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理解新闻的起源?
答:(1)新闻产生于“人的本能欲望”
在西方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新闻产生于“人的本能欲望”,因为人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和“新闻欲”,喜欢了解外界事物,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反映。正是这种“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成为“新闻欲的源泉”,从而也导致了新闻的产生。
关于人们“好奇心”、“新闻欲”的产生,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
①人类的“好奇心”和“新闻欲”来自于人的“天性”和“本能”,是上苍所赋予的。
②人类的某种心理动机和心理现象,并不是上苍的赋予,而是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某种需要的一种反映与体现。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闻欲”,就是他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信息交流与社会交往的需要的一种反映与体现。
(2)新闻产生于人的共同劳动
①为了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自己生活的早期便开始聚群而居,协同行动。在这种共同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为了适应随时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劳动生产和生存生活,他们需要相互交往,相互联络,需要通过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来了解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状态下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导致了人类最初的信息传播活动的产生,导致了“新闻”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产生。
②劳动不仅创造了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体的人本身,而且创造了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形式和手段的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创造了新闻传播活动,创造了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客体的“新闻”——各种劳动生产和生活信息。因此可以说,新闻是人类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为了协同动作,趋利避害而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产物。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类的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是新闻传播活动得以产生的源头,也是“新闻”现象得以出现的源头。
③随着人类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步扩大,信息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强,新闻传播随之逐步发展为一种社会性的事业,“新闻”也渐渐成了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
(3)认识新闻起源的意义
认识新闻的起源,对于把握新闻的实质,认识新闻的社会价值与实践价值,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具有重要意义。它告诉人们,一切新闻活动,究其源,都是人类劳动生产和社会交往需要的结果,而绝不是什么“好奇心”和“新闻欲”所导致的。
2.怎样认识新闻的本源?
答:(1)陆定一的观点
按照陆定一的观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这一观点把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承认事实是新闻的实质所在,亦即性质所在,是对新闻本源问题的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陆定一的解释中,可以发现“事实”是认识“新闻”本源的一个关键词,是把握新闻的内涵和本质,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
(2)关于“事实”的理解
事实,按一般的理解,是指某一事物、现象或事件的真实情况。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在性
凡事实都应是已经发生,或已经出现的客观存在之事物或现象,因此都具有实在性,都是可靠的。
②确定性
某一事物、现象一旦出现和发生,成为了事实,它便成了一种确定的东西,具有了即时性和不变性,通常不会再发生变化。那些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将以另外的形态出现,这时它就成为了另一个事实。
③可认知性
事实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通常它都是可以认知的,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认识它,了解它,把握它。
④可陈述性
凡事实都是可以陈述的,人们可以借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手段来描述或表现某一事实所代表和反映的具体的一定事物、现象。
(3)了解“事实”的含义与特点的意义
了解了事实的含义及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作为“新闻的本源”的事实,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把握新闻与事实间的内在关系,严格按照一定事物、现象的本来面貌和实际情况来客观、如实地表述和反映这一事物、现象,报道和传播关于这一事物、现象的新闻,而绝不能离开事实去报道和传播“新闻”。现实生活中那些虚假报道的出现正是无视事实和背离事实的结果。
3.对新闻的定义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答:“新闻”一词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化过程,但它所表达的基本含义始终如一,即“新鲜事情”、“新鲜报道”。“新闻”一词的特定含义是“新鲜事”,这是最能代表和反映这个词本义的一种解释。
(1)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些新闻定义中对新闻的概括和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布莱尔)
②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中国,邵飘萍)
这两个新闻定义就是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新闻事物、现象作为对新闻的解释和界定,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闻定义。
③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美国,莫特)
④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中国,甘惜分)
这两个新闻定义是把与新闻传媒的传播活动相关联的事物、现象作为对新闻的解释和界定,它们属于次广义的新闻定义。
⑤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美国,约斯特)
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中国,陆定一)
这两个新闻定义是把“新闻”划定在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事实、事件这种现象和行为本身的范围内,它们属于狭义的新闻定义。
(2)根据现有新闻定义不同的落点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事实说”
即将新闻看做一种事实、事物、现象,而且是指事实、事物、现象的本身。
②“活动说”
即将新闻视为一种报道或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或报道活动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新闻机构,也可以是其他机构或个人,当然,主要是前者。
③“功能说”
即把新闻归为一种实现某种目标、达到某种目的或完成某项使命的功能或手段。
④“信息说”
即将新闻看做一种信息。
(3)郑保卫的定义: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
①“事实信息”,强调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明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提供的是有关某一事实的信息。凡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和杜撰的东西都不是新闻。
②“最新”,强调了新闻内容的新鲜性和新闻传播的及时性,说明只有最近发生、发现的具有新意,并以最快速度传播出去的最新事实信息才能成为新闻。而那些事过境迁、毫无新意的东西都不是新闻。
③“公众关注”,强调了新闻传播的公众性,说明只有公众感兴趣的、欲知而未知的事实信息才具有新闻价值,才能最终成为被受众接受的新闻。而那些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不是新闻。这是我们以往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
