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复试)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说明:1.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答题请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有:

(1)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2)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因此,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3)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有饱和点,与这一事实相对应的另一个事实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因为只有当消费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为零时,消费者才达到消费饱和点。

2.分析吉芬物品与低档物品的异同。

答:(1)对于低档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因此,低档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吉芬物品也属于低档物品,因为对于吉芬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符合低档物品的定义。

(2)吉芬物品是一类特殊的低档物品,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因此,吉芬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随着吉芬物品价格的升高,其需求也在增大,而不是减少。

综上所述,吉芬物品属于特殊的低档物品,二者的差别在于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与一般的低档物品有所不同。

3.简述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意义。

答:(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假定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即QX=f(PY),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

式中,△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即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3)综合以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可以利用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来决定本企业生产商品的数量。当市场上与本企业商品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价格上升时,应增加本企业商品的生产数量,反之则减少。当市场上与本企业商品具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价格上升时,应减少本企业商品的生产数量,反之则增加。

4.为什么用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核算的GDP是相等的?

答:(1)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核算GDP的方法主要有: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计算公式为:

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计算公式为

GDP=C+I+G+(X-M)

生产法是指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GDP。计算公式为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产出总是等于收入,并且产出总是等于支出,因此用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核算的GDP是相等的。

一个企业生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由于把利润看做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产出(生产的价值)才总等于收入。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

一个企业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未销售的产品仍被看做是本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称存货投资,即看作企业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因此,从全社会看,总产出就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二、论述题(本题20分)

试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答:(1)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往往会缩减生产,减少商品供给。

(2)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各个事项对棉花供给的影响,即:

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则棉花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即生产的成本上升,则棉花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惠政策,即生产的成本下降,则棉花供给增多,供给曲线右移;

棉花价格上升,则棉花种植者会扩大生产,棉花供给增多,供给曲线右移。

资产评估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请说明如何估算机器设备的经济性贬值。

答:机器设备的经济性贬值是指因外部因素变化引起的设备价值贬值。这些因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减少,导致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原材料、能源等提价,造成成本提高,而生产的产品售价没有相应提高;国家有关能源、环境保护等限制或削弱产权的法律、法规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或者使设备强制报废,缩短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等。这些情况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设备利用率下降、收益减少以及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测算:

(1)因设备利用率降低导致的经济性贬值的测算

当机器设备因外部因素影响,如经济衰退、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环保政策限制等,出现开工不足,致使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显著低于其额定或设计能力时,它的价值也就低于能充分利用时的价值。这种差别可以用经济性贬值率来表示:

式中,X为规模效益指数,一般在0.6~0.7之间。

(2)因收益减少导致的经济性贬值的测算

虽然设备生产负荷并未因企业外部原因而降低,但出现如原材料涨价、劳动力费用上升等情况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疲软等原因迫使产品降价出售,国家实施环保政策对高污染设备收取排污费,对高能耗设备按超限额的能源量加价收费等情况,均可能使设备创造的收益减少,使用价值降低,进而导致经济性贬值。

如果由于外界因素变化造成设备收益额减少(收益减少额能直接测算),可直接按设备继续使用期间每年收益损失额折现累加求得设备的经济性贬值额,用公式表达如下:

经济性贬值额=设备年收益损失额×(1-所得税税率)×(P/A,r,n)

式中,(P/A,r,n)为年金现值系数。

  (3)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导致的经济性贬值的测算

引起机器设备缩短使用寿命缩短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有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出于环保与节能的需要,国家对高污染、高耗能的机电产品施行强制淘汰制度,从而缩短了这些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形成了经济性贬值。这种经济性贬值可以通过比较使用寿命缩短前后的贬值率(以年限法计算)来测算,用公式表达如下:

经济性贬值率=

(4)测算机器设备经济性贬值时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被评估设备是否是能够单独计算获利能力的生产线、成套设备。一般而言,不能单独计算获利能力的设备不计算经济性贬值;

