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词汇[视频讲解]
3.1 复习笔记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1.词汇的定义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词汇的地位
(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
(2)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二)几种词汇单位
1.语素
(1)语素的性质
①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②语素的分类
一般来说意义分两种: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称为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称为语法意义。
③现代汉语的语素包括单音节的、两个音节的,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三音节和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
④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2)语素的分类
①按音节多少,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②按构词能力,可以把语素分为两种
a.成词语素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称为成词语素,又称自由语素。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b.不成词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称为不成词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③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类
a.一类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
b.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称词缀。
2.词
(1)词的性质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
①“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②“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间一般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
(2)词和短语、语素的区别
①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
②但短语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离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成分,而词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了。
(3)词、语素和字
词和语素在书面语言中都用字记录,词、语素和字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①在汉语中,一个语素基本上用一个字表示。
②少数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却要用两个或三个字来表示;由两个语素组成的词,却要用两个、三个或四个字来表示;由三个语素组成的词,同时也是用三个字表示的。
3.固定短语
(1)定义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2)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自由短语一般称为“短语”。
(3)固定短语的分类:
可分为专名(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
①专名以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占绝大多数。一般短语一旦用作书名、篇名、杂志名、电影电视片名也是固定短语。
②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4.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略语。可分为两类:
(1)简称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把全称删简成简称,大都是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大体有下列几种方式:
①前后词均取前一个语素。
②前一个词取前一个语素,后一个词取后一个语素。
③省略并列的几个词中相同的语素。
④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头一个音节(字)。
(2)数词略语
对一些联合结构,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还有一些是根据共同的属性加上列举的项数构成的。
(三)词的结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1.单纯词
大多数单纯词是单音节词,多音节的有以下几类:
①联绵词
联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a.双声的
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b.叠韵的
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
c.其他
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
②叠音词
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③音译的外来词
④拟声词也是单纯词。
2.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①复合式
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a.联合型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称并列式。
b.偏正型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其中又分为定中关系和状中关系。
c.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d.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称支配式。
e.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称陈述式。
②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③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缀在词根前的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的称为后缀。
a.前加式(前缀+词根)
b.后加式(词根+后缀)
c.此外还有由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
词缀是由词根演化来的,在形式上,有的和词根相同,须注意区别。
现代汉语由两个语素组合成的词占绝大多数,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这时词的内部构成可以不止一个层次。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的内容
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二)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
(1)词义为了准确地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义项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凡词所表示的对象都应该有这种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该词所不能表示的对象都没有这种特征,只有这样,词义才能准确地把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2.词义的模糊性
(1)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2)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3.词义的民族性
(1)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
(2)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
(三)词义的分类
词汇意义可分理性义和色彩义。
1.理性义
(1)定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称为理性义,或称为概念义、主要意义。
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
(2)理性义的作用
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内。
2.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可称做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1)感情色彩
①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作“褒义词”。
②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称为“贬义词”。
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
①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
②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有的具有口语色彩。
(3)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
色彩意义同词的来源有密切关系。古词往往带有书面语的庄重色彩,而方言词则常常带有地域色彩。此外,不同的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用语,也都有自己的特殊色彩。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词的理性义与色彩义往往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应用的。只有认真深入领会词义的内涵特性,用起来才能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三、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1.义项的定义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
2.义项的分类
(1)基本义与转义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称为基本义,后者称为转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2)引申义与比喻义
①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
②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3)词的比喻义同修辞上的比喻有区别
①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
②词的比喻义则不同,虽然大都是通过修辞的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是它已经成为词义中的一部分了,在应用时几乎感觉不到它是一种比喻。
3.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称为单义词。
汉语中有一定数量的单义词。交际时,单义词不受语境的限制,也不会产生歧义。术语一般都是单义词。专有名词以及一部分常见事物的名称也是单义的。
(2)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称为多义词。
①多义词的大量存在是词汇丰富的一种表现。词的多义,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起增加新词更为经济。
②多义词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义项适用,否则就会产生歧义。
4.同音词
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
(二)义素
1.义素的定义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称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同组中的共同特征称为共同义素,区别特征称为区别义素。
2.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大致有如下的一些步骤:
