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开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解释以下概念(每题5分,共25分)
1公司社会责任
答: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应当最大限度地关怀和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包括消费者利益、职工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尤其是社会权,也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和利益。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表述虽有不同,但其核心内容相同,都体现了对公司营利性之外的社会性的关注。公司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而非以钱为本。公司社会责任既是一种公司治理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商业实践。没有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便没有成熟的制度设计;没有自觉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其中的制度设计则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全球供应链
答:全球供应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它要求以全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全球供应链是实现一系列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相互关联的商业活动,包括采购原料和零件、处理并得到最终产品、产品增值、对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配送、在各个商业主体之间交换信息,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3特许经营
答:特许经营指特许权人与被特许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同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特许权人以合同约定的形式,提供或有义务在诸如技术秘密和训练雇员方面维持其对专营权业务活动的利益;而被特许人获准使用由特许权人所有的或者控制的共同的商标、商号、企业形象、工作程序等,但由被特许人自己拥有或自行投资相当部分的企业。
4钉住汇率制度
答:钉住汇率制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指由多种国家货币按特定的权数组成的货币单位。
在钉住汇率制,一国货币与其它某一种或某一篮子货币之间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价,即钉住所选择的货币。本国货币随所选货币的波动而波动,但相互之间的比价相对固定或只在小范围内浮动,一般幅度不超过1%。被钉住的一般是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或IMF的特别提款权。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钉住汇率制。
5远期汇票
答:远期汇票是指在一定期限或特定日期付款的汇票,可分为定期付款汇票、出票日后定期付款汇票、见票后定期付款等三种。远期汇票的付款时间,有以下几种规定办法:
(1)见票后若干天付款(At XX days after sight);
(2)出票后若干天付款(At XX days after date);
(3)提单签发日后若干天付款(At XX days after date of Bill of Lading);
(4)指定日期付款(Fixed date)。
在上述三种表示远期汇票付款日期的方式中,通常使用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一般人认为以第三种为好。在实际业务中,是用什么办法计算付款日期,需由双方洽商决定,并在合同好汇票中加以明确规定。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波特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竞争优势实际上是企业和行业竞争优势的问题;一个国家应该使得本国的企业和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确立竞争地位;一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主要包含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1)“钻石模型”的基本因素
①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等,是一种先天条件;高级要素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这些是后天开发的,是国外竞争者极难模仿和超越的,同时这些要素是变化的,今天的高级要素明天可能变成一般要素,最关键的是各国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推进要素生成、发展、提高的环境。
②需求状况
波特强调国内需求在提升竞争优势中起到的作用。企业通常对与它们关系最密切的客户的需要最敏感,因此,国内需求的特性在形成国内制品的特点以及对创新与质量产生压力方面特别重要。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其国内消费者层次高、需求大,则该国的企业能赢得竞争优势。高档次的和有需求的消费者迫使当地企业满足产品的高质量标准,生产新颖的产品。
③支持性和相关行业
一个产业的国家优势的第三个广义特性是,具有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或相关产业。在相关与支持产业中投资于生产的高级要素可以给该产业带来连带的好处,帮助它获取较强的国际竞争地位。这一过程的一个结果是一国的成功产业周围往往有一群相关产业,这是波特研究最深入的发现之一。这样的产业群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有价值的知识能够在地理位置接近的产业群内的企业间流动,这有利于该产业群内的所有企业。当一个地区内雇员在企业间流动时,当国内产业协会使不同公司的雇员因定期会议或车间交流集中到一起时,技术流动就发生了。
④企业的策略与竞争
各个国家体现了不同的“管理思想体系”的特征,这将有助于或无助于它们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活跃的国内竞争与一个行业内竞争优势的创造和维持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活跃的国内竞争导致企业寻求各种方式来提高效率,使它们成为较好的国际竞争者。国内竞争给企业造成压力,不得不革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投资用于提升高级要素。所有这些有助于创造世界级的竞争者。
(2)两个辅助因素
①政府政策。关于政府的作用,波特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第一,通过补贴、教育投资、信贷安排和税收政策,发挥政府在提供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刺激和提升国内市场需要、促进竞争优势的增强;通过实施有关产品性能、产品安全和环境影响的严格标准,影响国内需求的性质,迫使公司提高质量、提升技术、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要求。第三,通过运用金融市场规范、税收政策、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手段影响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
②机遇。波特认为政府能够从正面或负面影响钻石模型的四个因素中的每一个。要素禀赋会受到补贴、促进资本市场的政策、有助于教育的政策等的影响;政府能够通过地方产品标准或法规,控制或影响买方需求来形成国内需求;政府政策能够通过规定影响相关与支持产业;通过如资本市场规定、税收政策和反托拉斯法等手段影响企业竞争。
2简述全球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答:(1)全球资本市场中的风险包括:
①由于对跨国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单个国家面对投机性资本流动的冲击变得更加脆弱,这将对一国经济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大多数的国际性资本流动是在追求短期收益,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资本将迅速流入或流出。短期资本即“游资”和支持长期跨国资本流动的“耐心货币”是有区别的。耐心货币非常稀少,主要原因在于尽管资本能够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它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仍然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保留在国内。
②有关国际投资基本状况的信息不足,可能会促进全球资本市场中投机性资金的流动。由于缺乏高质量的信息,投资者可能会对外国重大的新闻事件作出反应,并迅速撤出其资金。这种信息差距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受不同会计惯例的影响而加大了,这就使得几乎是最精明的投资者,在跨国投资机会之间进行直接比较也很困难。
③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的流动加快、规模扩大。一体化的全球资本市场使得一个金融中心出现的震荡将很快蔓延到全世界,单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会扩散到其他国家的市场。
(2)应对措施: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宏观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国际资本市场信息的披露,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以使投资者进行迅速合理的决策;政府应增强反应能力,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相关政策,应对冲击。
②微观方面:企业不仅需要借助全球资本市场,更加需要防范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制度,在国际市场间分散投资,以保证资金成本的安全性。
3什么是战略性贸易政策?你认为它的实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吗?
