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电影的历史轨迹

一、填空题

1影片《巴山夜雨》的导演是______。

【答案】吴永刚、吴贻弓

【解析】《巴山夜雨》是一部中国彩色故事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摄制。编剧,叶楠;总导演,吴永刚;导演,吴贻弓;摄影,曹威业;主要演员,李志舆、张瑜等。影片获得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音乐、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

2电影文本结构分析的“八大组合段理论”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答案】克里斯汀·梅兹

【解析】八大组合段概念是克里斯汀·梅兹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的概念,内容主要包括: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梅兹的“GS”理论不仅推动了电影理论的学术发展,而且为影片技法与叙事间的联系提出了合理的“切分”模式。

3电影《公民凯恩》是______国导演奥逊·威尔斯的作品。

【答案】

【解析】《公民凯恩》是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片,于1941年5月1日上映。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曾获得1941年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奖(即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4《党同伐异》的导演是______。

【答案】格里菲斯

【解析】《党同伐异》由格里菲斯编剧、导演,是其最具创作野心的作品。影片由4段相隔数千年互不相关的故事连缀而成:《母与法》《基督受难》《圣巴多罗缪的屠杀》和《巴比伦的陷落》。故事虽不相关,但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祈求和平,反对党同伐异。

5影片《悲情城市》的导演是______。

【答案】侯孝贤

【解析】《悲情城市》是一部1989年发行的反映台湾历史争议的电影。由侯孝贤执导,梁朝伟、李天禄主演,并于1989年上映。影片涉及到了台湾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争议,直接挑战当时台湾社会的禁忌话题,引起各界人士瞩目。上映后,引发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及讨论。影片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首部在世界级三大影展内荣获奖项的台湾电影。

6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______。

【答案】《大闹天宫》

【解析】《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它是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和昏庸无能。

7商务印书馆对中国早期电影最重要的贡献,是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______。

【答案】《阎瑞生》

8被称为电影的母亲的艺术门类是______。

【答案】文学

9美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有“喜剧之父”麦克塞纳特、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罗克和哈莱兰东五位。其中______和______将影片喜剧艺术推向了顶峰。

【答案】卓别林;基顿

10______年12月28日,在巴黎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获得极大的声誉。这一天被认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答案】1895

11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是______,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是______。

【答案】《生死恨》;《梁山伯与祝英台》

12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______在1920至1922年拍摄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

【答案】弗拉哈迪

二、选择题

1影片《城南旧事》由(  )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

B.谢晋

C.吴贻弓

D.滕文骥

【答案】C

【解析】《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2电影《马路天使》的导演是(  )。

A.孙瑜

B.吴永刚

C.夏衍

D.袁牧之

【答案】D

【解析】1937年明星公司出品的《马路天使》由袁牧之导演,周璇、赵丹主演,由摄影专家吴印咸掌机,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编曲、田汉改词的电影配乐,阵容鼎盛。这部电影堪称中国影史上一部完美的电影,即使在今天观赏也依然魅力逼人,尤其是影片对当时上海下层市民生活的艺术展现,在今天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

3电影《广岛之恋》是(  )的代表作之一。

A.法国“左岸派”

B.法国“新浪潮”电影

C.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D.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

【答案】A

【解析】《广岛之恋》原作玛格丽特·杜拉斯,由阿伦·雷乃执导搬上银幕。《广岛之恋》中突出的展现出左岸派的电影艺术风格:浓郁的表现主义色彩,对世界在人脑海中的主观印象的关注,以有限的个人视点取代无所不知的上帝视点,以幻觉、臆想和内心独白来质疑我们身处其中的客观世界,对“双重现实”即“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的交错展现等等。

41930年代赵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  )是我国电影艺术基本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小城之春

C.马路天使

D.渔光曲

【答案】C

【解析】《马路天使》是我国电影艺术基本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国有声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左翼进步电影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周璇和赵丹两位大明星在银幕上的世纪绝唱,成为中国电影时代最经典的回忆。而当时还仅有16岁的小周璇因为饰演了《马路天使》中的歌女小红而一举成名,成为我国电影史上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

5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电影,包括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  )。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马路天使

D.桃李劫

【答案】B

【解析】《渔光曲》(Song of The Fishermen),是由蔡楚生执导,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的影片,首映于1934年6月14日,是中国电影193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1935年2月21日,《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6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  )的代表作品。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

【答案】C

【解析】卓别林是英国著名影视演员、导演、编剧。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7中国电影诞生是在(  )。

A.1902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答案】C

【解析】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8《红高梁》的导演是(  )。

A.张艺谋

B.田壮壮

C.陈凯歌

D.黄建新

【答案】A

【解析】《红高粱》由张艺谋导演,顾长卫摄影。影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军虐杀。影片荣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88年2月)。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主演:巩俐、姜文、滕汝骏、计春华、翟春华、刘继。

9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电影是(  )。

A.《庄子试妻》

B.《掷果缘》

C.《定军山》

D.《难夫难妻》

【答案】A

【解析】1913年,在香港主持“人我镜”剧社的黎民伟以华美影片公司名义拍摄的短片《庄子试妻》是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在片中扮演了庄周妻子的使女,她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首开了女子进入银幕之先河。

10“中国有声电影声画结合的划时代之作”是电通公司1934年出品的(  )。

A.《歌女红牡丹》

B.《虞美人》

C.《渔光曲》

D.《桃李劫》

【答案】D

【解析】电通公司1934年出品的《桃李劫》(袁牧之与应云卫合作),第一次呈现出中国有声片声画协调的特殊魅力,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声画结合的划时代之作”。

11中国20世纪40年代战后“人文派”电影有《不了情》《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  )等。

A.《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小城之春》

D.《丽人行》

【答案】C

【解析】《小城之春》是1948年由李天济编剧,费穆导演的影片。影片以经过八年战乱后的江南某小城市,一个因战乱而变得破落萧条的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况下再次见到昔日恋人时的故事。影片诗化形态的影像表现,成为创造中国传统美学情境美的电影化范例,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先驱。

12德国第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作是(  )。

A.《卡里加里博士》

B.《大都会》

C.《拿破仑传》

D.《车轮》

【答案】A

【解析】1919年,德国拍出了第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罗伯特·维内)。1920年2月底,《卡里加里博士》在柏林首映,标志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1927年1月,最后一部德国表现主义影片《大都会》的上映,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结束。《拿破仑传》《车轮》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冈斯的代表作品。

13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授予(  )。

A.最佳影片

B.最佳导演

C.最佳演员

D.最佳编剧

【答案】A

【解析】柏林国际电影节是世界著名电影节之一,创办于1951年,以后每年一届,主要奖为“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影片,“银熊奖”授予导演、主要演员、编剧等人员。

14以下电影属于1930年代中国电影代表的是(  )。

A.《春蚕》《林家铺子》

B.《十字街头》《艳阳天》

C.《春蚕》《十字街头》

D.《林家铺子》《艳阳天》

【答案】C

【解析】1930年代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兴盛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一些前所未有的电影出现在银幕上。《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是中国1930年代电影的杰出代表。

