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章 德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早期报业的发展

1.定期刊物的出现

定期刊物的出现是近代报刊产生的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诞生于德国。

(1)1609年,德国境内出现了《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两种周报,它们是德国最早的定期出版物。

(2)1615年,爱格诺尔弗·艾莫尔在法兰克福创办了《法兰克福报》,该报每期有数条新闻,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艾莫尔也被人们称为德国报业之父。。

(3)1650年,出版商蒂莫台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这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4)1682年,奥·门克教授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的第一份科学杂志《学术纪事》。

2.封建势力压制报业发展

(1)160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发布命令,规定报纸出版前须由教会或地方官检查。这是德国实行新闻检查的开始。

(2)在德意志的另一个大邦国奥地利,统治者对报业的控制也十分严格。18世纪初,奥地利只有一家政府机关报《维也纳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奥地利的民办报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二、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1.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报刊

(1)《总汇报》

它是1798年德国的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创办人是出版商科塔。自创办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显示了一定的民主主义倾向。该报以消息及时、内容丰富著称于德国。恩格斯曾将它称作德国的《泰晤士报》。

(2)《莱茵信使》周报

1814年在莱茵地区科布伦茨创办,具有更为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对德意志各邦的反动政策。它的言论引起当局的恐慌,1816年被查封。

(3)《莱茵报》

1842年1月在莱茵地区科伦市创办,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全名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自1842年10月起马克思担任主编。该报揭示了当时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对普鲁士的官僚制度、政治措施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

(4)《法兰克福报和商报》

德国出现的一份商业报纸,创办于1856年,为出版商列奥波特·宗内曼所有,最初主要报道当时颇受关注的商业活动和经济信息,50年代末,逐渐增加了政治方面的内容。由于该报同情工人运动,经常刊登工运消息,并且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因而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5)《柏林日报》

1871年由报业主莫斯创办,是德国第一份廉价报纸。

2.革命中的无产阶级报刊

(1)马克思、恩格斯与《新莱茵报》

1848年欧洲大陆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指导共产主义同盟活动,教育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而创办了大型日报《新莱茵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

《新莱茵报》的宣传内容

a.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

b.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a.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b.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c.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1848年以前,作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们新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1848年以后,作为共产主义者,新闻思想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

(2)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报刊

《社会民主党人报》

创办于1863年,是拉萨尔派的机关报。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该报发表过文章,后来因该报坚持错误主张,并吹捧普鲁士王朝,便与之断绝关系。1871年该报改名为《新社会民主党人》,为周三刊,出版至1876年。

《人民国家报》

它是爱森纳赫派的机关报。起初每周出版二次,1873年起改为每周出版三次。威·李卜克内西和奥·倍倍尔主持报纸工作。编辑部同马克思、恩格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该报成为革命的喉舌,成为当时德国最优秀的工人报刊之一,在对德国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前进报》

该报1876年10月1日创办。主编是威·李卜克内西和当时被选为党的执行委员会两主席之一的哈森克莱维尔。该报每周出三期,创办后两个月就拥有1.2万订户。它曾刊登过不少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文章,最为重要的是发表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灯笼》

该报1878年10月创办。是《非常法》施行期间第一个在国外出版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创刊于布鲁塞尔,后在伦敦出版。

《社会民主党人报》

它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1879年9月28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创刊,是一份周报。《非常法》施行期间,通过“红色战地邮局”秘密运回国内,在德国各地广为传阅,发行1.1万份,成为德国党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报纸。

《新时代》

它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刊物。1883年1月创办于斯图加特,按月出版,1890年起改为周刊,考茨基任主编。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业

1.一战前后的报业

(1)大众化报纸的兴起

莫斯在1865年创办了《广告电讯报》(柏林),用一半以上的篇幅刊登广告,报价低廉,获利甚丰。莫斯在柏林于1871年创办的大众化报纸《柏林日报》又获成功,成为其他报刊模仿的对象。

1883年,出版商奥古斯特·谢尔创办《柏林地方新闻》。初为周报,1885年改为日报,主要刊登地方新闻,并辟有多种特写专栏,颇受市民欢迎,发行量很快达到10万份。

(2)一战时的新闻宣传

1917年10月,德军在卡波雷托战役中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两次大战期间的报业

(1)魏玛共和时期

政党报纸

中央党的《科隆新闻》、天主教党的《德意志报》、国家党的《新普鲁士十字新闻》、社会民主党的《前进报》、共产党的机关报《红旗报》等。

商业性报纸

这一时期德国商业性报纸不断增加,报业垄断逐渐形成。

a.乌尔斯泰因报团拥有五家日报:《柏林晨邮报》、《柏林全德新闻》、《柏林午间报》、《福斯新闻》、《时报》晚刊。

b.莫斯报团拥有四家日报:《柏林日报》、《柏林人民报》、《柏林晨报》、《准时晚报》。该报团还拥有广告社、通讯社以及其他附属企业。

(2)纳粹统治时期

德国报纸数目锐减,仅为魏玛共和时期的1/4。纳粹报刊大为发展,纳粹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一跃成为全国头号大报。

3.二战时期的新闻宣传

德国新闻媒介全部转入战时轨道,成为希特勒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

(1)国内大搞欺骗宣传,将大战的责任加诸敌人身上,煽动德国人的战争狂热。

(2)利用无线电广播进行针对同盟国的宣传。

四、二战后的报业

1.联邦德国的报业

(1)盟军管制时期的情况

1945年5月8日,盟军就颁发了新闻管理条例。为了弥补报业真空状态,盟军总部发行了一种《德意志简报》,免费分发给德国人阅读。1945年7月,盟军当局开始准许非纳粹德国人申请办报,并陆续发给执照。