需对评估基准日后,即未来的影响设备利用率或收益额的因素进行预测,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经济性贬值的问题。

2.请简述使用成本法和剩余法评估土地使用权的联系与区别。

答:(1)成本法评估

用成本法评估地价必须分析地价中的成本因素。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自然物,即便未经开发,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用土地也必须支付地租。同时,由于开发土地投入的资本及利息也构成地租的一部分,因此,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为:

土地价值=待开发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利息+利润+税费+土地增值收益

(2)剩余法评估

剩余法又称假设开发法、倒算法或预期开发法。运用该方法评估地价时,首先要估算开发完成后房地产正常交易的价值,然后扣除建筑物建造费用和与建筑物建造、买卖有关的专业费、利息、利润、税收等费用,以价值余额来确定被估土地价值。计算公式为:

土地价值=预期楼价-建筑费-专业费用-销售费用-利息-税费-利润

(3)用成本法和剩余法评估土地使用权的联系

适用范围大致相同,即新开发或待开发土地的评估采用成本法和剩余法均可。

(4)用成本法和剩余法评估土地使用权的区别

理论基础不同

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为生产费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格是依据其生产所必要的费用而决定的;剩余法的理论基础与收益法相同,均为预期原理,即资产的价值可以不按照过去的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决定,而是基于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决定的。

评估程序不同

用成本法评估地价的程序一般为计算待开发土地取得费用,计算土地开发费用,计算投资利息,计算投资利润和税费,确定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土地使用权价值,是一种直接测算地价的方法。

用剩余法评估地价的程序一般为调查待评土地的基本情况,选择最佳开发方式,估计建设期,预测土地开发价值(楼价),估测开发建设总成本(建筑费),估测租售费用、税金,计算地价,是一种间接测算地价的方法。

3.请说明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常用测算方法。

答:折现率是将未来有限期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本质上属于投资报酬率。折现率确定的原则有:应不低于安全利率;应与收益额口径保持一致;应参考同行业平均收益率而定。折现率的估算方法主要有: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股权资本成本,或者估算股权价值时的折现率可以采用CAPM模型进行衡量。其模型表示为:

其中,Rf——无保险报酬率;

   [E(Rm)- Rf]——风险溢价;

   β——权益的系统风险。

(2)风险累加法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总要面临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行业风险的挑战。将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行业风险对回报率的要求加以量化并累加,也可以得到企业的风险报酬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市场需求、要素供给,以及同类企业间的竞争给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资金调度,以及资金融通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

行业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性市场特点、投资开发特点,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造成的行业发展不确定给企业预期收益带来的影响。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企业融资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融资方式不同,融资成本也不一样。

债务融资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债务融资需要支付利息和债息,但利息和债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是在税前列支的。因此,债务融资的利息或债息扣除所得税部分的差额即为债务成本。

股权融资包括优先股融资和普通股融资。股权的股息红利是在缴纳所得税以后的收益中支付的,不会因此而减少企业的所得税,因此,其资本成本基本上就是其支付的股息红利额。

计算各类融资资本成本后,即可以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公式为:

其中:K——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t——各类融资资本成本;

Wi——各类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及权数。

二、论述题(本题18分)

请结合实际,论述资产评估学和会计学对“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界定的异同。

答:(1)资产评估学和会计学对“资产”进行界定的异同

会计学中的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会计学中的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中的资产,这是资产评估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资产评估对象或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并不完全局限于企业中的资产。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其内涵更接近于经济学中的资产,即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并能给特定权利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延则包括具有内在经济价值,以及市场交换价值的所有实物和无形的权利。

在会计学和资产评估学中,资产界定的不同点在于:

  会计将资产作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称,用会计恒等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会计中,资产被认为是以各种形态被占用或运用的资金的存在形态,强调的是实际资产投入与运用后形成的资产。一些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但未耗费或占用资金的资产被排除在资产的范围之外,如划拨土地的价值、企业的商誉等。而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却要一一考虑这些重要的方面,不能遗漏。

