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经济模型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答:在经济模型中,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由模型解释。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可以被看成是外生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内生变量值的变化。例如,在下面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Qd=α-βP,Qs=-δ+γP,Qd=Qs。
Q和P是模型所要决定其数值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α、β、δ和γ的数值是由模型的外部条件所决定的,被称为外生变量,也被称为参数。外生变量α、β、δ和γ,将决定内生变量Q和P。
2准租金
答: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一般来说,准地租是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如图1所示,假定产品价格为P0,厂商将生产Q0。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OGBQ0,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Q0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GP0CB,就是准租金。
图1 准租金
如果从准租金GP0CB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DP0CE。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
3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答: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L/u,K/v}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相对应的等产量曲线为L型,如图2所示。最优投入要素组合应满足:Q=L/u=K/v。
即最优投入要素组合为L型的拐点。其中,射线OR为扩展线。
图2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4双边垄断
答:双边垄断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在要素市场上作为生产要素的买方也是垄断者。双边垄断是一种特殊的不常见的形式,即市场的买卖双方都是唯一的垄断者。在这样的市场中,一般买方垄断势力和卖方垄断势力可能相互抵消,买方垄断力的存在可能减弱了卖方垄断的效力,或者卖方垄断力的存在减弱了买方垄断的效力。而这种情况下的均衡也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结果。
如果出现双边垄断,究竟在什么样的价格上成交,成交量多少,具有不确定性,这只能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实力来决定。在双边垄断的情况下,讨价还价的结果可能是:买方垄断者倾向于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而卖方垄断者则倾向于价格由边际价值决定。
二、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了三项,即( )。
【答案】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2当个人的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利益,而消费者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补偿,这便产生了( )。
【答案】消费的外部经济
3经济学认为,土地的供给曲线的形状是( )。
【答案】一条垂直线
4当使用某种生产要素时,为了防止它转移到别的用途而必须支付的报酬叫做( ),在总报酬中,超过这个部分的内容称为( )。
【答案】转移收入;经济租金
5在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称为( )。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什么情况下,不存在一条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答: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如果买方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者垄断市场,那么,不存在一条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描述厂商对某一生产要求的需求量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曲线。
图3 既定要素价格下的多种需求量
借用图3进行分析,此时处于买方垄断。图3中,初始状况为W(L)和MFC,MFC与VMP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W0和要素需求量L0。若要素供给曲线变动到W1(L),从而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变动到MFC1,它与VMP决定了新的要素价格W0和要素需求量L1。由此可见,现在对同一个要素价格W0有两个不同的要素需求量L0和L1。因此,在要素市场买方为垄断市场(非完全竞争市场也是如此)的时候,不存在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2政府为了限制某一商品的消费,可对其征收货物税或者所得税,征收哪种税对消费者损失更大?为什么大部分商品征收货物税而不是所得税?
答:(1)相对而言,征货物税对消费者损失更大。分析如下:
原来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
如果按税率t对商品1的消费课税,预算约束就变为:(P1+t)x1+P2x2=m。
假定消费者在新的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为(x1*,x2*),则必满足:(P1+t)x1*+P2x2*=m。
政府此时征得的税收为R*=tx1*。
如果政府征收相同数量的所得税,此时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R*=m-tx1*。
可以发现此预算线的斜率与不征税时的预算线斜率相同,并且此预算线经过点(x1*,x2*)。在(x1*,x2*)点上,征收货物税的边际替代率为-(P1+t)/P2,但是所得税却可以按-P1/P2的比率进行交换。这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就在(x1*,x2*)相交,这意味着预算线上可能有一些点比(x1*,x2*)更受消费者的偏好。如图4所示。
图4 征税后的最优选择
(2)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征收所得税时消费者可以调整自己的消费组合来提高自己的效用,此时商品x1的消费量比征收货物税时大。政府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商品的消费,因此大部分商品都征收货物税而不是所得税。
四、计算题(13分)
假设某人生产与消费粮食(F)和蔬菜(C)。在某一时期中,他决定工作200小时,至于把这些时间用到生产粮食上还是蔬菜上是无差异的,此人的粮食产量为:F=(LF)0.5;蔬菜产量为:C=(LC)0.5。其中LF与LC分别为花在生产粮食和蔬菜上的时间。此人的效用函数为:U=(FC)0.5。
试计算:
(1)如果他无法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他将如何配置他的劳动时间以及他的粮食、蔬菜产量为何?
(2)假设可以进行贸易,且PF/PC=2/1,给定(1)中的产量,他将如何选择他的消费?
