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学术思想

一、填空题

1.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字。(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

【解析】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

2.中国思想史上,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孟子

【解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3.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之关系的是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学派。(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墨家

【解析】墨家是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的两大“显学”之一,创始人为墨子,主要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十大主张。但墨家的贡献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还提出了推理的四种形式。在几何学方面,论述了点、线、面、圆的关系;在力学方面,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的关系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4.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主要的批判对象就是“________”说。(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答案】天人感应

【解析】王充是一个无神论者,著《论衡》85篇,求真实,疾虚妄,匡时俗,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他否认“天”有任何意志,认为灾异都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毫无关系;人死犹如火灭,不可能有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他承认感性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强调用事实来验证知识的可靠性;主张人性有善恶,认为人性可以改变;反对崇古非今,反对浮华虚伪之语,等等。

5.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汉的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董仲舒

【解析】今文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认为孔子删订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

6.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南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案】朱熹

【解析】南宋朱熹集理学的大成。朱熹继承北宋诸儒,糅合佛、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以“理”和“气”解释宇宙、人生,认为“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气”则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出的具体物质。

7.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___。(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8.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___”。(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诂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________的创始人。

【答案】道家学派

【解析】老子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作品存世的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10.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________的创始人。

【答案】儒家学派

【解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其代表作《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11.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________。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答案】《孙子兵法》

【解析】孙武为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传世,是举世公认现存的战略学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圣典”,对后世影响极大。其精辟战略战术思想,常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各个领域。

12.秦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________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答案】商鞅变法

【解析】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二、判断题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开中国历史平民教育的先河。(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是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比如说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都是对今人有教育意义的。

2.孔子创立的“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的好处也给予别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4.“不惑之年”是指50岁。(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成语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语出《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逍遥游》是老子所作。(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同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但他在认识方面比老子更超然,在论述时比老子更幽默。他在《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中,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应体认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则。

6.“三表法”指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方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提出的。(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三表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来的,是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

7.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早期专著。(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8.汉唐时期的北方民族回纥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回鹘,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位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于840年被黠戛斯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新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三、选择题

1.“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论语》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D

【解析】该句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 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出自(  )。(中山大学2011年研)

A.《庄子》  

B.《孟子》  

C.《孙子》  

D.《老子》

【答案】D

【解析】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有的甚至相反相成,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答案】C

【解析】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即《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春秋到战国初年,和儒家并称显学的是(  )。(南开大学2011年研)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阴阳家

【答案】C

【解析】正当儒学大兴的时候,还有一个影响广泛的学派,这就是墨家,它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一具有唯物思想的论点是(  )提出来的。(南开大学2010年研)

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6.荀子和孟子一样提倡“礼义”,但二人的出发点却不同,荀子强调的是(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A.性善  

B.性恶  

C.仁政  

D.无为

【答案】B

【解析】荀子和孔孟一样提倡“礼义”,但其出发点却大不相同。孟子强调“性善”,荀子强调“性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善”是人为的表现,而不是人的本性。

7.“心学”认为“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集大成者(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北京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明代理学家____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南开大学2010年研)

A.王守仁  

B.朱熹  

C.周敦颐  

D.陆九渊

【答案】A

【解析】王守仁,可以说集心学之大成。他的哲学,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认为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

8.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清代朴学源于几位明末清初的大儒。其中反对不求实际学问而空谈性理,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颜元  

D.顾炎武

【答案】D

【解析】顾炎武,以考古求真为宗旨。他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结晶,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行己有耻,博学于文”,认为探讨济世治国的学问与砥砺操守气节同等重要。

9.“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  )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龚自珍、魏源、康有为    

B.章炳麟、王国维、魏源

C.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D.黄宗羲、谭嗣同、章炳麟

【答案】C

【解析】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几位大儒。这些人感于亡国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经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据,其结果就是走向考据。

10.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周敦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耳

【答案】A

【解析】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1.兵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的(  )。

A.韩非子

B.孙赋

C.孙武

D.孟子

【答案】C

【解析】孙武,字长卿,汉族,吴国将领。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A项,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孟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2.墨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B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C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D项,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3.道家学说的代表作是(  )。

A.《论语》

B.《大同》

C.《老子》

D.《诗经》

【答案】C

【解析】“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老子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又称《道德经》。A项,《论语》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B项,《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礼记》为孔门七十弟子之后至西汉时代儒家学者所记,为儒家经典之一。D项,《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14.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C

【解析】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A项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D项,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5.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老子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道教的经典有《黄庭经》、《抱朴子》等。

16.儒家学说其言行思想的集中反映是(  )。

A.《论语》

B.《诗经》

C.《史记》

D.《大同》

【答案】A

【解析】春秋时的孔丘,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文圣)。

17.中国第一部记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是(  )。

A.《汉书》

B.《通鉴记事本末》

C.《史记》

D.《论语》

【答案】B

【解析】《通鉴纪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枢所撰,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A项,《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项,《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历时13年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1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  )提出的。

A.朱熹

B.董仲舒

C.孔子

D.汉武帝

【答案】B

【解析】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汉武帝采纳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官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

19.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的是(  )。

A.商鞅

B.李悝

C.吴起

D.韩非

【答案】D

【解析】韩非是我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批判前期法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古代法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封建法治理论的奠基人。A项,商鞅为战国时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B项,李悝,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C项,吴起,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20.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B

【解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代表了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思想,曾习儒术,因不满儒家烦琐的“礼”,反对贵族世袭制,便另立新说,聚众讲学,成为当时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2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22.提出“民贵君轻”之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的古代名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墨子

【答案】B

【解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他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23.提倡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强调以“德”和“礼”治国的是(  )。

A.周公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B

【解析】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是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24.儒家主张(  ),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

A.法治

B.礼治

C.仁治

D.兼爱、非攻、尚贤

【答案】B

【解析】B项,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礼治,重视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A项,法家主张法治,反对礼治,主要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韩非等。C项,仁治的代表人物为孟子。D项,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家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为墨子。

四、名词解释

1.程朱理学(南开大学2011研)

答:程朱理学是指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大道”,又被称为“道学”。因为他们强调“理”的重要性,又称“理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二程(程颐、程颢)和朱熹。二程认为“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伦理纲常的最高原则。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认为“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因此理学被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在清代走向衰微,称为束缚思想解放的障碍。

2.百家争鸣

答: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录,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诸子百家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与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3.名家

答:名家又称刑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4.乾嘉学派

答:乾嘉学派是指清朝的一个学术流派,主要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明朝的灭亡,告诉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所以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其盛行于乾隆、嘉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