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
答:总供给曲线指用来表示经济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此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①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②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2.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答: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3.产出缺口
答:产出缺口在宏观经济中是指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在凯恩斯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中引入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后得到的总供给曲线为:
实际GDP和潜在GDP之间的差距,即,就是GDP缺口,或者产量缺口。
4.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减少,国外需求也会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陡,则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曲线越平缓;相反,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曲线也越平缓。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5.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Keynesia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答: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凯恩斯学派提出的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它的两个假设为:①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②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当价格上升到时,实际工资下降(为名义工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实际工资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当价格下降到时,增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5-12所示。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前,经济社会能够以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了后,不管价格被提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
图5-12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6.潜在GDP(potential GDP)
答:潜在GDP是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反映了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潜在GDP的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情况。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则经济高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则经济衰退,有失业的压力。
7.古典总供给曲线(classical aggregate supply curve)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长期总供给曲线,指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过于求、或劳动供不应求。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8.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在充分就业水平和相应的充分就业(或潜在的)的产出水平上,存在的与之相联系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9.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名义总收入只取决于货币数量变动的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10.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
答:流通速度即货币流通速度,是同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周转的次数。它可以表明同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支持的流通商品量。货币流通速度是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货币流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在确定货币流通速度时,货币应处于流通中,不包括暂时停止或长期沉淀的部分。现实中无法确定有多少货币正处于流通过程中,或有多少货币停止不动,所以,主要根据不同层次货币与相应商品的流通确定货币流通速度。
11.名义GDP(nominal GDP)
答: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12.实际货币供给(real money supply)
答:实际货币供给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它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价格水平。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又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反之,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又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13.名义货币供给(nominal money supply)
答:名义货币供给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名义货币供给为流通中的钞票和硬币的名义价值,不涉及这些钞票和硬币的购买力,是考察一国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静态指标。但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时,必须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也就是在考察名义货币供给的基础上,还必须考察实际货币的供给状况。
14.价格调整速度
答:在凯恩斯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中引入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后得到的总供给曲线为:
其中,是下一时期的价格水平,是本期的价格水平,是潜在产量。为参数,表明价格调整速度。如果比较大则总供给曲线将迅速移动,总供给机制将会很快地把经济带回到潜在产出水平;反之,若比较小则总供给曲线调整就很慢,总供给机制的作用很有限,可能需要总需求政策配合加速这一过程。
15.动态评价
答:动态评价是在估计减税对预算赤字影响时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认为对于税率的削减将通过供给方面的刺激提高经济增长率,给以足够时间,产量的最终增长将扩大税基。在该较高的税基下征收的额外税收将部分补偿税率削减所造成赤字的增加。依照这种情况,超过由政策变化带来的一些年份内赤字的补偿额,被称为动态评价。
二、简答题
1.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分别描述了什么?
答: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在每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供给的真实总产出数量,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所有组合。
(1)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总供给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经济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形式。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2)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水平受价格水平、公众收入水平、政策变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可用于解释经济的波动。具体分析如下:
如图5-13(a)所示,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①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决定的收入或产量为,价格水平为,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②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向右移动到,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受到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用图5-13(b)表示。
图5-1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在图5-13(b)中,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现在出现供给冲击,左移到,与总需求曲线交于,点所决定的产量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2.为什么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古典情况下,保证持续的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机制是什么?
答:(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古典模型假设名义工资会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迅速作出调整,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并且产出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厂商就会提高名义工资以吸引更多的工人来增加产出。但是现在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没有更多的工人可以被雇用,并且厂商只能提高名义工资。最后工资和价格水平会按比例增长,而实际工资率和就业与产出水平不会发生变化。如果需求下降,厂商就会解雇工人。此时工人为了能不失业而宁愿接受较低的工资,较低的工资成本会使厂商降低其产品价格,最后工资和价格水平会按比例的下降,而实际工资率和就业与产出水平不会发生变化。
(2)在古典情况下,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机制是工资富有弹性或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此时工资是影响供求的主要因素。当然劳资双方要信息对称,产出应该处在潜在的产出水平上,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3.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什么关系?你能为此提供直观的理由吗?