解:(1)此人的最优化问题即为如何配置LF和LC使效用U最大化,可用下式表示为: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H=(LFLC)0.25+λ(200-LF-LC)。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H/∂LF=0.25(LFLC)-0.75LC-λ=0
∂H/∂LC=0.25(LFLC)-0.75LF-λ=0
∂H/∂λ=200-LF-LC=0
解得:LF=LC=100。
则有:F=(LF)0.5=10,C=(LC)0.5=10,U=(FC)0.5=10。
即此人花在生产粮食和蔬菜上的时间都为100个小时,粮食和蔬菜的产量都为10,最大化的效用为10。
(2)假设可以进行贸易,此人将按照MUF/MUC=PF/PC均衡条件来进行消费决策。根据此人的效用函数,可得边际效用分别为:MUF=0.5-0.5C0.5,MUC=0.5F0.5C-0.5。
根据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MUF/MUC=PF/PC可得:
0.5F-0.5C0.5/0.5F0.5C-0.5=PF/PC=2/1
解得:C=2F。
设PC=1,则PF=2。借用(1)分析可得最优消费组合应满足:PC×C+PF×F=10+20=C+2F=4F。
解得:F=7.5,C=2F=15。
五、论述题(20分)
假定双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a-p。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c,c为常数且a>c。试比较伯特兰均衡、完全竞争均衡、古诺均衡和串谋均衡时的情景,把(1)市场产量,(2)价格,(3)利润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这四种均衡进行排队。
答:按照市场产量从大到小排序为:伯特兰均衡=竞争均衡>古诺均衡>串谋均衡;按照价格从大到小排序为:串谋均衡>古诺均衡>伯特兰均衡=竞争均衡;按照市场利润从大到小排序为:串谋均衡>古诺均衡>伯特兰均衡=竞争均衡。
(1)伯特兰寡头模型是将厂商视为它们价格的制定者,而让市场去决定销售的数量的寡头模型。假设一家厂商在争夺消费者生意的“叫价”中报出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那么另一家厂商就总能用较低的价格同这种价格抢生意而获利。由此可以得出:每家厂商理性预期的不可能再被削减的唯一价格是和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个价格。由此可得,伯特兰模型的唯一均衡解就是竞争均衡。于是市场产量为a-c,价格为c,利润为0。
(2)在完全竞争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是使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c,此时,市场产量为a-c,利润为0。
(3)在古诺寡头模型中,厂商1对厂商2产量的估计值为Q2,厂商1的产量为Q1,且Q=Q1+Q2。此时它面临的反需求曲线就是:p=a-(Q1+Q2)。
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π1=[a-(Q1+Q2)]Q1-cQ1。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1/dQ1=a-2Q1-Q2-c=0。
可以求出厂商1的反应曲线为:Q1=(a-Q2-c)/2。
同理,厂商2的反应曲线为:Q2=(a-Q1-c)/2。
联立可求得:Q1=Q2=(a-c)/3。
所以,市场产量为2(a-c)/3,价格为(a+2c)/3,每个厂商的利润为(a-c)2/9,市场总利润为2(a-c)2/9。
(4)在串谋均衡时,2个厂商形成的卡特尔的目标是最大化市场总利润,此时利润函数为:
π=(a-Q)Q-c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a-2Q-c=0。
所以,市场产量为(a-c)/2,价格为(a+c)/2,市场总利润为(a-c)2/4。
宏观经济学部分
六、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国内生产净值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2平衡预算乘数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平衡预算乘数的经济含义是:政府在考虑预算平衡的条件下,即把增加的政府收入全部用于政府购买支出,由此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也等于政府税收的增加量。
3基础货币
答:基础货币又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高能货币”,通常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两者的总和。其中,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
基础货币能通过乘数效应派生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中央银行调节宏观金融活动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实现的。
4“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答:“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按照这一规则,货币供应量每年应按照固定的比例增加,比例的数值大致等于经济和人口的实际增长率之和。这样,市场上商品和劳务产量的增减就能与货币供应量增减相适应,使物价稳定下来。
与凯恩斯学派主张中央银行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的是,货币主义主张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增长率,而不应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企图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
七、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的价格水平( ),该国的货币就会贬值,反之则会升值。
【答案】升高
2国际收支差额为( )和( )的差额。
【答案】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3假定名义货币存量为1000亿美元,价格水平上升20%时,实际货币存量变为( )亿美元。
【答案】833.33
【解析】实际货币存量=名义货币存量/(1+价格上涨率)=1000/(1+20%)=833.33(亿美元)。
4有超额准备和现金漏出时,货币创造乘数为( ),货币创造乘数会变( )。
【答案】1/(rd+re+rc);小
5运用长期增长的“70规则”,估算某国经济增长率为8%,它的GDP翻一番需要的时间为( )年。
【答案】9
【解析】70规则可以用来判断GDP翻番的年数。某个变量年增长率为X%,则该变量在70/X年内将会翻一番。
八、简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阐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加以评述。
答: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一理论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予以体现。
(1)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图5所概括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②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用于增加储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大。
③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投资乘数大于1。
④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⑤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由L1和L2组成,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货币数量m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⑥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2)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凯恩斯正确的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他对弊端的原因所作的解释是错误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大萧条的产生原因(有效需求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政府干预经济,主要实施财政政策)。凯恩斯认为失业和萧条是人们的心理状态所造成的,但显然,心理状态绝不可能是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萧条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凯恩斯理论遭受了猛烈的批判,但是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2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指出如何借助于宏观经济政策加以调控。
答:(1)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根据2010年以来各月CPI同比增长率的数据可以判断目前我国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个人认为本次物价上涨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①本次通货膨胀的一大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大或者说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为了应对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另外,为了振兴经济,中央银行数次下调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无疑加大了货币创造乘数,人民币贷款大幅度增加。2010年,金融机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这些数据无疑支持了上述判断。
②为了应对2008年底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央在2008年底就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保证增长和就业。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就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总需求,让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物价会上升。
