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感兴论
答:感兴论是一种来自中国传统的审美感兴的看法。感兴是一种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感物过程的人生意义直觉。感是感物,代表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兴是平常状态的兴起,代表个体从物质生活情境中兴起兴奋,以达到身心愉悦状态的一个标志。感兴不仅可以来自个人生活的体验,而且更应该来自通过个人而对超个人的社会生活境遇的体验。如郑板桥画竹过程中感兴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严羽的“兴趣”说和“妙悟”说是感兴论的代表论点。
2.艺术兴辞
答:艺术兴辞指具有调达体验理想与生存境遇间关系作用的符号实践方式,是艺术品所携带的情感思想与语言形式。它由感兴和修辞构成,前者提供深沉体验和超拔理想,后者提供符号实践具体途径,通过适当编码方式将前者予以形式化、具体化。艺术兴辞的特征编码分为:隐兴与转兴,蕴辞与秀辞。
3.艺术媒介
答:艺术媒介又称艺术材料,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用于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即用来表现艺术构思的物质材料。它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艺术传达的完成要靠艺术媒介来实现,艺术媒介在整个艺术实践活动系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中介作用。不同的艺术门类采用不同的艺术媒介,创作出不同形式的艺术体裁、品种或样式。
4.仿象
答:仿象是近现代艺术与哲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是在真实与虚假之外,对主观感受的具象表现,是艺术价值取向问题中争论的焦点。“仿象”以人们区分真实事物和摹拟事物的能力,打破了优先顺序:形象和它的模特相比,必须处于从属地位。仿像不是低一级的复制,它有一种否定原件和复制、模特和复制品之间区别的实际力量。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古代哲学和仿像》中重新将“仿像”定义为艺术学术语,福柯较早在超现实主义中寻求现代仿像。
5.非直观艺术
答:非直观艺术,是根据由公众的文字素养及想象力匹配起作用的艺术门类,非直观艺术主要是指语言艺术即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非直观艺术是艺术门类按照感兴方式划分,与之相对的是直观艺术。
6.愤书说
答:愤书说,即“发愤著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提出的,他在著述《史记》的过程中提到:“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后来被文艺理论家总结为“愤书说”,主要是指艺术家越是在穷困不得志的情况下,越要砥砺自己,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唐代韩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平则鸣”,与他们一脉相承,宋代的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词穷而后工”,清代诗人赵翼也在诗句中写到“赋到沧桑句便工”,这些都是对“发愤著书”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艺术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什么样的内涵?
答:(1)定义
艺术是各民族几千年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意识形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形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艺术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2)内涵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同时,艺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②艺术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a.艺术反映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至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人的美貌属于自然美,而美德就属于社会美。
b.艺术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2.艺术兴格由哪两部分构成?请简要回答。
答:艺术兴格是指基于艺术家内在感兴情性而呈为艺术品外在体貌特征的艺术风韵格调。大致由作者兴性与作品风格两部分构成。
(1)作者兴性(兴)—审美感兴
感兴是一种来自中国传统的审美感兴的看法。感兴是一种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感物过程的人生意义直觉。感是感物,代表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兴是平常状态的兴起,代表个体从物质生活情境中兴起兴奋,达到身心愉悦状态的一个标志。感兴不仅可以来自个人生活的体验,而且更应该来自通过个人而对超个人的社会生活境遇的体验。
(2)作品风格
①风—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作品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②格—作品格调
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意境”是意与象、情与景、物与我的统一关系在作品中的整体呈现,风格是作品的总体倾向和艺术家创作个性的主要特征;而格调则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画品与人品,美与善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上是统一的。
3.请简要回答意境的艺术特点。
答:意境是指艺术创作中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所达到的景真、情深、意切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形象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①景中藏情式。在这类意境的创造中,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深浓。
②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③情景并茂式。情景并茂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2)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是人们对于和谐美的创造和追求。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要做到虚实相生。
①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创造与描写,并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地位。
②在意境创造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3)韵味无穷
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
4.请简述艺术门类的分类方式。
答:艺术分类法,由于看问题的角度有不同,依据的标准不同,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常使用的主要是以下几种: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的分类
①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③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的分类
①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
