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孙 子
1.何谓“经之以五事”?
答:(1)道:战争的正义性,人心的向背,百姓民众支持与否,是否与君上同心并有牺牲精神;“道”作为“经”的五事之首,尤显重要。在这里,狭义的“道”指政治,特别是百姓与国君愿望的一致,因为战争总是一定政治的继续,战争必须依赖民众进行;广义的“道”,则指整个战争的规律,包括战争与自然条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和战争自身的规律,以及在把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战术原则。
(2)天:自然气候条件,昼夜、晴雨、寒 热、四时的变化。
(3)地:自然地理条件,路程、地形、地势、地貌等。
(4)将:将帅的指挥才能、智慧谋略,信义、慈爱、果敢、严明等品质。
(5)法:组织编制、管理、职责、军需供应等规章制度和军纪。
2.试述孙子的“知己知彼”方法及其哲学意义。
答:(1)方法
①“知彼知己”,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是用兵的最一般的法则。
②不仅要深透地了解敌方和己方,且要懂得天时地利,掌握用兵规律,才不会被敌方所迷惑,并以无穷的变化克敌制胜。
③《孙子》强调对敌情的了解,认为吝惜爵禄和金钱,以致不能了解敌情,是最不仁慈的人。
(2)哲学意义
①《孙子》实际上把这些灵活的战略战术都上升到“道”与“法”,即规律的高度。
②知己知彼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是矛盾的普遍性,不仅要深透地了解敌方和己方,而且要懂得天时地利,掌握用兵规律,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两者要结合。
3.试述孙子的整体、动态、综合、联系、辩证的战争观。
答:(1)动态
①孙子以动态的观点分析战争,认为战争中的机动性很强,必须随时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敌制胜。
②作战要善于避开敌人的精锐坚实部分,避开敌人的锋芒、动势,巧妙地迫使或诱使敌人分散兵力,造成他们的弱点,我方则集中兵力,乘虚而攻之。
③在进退、攻守的问题上采取灵活的方式,出其不意,攻其所不守,突然袭击敌方弱点;司时又巩固所守,守住的是敌方所不攻或无力攻下的地方。我进攻时,敌防御不住;我退却时,敌始料不及。
④此外还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破坏敌人的防御,或迷惑、干扰敌方的进军路线,使之不能进攻我方。
⑤提出了迂与直、利与患的关系。两军对阵,以夺取先机制敌为最难。以迂回的方式,出其不意到达战略要地,比正面走直路要利得多。
⑥用兵作战要以奇异多变的方法,不断地用兵力的分散和集来变换战术。
(2)辩证
①《孙子》特别突出地分析了战争中各种矛盾运动的变化,反对墨守成规,主张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
②敌情千变万化,战术也应千变万化。所谓千变万化,其实主要是正奇交变。“正”是正面对阵的常规战术,“奇”是旁出奇袭的灵活战术。“正”是常规常道,“奇”是非常规非常道。
③在战争中,由于多重因素或突发事件对士兵的影响,严明整齐的部队也会发生混乱,士气高昂也可能变成一蹶不振,强盛会变得懒散、衰弱,也可能发生相反的变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士兵陷入危险的境地,反而能拼死奋斗,转败为胜。
④无论是戒备,还是出征,都处在矛盾变化之中,被动地戒备敌人,处处分兵,造成兵力薄弱,反不如兵力集中,使敌人被动地戒备我军。
(3)整体(综合)、联系
①孙子以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战争,特别是考虑到政治、外交、财政、粮秣、物资、运输、道路、气候、地理、人和等因素,君主贤明与否、将帅才能质素、士兵训练情况和士气等,因此能明察战争之胜负。
②提出在战场之外,还需要注重“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方针,争取主动,先立于不败之地。
③孙子认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国家不利,用兵者必深思战争的利弊。
④聪明的将帅周全地审视部队在战场上利害的各方面,一面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一面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祸患或意外。做好充分的准备,立足于敌人来进犯,使敌人攻不破,打不垮。
⑤同时,孙子在批评军事指挥员轻率、冒进、随意、主观等病症时,又强调了将帅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他们的计谋策划、战争经验,认为应该多谋善断,并善于制造假象.陷敌方于错误,始终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总之,《孙子》从多方面探讨了军事规律,尤其以整体、综合和动态流衍的方式把握战争全局,显现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权变,充满了辩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