③由于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泛滥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猛涨,这传导到了我国就造成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另外,不断提高的工资水平构成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一大原因,比如2010年初各地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无疑导致产品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2)如何借助于宏观经济政策加以调控
要调控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使之更加良性的运作,有以下几个可行的政策:
①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政策取向。转变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真正建立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我国接下来面临的重要任务。
②深化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促进经济内外平衡的重要途径。调整汇率主要不应是人民币单纯升值,而是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当前,应该逐步稳定汇率水平,以制止汇率不断升值的预期,抑制“热钱”流入。
③应持续扩大内需,中国必须由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这也是规避国际风险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具体政策包括: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等。
④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较大幅度地扩大公共服务支出。要控制财政收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将腾出来的资金用于加大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有效置换出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政府扩大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可以达到增加居民收入和增加政府部门消费的目标。
总之,要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必须坚持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经济发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九、计算题(13分)
设投资函数I=30-1000r,储蓄函数S=-40+0.20Y,交易的货币需求MDT=0.20Y,投资货币需求MDA=400-1000r,货币供给MS=370。
(1)试求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并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2)依上述条件,如投资增加10,国民收入与r有何变化;如MS增加10,国民收入与r有何变化?
解:(1)由投资等于储蓄可以推导出IS曲线,即由I=30-1000r=-40+0.20Y=S,可推出:
r=(70-0.20Y)/1000
上式就是IS曲线方程。
由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可以推导出LM曲线,即由MD=MDT+MDA=0.20Y+400-1000r=370=MS,可推出:
r=(0.20Y+30)/1000
上式就是LM曲线方程。
联立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可以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Y=100,均衡的利率水平为5%。
(2)若投资增加10,新的投资函数为I=40-1000r,那么新的IS曲线为r=(80-0.20Y)/1000。
结合(1)中所求的LM曲线,可以求出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125,增加了25;新的均衡利率为5.5%,增加了0.5%。
若货币供给MS增加10,则此时货币供给为MS=380,新的LM曲线为r=(0.20Y+20)/1000。
结合(1)中所求的IS曲线,可以求出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125,增加了25;新的均衡利率为4.5%,减少了0.5%。
十、论述题(20分)
试阐述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及政策主张,并评价其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调控有何启发?
答:(1)理性预期学派思想的核心便是人们对未来预期的绝对理性,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作出预期,这样,他们决策是有根据的,对经济变量作出的预期在长期中而言是最准确的、最切合经济理论和模型的。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
①界定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并应用于建立宏观经济模型。
②利用附加预期的劳动供给曲线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③货币的非预料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同时也形成经济周期。
④从微观经济基础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有效性。
⑤利用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否定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2)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①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性预期学派坚持古典经济学的信条,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繁荣,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为“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它始终是使各种生产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机制。理性预期学派坚持认为,政府的作用只是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的良好环境。卢卡斯认为,政府干预越少,经济效率也就越高。
②主张政府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政府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政府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使之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政府的决策不能对一国经济的产量、就业和其他实际变量产生影响,但可以对一般物价水平等名义变量产生具有规划性的效果。因此,政府应该把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通过果断的政策措施制止通货膨胀,而不应该是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卢卡斯认为,政府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应该制定并公布一些永久不变的政策,并一直坚持下去而不轻易变动,经济主体就会逐渐信赖这些政策,而不会因为政府政策的频繁干预而产生持续性的膨胀预期。一般物价水平就会趋于稳定,而失业不会增加,生产不会下降,经济将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动。
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3)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启发
①应该充分考虑并正确引导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公众的理性预期是不断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中央银行要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就要准确地公布通货膨胀指标和失业率,利用信息优势,通过舆论导向,准确披露决策相关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让公众及时了解这种政策目标的变化,增强其信心。
②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理性预期学派揭示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以及违背理性人假定的根本性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微观分析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必然制约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因此,可以在理论研究和制定政策时,批判地借鉴吸收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些思想方法,积极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③政府的政策应具有长期性,以期提供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原则上是为了使微观经济个体顺利地从事经济活动,充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政府的政策要想得到各种经济成员的积极配合,使各项经济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必须“以民为本”,取信于民,避免“朝令夕改”。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思想以及我国以前的一些经济教训都十分清楚的表明,经济稳定运行必须以全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稳定为基础,而行为稳定有赖于其预期的稳定,预期的稳定则与政府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及权威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