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经济金融类)专业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完全竞争厂商

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可以描述为: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等等。

把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按照这个规定,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2)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3)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下面要在这些假定下,特别是要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假定来推导厂商使用要素(亦即对要素需求)的一般原则。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必须和“边际成本”相等,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设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劳动,使用一定量的劳动要素将创造出一定量的产量。要素与产量之间的这种数量关系用函数可表示为:

  

式代入厂商收益函数,可得:

  

式以要素为自变量求取导数,可得边际产品价值,即: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的图形如图7-1所示。

说明: 未标题-1

图7-1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的区别:产品的边际收益通常是对产量而言的,而边际产品价值是对生产要素而言的。

(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若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可表示为:

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即成本函数对要素的导数恰好就等于劳动价格:

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图形如图7-2所示,为一条水平直线。

图7-2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即:

或者

当上述原则或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数学推导:假设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它是要素的函数,则由利润的定义有:

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要求:

即有:

二、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要素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为边际产品,是要素的函数。由于产品价格为既定常数,故上式显然确定了从要素价格到要素使用量的一个函数关系,即确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性质,可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向右下方倾斜,如图7-3所示。

图7-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三、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当从单个厂商转到研究整个市场的情况时,单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代表其要素需求曲线,它们的简单加总也不再代表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多个厂商同时调整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如图7-4所示。

图7-4  多个厂商调整时的要素需求曲线

图7-4中,表示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的调整,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得到的第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简称为行业调整曲线。一般来说,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求得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每个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后,可推导出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即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

在推导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的过程中,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被简单地水平相加的是每个厂商的“真正的”要素需求曲线,即是在考虑了多个厂商共同行动所引起的全部调整之后得到的行业调整曲线,而不能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四、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鉴于关于一般产品的供给理论在产品市场,特别是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分析中已经详细讨论过,在此关于要素供给的讨论完全局限于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其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这一范围之内,即是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来建立其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1.要素供给原则:效用最大化

(1)效用最大化条件

在一定时期,要素的所有者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是一定的,要素供给可以看成是“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要想效用最大化,就是使供给要素的边际效用和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才能实现均衡价格,否则导致生产要素要么向供给增加,要么向自用增加。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一般情况下,生产要素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效用,消费者供给生产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正是这种收入才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因此,生产要素对消费者的效用属于“间接效用”,它是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即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它表示要素供给每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消费者效用增量。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为:

 

式中,即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它表示要素供给量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消费者效用增量;分别为收入的边际效用和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因此,上式表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产生间接效用,也可产生直接效用。为了使分析简单化,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若用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为,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4)要素供给原则

借助于要素供给的间接效用和自用资源的直接效用概念以及所谓“收入的价格”,效用最大化条件表示为:

上式左边为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右边则为资源和收入的价格之比。

2.无差异曲线分析

上面关于要素供给原则的讨论也可以利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工具来进行说明。如图7-5所示,横轴表示自用资源的数量,纵轴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消费者现在的问题是:在预算约束之下选择最优(即使效用量最大)的收入和自用资源的组合。这个最优组合就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最优点满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应满足:

说明: HWOCRTEMP_ROC920

图7-5  要素供给的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3.要素供给问题

借助于要素供给原则以及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可以得出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素供给曲线具有向右上方倾斜的正斜率性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要素供给曲线都总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与要素的特点息息相关,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五、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工资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提供的劳务的报酬,它是由劳动市场上的劳动的供求所共同决定的。

1.劳动的最优供给原则

劳动供给涉及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也就是说,劳动供给问题是指消费者对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闲暇直接影响劳动供给者的效用,而劳动供给通过劳动收入间接影响劳动供给者的效用。从本质上看,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完全适用于分析如何实现劳动的最优供给的问题,即劳动的最优供给原则为闲暇时间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效用与劳动供给给消费者带来的间接效用相等。

2.劳动供给曲线的图形推导

如图7-6所示,横轴H表示闲暇,纵轴Y表示收入。消费者的初始状态表示非劳动收入与时间资源总量16小时的组合。假定劳动价格即工资为,则最大可能的收入(劳动收入加非劳动收入)为,是消费者在工资条件下的预算线为连接初始状态点E与纵轴上点的直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为A。与点A对应的最优闲暇量为,从而劳动供给量为()。

让工资连续变化,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绕E点顺时针转到,...,这样预算线分别变为,...,相应的切点也变为B,C,...。均衡点B,C,...相应的劳动供给量为(),(),...。连接(),(),(),...,便得到图7-4的劳动供给曲线。

图7-7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个特点:向后弯曲。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了高的工资愿意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的供给。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上涨到一定阶段(如图7-7中),劳动供给量开始随着工资的增加而递减。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处起开始向后弯曲。