15以下战后电影,(  )是史诗悲剧的典型代表。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乌鸦与麻雀》

C.《三毛流浪记》

D.《万家灯火》

【答案】A

【解析】战后电影分为两种类型,即主流形态影片和多样形态艺术风格,前者代表了战后中国电影的主流方向的现实影片创作,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其中,主流形态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史诗悲剧的典型代表。

16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电影经历的收获期包括现实主义回归——纪实美学期和(  )。

A.观念转化——艺术探索期

B.文化批判——影像美学期

C.都市娱乐——艺术分化期

D.政治反思——艺术融合期

【答案】B

【解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奄奄一息的电影告别了“文革”,缓缓复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中,新时期电影经历的收获期包括现实主义回归——纪实美学期(1981~1984年)和文化批判——影像美学期(1984~1987年)。

17以下属于1920年代法国先锋电影印象派的是(  )。

A.《机器舞蹈》

B.《一条安达鲁狗》

C.《微笑的布德夫人》

D.《幻灭》

【答案】C

【解析】1920年代,以路易·德吕克为首,包括阿倍尔·冈斯、让·爱浦斯坦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流派——印象派。代表作有杜拉克1922年拍的《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的《车轮》和《拿破仑传》、莱皮埃的《黄金国》、爱浦斯坦的《红色旅店》等。

18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半期的“粤语片三杰”是指(  )。

A.秦剑、李铁、李晨风

B.秦剑、李铁、朱石麟

C.李翰祥、李萍倩、屠光启

D.秦剑、李铁、李翰祥

【答案】A

【解析】秦剑、李铁和李晨风被称为“粤语片三杰”。秦剑继承了粤语电影写实的传统,主题多为社会教育问题,重要作品有:《追妻记》《难兄难弟》等。李晨风擅长于将名著改编成电影,先后将巴金的《家》《寒夜》,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茅盾的《虹》以及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等改编成电影。李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六十六号屋》,成名作是《人生曲》。199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191966年,邵氏公司推出的分别由张彻和胡金铨导演的(  )两部武侠电影,带动起整体香港武侠电影的变革和发展,标志着新派武侠片的正式诞生。

A.《儿女英雄传》《独臂刀》

B.《独臂刀》《大醉侠》

C.《燕子盗》《虎侠歼仇》

D.《虎侠歼仇》《大醉侠》

【答案】B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70年代是武侠电影主宰整个香港影坛的时代,武侠电影的发展此起彼伏,相继经历了新派武侠片、李小龙真功夫片和喜剧功夫片三个主要阶段。张彻的《独臂刀》和胡金铨的《大醉侠》标志着新派武侠片的正式诞生。

201971年,罗维导演了由李小龙主演的(  ),获得国际声誉。

A.《精武门》

B.《流星蝴蝶剑》

C.《天涯明月刀》

D.《唐山大兄》

【答案】D

【解析】1971年李小龙回港拍摄罗维导演的《唐山大兄》标志着李小龙“真功夫电影”的开始。他成功地将香港武侠功夫片带入国际影坛,并促使香港武侠片由导演时代进化成为明星时代。

21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和(  )两部电影打破了传统武侠功夫片的模式,奠定了功夫喜剧片在香港商业电影创作中的主流地位。

A.《猛龙过江》

B.《龙争虎斗》

C.《醉拳》

D.《精武门》

【答案】C

【解析】1978年成龙主演的影片《蛇形刁手》和《醉拳》在武侠功夫片中加入了喜剧元素,使武侠功夫片喜剧化,打破了传统武侠功夫片的模式,奠定了此后功夫喜剧片在香港商业电影创作中的主流地位。

22(  )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演员。

A.查理·卓别林

B.勃斯特·基顿

C.哈洛德·劳埃德

D.哈莱·兰登

【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是喜剧的黄金时代。在美国四大谐星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劳埃德和哈莱·兰登中,查理·卓别林是最杰出的喜剧演员。

23(  )不是卓别林主演的电影。

八《摩登时代》

B.《城市之光》

C.《火车大劫案》

D.《淘金记》

【答案】C

【解析】1915年,卓别林以他第一部重要影片《流浪汉》奠定了他喜剧明星的地位。之后,通过《淘金记》(1925)、《马戏团》(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等影片,卓别林成功地塑造了银幕上的“绅士流浪汉”这一形象,后来成了整整一代电影的典型艺术象征。《火车大劫案》是1905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第一部西部片。

24美术片《三个和尚》的导演是(  )。

A.王树忱

B.严定宪

C.徐景达

D.阿达

【答案】D

【解析】阿达,原名徐景达,中国美术片创作家、漫画家。1980年他导演的《三个和尚》获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一届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美术片奖。

25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的是(  )。

A.《望长城》

B.《丝绸之路》

C.《话说长江》

D.《蹉跎岁月》

【答案】A

【解析】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纪录片一般不受新闻性的限制,既可以记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望长城》是中央电视台、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联合出品的12集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和日本东京广播公司同时播出,在中、日两国均创下电视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率。影片也被誉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26世界电影史上公认的纪录片创始人是(  )。

A.格里尔逊

B.弗拉哈迪

C.维尔托夫与尤里斯·伊文思

D.吉加·维尔托夫

【答案】B

【解析】弗拉哈迪是世界电影史上公认的纪录片创始人,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1922)、《蒙阿那》(1926)、《亚兰人》(1931)和《路易斯安那故事》(1948)。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维尔托夫与尤里斯·伊文思并称为“纪录电影之父”。

27(  )是运用人工创作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元素塑造艺术形象以及叙述情节的片种。

A.故事片

B.美术片

C.纪录片

D.科学教育片

【答案】B

【解析】美术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电影。它是中国电影的名词,在世界上统称animation,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美术片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像(人、动物或其他物体)来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一门综合艺术。

28(  )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

A.故事片

B.美术片

C.纪录片

D.科学教育片

【答案】C

【解析】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它一般不允许虚构。其中,新闻纪录片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除此外,纪录片一般不受新闻性的限制,既可以记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就题材而言有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等。

29(  )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基本目的的电影类别。

A.故事片

B.美术片

C.纪录片

D.科学教育片

【答案】D

【解析】科学教育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基本目的的电影类别。根据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的不同,可分为科学普及片、科技教学片、科学研究片等。

30(  )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

A.歌舞片

B.西部片

C.警匪片

D.海盗片

【答案】B

【解析】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指的是以美国西部为背景故事,以上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为题材的影片。这种电影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民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作品,最早的西部片是《火车大劫案》,最著名的是《关山飞渡》。

31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  )。

A.《火车大劫案》

B.《关山飞渡》

C.《与狼共舞》

D.《不可饶恕》

【答案】A

【解析】埃德温·鲍特生于1870年4月2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爱迪生电影公司名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是他最著名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西部片。该片中有意识地运用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进行创作。

32第一部歌舞片是(  ),它同时也作为第一部有声片而享誉世界电影史。

A.《与狼共舞》

B.《音乐之声》

C.《马戏团》

D.《爵士歌王》

【答案】D

【解析】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样式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部歌舞片是《爵士歌王》(1927),同时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33恐怖片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成为有影响的第一部恐怖片。