会计是通过对单项资产的记录累加得出整体资产;而资产评估是把企业资产看作整体盈利能力的价值。

会计对资产的计价主要采用历史成本,不能准确反映具体资产的现实价值;而资产评估反映的是资产的现实价值。

(2)资产评估学和会计学对“无形资产”进行界定的异同

会计学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具体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合同权益、土地使用权、水域使用权、矿业权、森林权益和商誉等。

在会计学和资产评估学中,无形资产界定的不同点在于:

会计学的定义强调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属性,例如“非货币性”;而资产评估学的定义则强调无形资产的“排他性”和“权益性”。

会计学中的无形资产只包括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而资产评估学中的无形资产既包括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也包括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商誉等。

财务管理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

答:(1)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含义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运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公司中,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最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公司价值最大化

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指公司通过生产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产品、优化业务服务、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对公司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公司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还要评价公司潜在的获利能力。

(2)衡量方法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衡量方法

在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下,股票价格是衡量股东财富最有力的指标。股东财富的表现形式是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净现金流量,股票价格也是股东未来所获现金股利和出售股票所获销售收入的现值,所以,股票价格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现金流入的时间和风险。

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方法

公司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公司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公司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和未来收入预期。这种计算办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公司的收益越多,其价值或股东财富越大。

2.什么是企业风险报酬?如何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衡量企业风险?

答:(1)企业风险报酬

企业风险报酬是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的额外报酬。风险和报酬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它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报酬、流动性风险报酬和期限风险报酬。

(2)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衡量企业风险

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企业期望收益率的公式为:

R=RF+β(RM-RF

式中,R表示企业的期望收益率;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β表示企业的β系数;(RM-RF)表示市场的风险溢价。

企业的风险的分类

a.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系统风险或市场风险,是指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事件引起的,不可能通过投资分散化消除的风险。如战争、经济兴衰、利率变动等。这类事件会影响到所有的被投资对象,投资所引起的风险不可能通过多元化投资予以分散。

b.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称非系统风险或公司特有风险,是指由那些只影响个别投资对象的事件引起的,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予以消除的风险。如罢工、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失败、重要合同谈判的成功与失败、法律纠纷等。

企业的期望收益率由两个部分组成,无风险利率以及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即风险溢价;企业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β值的大小。β值越大,表明企业的风险越高,所应得到的补偿也就越高;β值度量的是企业的系统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因此没有风险补偿。β值越大,表明相对于市场收益率变动,个别资产收益率同时发生变动的程度越大,即风险溢价越高。

综上,可以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β值来衡量企业的风险。

3.什么是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列出公式并说明含义;并从投资者角度举例说明如何分析这些指标。

答:(1)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公司普通股每股所获得的净利润,它是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每股利润等于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利后的余额,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利润是股份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股所取得的利润,它可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每股利润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2)市盈率也称价格盈余比率或价格与收益比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利润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是反映公司市场价值与盈利能力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投资者将它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所以,成长性好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通常要高一些,而盈利能力差、缺乏成长性的公司股票市盈率要低一些。但是,如果某股票的市盈率过高,则也意味着这只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3)每股股利等于普通股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除以普通股总股份数,它反映了普通股每股分得的现金股利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还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和现金是否充裕。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的投资者,应当比较分析公司历年的每股股利,从而了解公司的股利政策。

(4)股利支付率也称股利发放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利润的比率,它表明股份公司的净收益中有多少用于现金股利的分派。其计算公式为:

股利支付率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判断股利支付率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一般而言,如果一个公司的现金量比较充裕,并且目前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则可能会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如果公司有较好的投资项目,则可能会少发股利,而将资金用于投资。

4.简述财务杠杆原理,并说明如何运用财务杠杆原理控制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答:(1)财务杠杆原理