(1)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2)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3)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3.义素分析的运用
(1)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
(2)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3)义素分析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3)义素分析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
(4)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四、语义场
(一)语义场
1.语义场的定义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2.语义场的层次
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
(1)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下位词,对它的下位词来说它又成了上位词。
(2)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
(3)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层次的语义场。
3.语义场分析
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
①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
②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
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称为“循环义场”。
③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a.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
b.行为动作过程也可以看做一种关系,从而形成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1.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称为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称为同义词。包括下列两类情况:
(1)两个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这类同义词称为等义词,在词汇里比较少。
(2)两个词意思相近,但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细微差别。这类同义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称为近义词。
从义项上看,只要有一个重要义项相同的一组词即可称为同义词。
2.同义词的差别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意义相近是指意义上大同小异,即义项中的主要义素是共同的,而在一些次要义素上有区别。
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许多方面: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①意义的轻重
②范围的大小
③集体与个体
④搭配对象不同
(2)色彩方面的差别
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
(3)词性方面的差异
一般地说,词性或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词,不能形成同义词。但是,当一个词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并且分别属于不同词类(兼类)的时候,则可以在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词性相近的条件下,分别同词类相同的词形成同义词。
3.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
辨析同义词的步骤是:
(1)第一步要把所有例句进行归类,看看可能用几个义项进行解释;
(2)第二步是互相替换;
(3)第三步则是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4.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1.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1)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因此说,反义词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2)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
2.反义义场的类型
(1)反义义场可以分为两类:
①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
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必否定B,肯定B必否定A;同时,否定A,就必肯定B,否定B,必肯定A。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
②极性反义义场(A=-B,B=-A;但-A≠B,-B≠A)
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2)反义义场两种类型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改变,互补反义义场可以当作极性反义义场来用;极性反义义场也可以变成互补反义义场。
(3)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词处于几个反义义场中的现象。
(4)有些词,孤立地看彼此意义没有明显的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可是当它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对举时就具有了反义关系。这种以一定上下文为基础,离开了上下文反义关系就瓦解的反义词,并不是真正的反义词,可以称作临时反义词。这是一种修辞现象。
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4.反义词的作用
由于反义词意义的对立通常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反映,因此通过反义词来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可以使人们在鲜明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是非、善恶、轻重、缓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此外,反义词作为语素可以用来构成合成词,还可以用来构成成语。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五、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1.语境的定义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2.语境的分类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称社会现实语境)。
(1)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上下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语言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2)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3.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列几种:
1.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只使用一个义项。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有概括性,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
语境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其中的某一部分。
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运用词语最应注意的是词语搭配。词语搭配,也可以解释为词语在怎样的语境中出现。除了语法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词义能否互相组合。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或不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表现了词义的选择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
(1)稳固性
基本词汇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定的。
(2)能产性
用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最便于流传,所以,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基本词,便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它们一般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3)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全民常用性是说它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它的使用,不受阶级、行业、地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2.一般词汇
(1)定义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2)特点:
①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②一般词汇数量多,不一定为全民族的成员所普遍掌握。
3.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1)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地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
(2)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又能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
(1)含义
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汉语。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
(2)古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②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③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2.方言词
方言词是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
3.外来词
(1)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2)外来词的类型
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四大类:
①音译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称为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也有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
②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音意兼译
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
③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
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
④借形
a.一种是字母式借形词,又称字母词。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
b.一种是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回来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称为汉字式借形的。