A.《弗兰肯斯坦》

B.《德拉库拉》

C.《卡里加里博士》

D.《木乃伊》

【答案】C

【解析】1919年,德国拍出了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表现主义风格的恐怖片《卡里加里博士》。它讲述一个精神病院院长模仿18世纪意大利一个名叫卡里加里的魔术师的催眠术试验,通过控制一个叫凯撒的梦游人进行杀人的离奇而又近乎荒诞的故事。

34第一部有声电影出现于(  )年。

A.1924

B.1925

C.1926

D.1927

【答案】D

【解析】1927年10月6日,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有对白的电影《爵士歌王》首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1928年同样由华纳公司推出的《纽约之光》被认为是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A.《茶花女》

B.《爵士歌王》

C.《纽约之光》

D.《安娜·克里斯蒂》

【答案】B

【解析】1927年10月6日,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有对白的电影《爵士歌王》首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36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是(  )。

A.《南征北战》

B.《老兵新传》

C.《暴风骤雨》

D.《林则徐》

【答案】B

【解析】由李准编剧、沈浮执导、崔嵬主演的《老兵新传》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于1959年在第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37中国第一部揭露鸦片毒害的电影是(  )。

A.《难夫难妻》

B.《黑籍冤魂》

C.《孤儿救祖记》

D.《火烧红莲寺》

【答案】B

【解析】1916年,张石川和管海峰拍摄了幻仙影视公司出品的短故事片《黒籍冤魂》,它是中国第一部揭露鸦片毒害的电影。这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的探索为长故事片的拍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38中国电影的第一部引领电影市场风气以至不可收拾的武侠神怪连集片是(  )。

A.《难夫难妻》

B.《黑籍冤魂》

C.《孤儿救祖记》

D.《火烧红莲寺》

【答案】D

【解析】《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当时国民党拿起屠刀屠杀昨日的同盟者共产党人,令社会上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该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尽管它并不是武侠和功夫电影的开山之祖,但却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39电影诞生于(  )。

A.1890

B.1895

C.1900

D.1905

【答案】B

【解析】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等影片,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40(  )是第一部获奖的中国影片。

A.《桃李劫》

B.《神女》

C.《渔光曲》

D.《十字街头》

【答案】C

【解析】蔡楚生编导的反映渔民生活的《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得荣誉奖,从而成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第一个获奖作品。

41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电影诞生于(  )年。

A.1911

B.1912

C.1913

D.1914

【答案】C

【解析】1913年,在香港主持“人我镜”剧社的黎民伟以华美影片公司名义拍摄的短片《庄子试妻》是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在片中扮演了庄周妻子的使女,她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首开了女子进入银幕之先河。

42(  )是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

A.《街头巷尾》

B.《蚵女》

C.《阿里山风云》

D.《梁山伯与祝英台》

【答案】C

【解析】1949年春天,上海国泰派张英、张彻到台拍摄《阿里山风云》,这部影片成为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

43(  )是台湾“国语”影片中第一部“健康写实主义”的影片。

A.《街头巷尾》

B.《蚵女》

C.《阿里山风云》

D.《梁山伯与祝英台》

【答案】A

【解析】《街头巷尾》是导演李行的第一步国语片,也是确立他写实风格的开始。影片以一个下层的大杂院为背景,描写了这些小人物每日干着各种苦力工作为生,但却热切期盼早日回到大陆老家的心情。它是台湾“国语”影片中第一部“健康写实主义”的影片。

44中国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尝试是(  )。

A.《定军山》

B.《难夫难妻》

C.《海誓》

D.《阎瑞生》

【答案】B

【解析】中国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尝试是由1913年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开始的。该片由中国第一代影人张石川和郑正秋第一次合作拍摄。

45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比较成功的长故事片是(  )(1923)。

A.《难夫难妻》

B.《黑籍冤魂》

C.《孤儿救祖记》

D.《火烧红莲寺》

【答案】C

【解析】张石川(1890~1953),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人物,一生共导演150多部电影。主要作品有《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等,作品故事性强,通俗易懂。他于1923年拍摄了《孤儿救祖记》。它是我国拍摄较早的长故事片之一,也是早期著名的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

46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  )。

A.《定军山》

B.《掷果缘》

C.《难夫难妻》

D.《庄子试妻》

【答案】A

【解析】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当时,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主持拍摄了第一部国产无声片《定军山》,影片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

47中国现存最早的喜剧片是(  )。

A.《定军山》

B.《掷果缘》

C.《难夫难妻》

D.《庄子试妻》

【答案】B

【解析】《掷果缘》是1922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无声黑白影片,又名《劳工之爱情》,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喜剧故事片。该片主要讲述了郑木匠和祝郎中的女儿历经时代背景的爱情故事。《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片,《难夫难妻》是1913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庄子试妻》是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

三、名词解释

1西部片

答:西部片是美国好莱坞制作的一种类型电影,其主要内容在于表现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疆土的一系列行为,以白人征服大陆、屠杀印第安人、颂扬拓荒精神为主要内容。西部片通过标准化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具有重复性和可预见性。西部片有三个基本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如铁骑劫美;定型化的人物,如西部牛仔、警长;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沙漠。代表作品有《赤胆威龙》《不可饶恕》《荒野大镖客》等。

2宝莱坞

答: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称。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被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确实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宝莱坞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3《邻居》

答:《邻居》为郑洞天和徐谷明导演。影片讲述一幢建工学院的单身宿舍楼中的邻居们在嘈杂、拥挤不堪的环境中生活的过程,以生活原生态去解构作品,再现生活的现实图景与人物内心世界。影片和传统戏剧式电影的形成方式不同,着力发挥生活状态视像与音响的还原,记载生活的本来面目。《邻居》所代表的纪实化倾向、实景拍摄、自然光效、生活化表演、长镜头手段对戏剧化电影的反拨,从结构方式、镜头语言、表演等多方面带来新气象,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造拉开了序幕,印证了纪实美学电影的魅力,影响深远。

4《我这一辈子》

答:《我这一辈子》由石挥编导,影片通过一个老警察这样一个特定社会阶层的人,以不同时代的经历来表现黑暗社会对人命运的一次次压迫、残害,证明旧时代的无可救药。该片旁白运用独特,而使“我”的一生辛酸吐露无遗,并在镜头运用上平静舒缓,使日常生活的流程真实映现出来,并且呼应着影片整体上的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本片是建国前现实主义影片的一种集中展现,是一部新中国建立之初最为典型的表现旧时代悲剧的上乘作品。

5《万家灯火》

答:《万家灯火》是导演沈浮1940年代代表作品。影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写实风格,不动声色地表现小人物日常的生活,从住房、谋职、工作、夫妻相处、婆媳关系等具体的生活场面,描画现实状态,反映生活现象,似乎琐碎嘈杂,却又平实有味。影片重在以家庭冲突表现社会矛盾,婆媳间的纠葛以至家庭的破裂,又与经济窘迫的社会因素相关联,叙事不是戏剧式的,而是靠真切生活细节的积累和场面的叠加来表现含义,通过细节表现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揭示思想主题。《万家灯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冷峻平实电影的典范。

