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8分)
1流动性
答:流动性指迅速获得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即获得资金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变现,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而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负债的途径,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通过负债的途径,主要是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主动性负债和潜力养成法来提高负债的流动性。
2经常账户
答: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①货物。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国居民转移到另一国居民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FOB)计价。
②服务。服务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③收入。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第二大类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应注意的是,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将收入作为经常账户的独立组成部分,这种处理方法加强了收入与金融账户流量、收入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价值。
④经常转移。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3资本充足率
答: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比率中的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只有这些资产才有必要考虑其保障程度。这一指标将资本给予保障的资产排除在外,较多体现了资本的“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功能。
4可转换债券
答:可转换债券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公司债券。它享有转换特权,在转换前是公司债的形式,转换后相当于增发了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兼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性质。它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债权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
(2)股权性。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
(3)可转换性。这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持有者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债券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债券持有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还享有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附有回售条款,规定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即按约定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债券持有人可以把债券按约定条件回售给债券发行人。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人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附有强制赎回条款,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转股价达到一定幅度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发行人可按约定条件强制赎回债券。
由于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因此,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助于降低其筹资成本。但可转换债券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公司股票,因而会影响到公司的所有权。
5开放式基金
答:开放式投资基金是指基金的资本总额及持份总数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由于这种投资基金的资本总额可以随时追加,又称为追加型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则取决于基金每单位净资产值的大小,其申购价一般是基金单位净资产值加一定的购买费,赎回价是基金单位净资产值减去一定的赎回费,不直接受市场供求影响。
开放式基金因基金单位可随时赎回,为应付投资者随时赎回兑现,基金资产不能全部用来投资,更不能把全部资本用来进行长线投资,必须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在投资组合上需保留一部分现金和高流动性的金融商品。
开放式基金的有关费用包含在基金价格之中。
开放式基金基本上是每个交易日连续地公布的。
6市盈率
答:市盈率又称市价与每股盈余比率、本益率,指普通股的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其中,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以P表示普通股的市价,E表示每股收益,D表示普通股每股股利,则
其中D/E即为股利支付率,D/P即为股利价格比。
市盈率是衡量公司普通股市价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发行人确定发行价格的重要参照指标,同时该指标衡量了股份制企业的盈利能力。股价与每股收益进行比较反映投资者对每1元净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这一比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一般说来,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反之,每股收益越低,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也就越大。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盈率越高,风险越大;反之,市价越低,市盈率越低,风险也就越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答:中央银行具有以下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所谓的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成为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关。这是其与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的基础。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有利于其调节与管理货币流通,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持货币的稳定。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是指其拥有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权力,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又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并代理国家财政收支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具体地说,其职能有:第一,代理国库业务;第二,对政府提供信用;第三,管理金融活动,调节一国经济;第四,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第五,经政府授权,保管全国的黄金与外汇储备。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第一,吸收与保管存款准备金,以加强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一旦发生信用危机,中央银行可给予资金支持。中央银行也可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来调节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第二,充当最后贷款人,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当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发生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时,可以向中央银行要求资金融通。中央银行一般通过票据的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贷款,而贴现率的高低也就成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杠杆。第三,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组织全国票据清算事宜。中央银行作为清算银行可为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间货币的收付转账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解决单个银行清算的困难。
2简述货币供给的口径。
答:我国的货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3为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3简要回答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但总的说来是弊多利少。
①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有:
a.偿还外债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相对其他币种更加值钱,外债一般以外国货币作为计算单位(如美元),人民币升值可以使我国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偿还债务。
b.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升值压力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带来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的压力,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c.海外投资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资海外,这对我国投资一些战略性的领域(如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d.人民币区域化方面,人民币最终要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国外对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人民币朝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方向迈进。
②人民币升值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a.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国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大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我国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b.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第一,人民币升值将减弱我国引资力度,可能会减缓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第二,在华外企的经营目前已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外资利润汇出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大,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利润的外汇收益,可能加大资本外流规模,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这都将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及利润再投资的规模与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c.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目前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产生一定冲击。
d.将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2002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为2864亿美元,较外债规模多117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到3465亿美元。若人民币升值,势必加重美元实际贬值幅度,进而导致我国外汇净资产的严重“缩水”。
4简述证券公司的经营业务种类。
答:证券公司的经营业务种类主要包括:
①证券交易。在二级市场上,投资银行充当了证券经纪商和自营商角色。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银行一般都有一定专业分工,只有少数几家证券公司兼营证券批发商和零售商职责,大多数证券经营机构则根据其财务结构、业务水平,确定专业化的业务品种,证券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相对分开。同时投资银行还在货币市场中买卖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政府债券和大额定期存单等业务。
②证券发行。证券发行是投资银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业务。证券发行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投资银行为证券发行者和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特别是向投资者提供信息发布和媒介服务;二是公开销售。公开销售证券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代销、余额包销和全额包销三种;三是私募发行。在证券销售中,投资银行往往针对一些机构客户,如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定向销售证券,使发行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③理财顾问。理财顾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筹资者提供顾问服务,即财务顾问。财务顾问的对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政府部门。近年来,投资银行广泛开展了各种财务顾问业务,为企业和政府出谋划策、筹集资金。二是为投资者提供顾问服务,即投资顾问或投资咨询。投资咨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各类投资信息和分析,此项业务范围不断延伸,派生出“代客理财”和“合伙投资”等新的形式。
④金融工程业务。金融工程业务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型金融工具设计与开发,如互换、期权、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等;二是为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金融手段的开发,包括金融机构内部运作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套利机会发掘和利用,以及交易系统创新等;三是创造性地为解决某些金融问题提供系统完备的解决办法,包括各类风险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现金管理策略创新,公司融资结构创造,企业收购兼并方案设计,以及实施资产证券化。
⑤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是对专门从事高新技术的小型公司进行一定份额的股权投资。投资银行通过创业投资活动,不仅向新企业注入启动资金,而且还提供建立新企业、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和组织管理所需的顾问方案和各种专业技能。创业投资的具体形式是建立专门投资于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型行业的创业投资基金。
⑥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日益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了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投资银行介入企业并购活动的主要途径有五种:一是帮助企业设计并购方案;二是设计反并购及防卫措施;三是确定合理的价格;四是安排融资;五是风险套利。
⑦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有多种形式,如银行贷款、产品支付、融资租赁、BOT融资、项目债券等。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投资银行充当财务顾问角色,为各方当事人提供各种中介顾问服务。项目融资本来是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在这项业务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⑧基金管理。投资银行通过发起设立投资基金和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为中小投资者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也为自身创造了大量收入来源。投资银行不仅直接作为基金管理人,而且还作为基金证券的承销商以及基金投资的经纪人,在投资基金业务中充当了多重角色。
5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间接金融是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直接金融”。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
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是:利用中介机构融通资金,可以动员零星存款,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实现期限转化,同时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
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局限性在于: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投融资双方都只能通过中介机构投融资,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低,对筹资者来说成本比较高。
6简要说明衡量公司价值的主要财务指标。
答:略。
三、论述题(每题21分,共42分)
1分析当今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来源与应对之策?