财务杠杆,也称筹资杠杆、融资杠杆、资本杠杆、负债经营等,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务资本的利用。企业的全部长期资本是由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所构成的。权益资本成本是变动的,在企业所得税后利润中支付;而债务资本成本通常是固定的,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不管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是多少,首先都要扣除利息等债务资本成本,然后才归属于权益资本。因此,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对权益资本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可能给权益资本的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有时也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即遭受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权益资本所有者造成财务风险。

为了反映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财务风险的高低,需要测算财务杠杆系数。其测算公式是:

一般而言,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低。

综上所述,可以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来判断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而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当财务杠杆系数较大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因此可以采取减少债务融资或增加股权融资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使财务风险维持在一个较为安全的水平。

二、论述题(本题13分)

企业为什么采用发行普通股进行融资?普通股发行的条件有哪些?谈谈你对我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进行新一轮IP0改革的看法。

答:(1)采用发行普通股融资的原因

企业采用发行普通股进行融资是因为发行普通股融资具有以下优点:

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公司有盈利,并认为适于分配股利,可以分给股东;公司盈利较少,或虽有盈利但资本短缺或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少支付或者不支付股利。而债券或借款的利息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及盈利多少,都必须予以支付。

普通股股本可长期占用,无偿还压力

普通股股本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它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除非公司清算,才予以清偿。这对于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促进公司长期持续稳定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普通股筹资的风险小

由于普通股股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一般也不用支付固定的股利,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

发行普通股筹集股权资本能提升公司的信誉

普通股股本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等,是公司筹措债务资本的基础。有了较多的股权资本,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信用价值,同时也为利用更多的债务筹资提供强有力支持。

(2)普通股发行的条件

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

a.公司章程合法有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健全,能够依法有效履行职责;

b.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能够有效保证公司运行的效率、合法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c.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d.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能够忠实和勤勉地履行职务;

e.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能够自主经营管理;

f.最近12个月内不存在违规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

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

a.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计算依据;

b.业务和盈利来源相对稳定,不存在严重依赖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情形;

c.现有主营业务或投资方向能够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和投资计划稳健,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良好,行业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不存在现实或可预见的重大不利变化;

d.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最近12个月内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e.公司重要资产、核心技术或其他重大权益的取得合法,能够持续使用,不存在现实或可预见的重大不利变化;

f.不存在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仲裁或其他重大事项;

g.最近24个月内曾公开发行证券的,不存在发行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50%以上的情形。

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

a.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b.最近3年及一期财务报表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c.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所涉及的事项对发行人无重大不利影响或者在发行前重大不利影响已经消除;

d.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资产不足以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e.经营成果真实,现金流量正常.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最近3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合理,不存在操纵经营业绩的情形;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

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和使用符合规定

a.募集资金数额不超过项目需要量;

b.募集资本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c.除金融类企业外,本次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d.投资项目实施后,不会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产生同业竞争或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独立性;

e.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必须存放于公司董事会指定的专项账户。

(3)对我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进行新一轮IPO改革的看法如下:

  明确《意见》是推进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步骤,符合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肖主席在各种场合传达的注册发行趋势信号,另一方面也说明现行的诸多制度还无法和注册制发行相配套,后续还将有更多更深入的改革,涉及《证券法》、IPO规则、信息披露规则等全方位的修订,以适应注册发行的大趋势;

  强调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是合规性审查,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自我调节能力,相信投资者有经验和能力对公司的价值作出自主的判断并自行承担相应后果,逐渐改变过去“家长式”的行政监管方式,调动证券市场发展的动力,激发市场创新的活力;

《意见》着力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市后“炒新”行为;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而是在完善事前审核的同时,更加突出事中加强监管、事后严格执法。对发行人、大股东、中介机构等,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及时采取中止审核、立案稽查、移交司法机关等措施,强化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切实维护了市场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