6《红高梁》

答:《红高粱》是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创新意识真正得到体现的佳作。影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军虐杀。这部片子表达了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对人性的张扬达到最为酣畅淋漓的程度,影像锻造的世界为千百年来压抑隐忍的人性打开了鲜活快意的天地,这与传统第五代影片的凝重深沉形成了巨大对比。张艺谋第一部正式导演之作,就以纵横开合的大气创造了视觉的欢宴。

7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答: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约翰·格里尔逊领导的。他反对以虚构的故事和人工的布景拍摄电影,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媒介的误用。英国纪录片学派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认为电影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在他们看来,电影艺术意味着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来创造性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1929年,格里尔逊拍摄了著名影片《漂网渔船》,这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摄制的影片,在制片方式上具有革命性意义。

8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真实”,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分别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两个响亮的口号。代表作包括罗西里尼的反法西斯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1948年柴伐梯尼编剧,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的《偷自行车的人》等。后者是新现实主义电影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影片触及到了意大利下层社会的生活问题——失业,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导演运用纪实的手法,在看似不动声色之中传达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的社会批判。

9法国“新浪潮”电影

答:法国“新浪潮”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核心是安德列·巴赞的电影理论。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的创作方法,有以下特征:制片技术与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导演中心制;确立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作出贡献,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出现了戈达尔的“跳接”,影响重大。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

10法国“左岸派”电影

答:“左岸派”是法国重要的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形成于1950年代末,由于其成员大都居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主要人物有阿兰·雷乃、玛格丽特·杜拉斯、阿兰·罗伯·格里耶、亨利·科尔皮、阿涅斯·瓦尔达等,代表作品有《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主要是:对话和内心独白构成了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分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在艺术表现上,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将逻辑的、线性的时间改变为错综复杂交替的“心理时间”。“左岸派”将电影带入了另一个无比广阔深邃的世界——人的内心,开拓了表现时空的现代电影模式,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简答和论述题

1对近几年电影界改编小说的成败得失进行评价。

答:在影像文化呈现极度蔓延的当下,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也渐呈热势。艺术媒体之间的转化恰恰为这一实践性极强的美学课题提供了难得的精神视界。在这一视界中,近20余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电影改编的成败得失值得总结反思。

(1)成功与收获

忠实原著。很多影片把握住原著精神内涵,抓住小说的主题核心、风格意蕴进行了与电影美学相协调的创造性改编,以电影的方式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还原和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功。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充分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实质,并利用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优势营造出一个不同于主流话语的“文革”时期的美好青春记忆。

删繁就简。小说所附带的主体意蕴深厚、多义,电影由于时长的限制必须对原著的主题、内容进行精炼。张艺谋是改编小说较为成功的导演之一,他对原著小说的改编有一种大刀阔斧的姿态。无论是最初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红高粱》还是近期改编自严歌苓《陆犯焉识》的《归来》,都对主体情节进行了有选择的筛选。《红高粱》和《陆犯焉识》等小说架构宏大,主题丰富,然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红高粱》里只剩下男女主人公辉煌的生命意识,《归来》里只剩下感人至深、悔不当初的袅袅黄昏情。

(2)失败与反思

缺乏自我创作。原封不动地忠实原著往往容易陷入另一种误区: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部分导演拘泥于传统的“注疏思维”,他们在潜意识里已将名著神化,任何改动都被视为是对名著的不尊重,而只求准确地注释翻译,不求主体性的自我创造。

对当代意识缺乏思考。文学名著为什么能历经时代变迁而青春永驻?这是因为,文学名著中蕴涵着超越时空的普遍人性内涵。因此,改编者在改编时应注意把握“当代意识”的参与程度,而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改编忽略了这一点。

对改编对象的选择不够慎重。并不是所有的文学名著都适合电影改编,慎重选择改编对象是改编成功的第一步。通常说来,情节线索太过繁杂的作品、人物性格不鲜明的作品、没有蕴含矛盾冲突的故事的作品,均不适合改编成电影。《白鹿原》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长达近50万字,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王全安改编《白鹿原》何其困难,下足功夫也未能赚得满堂彩,一是读者和书迷对原作过于了解和热爱,因此让改编者承受了巨大压力,二则是文学本身的特质决定了《白鹿原》难以用电影来呈现。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小说的阅读是一种私人行为,而电影的观赏则是大众的。并非所有的小说都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一旦这些小说改编成电影,对社会的影响比小说更加深远。近年来,青春文学盛行,改编自这类小说的电影充斥荧幕。以郭敬明的《小时代》为例,在尝到电影改编的甜头之后,郭敬明更加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的小说搬上电影院。然而影片充斥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传达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着实为人所诟病。

2对法斯宾德重要作品进行分析。

答:20世纪60年代,以克鲁格为首的电影导演发起德国青年运动。紧接着,施隆多夫、维姆•文德斯、赫尔措格、法斯宾德为代表的战后一代年轻人形成了一次无论对德国电影还是世界电影具有深重影响的德国新电影运动,这四人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其中克鲁格是大脑,施隆多夫是四肢,文德斯是眼睛,赫尔措格是意志,而法斯宾德则是作为一个生命的重要部分——心脏。法斯宾德的代表作是成熟期的“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亚•布莱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

以下为重要作品分析:

(1)《玛丽•布莱恩的婚姻》

法斯宾德并不排斥好莱坞式的情节剧,同时又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外在形式上,影片讲述了玛利亚十年的婚姻经历,包括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情节设置依据人物命运而跌宕起伏,并顺理成章地从开端走向结局。主题思想上,通过这个追求爱与婚姻的女人所遭受的人格异化和精神创伤,揭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战后德国经济的虚假繁荣造成的人性异化。法斯宾德充分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影片结尾出现的战后西德四位总理头像的镜头与影片所叙述的故事并无直接的联系,导演只是企图打破观众对影片叙事的痴迷与投入,有意识地打断叙事的连贯性,让观众跳出故事情境,把几位西德总理与他们执政时的德国现实联系起来,思考故事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影片还受到室内剧风格的影响,内景占了本片的很大比例。但法斯宾德为主人公们营造的室内空间并不单一,而是显现出多层次性。同时,这种空间造型依然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透露出他的绝望感。

(2)《莉莉•玛莲》

本片以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为由头,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欺骗、出卖和背叛的主题。歌手维莉始终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她苦苦追求爱情,然而战争使她的爱情被愚弄和出卖,最终成为政治的玩偶和牺牲品。法斯宾德同样运用间离手段来揭示歌手维莉的悲剧人生和战争对这位原本只知道追求爱情而不问政治的歌手的摧残。影片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音画对位”的蒙太奇段落:在希特勒不断获胜、相继占领了欧洲许多城市后,维莉在柏林体育馆演唱慰问德国军队。当《莉莉・玛莲》的歌声响起,此时的画面变成了欧洲战场上连天的炮火和士兵的死亡。

