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待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参考答案】
1经分析认为,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因素
贫困的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说明社区中一些人的贫困可能是因为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比较低造成的。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待在家。同时,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这说明个人的不当认知也可能造成贫困。
(2)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可能造成居民的贫困。案例中提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的局面。同时,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这说明该地区能为居民提供的岗位较少,也可能造成居民的贫困。
(3)文化因素
案例中提到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说明该地区出现了贫困文化。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这也可能是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低保的原因。
(4)环境因素
“等、靠、要”这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在该地区蔓延,形成交叉影响,这也有可能是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增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协助其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并勇敢地面对其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因此,针对该地区居民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入手,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以下服务:
(1)改变当地居民的错误认知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了解市场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就业形势,避免他们产生不恰当的就业期望,鼓励申请者积极接受新岗位,勇于面对新挑战,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致富价值观。
(2)增强当地居民的就业信心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认真分析就业形势和居民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居民的认知和心态,以更务实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就业。可选取一些成功案例来树立榜样,使他们体会到就业的可行性以及好处。
(3)提升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就业救助的申请者按照当地公共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就业岗位、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信息积极参与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礼仪,提高劳动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改善当地居民的求职环境
连接地区内外企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针对困难群众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社会工作者应当在当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在社区努力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家政服务、日常维修等公益岗位,促进社区就业。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参考答案】
1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咨询;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等。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家访。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并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这运用了家访的方法。
(2)观察。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3)询问。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和王老先生的交流,了解到王老先生的近况,询问王老先生手臂淤青的原因,并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
2虐待老人是指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对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的衰退。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如下:
(1)身体虐待
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原因在于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不让老人吃饱饭,将老人反锁在屋里,限制老人的人身自由。
(2)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
老人丧偶不久,被儿媳嫌弃,其在情感上受到虐待。
(3)经济虐待
老人退休工资交儿媳后,无零用钱,其经济权利被剥夺。
(4)他人疏于照顾
老人吃饭吃不饱、没人洗衣服,日常基本生活无人照料。
(5)自我忽视
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得不到他人的照顾。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以“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
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参考答案】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父母的参与,优点颇多,具体如下:
(1)父母的参与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参与活动的父母清楚了解小组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培训者。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且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
(2)父母与子女同步进行小组活动,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目标的达成。
(3)由于父母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子女会感受到父母努力改善关系的意愿。同时,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能够得到很大改善。
(4)父母和子女一起参加亲子平行小组活动,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增强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方的鼓励,这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2结合案例设计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具体如下:
A:学会积极聆听。
B:我眼中的父母。
C:跨组训练,知己知彼。
D:管理不良情绪,学习正确的批评方式。
E:发现和肯定(孩子的)闪光点。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
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需求?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参考答案】
1张某的服务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案例中,张某的房产被变卖,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有住房保障的需求;他多次尝试找工作无果,无基本收入来源,且户籍办理不顺利,有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其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有获得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的需求。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案例中,张某由于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多次找工作未能成功,表明张某有获得继续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的需求。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案例中,张某前妻带儿子移居外地,他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表明其有正常的家庭生活的需求。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案例中,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这说明张某无法融入到家庭和社会中,有再社会化的需求。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重视和善于与张某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在个案管理开始阶段,张某可能会具有被动、不配合,甚至抗拒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社工要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以便与其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案例中的矫正对象张某,出狱后面对许多问题,而矫正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张某的困难和想法后,必须引导张某共同参与,一起分析什么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逐步实现矫正工作的最终目标。
(3)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个案管理是一种资源的联系与整合服务,其服务计划可能涉及许多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的配合。社会工作者在此时要扮演协调联系者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要召集包括服务使用者在内的各相关人员进行协商,既为张某提供所需的充足服务,又尽量避免服务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4)要着眼于张某的潜能发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包办代替。个案管理目标是帮助张某恢复或重建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社会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以利于其重新回归社会,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矫正社会工作者不可能包办代替其一辈子。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多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社区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少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
针对该社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
要求:
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等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参考答案】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有的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做点事,但不知道怎么做;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此外,这些人对怎么争取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资源能力欠缺。针对以上的状况,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1)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知和思维的角度
①具体目标
a.使居民骨干能够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和资料;
b.使居民骨干能够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批判地分析问题;
c.使居民骨干能够引申和推理;
d.使居民骨干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的建议。
②主要实施策略
a.通过反复练习的方法,让居民骨干学习知识和技能,使之逐步成为个人的常识和习惯。
b.通过思考能力的训练,将个人的感觉经验提升进入概念层面的抽象思维中。
c.通过鼓励居民骨干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居民骨干学会总结经验和不断产生新体会。
d.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不断提升居民骨干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为了增强居民骨干的学习兴趣,降低居民骨干对学习的抗拒,社区社会工作者可经常利用个案阐释政策,或将资料简化成为容易记忆的、顺口流畅的口号和歌曲,来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骨干掌握知识和资料。
(2)从提升居民骨干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角度
①具体目标
a.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下工夫,改变居民骨干对参与、社会正义、居民权益的感观和价值取向;
b.通过行动反思的方法澄清价值观,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引起居民骨干的共鸣,并巩固“服务社区”的精神。
②主要实施策略
a.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要不断给居民骨干灌输公民意识和价值,这些价值包括为他人着想、以公众利益为归依、不损人利己、勇于承担责任等。培育价值观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领悟法、辩证法、理性分析法、观念扩展法和模拟游戏法等。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灵活运用组织过程,引起讨论,来巩固正面的价值观。
b.建立“典型”和“模范”,这是塑造理想品德、行为,培养良好公民的有效方式,我国城乡社区普遍开展的“文明街道”、“五好家庭”和“文明村镇”等评比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树立典范,宣传良好公民的行为,以提高人民的素质。事实表明,正面的典范比负面的典型在教育上更为直接,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
c.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居民骨干认识到服务社区、帮助他人的乐趣与重要性,使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社区服务的价值观念,真心实意的为社区和居民服务。
(3)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角度
①具体目标
a.使居民骨干掌握与基层居民沟通的技巧,善于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
b.使居民骨干能理解文件和有关资料,懂得行政和会议技巧;
c.使居民骨干拥有基层动员的能力,具备谈判、游说、公共关系和与大众传媒合作的能力等;
d.提升居民骨干资源链接的能力,促使居民骨干能够寻求到足够的场地、资金和设备等资源以便开展活动;
e.提升居民骨干开展社区活动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需求评估的能力、服务策划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后期评估的能力等。
②主要实施策略
a.肯定模仿学习重要性。社区工作者通常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待人处世的行为、态度和技巧,让居民骨干观察社会工作者和其他居民骨干的表现,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知识、技巧和掌握工作程序。
b.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别训练和督导的方式,即根据居民骨干个体的水平和兴趣,设计训练内容。
c.社区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采用示范、观看、心理预习、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帮助居民骨干学习公开演讲、协商、游说等复杂技巧。
d.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一次社区活动作为示范,在这次活动中,让社区骨干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学习组织活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