答:(一)当今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来源:
(1)成本推动
①工资推进。生产成本上涨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条件下,工资率取决于劳动的供求,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如果工资高于竞争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因为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的提高,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②利润推进。我国目前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我国的垄断行业有自来水、电力、烟草、石油、天然气、电信、铁路运输等。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由卖方决定,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不但会牵涉更多民生产品价格的上涨,还必然会推动下一步的物价上涨。
③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扬导致中国的物价上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存度逐年提,其中对大宗资源型商品的依存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这些工业生产所必须原材料,价格的控制权在国外。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中下游的产品,进而由于成本增加而推动了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经济发展较快,国际市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市场,造成货币供给增加过快,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短期无法扭转。房地产、农产品等价格易涨不易跌,拉动了物价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发展趋势不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4)通胀预期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
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并可能造成通胀螺旋式的上升。
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会导致此类资产价格加速上涨。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
(二)通货膨胀应对之策
(1)通过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商业银行放款,从而减少货币供应。
②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从而缩减货币供应量。
③直接提高利率。利率包括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提高可以增加使用信贷资金的成本,借贷将减少;存款利率提高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减小通胀的压力。
(2)紧缩性财政政策
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①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财政赤字。
②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除了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其他福利、津贴等都将随经济的过热而压缩。
③增税,增税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弥补财政赤字,减少因赤字带来的货币发行。增税以后,企业收入减少,从而投资也减少,政府赤字减少,最终可以控制总需求的膨胀。
④发行公债,以弥补政府支出与税收之间的差额,减轻市场压力。
⑤开征特别消费税,主要对经济膨胀时期部分商品开征。
(3)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以下手段:
①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这种“指导线”是由政府当局在一定年份内允许总货币收入增加的一个目标数值线,即根据估计的平均生产力的增长,政府当局估算出货币收入的最大限度增长,而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应等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不允许超过,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整个经济中每单位产量的劳动成本的稳定,因而预定的货币收入增长就会使物价总水平保持不变。但制定“指导线”原则上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只能说服各部门企业执行,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②工资管制,即强制推行的控制全社会职工货币工资增长总额和幅度的措施。管制工资被认为能降低商品成本,从而减轻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③冻结工资,即政府以法令或政策形式强制性规定职工工资在若干时期内不再增加而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冻结工资是通货膨胀相当严重时的非常措施,但也正是因为通货膨胀相当严重,使人民收入、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冻结工资措施实行也就更为困难。
④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即通过对过多地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长超额比率课以特别税款。实行这种税收惩罚办法,可以使企业公司有所依靠,拒绝工资超额提高,并同工会达成工资协定,从而降低工资增长率,减缓通货膨胀幅度。
(4)收入指数化政策
所谓收入指数化就是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货币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的措施。收入指数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原有利益格局,克服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或税收制度而造成的分配不公,同时也是为了保持社会各阶层原有的实际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措施。显然,收入指数化政策本质上并不能对通货膨胀起多大的遏制作用。收入指数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工资指数化,指工资按一定的指数伴随物价上涨而增加,它包括全额工资指数化、部分工资指数化以及极限工资指数化等多种可供选择的措施。
②工资与物价挂钩,即把工资的增长与物价的变动联系起来,主要包括明挂与暗挂两种方式。
③债券收益指数化。
(5)物价管制
所谓物价管制,就是政府当局拟订一套关于物价的行为准则,价格决定者共同遵守,以达到限制物价上涨的目的。上述准则可能是强制性的,亦可能是自愿性的。强制性的准则是政府当局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物价上升率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将物价冻结在某一既定水平上,违犯者将要受到法律制裁。自愿性的准则则是指政府当局运用劝导方法使微观经济主体自愿地约束其加价要求。
(6)增加供给
从供给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有:
①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降低税率的供给效应,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劳动供给,而且可以提高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增加资本存量。这样既可以降低失业率又可以增加产量,从而降低直至消除由于供给小于需求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②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③稳定币值。
⑤精简规章制度,给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松绑,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原则下更好地扩大商品生产和供给。
2试从金融监管角度论述如何防范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