④“报道”一词在新闻定义中的使用国内外都很普遍,已经有些约定俗成了。人们见到它,很自然地会将其理解为媒体的“公开传播”,代表的是新闻的“公开性”,应当说,不至于引起人们的歧见。况且,使用此词有助于规范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将其限定在与媒体传播相关联的范畴内。
(4)其他新闻定义
①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的这个新闻定义,自1943年在延安提出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志性的新闻定义在我国新闻界广泛传用。
②国外一些报人提出的某些新闻“定义”。
除了前面提及的博加特的定义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定义。如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前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认为,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的,即Woma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4.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对于做好新闻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对于我们把握新闻的本质特征,发挥新闻自身的优势,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更加自觉地做好新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识新闻的真实性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
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和报道,一切报道都须以事实作为依据,绝不允许离开事实,凭着个人的想象或外界的压力去虚拟和假造新闻,这是每一家新闻媒体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须具备的职业理念和都须遵行的职业规矩。因此,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一个具有新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都应当牢牢记住“新闻要真实”的职业信条,要坚持说真话,坚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真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尽可能掌握准确、可靠的事实材料,并对自己所拥有的事实材料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整理,努力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真正采写出能够反映事物真貌、体现时代特征、激励人民前进的真实而有影响的新闻作品来。
(2)认识新闻的新鲜性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事实不新,报道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现象
新闻的灵魂是新鲜,内容不新,等于抽去了新闻的灵魂,“求鲜”应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从实践看,我们一些媒体却常常会做出违反这一常识和常规的事情。那些毫无新意,无法满足受众获知需要的信息屡屡见诸报端、出现在一些广播电视节目里便是很好的证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新闻敏感,缺少新闻发现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要严格训练和提高自己捕捉新鲜信息的本领,要善于在对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新闻线索,提炼新鲜信息。有人曾形象地提出记者要善于抓“活鱼”,就是提倡新闻工作者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海洋之中,寻找和捕捉那些活蹦乱跳的“鲜鱼”奉献给自己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人家没有的东西本身就具有新鲜性。因此,要提倡新闻工作者抓“独家新闻”和“首创新闻”,要努力把那些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别家新闻单位又尚未获知的新闻提供给受众。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节目日出日新,始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认识新闻的及时性和公开性对于做好新闻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认识新闻的及时性和公开性,对于我们把握新闻的本质特征,发挥新闻自身的优势,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更加自觉地做好新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识新闻的及时性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新闻传播中的拖拉、疲沓现象
在新闻传播中,时效性是确保新闻实现其价值并且获得预期传播效果的决定性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快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因为快有助于赢得受众,争得主动,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新闻传播一定要讲求时效,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善于用最快的速度把最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最新事实信息传播给受众,这是新闻传播的一条基本规律。因为再新鲜的事实信息,再好的传播内容,若不能及时传播出去,提供给受众,也会成为不招人喜欢的明Et黄花,隔日饭菜。过去一些媒体习惯于以“后发制人”的办法处理新闻报道,认为这样稳妥、效果好,许多重大新闻不是立足于抢,而是安之于等,总想看好时机再发。 新闻传播当然要讲时宜,要考虑传播效果,有时“后发制人”的做法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新闻传播方法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显得很不适应,而且常常会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新闻图的是新,讲的是快,只要不涉及保密,不至于引起副作用,就应立足于抢,争取先声夺人。因为受众都有先睹为快的心理,而且往往有先人为主的习惯。一般情况下,谁发在前面,谁就能先发制人,从而赢得主动。
新闻传播提倡和鼓励竞争意识,新闻工作者要学百米跑道上的竞技者,敢于竞争、敢于领先、敢于抢头彩。当然,一个有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在抢新闻时应当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那些涉及国家重要机密或传播后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新闻不该发的坚决不发,该推迟发的就不要随便抢先发表。同时,还须注意保证抢发新闻的真实、准确,防止快中出错。总之,要强化时效观念,增强竞争意识,主动打好新闻争夺战,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要尽可能地多发“首发新闻”、“首创新闻”、“独家新闻”。
(2)认识新闻的公开性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中清规戒律太多、报道面太窄的现象
提高新闻的公开性,增强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有两个目的如下:
①适应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要参政议政,首先必须知情,必须了解政府的工作信息以及各种社会公共信息。因此,要增强党和政府活动的透明度,要提高社会公共信息的公开性,要缩小过去设置的一些不必要的报道禁区,特别是在批评报道上,要保证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党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充分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
②适应新闻竞争的需要。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已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转瞬间便会传遍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报,人家报;你后报,人家先报,先报者往往会先声夺人,赢得主动,而后报者和隐情不报者往往会被动吃亏,受制于人。
因此,要尽量提高新闻报道的公开性,特别是对那些可能会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一定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抢先做出反应和报道,争取先声夺人,掌握报道和舆论的主动权。同时,又要注意掌握和控制新闻公开传播后的社会效果,做到既要公开,又要效果好。经验说明,讲透明要有个“度”,不能超度,讲公开也不可能凡事都完全公开,要充分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一些实在不宜公开的内容可以通过内参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以促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