(3)《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

导演巧妙地运用黑白片的样式来表现电影明星维罗妮卡在经历了她的黄金岁月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失去片约、婚姻破裂、酗酒、吸毒成瘾,最后被女医生卡茨精心杀害的命运悲剧。影片中的维罗妮卡是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女性,她因人老珠黄而潦倒绝望,因酗酒吸毒而精神变态。影片用低调的黑白影调来表现她内心的绝望和挣扎,这是极其高明的。影片中的女医生卡茨用的是高调影像,这种高调影像黑白对比异常强烈,黑得浓重又白得刺目,这种影调给人的不安感与恐惧感无疑象征着卡茨的专制与暴戾,这一形象正是纳粹精神的化身——“第三帝国”虽已灭亡,但是纳粹的幽灵仍在德国的土地上游荡,仍在不断制造着维罗尼卡们的自戕与绝望。

3经典好莱坞电影和新好莱坞电影的异同。

答:(1)不同处

主题立意。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恩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以及暴力正当性的主题。

情节结构。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人物形象。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只有善恶二分的道德标准。新好莱坞电影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泾渭分明的标准。例如科波拉的代表作《教父》很难用善恶去评判柯里昂和他的儿子迈克,他们一方面与其他家族之间展开血腥的杀戮,另一方面又能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家人。

视听语言。经典好莱坞电影有一套固定的剪辑法则和图解化的视觉形象。为了保证时空的完整性,经典好莱坞通常是使用连续性剪辑。景别的使用也为之服务: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使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像升格、降格、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

(2)相同处

“新好莱坞”的制作者们在对大众性的叙述方法和感知过程进行重构的同时,依然仰赖经典好莱坞所提供的类型经验,只是此时的类型已从“经典”阶段走向了反思阶段。这种对经典好莱坞非根本性的“颠覆”是以认可好莱坞机制与制片策略为大前提,对部分陈旧零件进行一次大更换。所以“新好莱坞”虽新,却依然是好莱坞。

4简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叙事结构。

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并编剧,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47年在中国上映。蔡楚生是一位善于将电影艺术与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著名导演,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时代风云和社会现实,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影片叙事结构借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通过一个家庭浓缩众多人物关系,使故事结构完整,情节环环相扣,最后引出戏剧性高潮。全片以张忠良与素芬在两个不同时空中的遭遇为叙事线索,描绘他俩在抗战八年间不同的人生轨迹,将镜头伸向大后方与沦陷区的各个层面,展示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城乡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与此同时,本片还隐晦曲折地表现了以张忠民为代表的抗日力量,折射出抗战时期中国的光明面。导演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抗战前后的中国社会留下了真实的写照。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苦情戏”,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遇人不淑”为叙事类型:一对恩爱夫妻因战乱而分离,妻子含辛茹苦敬老抚幼,将所有希望寄予丈夫的归来;在外的丈夫却因种种诱惑渐入歧途,渐渐变心而忘记糟糠之妻;最后,离散夫妻意外重逢,丈夫的忘恩负义导致妻子悲愤绝望投江自尽。这个故事富有戏剧性,很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但蔡楚生把这样一个故事置于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其意义远远超过一般化的“遇人不淑”的庸俗套路。本片将张忠良、素芬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存亡、社会历史变迁结合起来,从小人物的遭遇中透视民族的苦难。素芬一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结局,正是中国当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素芬的悲愤绝望,也正是当年中国民众“盼胜利、想胜利,胜利来了一场梦”的失望情绪的反映。老百姓根本没想到,抗战胜利迎来的却是国民党政府“接收大员”,他们厚颜无耻地乘机大发国难财,留给老百姓的仍是无边的黑暗。

基于影片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具有的巨大艺术成就,本片被赞为“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征途上的一支指路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5简述电影的分类概念。

答:电影分类可以从物质层面、美学层面、电影片种、电影类型上来划分。

(1)电影物质层面概念

物质层面的电影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技术活动,即根据人体的“视觉暂留”这一科学原理,运用拍摄影像、记录声音等手段;以胶片为载体记录现实事物,并通过放映,将所摄录的事物(连同其声音)在银幕上还原为极其逼真的活动影像,并以此表现、传达一定的内容与情感。物质层面是电影存在的基础层面。电影的物质基础包括透视成像、视觉暂留与视听融和三个方面。

(2)电影美学层面概念

美学层面的电影是指电影艺术,即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在银幕空间上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电影不仅仅是以科技手段为依托的影像记录活动,它不仅直接呈示自然事物、社会现实、人物风貌等世间万物,同时更含有并传达着特定的内容与情感。

(3)电影片种

电影片种指电影作品的类别,是按照电影作品的功能定位、所承载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来划分的。一般来讲,电影作品被划分为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含新闻片)和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四大类。

(4)电影类型

故事片根据其题材、主题、风格、手法等划分为不同电影类型。电影巨大的表现空间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导致了电影生产创作的规模化,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的观众,电影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需求的艺术风格和题材,从而出现了类型片的划分。其标准并不严格统一,而是多样并存;就影片而言,则可能兼属多个类型,创作有很强的模式化倾向。中国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主要有喜剧、悲剧、正剧、主旋律片、武侠功夫片等,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主要有歌舞片、西部片、公路片、警匪片、科幻片等。当代类型电影的形态走向综合,即兼具多种类型片的元素,力求争取更多趣味有别的电影观众,从而获得最大利润。

6简述电影片种的分类。

答:电影片种指电影作品的类别,是按照电影作品的功能定位、所承载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来划分的。一般来讲,电影作品被划分为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含新闻片)和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四大类。

(1)故事片

故事片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片种,也是电影产业的经济支柱。它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叙述虚构的事件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当今一部故事片的长度一般在90~180分钟之间,内容宏大、情节复杂、时间跨度大的故事片有时会选择多部曲的模式。

(2)美术片

美术片是运用人工创作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元素塑造艺术形象以及叙述情节的片种。包括动画片(含传统手绘和数码两种)、木偶片、剪纸片等。

(3)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一般不允许虚构。其中,新闻纪录片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此外,纪录片一般不受新闻性的限制,既可以记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就题材而言有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等。

(4)科学教育片

科学教育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基本目的的电影类别。根据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的不同,可分为科学普及片、科技教学片、科学研究片等。

目前,新闻片和科教片的功能基本由电视媒介承担。电影艺术主要指故事片、美术片和纪录片。

7简述电影的性质。

答:(1)物质基础

电影的物质基础包括三个层次:透视成像、视觉暂留和视听融合。

透视成像

透视成像是照相术的物质成像原理,这与人眼的视觉原理基本相同。照相机的构造正是对人眼的视觉透视功能的模仿。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指人类视觉器官的暂留机制联想惯性。它是经精确测定后发现的人眼的生理原理,即:人眼能够将看到的影像保留0.1秒左右,因此,当先后看到的两种影像间相隔不足0.1秒,人眼就会由影像的重叠而产生运动幻觉。人们正是依据这种惯性原理发明了摄影机并创造出银幕视觉的运动感。

视听融合

视听融合是指电影不仅记录影像,同样记录声音,它同时包括了人的感觉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两个主要通道。现实事物不仅其形状、运动有影像,其声音亦有“影像”——声波,可供记录。