答:(1)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然而却没有单一的总供给曲线理论。尽管目前有大量理论解释了厂商倾向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增加其产出的事实,但凯恩斯模型描述的水平总供给曲线仅适用于短期(几个月或更短),而古典模型描述的垂直总供给曲线仅适用于长期(十年以上)的情况,中期的总供给曲线也是仅适合描述几个季度或几年的情况。
(2)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当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由于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缓慢且不协调,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模型,合同工资或工会力量的存在,以及效率工资、价格变化成本等等对劳动力市场调整缓慢现象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古典总供给曲线有何不同?是否其中一种的解释比另一种更贴切?请给出原因,注意要给出你的回答所适用的时间范围。
答:(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古典总供给曲线的不同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又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古典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②图形形状的差别。古典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5-14所示;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曲线,如图5-15所示。
图5-14 古典总供给曲线
图5-1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③理论基础不同。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维持,那么,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会带来劳动供求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在充分就业保持垂直,而是应该保持水平或者至少保持正斜率。
④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产出效果。凯恩斯模型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导致产出变动,而价格则不受当前GDP的影响。
(2)不能说其中一种的阐释比另一种更贴切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假定价格水平是固定的,所以该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适合用来描述很短时期内(几个月或更短)的情况。而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假定产出固定在潜在产出水平上,所以该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最适合用来描述价格随各种外部因素变化时迅速调整的长期(十年以上)的情况。所以,不能简单的说一种理论比另一理论更贴切,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5.总供给模型和总需求模型看起来、听起来都与微观经济学的标准供求模型极为相似。这些模型之间有何联系?
答:应用于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与应用在微观经济学的市场供求模型并不相同。虽然两个模型的作用方式(曲线上的移动与曲线的移动的区别)是相似的,但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微观经济学的标准供求模型中的价格P是指单个商品的价格(或两个贸易商品的价格比),然而宏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中的价格P是指一个国家以货币衡量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
三、计算与分析题
1.(1)如果政府要降低所得税,这将在短期中将如何影响产出与价格水平?在长期呢?请说明在两种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什么是供给学派经济学?给定你对问题(1)的回答,它可能是有效的吗?
答:(1)如图5-16所示,个人所得税的下降使和曲线向右移动。曲线的移动幅度明显要大。在短期(价格不变)将导致产出在价格没有变化的条件下明显地增加。在长期,曲线也会向右移动,但是移动幅度明显要小,因为更低的个人所得税鼓励了人们更多的工作。因此可以看出,在长期,随着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升,实际产出只有轻微的上涨。
图5-16 降税使和曲线向右移动
(2)供给学派经济学指通过使长期的(垂直的)曲线向右移动以提高潜在GDP的政策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宣称降低税率会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储蓄和投资,这将使总供给大量增加,从而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下降,即使在低税率的情况下经济的高增长也会使税收收入增加。然而这一预言并没有变成事实,就像上一问所证明的那样,虽然降低税率在长期可以提高潜在GDP,但是程度非常有限,其作用并不是很大。
2.假定政府将支出从增至,同时以在初始产出水平使预算保持平衡的方式增税。
(1)说明这种变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在凯恩斯情况下,这对产出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
(3)在古典情况下,这对产出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
答:(1)根据平衡预算法则,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等量增加将使曲线向右移。如果曲线是向上倾斜的,那么平衡预算乘数会小于1,也就是说产出的增加将少于政府支出的增加,即由于更高的价格水平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最终使实际利率上升,部分政府支出被挤出。如图5-17所示。
图5-17 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在凯恩斯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水平且价格水平是固定的,此时没有实际余额效应,因此产出的增加要大于上一问的情形。然而,实际利率仍然会上升,因此平衡预算乘数会小于1(接近于1)。如图5-18所示。
图5-18 在凯恩斯情况下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3)在古典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并且产出固定在潜在产出水平。曲线的移动会导致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因此实际利率上升得比上一问的情形要多,直到投资被完全挤出,此时平衡预算乘数为0。如图5-19所示。
图5-19 在古典情况下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