③视听艺术,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
④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因为文学的形象内容,是以书面或口头语言为媒介,通过想象而呈现于头脑中的。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的分类
①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③语言艺术,包括文学的各种样式;
④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
(4)以艺术作品反映客观现实和表现主观情感意念的侧重点为依据的分类
①再现艺术,重客观再现,包括小说、戏剧、故事影片、电视剧、绘画与雕塑等;
②表现艺术,重主观表现,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抒情诗、建筑与园林等。
(5)以艺术作品的功能为依据的分类
①美的艺术,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仅供欣赏的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剧、摄影、曲艺和杂技等大部分艺术门类;
②实用艺术,即以实用功能为主、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实用工艺美术等。
(6)以艺术形象展示的方式为依据的分类
①静态艺术,包括美术、摄影、建筑和园林等;
②动态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电影和电视等。
5.艺术鉴赏的兴会过程可以分为几类?请简要回答。
答:由于文学艺术作品能唤起阅读鉴赏者运用情感、想象和联想等诸多心理因素,去感受、体味其独特本质和精神内蕴,使鉴赏者产生互动、交感与共鸣。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兴会过程可以分为两类。
(1)作品与鉴赏者之间
由于受作品的触动,鉴赏者运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去感受、体味作品,在此强调的是兴,审美兴趣的来临,更能使阅读者产生审美的兴致。
(2)鉴赏者之间
鉴赏者面对同一审美客体的刺激,而产生的相互交流、彼此激发,也是兴会不应该被忽视的现实存在场域。兴会表明了审美主体之间因心有灵犀而产生的相互触遇激发,在此强调的是会,兴会又可释为会意与沟通。
三、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举例说明艺术兴象的特征。
答:艺术兴象指基于媒辞传达而虚拟生成且富于感兴深蕴的艺术形象构造。它具有媒辞性、虚拟性、情感性、蕴藉性等特征,分为象征、典型、意境、仿象四种类型。其特征具体如下:
(1)媒辞性
艺术兴象是基于媒辞传达而虚拟生成且富于感兴深蕴的艺术形象构造,具有媒辞性。
(2)虚拟性
艺术中总会带有艺术者自身的创造与想象,虚拟生成一定的富含神韵的形象。
(3)情感性
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艺术活动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4)蕴藉性
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2.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创作经验,举例分析艺术的创作过程。
答: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复杂的、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围绕创作意图,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手段,把它物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艺术创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逻辑上,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而在实践中,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
艺术体验是创作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其原则和特点就是取精用宏、厚积薄发。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例如,作家王蒙在《谈触发》中所举他小说创作的动机是怎样被触发的:《夜的眼》是起于他外出办事,在迷宫样的住宅区里,一盏昏黄路灯对他的触动;《风筝飘带》是为一对青年在居民楼公共阳台上谈恋爱而激发等,特别是当艺术家为生活所叩击心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潮起浮、欲罢不能,形成物我同一、主客体交融的艺术境界,即由生活体验引发了强烈的创作初衷与创作欲望。
(2)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①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②通过艺术构思而产生的艺术意象,是生活表象和主体审美意识的统一,艺术构思也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艺术构思活动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的过程。
③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术的创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将典型的艺术意象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
例如,在构思《西游记》《阿凡达》等魔幻型文艺作品时,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的典型化的方法。
(3)艺术表现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
①艺术表现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
②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主体审美倾向逐渐明确,艺术语言得到锤炼,艺术意蕴得到升华。艺术表现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主体的生命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表现方式,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③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孤立的艺术语言,本身是不存在着美与不美的区别的,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艺术语言组合的环境中,才能看出它是否恰到好处地传神和美妙不美妙了。
例如,单独一个绿字,很难说它美还是不美,但是王安石把它放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语境中,就显得特别生动而又富有意蕴。
④艺术家非常重视艺术形象的整体性。他们常常忍痛割爱,删去某些多余的、哪怕是相当精彩的部分;补上或修改那不足或不妥的部分。
例如,罗丹对巴尔扎克雕像的修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据说他在完成雕像的雏形后,征求三个学生的意见。三个学生都对雕像的双手赞不绝口,罗丹听后却从他们对那双手的过分称赞中悟出:手是精彩的,但它过于突出就会影响艺术形象的整体性,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与整体不太合拍的。于是他出人意料地抡起斧子砍掉了雕像的这双手。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
总之,艺术创作作为一项复杂和艰苦的审美创造活动,不仅有着独特的心理活动,而且还有着与其他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同时还需要综合地运用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之构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共同推动艺术创作活动的进展。
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