(2)心理基础

心理基础主要指电影接受的心理基础,即影像接受的心理基础。电影的影像接受主要诉诸接受者的视知觉,包括物像再现和运动感两方面。

知觉是大脑在接受现实物体形象的刺激后,经识别、认定并回想、再现而生成的关于客体的完整而相似的感知与理解。物像刺激和影像生成之间存在三个阶段:首先,眼睛不断受到外物的刺激。其次,这些刺激被统合、建构成为可称为知觉的东西。最后,形成具有可供参照的稳定意义的影像。电影即是对这一自动、连续的再现过程的模拟与复制。

运动感是电影影像感知的最基本层次,也是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在视觉暂留的基础上,观众的主体感官充分参与,根据单纯、规则、平衡等感官支配原则对感觉材料加以创造性的组织和接受,由眼睛所获得的物体运动的暗示而反映出物体的运动。在这一加工、反映和创造的过程中,观众的注意力、记忆力等不同的心理元素都与一定的电影形式(如特写、闪回等)相对应,从而构成电影处理时间和内在经验的方式,以及电影接受的内在心理基础。

(3)综合性

综合性是电影的重要特性。电影同时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与属性,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展示空间,同时在空间的变换中表现时间。电影吸收、融合了传统艺术中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门类的不同元素于一身,形成自身的全新属性。

电影同时诉诸于人的视觉与听觉,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共同展开,它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不同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的复合体,从而获得了多种手段、不同方式的强大的表现力。

(4)产业性

工业是电影的首要背景,是电影产生的先决条件。电影的存在依赖于产业结构和技术系统的完善与发展。电影产业主要涉及电影企业与电影产业结构两个方面。

电影企业是电影产业概念中的最基本单位,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运行的电影经营活动单位。它出现于电影发明之后,并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即制作型企业、发行企业和放映企业。

电影产业结构是由功能相同的一批企业所组成的、在特定市场结构下的完整的系统结构,包括了影片的生产、发行和放映等各个企业单位,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和合作性。电影产业具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和策略。

(5)艺术性

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以相关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具有特殊的艺术性。在发展过程中,电影不断发现并确立了自身摹物表情的特定艺术方式,如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和蒙太奇等等,从而逐渐摆脱了初生时作为机械复现的照相活动和仅供娱乐的杂耍方式的性质与形态,成为具有特殊艺术手段以及新的艺术可能性的独立艺术形式。

(6)科技性

电影是科技的构成,科技性是电影的基本特性之一。只有在技术手段发展到特定阶段后,电影才具备了存在和实现的可能,电影艺术空间的发展,有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是电影的诞生,还是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以及今天综合各种先进技术所展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可能,电影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是对电影的科技属性的最好说明。

8概述中国大陆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答:(1)1905年《定军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为“史前期”,2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萌芽与初创期,代表作品有《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等。

(2)19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受左翼电影运动影响巨大,代表作品《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电影,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殊时期,决定了电影创作的功利目的,艺术追求已自然退居其次,代表作品《八百壮士》等。

(4)1940年代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代表作品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

(5)1950年代至60年代时期,可以用“传统与新生”来定位其价值特征。“传统”指50年代电影中承传着自30年代以来的基本传统而多有变化,“新生”包括: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代表作品《桥》《白毛女》《中华女儿》《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林则徐》《风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6)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电影开始了大踏步地转向:转向艺术探索、转向世界潮流、转向百姓娱乐需求。代表作品《归心似箭》《巴山夜雨》《今夜星光灿烂》《天云山传奇》。

(7)19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呈现多元化局面,社会生活的极大改变和人们观念的迅疾转向,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19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复杂多样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代表作品由《秋菊打官司》《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民警故事》《混在北京》《家事》等。

9简述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多元化局面。

答:(1)基本状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艺术改革也全面展开,发行制作方式的变化,合作制片的时兴,国外大片引进的冲击,院线制与宣传操作方式的形成,都成为对中国电影的冲击。尤其是社会生活人们观念的改变,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在这一时期,涉及电影更多的话题集中在改革、票房、策划、档期、买断、盗版、明星、市场等方面。这一时期大众文化占据主要位置。

19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复杂多样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在多元化状况中,主旋律影片努力创新、市场化带来艺术倾向变化、合拍片冲击电影观念、都市片占据主导位置、喜剧娱乐片的超常发展、农村片面貌改观等都是重要的特点。

(2)多元化格局

当代现实主义加现代主义

1990年代的现实主义潮流呈现为滚涌起伏、时断时续的状态,纷乱嘈杂、幽默调侃、原生态展示和冷酷揭示是电影人看待现实的基本态度。《秋菊打官司》《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民警故事》《混在北京》《家事》《红西服》《有话好好说》《甲方乙方》《安居》《没事偷着乐》《一个都不能少》等代表作展现了最为芜杂的状态。

主流形态的中国电影除了更为自觉并且更有规模的倡导创作遵守市场法则之外,还坚守着一块主导意识形态的创作天地。电影创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呼应,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如《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红河谷》等。歌咏时代的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这些影片基本的倾向。《横空出世》《我的1919》等优秀之作更将主旋律创作的特点表现得动人可爱。

本色现实主义

1990年代,一些新生代导演的作品,如《巫山云雨》《牵牛花》《小武》《冬春的日子》《长大成人》等以不同寻常的现实表现,使中国电影的形态增多了冷色调。其他一些年轻导演的创作或接近主流形态,或疏离传统形态。但总体而言,新生代电影带来了明显的时代转换气息,他们的电影在现代都市背景、边缘人生表现、摇滚生活情调、焦虑困惑人生状态、压抑低沉精神状态等方面呈现出新生代电影相对集中的面貌。原生态展现、MTV风格、脱出常规构图、散乱叙事结构等就是新生代电影常见的艺术特色。

10简述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答:(1)基础准备时期

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电影诞生于1913年,即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香港电影经历了探索阶段,抗日时期的内地电影人南下加入而开始的香港电影国语片、粤语片并列前行局面,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复苏阶段,为以后的发展时期准备了基础。

(2)成长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半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从1949年底到1966年,香港电影业呈现出了百家兴起、空前繁荣的局面。就创作数量而言,这个时期粤语片的生产占绝大多数。1964年的影片《七十二家房客》,在当时脍炙人口。国语片在制作规模、艺术质量上比粤语片优秀,如《花姑娘》《一板之隔》《乔迁之喜》等优秀影片,在艺术质量和商业票房上都有保证。以后陆续推出的《貂禅》《人鬼恋》《窈窕淑女》《江山美人》等影片还获得了亚洲影展、东南亚影展等多个奖项的认可。这一时期的重要导演有包括“粤语片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以及朱石麟、李翰祥、李萍倩、屠光启等多位国语片导演。

(3)转型拓展时期

1960年代下半期、1970年代是香港电影全面转型走向国际、走向品牌和明星化的时代。这个时期,武侠电影的发展此起彼伏,相继经历了新派武侠片、李小龙真功夫片和喜剧功夫片三个主要阶段。