(2)发展、垄断进程

成立之初的十几年间,报业发展迅速,报纸数目增至一千五百余种。

至80年代,形成10个大的报业集团。

杂志业也出现了垄断化的趋势。

(2)主要报刊

《世界报》(Die Welt)

《世界报》与《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一起,并称原联邦德国“三大报”。1946年6月由英军占领当局在汉堡创办,1976年迁至波恩继续出版。1952年招标出售,施普林格买下75%的股权。90年代初发行量为20多万份。读者多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界的上层人士。

《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1949年11月1日创办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该报重视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上层人士以及独立职业者。该报是一家超区域性日报,在世界上有一定声望,我国报刊常译载它的文章。它也注意反映中国情况,曾连载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南德意志报》(Sueddeutsche Zeitung)

1945年10月创办于慕尼黑。初为周二刊,1949年改为日报。该报创办时持社会民主党执照,以后变为私人报纸,但仍倾向于社会民主党。读者对象主要是自由派知识分子,该报篇幅比较大,平日40~50版,周末更多。以政治新闻与评论、地区新闻和文艺影剧消息、经济新闻为主。

《图片报》(Bild—Zeitung)

1952年由施普林格在汉堡创办,是联邦德国最早的一份通俗画报,四开小张,几乎全靠街头零售。报上占主要篇幅的是图片、大字标题、彩色线条和花边。读者可以通过这份报纸了解身边发生的一切新闻。该报每天通过卫星传真在各大城市同时出版。

《明镜周刊》(Der Spiegel)

1947年创办于汉堡,是德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用德文和英文出版。该刊以“展示社会的阴暗面”为己任,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

2.民主德国的报业

(1)苏军管制时期的情况

1945年苏军占领期间,民主德国在苏军协助下创办了《柏林日报》。同年创办的还有自由民主党的机关报《晨报》、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机关报《新时代报》和工会联合会的机关报《论坛报》等。

1946年德国统一社会党成立,随即创办了党的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1946年4月23日创办于柏林),并指定《柏林日报》作为党的柏林市委机关报(该报后又宣布为非党报纸)。此外,德国统一社会党还创办《统一》和有关党的生活的刊物《新路》等。

(2)发展进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苏军将新闻媒介的管理权移交民主德国政府。到50年代中期,全国已发行40种日报、32种周报(刊)。

至80年代,民主德国出版日报39种,总发行量八百多万份;周报31家,总发行量870万份;杂志517家,期发行1800万份。其中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是德国统一社会党机关报《新德意志报》(每期发行约为110万份)。

五、通讯社

1.沃尔夫通讯社

它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创建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恩哈特·沃尔夫。创办初期主要是利用电报收集、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将其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就此告终。

2.德国新闻社

1949年9月1日在英、美、法占领区的三个新闻社基础上成立的股份公司性质的通讯社,简称德新社,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通讯社。业务部门有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和新闻图片部,每天发布德文对内新闻10万字,德、英、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的对外新闻7万多字。

3.德意志通讯社(AND)

它是原民主德国唯一的国家通讯社,简称德通社,1946年10月10日根据各报刊和广播电台的倡议建立,总部设在柏林。成立之初,德通社是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企业,1952年,政府将它收归国有,成为国家通讯社,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权威的新闻发布机关。两德统一之后,德通社改为自筹资金的独立股份公司,影响力骤减。

六、广播电视事业

1.广播电视的开端

德国是广播电视诞生较早的国家,其广播事业开始于1923年,电视实验播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2.联邦德国的广播电视业

(1)公营广播电视系统

为了加强社会公营性质的广播电台彼此间的合作,1950年10月,各州广播电台联合起来,成立了德国广播联合会(ARD)。

联合建立了两个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德意志电波电台(DW,1953年)和德意志电台(DLF,1960年),前者对世界各国广播,后者对全德国广播。

1952年11月,各州广播电台联合组建“德意志电视台”,即电视一台(ARD),经费由各州电台负责,节目大部分由地方台提供,总部设在汉堡,发射中心在法兰克福。1963年4月,各州再度合作建立的电视二台(ZDF)开播,总部设在美因兹。1967年,联邦德国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联邦德国政府对电视台的干预很少,节目内容和技术问题均由专家负责。

管理机构组成:广播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台长)。

经济收入来源:听众和观众每月交纳的收听费、收视费和广告费。

(2)私营广播电视系统

从80年代起,联邦德国逐步开放私营广播电视。

从当前的情况看,虽然公共台在联邦德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私营电台电视台的数目也在不断增长。

联邦德国有两家主要的私营电视公司,一家是卫星电视一台(SAT 1),另一家是卢森堡广播电视台(RTL)。

3.民主德国的广播电视业

民主德国的电子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事业运营的,由部长会议下辖的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来实施。

(1)1945年5月13日,东柏林的柏林广播电台最早在德国恢复了广播。

(2)1950年6月13日,民主德国最早的电视台——柏林电视台首次试播。

(3)从1969年10月起,电视台开始播放彩色节目。

4.两德统一后的广播电视业

民主德国全盘采纳了联邦德国的广播电视制度,实行公私并存的“双轨制”,即公营广播电视系统与私营广播电视系统协调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