(3)使用外来词应注意的问题
外来词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言构成,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要注意在使用外来词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要爱护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健康的发展。
(三)行业语、隐语
1.行业语
(1)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它们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行业词语也是丰富普通话词汇的源泉之一。某些行业语,特别是科学术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专门意义之外又获得了一个一般的意义,可以取得全民性,从而成为普通话词。
2.隐语
(1)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使用的特殊用语。
(2)隐语,一般是用赋予现有普通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构成的
隐语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只要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保守秘密就可以约定一些隐语(实质上就是黑话)。不过,这种临时性的小范围的隐语,比起集团性固定性的隐语来,涉及面窄,不成系统。隐语有秘密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七、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特征
(1)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成语的实际含义具有整体性,是隐含于表面意义之后的,而表面意义则只是实际含义所借以表现的手段。
(2)结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3)风格典雅性
成语大都来自古代文献,其语体风格至今仍保留着原书面语庄重、典雅的特色。在构成上大都保留着古语词、历史语词和古代语法结构。
2.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等。
在各种来源的成语中,有的是直接援用的,有的是经过改造的。那些来源于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则大多数是对其故事情节加以概括而成。
3.成语的构造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四字格的成语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五种基本结构。
此外还有连谓结构、兼语结构、紧缩结构、重叠结构。
4.成语的运用
成语言简意赅,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反义成语对比使用,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表达效果。
运用成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2)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3)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二)惯用语
1.定义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动宾式、偏正式和主谓式。
2.主要特征:含义简明形象生动,通俗有趣。
3.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1)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
(2)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三)歇后语
1.定义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
2.歇后语的分类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
说话写文章能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八、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新词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
(2)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
(3)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4)语言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是生产新词的语言基础。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主要为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此外,附加式的新词也明显地增多了,产生了一批新的词缀或准词缀,由它们构成一系列的派生词。
(5)社会的加速发展,时代的大变革,都要求语言的信息量增大而传达快速,要求词语经济而简练地指称客观事物。为适应这种形势,词语的简称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1)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社会变革迅速,因政治经济形势临时需要产生的一些新词,很快就变成旧词,逐步从日常交际生活中消失。
(2)但有的旧词词义义项增多了,这是由于人们利用旧词指称新事物、新认识的缘故。
(3)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及体制的变化,一些一度退出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词语,又重新出现了。
3.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下列几种:
(1)词义的扩大
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2)词义的缩小
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移为原义的反面。
(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词或其他语言新吸取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
1.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简单说来,就是避免用错已有的词语或生造词语。
词汇规范的另一重点便是对从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中吸收的词语进行规范。在这方面应该考虑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1)必要性,即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不可少的;
(2)普遍性,即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
(3)明确性,即选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2.方言词的规范
普通话词汇的规范不能像语音那样,以一个地点的方言为标准,而应以地区广大的北方话为基础。
对方言词加以规范,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未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但是要防止毫无必要地滥用方言词语,特别是那些流行地区狭窄、构词理据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
3.外来词的规范
吸收外来词对丰富本民族语言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作用。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滥用外来词。滥用外来词有损于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
(2)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式,淘汰其他形式。
(3)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除了人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
4.古语词的规范
吸收古语词也是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应该吸收那些有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需要的古语词,必须反对吸收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词语。
九、词典和字典
(一)词典、字典的功用
词典和字典是解疑释惑、提供知识资料的工具书。它的功用,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
1.是帮助识字释词学习语文知识的工具,又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工具。
2.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顾问”,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
3.是知识资料的汇编,是科研中的“宝山”。
(二)词典、字典的类型
由于词典和字典的对象和用途不同,在收词范围、知识类型和规模等方面均有不同。这就编纂出名目众多、性质和功用各异的词典和字典。大体说来,有三类:
1.语文词典、字典
主要收录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般字词,给予注音释义,提供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
2.专科词典
解释某一学科或部门,或邻近几个学科领域中的术语概念和专名。这类词典通常成体系地反映特定领域的知识。
3.百科词典
综汇各种学科领域基本的、重要的事实概念,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给以简明的解释,性质与百科词典大致相同而规模更大的辞书,通常称为综合性百科全书。综合性百科全书是全面而系统地概述人类众多门类知识的书。
(三)常用的词典、字典
1.《现代汉语词典》
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3.《新华字典》
4.《汉语大字典》
5.《汉语大词典》
6.《辞源》
7.《辞海》
8.《中国成语大词典》
9.《现代汉语八百词》
10.《中华大字典》
11.《国语辞典》
12.《中国大百科全书》
13.《中华字海》
14.《王力古汉语字典》
此外,还有各种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它们对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都有一定的作用。新词词典是介绍解释新词的工具书,对了解新产生的词有作用。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词典,对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意义、用法等也有作用。
(四)词典的检字法
通行的汉字检字法有两类,即按形检字法和按音检字法。前者包括部首法、笔画法、笔顺法、号码法等,后者包括注音字母顺序法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法。
十、词语解释
(一)词语解释
把词语的内涵准确、清楚地揭示出来,是词语解释的唯一宗旨。为实现这个目的,释义必须遵循科学、准确、明白三项原则。
1.“科学”是指要客观地反映词语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不能掺杂违反客观实际的主观意向或观点;
2.“准确”是指要确切地揭示词语的内涵,并要突出其区别性特征,不笼统、不模糊,不以点盖面,没有误差;
3.“明白”是指表述的语言要清楚、简洁、明了,既不苟简也不冗赘。
(二)常用的释义方法
1.指示法
指示法是最基本的启蒙性的释义方法。解释某词时指出(指示)所代表的事物,让人们知道词的所指也就解释了词的意义。
2.定义法
定义法就是给词语下定义,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说明。这是辞书中主要的释词方法。一般情况是说出概念所属的类和它与同类中其他概念在属性上的差别,即所谓的“属差+类”“类+属差”。
3.以词解词法
(1)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
(2)利用否定反义词进行解释。
4.描绘法
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述它们的样子。
5.分解法
先分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再综合讲解,好处是理据性较强,使人印象深刻。
6.入境法
入境法是联系词所处的一定语境解释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