说明: 未命名

图7-6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

说明: 未命名

图7-7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3.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就越愿意用多劳动来代替多休闲。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反映的则是工资率越高,个人越有条件以较少的劳动就能换得所需要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就越不愿意增加工作时间即劳动的供给。这两种效应都是工资率提高的效应。当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则会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正值。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则可能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负值。工资率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将会大于替代效应。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曲线会从向右上方倾斜转为向左上方倾斜。

4.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工资率的决定

将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总的市场劳动供给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是劳动市场的均衡点,该点决定了均衡工资和均衡劳动数量

六、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的需求

在经济学里,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它的边际产量价值。边际产量价值越高,它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它的需求量就越小。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土地的边际产量价值是递减的,因此土地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土地的供给曲线

(1)垂直的供给曲线

与劳动力一样,土地所有者实际上是在土地供给所可能带来的收入与自用土地之间进行选择,其效用函数可以写为:,即效用取决于土地收入和自用土地数量。由于通常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可以忽略不计,故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而与自用土地数量大小无关。因此,土地所有者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使土地收入达到最大,而要土地收入最大则必须要求尽可能地多供给土地。再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土地为既定的,从而土地供给无弹性,在图形中表现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需要满足一个条件:自有土地给土地所有者带来的效用微乎其微,这个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事实上,并不能说土地没有自有价值。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应向右上方倾斜。但是,为了分析简便,可以近似将土地供给曲线看成垂直于横轴的。

3.土地市场的均衡与地租的决定

将所有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得到整个市场的土地供给曲线。再将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土地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即可决定使用土地的均衡价格。如图7-8所示,土地需求曲线D与土地供给曲线S的交点是土地市场的均衡点,该均衡点决定了土地服务的均衡价格

说明: HWOCRTEMP_ROC1040

图7-8  土地服务的均衡价格

当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时,它与土地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土地服务价格常常被称为“地租”。由于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且固定不变,故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而与土地的供给曲线无关:它随着需求曲线的上升而上升,随着需求曲线的下降而下降。地租产生的(技术)原因在于:土地供给给定不变,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导致地租的产生。

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租金(Rent)

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称之为租金。换句话说,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2)准租金(Quasi-rent)

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如果从准租金中减去固定总成本,则得到经济利润。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

(3)经济租金(Economic Rent)

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于租金,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形状。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是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七、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1.资本的需求

资本是指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作为与劳动和土地并列的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本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因而资本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第二,人们生产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第三,资本是作为投入要素。

厂商对资本的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如果利息率既定,需求量将被确定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即预期利润率恰好等于利息率的水平上。

2.储蓄决策及资本供给

资本的供给,就是资本的所有者在各个不同的利息率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资本数量。资本供给主要取决于让渡资本的机会成本及风险成本,一旦借出资本所获得的利息报酬可以补偿这些成本,资本供给才会成为现实。

消费者提供给厂商的资本是他们的收入中去掉消费后的剩下部分,也就是消费者的储蓄。因此,资本供给理论实际上是储蓄决策理论。个人进行储蓄决策时,实际上也就是在作关于何时消费的决策。消费者现在消费越少,即现在储蓄越多,将来消费就越多。因此,消费者的储蓄决策可以看做是对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经历时间的消费选择称之为跨时期选择。

3.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及资本供给曲线

假定只有两个时期:今年和明年。改变利率相当于改变今年消费与明年消费的相对价格,具体地说,提高利率相当于提高今年的消费价格,降低明年的消费价格。根据前面关于价格变动的效应分析,利率变动的效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替代效应,利率上升,替代效应趋于减少今年消费,增加明年消费,即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趋于鼓励储蓄;另一部分为收入效应,利率上升,收入效应趋于增加今年消费,减少明年消费,即利率上升时,收入效应趋于减少储蓄。利率下降时的效应恰恰相反,利率的总体效应是不确定的。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利率提高会提高人们的储蓄水平,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向右上方倾斜的可贷资金供给曲线。

4.资本市场的均衡与利息率的决定

如图7-9所示。由于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资本投入的增加必然会降低其预期利润率,因此,当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相等时,厂商将不再增加或减少资本的投入。将所有单个厂商对资本的需求曲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曲线)汇总即形成资本的市场需求曲线(D)。抑制当前的消费(它是让渡资本的机会成本)所形成资本供别人使用,是为了获取利息,利息率越高,人们愿意提供的资本就越多,因而资本的供给与利息率同方向变化,如S曲线。在图7-9中D曲线与S曲线相交于E点,此点所对应的为均衡利息率,为资本的均衡供给量。

说明: 未命名

图7-9  利息率的决定

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洛伦兹曲线

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线。如图7-10所示。

说明: 未命名

图7-10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如果所有收入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则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如果任意人口百分比都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且凸向横轴的曲线(如ODL)。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越凸向横轴,越接近折线OHL;反之,就越靠近45度线OL。

2.基尼系数

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为基尼系数,则: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1。基尼系数的性质主要有:

(1)当时,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2)当时,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

(3)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