新派武侠片

翰祥导演的《儿女英雄传》、岳枫导演的《燕子盗》以及张彻拍摄的《虎侠歼仇》等影片被公认为新派武侠电影的揭幕之作。而1966年,邵氏公司相继推出张彻导演的《独臂刀》和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两部武侠电影,带动起整体香港武侠电影的变革和发展,标志着新派武侠片的正式诞生。

李小龙真功夫片

1971年罗维导演了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大获国际声誉。影片的成功标志着香港武侠电影由最初的古代的刀剑武侠片向拳脚功夫片的转向,也标志着李小龙式徒手搏击的“真功夫电影”的开端。1972年,罗维导演的《精武门》成功地将中国电影推上国际影坛,也使中国功夫武侠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此后,《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标志着香港功夫武侠片正式走出国门,也标志着这一阶段功夫武侠片民族化和国际化相互结合的独特品质。李小龙死后,以楚原《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为代表的后新派武侠片也有很大影响力。

喜剧功夫片

武侠功夫片喜剧化在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影片之后成型,打破了传统武侠功夫片的模式,奠定了此后功夫喜剧片在香港商业电影创作中的主流地位。

(4)多元化创作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呈现多元化创作状态。

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分别推出了电影处女作《点指兵兵》《蝶变》《疯劫》和《行规》,以“未来主义武侠片”、悬念推理片、警匪片、帮派片等丰富的类型样式和全新的视听风格震撼了香港电影界。群体化的新浪潮对1980年代以后的香港电影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有方言平的《父子情》《半边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等。1980年代中期以后,吴宇森、杜琪峰、关锦鹏、王家卫等众多新锐导演,创作出《英雄本色》《胭脂扣》《春光乍泄》等众多优秀的影片,不仅以商业娱乐的意识来自觉承载政治宣泄的主题,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香港电影多元化创作格局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主要影片类型包括武侠功夫片、喜剧片、鬼怪灵异片、文艺爱情片等。

武侠功夫片

传统古装题材的武侠功夫片仍是商业电影市场的首选类型。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主演的影片《少林寺》引起轰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徐克相继推出了黄飞鸿系列电影,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系列等影片都引起反响。《新龙门客栈》更是经典之作。而传统的武侠功夫片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如现代枪战片:《英雄本色》给香港影坛带来了全新视听体验,成为了这一类型的开山之作。之后吴宇森继续推出独特的品牌枪战片,继承张彻电影的阳刚精神和男性友谊,促动了同时期林岭东“风云”系列电影的产生。而成龙自导自演的《警察故事》系列、《A计划》系列是这个时期最为叫座又叫好的代表作。

喜剧片

1982年首先出现了麦嘉、许冠杰、张艾嘉、黄百鸣等人合作的《最佳拍档》,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都市动作喜剧片。1987年由杜琪峰导演、周润发和郑裕玲等主演的影片《八星报喜》更是创下了香港电影的高票房纪录。而周星驰1988年主演的第一部影片《霹雳先锋》则标志着香港喜剧电影中最重要的类型——“无厘头”喜剧的诞生。以后《赌神》《逃学威龙》《审死官》等影片更是屡破香港票房纪录。后来还以《大话西游》为代表,成功地构筑成香港电影史上最独特的一道后现代“小人物”文化风景。

鬼怪灵异片

鬼怪灵异片成为了1980年代香港新兴的电影类型。1980年,许鞍华执导鬼魅影片《撞到正》首开风气,之后陆续推出洪金宝的《鬼打鬼》、午马的《人吓人》和刘观伟的《僵尸先生》《僵尸少爷》等系列影片,开始了银幕猛打恶鬼的热潮。1980年代中期代之而起的是充满冤苦与无奈的多情女鬼片。程晓东的《倩女幽魂》系列和关锦鹏的《胭脂扣》等影片堪称女鬼片的“一武一文”。

文艺爱情片

1984年许鞍华推出《倾城之恋》之后,直到1990年代陆续出现了梁普智的《等待黎明》、关锦鹏的《胭脂扣》、许鞍华的《半生缘》、罗卓瑶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情感影片。同时原创的爱情片也层出不穷,如张艾嘉《最爱》、陈可辛《双城故事》、许鞍华《今夜星光灿烂》等影片都是经典佳作。1990年代,尔冬生的《新不了情》和陈可辛的《甜蜜蜜》,分别以温馨浪漫的风格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多个奖项,更是将爱情文艺片推向成熟的高峰。

(5)“九七”回归后的香港电影发展时期

19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在变化中发展。王晶、文隽等相继推出了根据流行漫画改编的电影《古惑仔》系列,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2002年底,刘伟强的“创业作”《无间道》,以复杂缜密的双重卧底的警匪片策略、精致独到的影像风格以及炉火纯青的明星演绎为法宝,给香港影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杜琪峰、韦家辉以全新的理念大胆改造枪战、警匪、黑帮等类型片,成为香港影坛“九七”之后最为醒目的风景。这一时期,低成本独立制作的影片如陈果的处女作《香港制造》等影片以独特的风格而引人注目。

11简述台湾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答:(1)台湾早期电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1949年春天,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英、张彻拍摄的影片《阿里山风云》成为了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故事片。1950年代占主导的台语影片和国语片都乏善可陈。

(2)60~70年代的台湾电影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出现

1963初李行独立制片的影片《街头巷尾》,是台湾国语影片中第一部具有艺术创见的、同时具有写实温情的风格也符合“健康写实主义”的标准的影片。随后的《蚵女》的“健康写实主义”路线旗开得胜。其后《养鸭人家》也获得了业界普遍赞誉。国语影片创作数量急剧增加,快速走向黄金时期。1971年达到101部,第一次超越台语片,真正成为台湾电影的创作主流。

民营独立制片公司的创作

民营的独立制片公司纷纷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翰祥的国联影业公司。李翰祥导演的黄梅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盛况空前。以后,李翰祥来到台湾开始拍摄《七仙女》《状元及第》等一系列卖座的黄梅故事片。1964年,李翰祥自编自导自制古装大片《西施》,影片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票房名列当年台湾十大卖座片之首。

白景瑞在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1963年回到台湾进入中影,1967年以处女作青春电影《寂寞的十七岁》一鸣惊人之后,开始步入四大优秀导演行列,拍摄了《第六个梦》《新娘与我》《今天不回家》等唯美浪漫的爱情文艺片,1970年代留学生回乡电影《家在台北》更是他的代表作,获得金马奖、亚洲影展多个奖项,并且成为台湾最卖座影片之一。

琼瑶电影

1960年代台湾电影涌现出了两道突出的电影风景。一是有特定模式化故事和表现风格的新电影类型,以琼瑶电影为代表,以现代背景来描写浪漫男女情感的爱情文艺片。二是由武侠文艺小说带起的新派武侠片。琼瑶电影开始于1965年,从1966年到1969年,光琼瑶电影票房高居前十名的就有《几度夕阳红》《哑女情深》《花落谁家》《第六个梦》《寒烟翠》等多部影片。琼瑶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突出风景。