答:(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观点是由新贸易理论者提出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在某些产品的出口上占据统治地位仅仅是因为它们有企业在该产业中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这些产业由于较大规模经济的要求只能维持几家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个组成部分:
①如果政府采取适当的行动,能够保证本国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一个产业内赢得第一进入者优势,就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因此,按照战略贸易政策观,一国政府应该利用补贴支持有前途的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②如果政府要帮助企业克服障碍进入由外国企业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的产业,则要对该产业加以干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通过各种贸易政策,如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影响或改变企业的策略行为,最终达到增加本国贸易利益的目的。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已成功地描述了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现象。它之所以对现实世界能提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放松了传统贸易理论最根本也是最不现实的假设,即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确定现实的研究方向。但是,由于一个系统性完整的一般性不完全竞争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以其为基础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并没有上升到替代传统贸易理论的高度,相反,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在其现实的实施中也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①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除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这两个必要条件外,还要求接受补贴的企业能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住自身的垄断地位,且别国政府不会采取报复措施等。一旦条件得不到满足,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②背弃了自由贸易传统,采取富于想象力和进攻性的保护措施,劫掠他人市场份额与经济利益,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
③在研究方法上,战略性贸易政策缺乏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政策干预效应的统计分析,需要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
因此,在贸易自由化的全球背景下,虽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具有必要性,但必须对其可行性和实施后果进行谨慎分析,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4如果你是一位出口管理公司的顾问,你能为中小企业获得出口融资便利提出哪些建议?
答:出口融资就是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需要一部分或全部的资金而采取的一种获得资金的方式和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业务规模比较小,所以应对资金风险的能力较弱。为了获得出口融资便利,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合理选择资金来源。充分利用政府和商务组织提供的信息,寻找最优的融资机会,除银行外还可寻求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做好咨询、信息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基本情况,然后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战略要求进行选择。
(2)提高企业自身信用。银行与企业是否有着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是融资行为能否成功的基础。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信用意识、提升企业透明度,与银行合作,将经营的信息完全传递给银行,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双方互不信任。
(3)增强经营风险的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因此,企业应努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而避免银行因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和监督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贷。
(4)了解更多的出口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自身对贸易融资方式不够了解,进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中开展还不多,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辅导也很少,从而使得中小企业更多的是考虑从金融机构直接贷款。中小进出口企业自身普遍缺乏信用管理体系,大多数出口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上,忽视对进口方资信的调查,而又很少去利用各种进出口融资工具如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保理、福费廷等方式来解决融资困难、规避收款风险。当遇到融资困难的时候,更多地会通过民间借贷或采用银行一般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困难,加剧了进出口企业的债务负担及收款风险。
(5)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素质。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外贸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进出口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新型的贸易融资工具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到通过国际贸易融资,采用更加灵活的国际结算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能力,从而使得进出口贸易融资工具、特别是新型的融资工具难有人使用。
5试分析影响跨国企业在中间品与零部件的供给决策上是自己生产还是外包的决定因素。
答:中间品和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包,这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要回答的问题,这涉及到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政策。在作出自制与外包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经济利益。在进行自制与外包决策时,成本是需要考虑的主要标准。如果一个部件外包比自制更便宜,就采取外包政策。此时进行成本分析,依据的是边际成本分析原则,即只考虑那些随自制与外包决策而变动的成本。
(2)供应商的可靠性。首先,外包策略中对零部件质量的控制有一定困难,需要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其次,外购来源若不可靠,则应采取自制政策。若供应有可靠的保障,采取外包策略是十分有利的,应精选卖主,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3)企业的灵活性。自制往往会限制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和降低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如果一家企业在自制上进行了很大的设备投资,就会限制企业向新产品的灵活转移。而外购件、外协件较多的企业则不用担心投资过时的问题。
(4)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对于加工装配类的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外包零部件的数量就越多,可以使企业节省设备投资和降低人工成本。
(5)其他因素。其他诸如企业秘密的控制,供需双方互惠和友谊关系的保持,以及政府的某些规定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自制与外包决策。企业为了保持与重要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或互惠关系,往往放弃自制的打算;而对于一些掌握特殊技术诀窍、工艺配方等的企业,出于保密考虑,则通常采用自制策略或部分自制策略。
因此,企业在中间品与零部件的供给决策中须比较自制与外包生产各自的优势后进行利弊权衡,从而进行生产决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比较说明跨国公司的不同全球化战略以及其优缺点。
答: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可以分为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全球战略和跨国战略四种模式。每种战略各有其优缺点,各种战略的适用性取决于降低成本和地区调适压力的程度大小。
