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社会工作(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师2016年研;湖北师范2016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社科院2015年研;扬州大学2015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芮奇蒙

答:玛丽·芮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受助人(社科院2017年研)

(2)受助者(南航2016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社会保障(青岛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5社会服务

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其中,生产性服务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如原材料运输、能源供应、信息传递、科技咨询、劳动力培训等。社会性服务指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提供的服务,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此外,社会服务按服务性质可分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

6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大2018、2014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助人活动(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助人活动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

8专业关系(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2)社会工作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扬州大学2015年研)

(3)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南航2015年研)

(4)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5)助人过程主要涉及哪些因素?它们各起什么样的作用?(华中农大2014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社会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包括: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受助者,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专业方法。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种重要方法,它们是有别于其他科学、其他知识的专业工作方法。

2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伊丽莎白济贫法》(概念题,山东大学2018年研)

(2)济贫法(概念题,北师2016年研)

(3)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扬州大学2015年研)

答: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伊丽莎白《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伊丽莎白《济贫法》承袭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对不同情况的贫民施以不同的救助,使社会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一些人的“懒汉”思想。

(3)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说,伊丽莎白《济贫法》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确定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业化视作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4)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总而言之,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河北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青岛大学2017年研)

(2)论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与职业化路径。(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我国的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初,在二三十年代有较大发展,后有中断。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形,而作为一种职业却始终未成形。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发挥其应有社会功能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社会工作,和传统意义的社会工作不同,不是单靠热情、意愿就能够胜任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动员,特别是通过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

(2)明确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岗位设置

没有相对明确的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无从谈起的。在我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之初,应当联合政府、学术界、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力量,结合中国实际并借鉴国(境)外经验,对社会工作岗位的特征(要求)加以明确界定,科学测算一定时期内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数量及结构需求,对现有的社会工作岗位加以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需要加快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

(3)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

为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当前应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在职(业余)培训制度等的建立与完善。

对入职资格的严格要求需要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相配合,没有一个富有激励功能的薪酬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职业也是缺乏吸引力的。鉴于社会工作奉献、利他的职业特点,国家在统筹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应注意向社会工作职业倾斜。社会工作职业薪酬福利制度要与职务(职称)体系密切结合,并与绩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

(4)加快第三部门发展,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主要是一种直接针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部)或群团组织开展的带有行政色彩的服务活动,即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目前第三部门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其规模力量等都还十分薄弱。但是从发展趋势看,政府不可能直接经办所有的社会服务工作,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都要过渡到由第三部门来承担。从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需要出发,必须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

(5)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建立规范的专业实习制度

鉴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培养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比较规范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生、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的实习教育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机构有经验成员相结合的实习督导制度,推动学校和政府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机构等密切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推动建立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制度

应借鉴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为一体的经验,即学生从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获得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可以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即必须经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才具备从业资格。通过制度规范,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之间建立明确的衔接关系,改变目前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在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领域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6)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路径

社会工作职业化受本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发展阶段、民族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中国目前处在快速的社会转型之中,上述因素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一些带有普世价值的经验或做法值得参考、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事实上照搬照抄也是行不通的。根据中国人一般重视家庭、亲情、邻里街坊关系的传统,就可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民族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途径或推进策略。

(7)加大政府部门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方面的力度

对政府部门内部的一些涉及社会管理的岗位,也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出必要的要求。在公务员招考时,可规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优先的条件。从其他专业进入此类岗位,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在职业资格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岗位的入职要求,是否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并获得相应文凭应当成为入职的基本资格要求,否则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方能成为注册社工或取得从业执照。

2论述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1)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它虽然尚不具备一整套独立的、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工作理论。从其理论建构、实践工作的科学性等角度看,社会工作应该算作一门科学,属于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工作与众多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关系。由于社会工作要处理与人相关的社会性问题,因此它与众多社会科学学科发生了密切联系,这些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工作同这些学科关系的特点是根据社会工作的任务和特点,运用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然后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特殊关系

社会工作发展史表明,它与社会学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大量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工作诞生的时候,正值社会学的繁盛时期,人们在分析问题时自然而然地采取了社会学的方法。社会学成为社会工作者进行社会服务的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社会工作的开展常常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研究和分析之上的。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之间具有普遍联系,如下方面尤为重要:

a.与儿童成长、老年人赡养及家庭关系调适相关的家庭问题。

b.与社区服务、社区关怀、社区建设相关的社区问题。

c.与贫困、利益分配不公相关的阶层问题及社会制度问题。

d.与失业、社会保障相联系的劳动就业问题。

e.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人与环境的关系、社会规划、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等。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a.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的科学,它对以个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的贡献是直接的和基本的。

b.当受助者的问题主要是个人性的,并与他的意识和认识密切相关时,社会工作者就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帮助他解决问题。

c.由于社会工作的任务与受助者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有关,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细致、复杂的互动,所以社会心理学必然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柱。

d.社会心理学在总体上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如下方面更为突出:人的社会化理论、人类成长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群体动力学、符号互动理论、认知理论、异常心理理论等。

(3)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政治学和管理学

a.社会工作与政治学

政治学是研究权力关系的科学,它不但研究国家政治体制,也研究行政和权力运作过程。社会工作与政治学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要维护社会弱者的权利,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弱者所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要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根本途径是完善社会制度。社会工作者为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社会弱者争取合法地位和权利。另外,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执行过程,也具有政治的意义。社会行政既是政治活动,也是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与管理学

第一,管理学知识对社会工作的贡献,集中反映于社会工作行政之中。社会工作行政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一整套行政管理方法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管理以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这是管理学贡献于社会工作的集中体现。

第二,现代社会工作也开始将管理学知识运用于其他社会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了综合服务的科学性和效率。

第三,新管理主义也对社会工作产生了复杂影响。

社会工作与经济学

经济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福利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对贫困群体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这正是社会工作所需要的。除此之外,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救济等社会工作任务也与经济学有直接关系。

社会工作与伦理学

a.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之对错、善恶的科学。西方社会工作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旗帜,强调博爱、平等,强调对社会弱者的同情,就是伦理思想在社会工作理念层面的反映。

b.社会工作过程本身也反映出浓厚的伦理色彩。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特别注意遵守专业伦理,以利他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尊重受助者,保护受助者,帮助受助者。这无不体现了社会工作者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