硬派拳头片和软派文艺片并行

1970代的台湾,是硬派拳头片和软派文艺片并行的电影时代。

在1960年代香港影坛推出新派武侠片之后,武侠电影也成为了台湾电影的重要类型。据统计,产量在1968年~1969年占电影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同时从1966年到1969年间,跻身于票房前十名的就有《大醉侠》《龙门客栈》《独臂刀》等十多部影片。自1975年古龙同名小说《流星·蝴蝶·剑》被楚原改编成电影一炮打响之后,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就有《天涯明月刀》《楚留香》《陆小凤》《绝代双骄》等十多部。

这一时期,软派爱情文艺片也开始了新的崛起。1973年之后,不仅李行拍摄了《彩云飞》等影片,白景瑞也积极执导《一帘幽梦》等影片,而且琼瑶也组建公司聘请刘立立等人,拍摄了《我是一片云》等十多部影片。除此之外,女作家玄小佛的《白屋之恋》等作品也多次展露银幕。年轻导演刘家昌还以《往事只能回味》等影片,开创了歌唱为主、剧情为辅的歌唱型爱情文艺片,成为歌影双栖的“鬼才”导演。

(3)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

1980年代台湾电影新局面产生于《光阴的故事》。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联手执导四段式影片《光阴的故事》,影片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模式,采用不完整的叙事、散文化的分段、开放型的结局以及清新朴实的影像风格,并且第一次引导出成长的主题和历史文化的记忆。这种具有独创性的艺术风格,一下子成为了台湾新旧电影的分水岭。之后一批新导演先后推出《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等优秀作品,共同掀起了台湾新电影的浪潮。这批新电影很好地继承了台湾六七十年代写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但在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4)1990年代以后的台湾电影

台湾新电影的产生是1990年代的主要现象。1990年代初,台湾电影培植电影人才和厚植电影工业基础,在当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喜宴》《戏梦人生》《青少年哪咤》等影片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获奖。1994年夏天《饮食男女》等优秀影片相继出炉,将台湾电影继续推向欧美市场。1990年代以来,不仅有侯孝贤、杨德昌、万仁、王童等老导演继续鞠躬尽瘁,而且还涌现出了李安、蔡明亮、陈国富、赖声川、何平、林正盛等一大批新锐导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电影景象。

新世纪,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台湾电影产业日渐衰落,2001年,台湾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1%,几近于死亡。尽管偶尔还有一些创作也卖座,但台湾电影的生存状况还不容乐观。

12什么是类型电影?美国比较典型的类型片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1)类型电影的含义

类型电影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商业电影所造就、强调的一种创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类型影片的突出特征就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一般认为西方类型电影包括三个基本元素:

公式化的情节;

定型化的人物;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2)比较典型的类型片

比较典型的美国类型片包括西部片、强盗片、音乐歌舞片、恐怖片等。

西部片

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主要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题材的影片。西部片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影片类型。

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20世纪30年代末一大批经典之作产生,其中最著名的是约翰·福特执导的《关山飞渡》。

强盗片

强盗片的特点是涉及暴力和犯罪,常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着力描写被社会摈弃的人群以及他们对“美国梦”的执著追求。20世纪30年代是强盗片的黄金时期。

1972年的《教父》和1974年的《教父续集》不仅为强盗片争得了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而且为这一类型的影片开创了新的模式——史诗性、家族式的强盗片模式。

音乐歌舞片

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样式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第一部歌舞片是《爵士歌王》(1927),它同时也作为第一部有声片而享誉世界电影史。

恐怖片

恐怖片是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卡里加里博士》成为最有影响的第一部恐怖片。1931年,两部堪称恐怖片经典的影片首先映入观众的眼帘,即《德拉库拉》和《弗兰肯斯坦》。在这些影片中,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像风格和美国的电影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

13简述电影的功能。

答:电影具有再现、表现、教育、审美、传播五种功能。

(1)再现功能

电影是纪录声像、传播信息与感情的艺术样式。

其本身所具有的纪实性、逼真性以及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使电影的社会再现功能较其他艺术来说更为突出。逼真性是电影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电影再现功能的基础。电影的纪实本性与逼真特性使电影自觉地承担了记录历史状况、再现社会现实的功能和职责。

同时,电影突出的再现功能也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保存、积累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作用也日益加强。

(2)表现功能

电影具有表现功能,这一意义植根于电影的假定性和符号性。

电影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是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而是一种合成空间内的人造现实。电影的这种假定性打破了现实本身的视听逻辑,代之以特写、蒙太奇等主观性的电影化手段。这使电影在再现现实的同时,也具有主观表现性,能够深入开掘人的内心与精神世界,创造超越现实的深层含义。电影不仅置身于物质现实之中,也同时置身在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文化语境之中。

(3)教育功能

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样式。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电影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它广泛的受众覆盖面往往可以跨越不同文化、国家、民族、种族之间的诸多界限,不仅能够直接对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可以促发某些社会历史事件,形成世界性的潮流。电影还可以从深层塑造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社会集体记忆,并引导形成社会各群体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

(4)审美功能

电影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视听综合不仅使电影具有真实再现性,同样也可以上升为电影的美学特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不仅能够使人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美的感受以满足其审美需要,而且能够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培养其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同时,电影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进一步形成特定的社会性的审美趣味。在适当的引导下,健康的社会性的审美趣味能够帮助形成富有特色的国家和民族文化。

(5)传播功能

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形态之一。

电影以影像声音的结合形态传播信息、交流情感,表达思想,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与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倾向与价值取向也影响了个人性情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变迁,成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现实具有重大、广泛的影响。

14为什么说电影艺术的发展变革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之所以说电影艺术的发展变革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因在于:

(1)电影艺术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音乐、音响和人声都成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2)电影艺术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

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早期电影曾经采用人工上色的办法,即在黑白电影的胶片上涂颜色,如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是经过人工上色,使银幕上起义后的战舰上升起一面红旗。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1948),是一部戏曲艺术片,由梅兰芳先生主演,费穆担任导演。

(3)电影艺术的第三次大变革是电影进入高科技时代

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正在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法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追求。

15请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简述中国电影史的三次辉煌时期。

答:(1)第一个辉煌时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浓郁的时代气息、真实的生活场景、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世界电影艺术贡献出了一批杰出作品,同稍后出现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交相辉映。当时的许多国产片至今被人们所喜爱和赞赏,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渔光曲》《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

(2)第二个辉煌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中国电影被称为“十七年”中国电影。从总体上讲,“十七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四起四落”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犹如社会的“晴雨表”和政治的“温度计”,直接反映出社会的风风雨雨和复杂多变的政治气候。代表作品有《红色娘子军》《冰山上来客》《英雄儿女》《林则徐》《枯木逢春》等。

(3)第三个辉煌时期是20世纪八十年代

即“新时期”中国电影。这一时期,两岸三地相继出现了以徐克、许鞍华为代表的香港“新浪潮”电影,以侯孝贤、杨德昌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还有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内地“第五代”导演创作群体,虽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但又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和时代的特征。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真正走向世界,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代表作品有《黄土地》《红高粱》《人生》《老井》《青春祭》《英雄本色》《悲情城市》《青梅竹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