(1)国际战略
国际战略指向国外市场转让当地竞争者缺少的技能和产品,利用母国的创新来提高海外子公司的竞争地位。国际化进程主要依靠母国开发的新产品、程序和战略转移到海外欠发达市场。因此国际战略是一种以本国为中心的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母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上有怎样的竞争优势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通过跨国经营方式转移到国外。显然,母公司具有雄厚的创新技术实力是运用这种战略的前提条件。国际战略的特点在于没有成本压力和本土化压力的影响。
国际战略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国际战略的缺点是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所以如果一个跨国公司选择国际战略,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对手不具备这种能力,同时企业面临的本土化和降低成本压力都相对较弱。
(2)多国战略
多国战略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提供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采用多国战略的企业寻求的是地区调适最大化。多国战略把重点放在最大限度地顾及东道国的差异上,以广泛地改造其提供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以适应不同国别条件。多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各个东道国市场的需求特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东道国市场的需求,这样就能从组织结构、决策机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等方面提高子公司对东道国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
多国战略的优点在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强,市场反应速度快,可以弹性地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和竞争等方面的要求,容易被当地社会所接纳。多国战略的缺点在于:首先,是资源分散造成的成本上升,跨国公司需要在各主要市场建立不同的营销和生产方式,增加管理成本;其次,子公司的自主性强,可能会影响各子公司在价值活动方面的协同,影响它们之间的知识共享,可能会损害形象的统一性。
(3)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指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出发,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把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职能加以分散和配置,有机地结合,实现综合一体化的经营,努力降低成本,获得长期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是确定什么样的产品是全球产品;怎样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生产资源,实现全球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如何通过集权管理和决策,有效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全球战略集中力量建立规模经济优势,将制造活动转移至低成本国家、增强灵活性,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全球可获得性、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知名度,可以加强消费者的偏好,强化顾客偏好。这种战略的弊端在于:①全球化需要增强协调、加强报告甚至增加员工,这将会明显引发管理成本;②过度集中化会损害当地公司的动力和士气;③产品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个产品不能满足任何客户的结果;④活动集中化可能会降低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4)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是上述三种战略目标的一种综合经营战略。国际公司倾向于集中那些对发展创新极其重要的资源,而分散其他资源,以使其创新适应于全球范围。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各种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同时在适应能力、全球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建立竞争优势。
跨国战略通过建立内部依赖使全球的资源融为一个整体。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可以建立价值链条上的垂直和水平联系。虽然跨国战略理论上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实践中却难以实施。实现产品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将会抬高成本,违背了降低成本的目标。
2如何从总体上评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投资与货币的商业环境?这种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1)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投资与货币的商业环境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针对于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各国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措施,这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将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全球经济加快复苏。但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以及美元的贬值、经济的失衡及失业率的攀升等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完全复苏所需的时间将会是十分漫长的。
②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商务环境恶化,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大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加快本国经济的复苏,将采取一些对本国经济或市场的保护主义政策及措施,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消费者信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全球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国家出口困难。
③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新变化,但仍将以美元为主。本次金融危机重创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体系,各国对于美国在恢复世界金融体系稳定性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产生了质疑,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或手段降低其对美元的依存度。受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地位提升以及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人民币和欧元将会逐步增加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从而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制约。由此看来,多元化将会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趋势。而虽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弱化,但是无论是人民币或欧元都无法在短期内将其取而代之,成为全球的“主货币”,因此多元化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方向。
(2)上述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①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由于此次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加大了对中国外贸出口增速的考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国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②国内进口商品成本加大。由于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则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了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③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可以看到,自从金融危机到来,我国股票市场跌幅加大,以前是买什么挣什么,现在是买什么赔什么,许多老百姓抱着这种心态,对投资失去信心,看不到跌到什么程度才算底,所以不敢将钱投入股票市场,相反还频频抛掉股票,造成市场恐慌。
④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也会传导到中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