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国际互联网传播

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互联网脱胎于30多年前诞生的美国军事网络ARPAnet。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69年至1986年,互联网的产生和早期应用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网络非民用化,互联网主要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军事部门人员、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

(2)1986年至1995年,互联网的民用化和商业化阶段。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覆盖全国的NSFnet,使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是互联网民用化的开始。在此期间,出现了全球资讯网(World Wide Web,即万维网)。

(3)1995年以后,互联网继续发展和网上服务竞争阶段。互联网日渐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服务商(ICP)成为新兴的行业,竞争激烈。

二、互联网传播的属性和特点

1.互联网属性

互联网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代表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即网络传播。

2.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1)数字化。用“1”和“0”代表比特,越来越多的信息都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0,即数字化。互联网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传播的是在时间和幅度上离散的数字信号。

(2)信息容量巨大。

(3)多功能。一般将互联网的典型功能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送协议、电子邮件和公告牌四项。

(4)多媒体。文本(字母、数字、文章、书等)、图形、声音(语音、音乐、各种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呈现在网络上。

(5)链接。www出现后,超文本链接成为网络的最大魅力所在。

(6)星状网络。“星状网络”与“环状网络”实质上的差异: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

(7)交互性。在互联网上,信息不再是被“推”给消费者,而是人们自己将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

(8)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自媒体”成为现实。

(9)全球传播。互联网传播没有国界。

三、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1.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变化

(1)互联网提高了公众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传媒机构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应用互联网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有“上网媒体”和“网上自生媒体”。

(2)媒体机构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不再仅限于发布新闻、娱乐等信息,推出聊天室、信息搜索等服务。

(3)新闻媒体内部的人员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比例不断上升,而采编人员比例下降。

2.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运作流程中的影响

新闻传播的运作过程可以表示为: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发布→反馈。互联网的影响贯穿了整个过程:

(1)在线信息采集。无论是网上在线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采访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2)把关权的分散。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信息总是首先通过少数集中的、相对易于控制的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把关”后,再传播给分散的不定量的受众。而互联网使传统的信息把关权被分散了。

(3)多媒体和超链接的信息产品。数字化使多媒体报道普遍;超链接使新闻产品告别线性体系。

(4)全天候新闻发布。新闻的发布不需经过太多环节,“即时”发布新闻成为可能。

(5)多渠道的反馈。在互联网上一般可以有两种反馈方式:受众通过EMAIL向编者反映意见;开设BBS论坛,由受众进行实时的对话,编辑一般不直接露面。

3.网广播的“受众”

(1)受众的构成。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2)受众的地位。星网传播和交互性的特征及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过程,使受众有可能按自己意愿选择接受信息,也更方便地摇身变为传播者。现阶段的趋势是受众对传播的控制力加强了,传受两者日渐一体化。

4.互联网发展的趋向

(1)互联网的未来:从“拉信息”到智能化的“推送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连入互联网;计算机操作的“傻瓜化”。

(2)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与网广播共存:网广播的挑战;传统媒介与互联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