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原理》初试试题B卷

说明:1.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2.答题请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有人认为,社会工作应该强调的是助人自助。请结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理解。

2.请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简单解释青少年的偏差行为。

3.请从社会工作过程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评估具有哪些特点。

4.简述戈夫曼的“印象管理”概念。

5.简述沃勒斯坦(lmmanuel Wallerstein)“世界体系”理论。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短时间内成立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什么是角色丛?举例说明你对角色丛的理解。

3.最近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微调。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调整吗?为什么?请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出发,论述你对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基本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原理》初试试题B卷

说明:1.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2.答题请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有人认为,社会工作应该强调的是助人自助。请结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理解。

答: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对于第一种观点的理解: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人们的行动有利己和利他之分。社会工作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动机的,虽然通过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但是社会工作以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为专业价值观,是利他主义精神的体现,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

对于第二种观点的理解: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潜能是人们所具有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相信人们都有一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去回应他遇到的困难,而社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这些能力、强化这些能力,使服务对象在得到帮助时也增加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以更好地面对困难、走出困境、面对生活。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本质和目标。

2.请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简单解释青少年的偏差行为。

答: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前置事件,是指环境中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行为;目标行为,是指不想要的或问题行为,或即将予以改变的行为;结果,则是指在发出行为之后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和事件。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

按照认知行为理论,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的原因在于:自我效能不足或原来自动化思考形成的错误想法和错误决定,对外在环境事件的认知和解读产生扭曲,以至无法发展正向的行为和正常运作功能的情绪。

3.请从社会工作过程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评估具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工作帮助社会系统与个人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都需要经过一个结构化的操作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因此,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从社会工作过程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评估具有以下特点:

(1)评估的方向是由社会工作者所采用的理论架构来决定的,同时也受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影响。理论架构不同,评估的切人点也会不同。社会工作者要明白各种理论框架都有长短,要注意综合运用。

(2)评估是一个动态、持续和有焦点的过程。所谓动态是说评估要根据改变过程的进度不断进行,它贯穿于整个助人过程之中,因此说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工作的步调与目标。评估也是有针对性的,要有具体的焦点,一次针对一个问题,这样比较有成效。

第三,评估是一个工作者与案主一同参与的过程。工作者要与案主~起发掘问题、了解问题的成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因为只有案主最了解自己及处境。在共同参与中,工作者启发案主的潜能,会起到促进成长的作用。

第四,评估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并重的过程。评估的过程需要运用知识去分析案主的处境,进行抽象的思考,同时要与实际环境接触,不断修正你的判断,达到正确评估的目的。换句话说,评估的进行必须动脑又动手。

4.简述戈夫曼的“印象管理”概念。

答:戈夫曼(E.Goffman)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事实上,印象整饰并非互动行为的全部,不少时候人们会表现真实的自我。

5.简述沃勒斯坦(lmmanuel Wallerstein)“世界体系”理论。

答:“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沃勒斯坦在批判继承“依附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基本思想:

(1)整个世界是一个以经济为实体、以世界性区域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个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有着自己的整体运行规律。

(2)在“世界体系”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属于“核心”、“半边缘”和“边缘”。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3)发展,就是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缘位置向半边缘位置或从半边缘位置向核心位置升迁。因此,发展的目标是相对的、变动不居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这种发展要受到世界体系整体结构的制约。因为核心位置总是有限的,多数国家或地区只能处于边缘或半边缘的位置,而新的核心国家的出现必然伴随着老牌核心国家或地区的衰落,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同时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个别国家或地区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虽然可以改变,但由核心—半边缘—边缘三个层次构成的整个世界体系的结构却无法改变。

“世界体系理论”综合了重视内部因素的“现代化理论”与重视外部环境因素的“依附理论”两者的合理之处,因而具有更高程度的合理性。“世界体系理论”既看到了阻碍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又指出了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起来的可能性,因而能够较好地解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短时间内成立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的解读如下:

(1)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随后,社会工作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并就如何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短时间内成立了大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说明了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快速推进,社会工作相关制度的建设已经迅速展开。专业社会工作由于适应了市场经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中国必将获得迅猛发展。但也应看到,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各界甚至至今还对该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对专业社会工作与通俗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区分不清,相关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

2.什么是角色丛?举例说明你对角色丛的理解。

答:(1)角色丛的含义:角色丛,又称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

(2)对角色丛的理解:角色丛的存在,说明了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扮演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扮演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的,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丛。关于角色丛,一般有两种理解:

由多种地位所产生的多种角色之和称为角色丛。人在社会中必然处于多种地位,每一地位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角色,因而,每个人也就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例如,一位公司经理,他是工程师,又是某政党成员,某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同时,他还是家庭中的祖父、丈夫、伯伯等,所有这些角色构成了他的角色丛。

由一种地位所产生的多种角色之和也称为角色丛。每个人有多种地位,每一地位并不只包含单一的角色,而是系列的角色。系列角色指的是与人们所处的种种地位有关的各种角色的复合体,角色丛是每个地位所扮演的特有的各种角色的复合体。在上述例子中,某经理不仅有一个角色丛,由于他有多种地位,每一种地位都要列出多种角色,并单独构成角色丛,所以他有多个角色丛。

3.最近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微调。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调整吗?为什么?请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出发,论述你对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基本特点的理解。

答:(1)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2)理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特别突出。我国人口问题已从单一人口增长问题转变为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流迁为一体的复合人口问题。这说明,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人口膨胀向人口的均衡发展转型,即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更为突出。所以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微调。

(3)对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放缓,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从数量方面看,中国的人口问题曾经主要表现为人口基数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落后行列,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则给我国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造成巨大压力,成为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源。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明显降低,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问题逐渐突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年人比例显著提高,这说明中国目前正在处于从劳动年龄人口占优势的人口结构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调整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以应对人口老化给社会劳动力结构和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另一个问题是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从单一人口数量控制向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转型

根据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目前,中国的人口管理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不适应的矛盾还较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还较薄弱,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未得到有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因此,亟须从以前人口数量控制的单一工作模式向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运行等协调发展的综合工作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