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考博常考难题
1如何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例如服装是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必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则这些产品也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分,应注意以下两点:
(1)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即本期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是否被进一步加工。如果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就是最终产品,否则就是中间产品。所以,一种产品虽然在本企业或本地区不再加工,但在其他企业或地区还要加工,就算中间产品,但如果出口到国外,无论在国外是否进一步加工,都算作最终产品。
(2)按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确定。本期生产本期被生产耗用的是中间产品,未被加工耗用的是最终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去向不同,就被划归入不同种类。比如本期生产的煤,被居民用作燃料,是最终产品,被发电厂耗用,是中间产品,如果被电厂买去,尚未用于发电,而是作为电厂的储备,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要注意,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不是按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分,而是按它在再生产的循环流转功能来区分。也不是按照产品的完成程度(成品和半成品)区分的,成品和非成品是以企业来划分的,有些产品即使是成品,如果被稍加改装和再出售,就算中间产品;有些产品即使还是半成品甚至是原材料,如果用于出口或在期末积存下来形成储备和库存的增加,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
2怎么理解宏观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有什么欠缺和局限?
答:(1)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库兹涅茨致力于研究国民收入核算时,凯恩斯正在从事总量经济理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同属宏观经济范畴,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就无法用于经济现实。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层建筑各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因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进而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
(2)缺陷和局限
①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缺陷:将所有的劳务活动,如政府官员、警察、法官的活动,都归结为劳动这个生产要素,并将一切收入都作为生产要素自身创造的价值,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②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如GDP与GNP),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其缺陷和局限有:
第一,GDP、GNP都不能反映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如家务劳动、自给性的生产活动等没有反映出来。
第二,GDP、GNP都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在社会经济中生产的技术进步能够降低产品与劳务市场价格,在GDP与CNP中则无法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社会上人们往往只注重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对人类生活质量与环境空间的严重影响,还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状态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GDP与GNP是反映经济增长已发展结果的总量,而没有反映一个社会为此付出的所有代价与经济效率。
3绿色GDP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在我国推广绿色GDP核算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哪些?
答:(1)绿色GDP的内涵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2)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主要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
①技术上的问题。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只有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唯一来源。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损失就没有计入在内。简单地说就是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有一定的困难。一是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这些资源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资源价格明显偏低。二是环境资源的损耗的核算。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环境资源的物质总量的损耗,这些损耗意味着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三是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因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及因对环境资源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日趋恶化,而对整体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经济损失。这些核算实现过程较为复杂,用货币计量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②观念上的问题。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除此之外,绿色GDP的核算还存在其他一些困难,如现行的GDP核算已成一种惯性,如立即停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一段过渡时期,在逐步完善其技术的同时,逐步完善其管理和实施效果。
4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1)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C、I、NX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G增加了TR美元,GDP会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2)从收入法核算角度看:C、S、TA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TR减少了,GDP会由于TR的减少而增加。
【注意】本题从两个角度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回答都可以。
5GDP平减指数指的是什么?它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它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
答:(1)GDP平减指数是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它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该年实际GDP之间的比率,计量基期年度和现期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GDP平减指数以经济活动中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为计算基础,所以它是一个经常用来计量通货膨胀的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区别
GDP平减指数与CPI和PPI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①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与P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特定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因此,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GDP平减指数计量的商品价格远比CPI和PPI广泛。②CPI和PPI计量的是一篮子给定的商品,年复一年没有变动,但GDP平减指数所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年年有所不同。有可能某些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已经不消费而是有其他替代品,但CPI和PPI却还要计量,反映不出变化,而GDP平减指数则能反映这种变化。③CPI和PPI直接包括进口价格,而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
(3)GDP平减指数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的情况
当需要考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以及需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或者需要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时,GDP平减指数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
某国国民收入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用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因为BS=T-G,所以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7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答:目前,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1)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GDP等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支出法是从支出的角度核算GDP。GDP等于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家庭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政府的支出和国际部门的净出口之和。按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的构成如下:
(3)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角度核算GDP。GDP等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的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以及资本折旧。因此,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4)GDP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从经济逻辑来看,社会生产的产品最终都会分配给社会各个经济主体,从而转变为经济主体的收入;经济主体的收入最终都会通过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方式支付出去,形成支出。因此,支出法、收入法及生产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去核算国民收入。
8如何按照收入法核算GDP?按照收入法核算,近年来,中国GDP的构成大致如何、面临什么挑战?
答:(1)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2)按照收入法,中国GDP的构成分析
在中国,经济体的总收入被分解为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因此,有如下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面临的挑战
中美两国按照收入法核算GDP,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一致稳定在50%。在美国,工资收入所占比重一致稳定在6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9请说明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区别(拉斯派尔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影响)。这两种价格指数哪一个倾向于高估通胀,原因是什么?
答:(1)①C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这一篮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②GDP平减指数可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一种重要指标。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再乘100,用公式表示为: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2)CPI与GDP平减指数这两种衡量指标之间的区别
①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因此,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
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
③最微妙的差别产生于这两个指数对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CPI给不同产品的价格以固定的权数,而GDP平减指数给予变动的权数。换言之,CPI是用固定的一篮子产品来计算的,而GDP平减指数允许当GDP组成部分变动时,一篮子产品随时间变动。
(3)这两种价格指数中,CPI更倾向于高估通胀,主要原因如下:
①替代偏差:由于CPI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出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进行替代的能力,所以相对价格变动时,其真实生活费用的上升比CPI慢。
②新产品的引进:当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因为消费者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实际上,新产品的引进提高了本币的实际价值,但本币购买力的提高并没有体现在CPI的下降上。
③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当一个企业改善自己出售产品的质量时,产品价格的全部变化并不是对生活费用变化的反应,如果无法衡量的质量改变是有代表性的,衡量的CPI的上升就比CPI应该的上升快。
因而,在这两种价格指数中,CPI更倾向于高估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