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

23.下列历史时期以年号冠名的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之治

D.光武中兴

E.康乾盛世

【答案】BCE

【解析】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康乾盛世是由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开创,康熙和乾隆的称号来自于两位皇帝的年号。A、D项以谥号冠名,文景之治由汉文帝、汉武帝两位皇帝开创,光武中兴由汉光武帝刘秀开创,其年号为建武。

24.封建社会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为(   )。

A.谥号

B.庙号

C.尊号

D.陵号

【答案】C

【解析】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号。A项,谥号,是指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B项,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D项,陵号,历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

四、简答题

1.汉语中与“名”、“姓”有关的成语甚多,请任举三例,并简单分析一下古代的“姓”、“名”、“字”与今天我们常说的“名字”之间的关系。(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1)与“名”、“姓”相关的成语

二姓之好、改名易姓、显姓扬名。

(2)“姓”、“名”、“字”与“名字”之间的关系

a.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姓氏的产生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中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b.而现在人们常说和常用的不再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从女的“姓”,而是父亲的姓氏。

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字”的这一意义在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而“字”往往和“名”一起使用,表示“姓名”的意义。

古代,人们在姓氏之外,还会取“名”、“字”和“号”。“名”的概念大概在氏族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注疏说:“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初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

总之,现在人们常用的“名字”只是古代的“名,它和古代的“姓”、“名”、“字”相比,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2.什么叫避讳?避讳的方法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尊者的名字,平时用到这些字时必须设法避开或改换,叫避讳。按照所避讳字的不同,一般将避讳分为“国讳”、“家讳”和“圣讳”三种。其中避讳的方法有:

(1)改字法,如汉文帝刘恒,“恒山”改为常山,唐代改钱唐为钱塘。

(2)空字法。,如唐人撰《隋书》,为避讳,书隋将韩擒虎作“韩擒”,空“虎”字。

(3)缺笔法,唐以后为避孔丘的讳,丘下面少写一横。

(4)读音避讳法。,如讳字属平声不能念,但上去入三声仍可念。

3.古代对不同年龄有哪些称谓?

答:古人对特定的年龄阶段,有专门的称谓,从小到大依次为:

(1)襁褓:原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髫,称为总角;

(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为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5)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髫;

(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7)及笄:女子十五岁左右,古代女子十五岁时就把头发簪起;

(8)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9)而立:三十岁;

(10)不惑:四十岁;

(11)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5)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期颐:一百岁。

4.中国古代的谦称有哪些?

答: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一般为: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等。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6)其他自谦词,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

5.中国古代皇族、皇戚的称呼。

答:皇族、皇戚为最高统治阶级的代表,对他们具有专门的称呼,且不同的朝代称呼也具有差异。具体为:

(1)对皇帝的称呼:在原始社会称“后”、“王”,西周出现“天子”,自秦始皇始称“皇帝”;

(2)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

(3)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4)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

(5)皇帝的正妻:称皇后;

(6)皇帝的诸妾:称统称嫔妃,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7)皇帝的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称:皇太子,又称太子;

(8)皇帝的女儿:称公主;

(9)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汉代);

(10)皇帝的姑妈:称大长公主;

(11)皇帝的女婿:称驸马,清朝称额驸。

6.古代对避讳有哪些要求?

答: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尊者的名字,平时用到这些字时必须设法避开或改换,叫避讳。按照所避讳字的不同,一般将避讳分为“国讳”、“家讳”和“圣讳”三种。

(1)国讳

如秦始皇赢政时,改正月为端月,其父名子楚,《吕氏春秋》就改楚为荆;汉高祖刘邦时,改邦为国。

(2)避圣人、尊者讳

汉淮南王刘安之父刘长,避长而用修。

(3)避恶人讳

“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耻姓秦”,即耻于与南宋奸臣秦侩同姓。

(4)其他忌讳

古人讳言钱而日“孔方兄”,讳言大小便日“更衣、出恭”,讳言死则日“驾崩、仙逝、坐化、作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