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考查范围及方式

1.常见题型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常见题型主要有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四大题型。

其中,逻辑填空可以细分为实词填空题、成语填空题、虚词填空题以及混合填空题;片段阅读可以细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态度理解题、标题选择题、细节理解题和词语理解题;语句表达可以细分为语句填空题、下文推断题和语句排序题,还有可能会出现病句、歧义句辨析、修辞辨析、标点辨析、熟语辨析、字音字形等。篇章阅读与片段阅读考查题型类似,也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所给文章的主旨概括、标题选择;对作者的意图的判断和态度的理解以及文中细节理解和词语理解等。

2.核心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核心考点是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片段阅读这类题目主要承载着言语理解这个方面,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这两类题目主要承载着言语表达这个方面。

具体来说,主要考查这样几个方面:

(1)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2)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的词语、语句的含义;

(3)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4)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

(5)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6)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7)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

3.考查方式

(1)逻辑填空

设置一段大约百来字的阅读材料,从中抽取出1~4个词语依次排列作为正确选项,要求应试者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入划横线处,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得体。或者给出2~4个独立的句子,每个句子至少抽出一个词语,要求应试者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抽取出来的词语,主要涉及实词、虚词和成语。

【例1】中国很多地方都长久地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摇摇摇,摇到外婆桥”,早在躺在摇篮里的年月,我们构想中的这座桥好像也是在一个小镇里。因此,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_______出几缕奇异的记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_______的意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熟识

B.浮现 奇怪

C.流淌 异样

D.流露 难言

【答案】A

【解析】由于小时候听儿歌时就已经对江南小镇有了美妙的憧憬,故当我们真的来到江南小镇时,虽然仍是陌生的观望,但潜意识里却有一种若有若无的似曾相识的感觉。“熟识”一词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意境,而且与前面的“陌生”相对应,因此答案选A。

【例2】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_______、延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白鹤等20多种_______鸟类,近年来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A.中断 揭穿 珍稀

B.终断 揭露 珍奇

C.终断 揭示 珍贵

D.中断 揭开 珍稀

【答案】D

【解析】“中断”是指中间发生阻隔、停顿或故障而断开,还可以继续;“终断”是指终结、停止。第一句,中华文明是没有断开、一直延续五千年的文明。第二句,“揭开新篇章”是固定搭配。“揭穿”的对象多是阴谋;“揭露”的对象多是秘密;“揭示”是指向人指出不易看清的事理,因此答案选D。

(2)片段理解

设置一个200字以上的阅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提问方式,结合文字材料,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这类题型主要的提问方式有:

主旨概括

【例】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援引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提出和谐,接着指出和谐的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对多样性的认同也即是对差异的认同。之后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即承认差异的存在也是和谐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答案选B。

细节理解

【例】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答案】C

【解析】“硬币”前面出现指示代词“这个”,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和“硬币”所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文段中距离代词“这个”最近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那么“硬币”指代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其中一面是“没有透支的消费习惯”;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因此答案选C。

下文推测

【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更为完备。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有深厚历史基础的地域文化在这时实现了历史性的融合,形成了以统一的汉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时期我们民族对于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有光荣的历史记录。在汉代,妇女的地位,妇女的作用,妇女的权利保障,与其他若干历史时期,特别是与一些人以为可以较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宋明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接下来很有可能介绍的是(  )。

A.女权的历史变化特点

B.汉代女权的特点

C.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D.汉代妇女的物质生活情况与精神生活地位

【答案】B

【解析】文段前面主要论述的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形成和地域文化的历史性融合,接着具体叙述了汉代女权的特点,即与宋明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后文应该把汉代女权的特点叙述完整。因此答案选B。

(3)语句表达

设置一系列句子,通常为5~7句,要求应试者进行排序;设置200字左右的一段话,抽出一句,要求应试者根据上下文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恰当的一句;找出选项中有语病或者语法结构与示例一致的一句话;设置一段材料,要求应试者选出接下来可能谈论的内容。

【例1】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止于此,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

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

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

此外,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

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D两项错误,句末出现“祥瑞”,句首有“这种祥瑞”,紧承句内容,故两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B项错误,句指出祥瑞分为5个等级,句解释“其中”的嘉瑞,故句应放句后。正确的顺序为,因此答案选C。

【例2】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证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______。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A.哲学或宗教都无法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撑

B.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

C.文学家都会适时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D.阅读书籍都可以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由题意可知,“精神迷茫”,“情绪晦暗”,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时,我们需要的是文学“可靠的心灵指引”。AC两项错误,文段描述的是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指引作用,横线前后的主体应该一致,即“文学”,而不是哲学宗教或文学家。D项错误,文段重在强调“文学”。

【例3】下列四个单句,与其他三句的语法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事物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B.这座摩天大楼建于1999年。

C.空中呼啸而过的机声把熟睡的人们惊醒了。

D.这部电影我看过。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可以转化为被字句,A项,事物的发展被各种因素决定;B项,这座摩天大楼被建于1999年;D项,这部电影被我看过。而C项是把字句。因此答案选C。

(4)篇章阅读

设置一篇字数少则四五百,多则上千的比较完整的文章材料,并设置3~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四个选项,要求应试者根据提问和文章相应的内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例】阅读以下文字,回答1~5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再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1.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答案】A

【解析】由“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可知,“中国之道”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是并列的,而不是说中国之道就是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2.中国文化自产生起,就倡导(  )。

A.普世理念

B.淑世情怀

C.文化重建

D.恃德者昌

【答案】D

【解析】D项正确,文中指出“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利者亡”。AB两项错误,“普世理念”、“淑世情怀”是中国精神的表现,而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错误,文化重建对中国文化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不是它自产生之日起就倡导的内容。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由“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可知,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重大的。B项正确,由“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可推出。C项错误,将条件与结论颠倒了,文中说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D项错误,由“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可知,“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并不是所有的都不相容。

4.作者在文中说,中国文化的复兴不是某些简单的理念的简单重申。原因是(  )。

A.中国文化是普适的,对东西方都可适用

B.中国文化的理念和西方文化是相同的,因此需要借助西方文化

C.中国之道为中国文化所独有,需要重建复兴

D.文化复兴不仅是文化重建,更需要结合先进的文化相加以发展

【答案】D

【解析】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再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接着说明“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即文化复兴不仅仅是重建,更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加以发展。因此答案选D。

5.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文中并没有此说法的相关依据,且此说法本身也不正确,若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人类生存下去的意义,西方文化也不会对人类影响这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