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均衡价格
答: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化,供给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化。如图1所示,E点为市场均衡点,PE表示市场的均衡价格,xE表示市场的均衡数量。
图1 均衡价格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不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2边际效用
答: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它是基数效用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于是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ΔTU(Q)/ΔQ。
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一般呈现出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人们生理、心理作用的影响,商品对人们的刺激力和重要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
3价格歧视
答: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在该战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战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言之,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中,所有人的战略都是当前状态下的最优战略,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战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战略,则该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可以分为纯战略纳什均衡和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①“单独改变战略”。这是指任何一个参与人在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战略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战略。其他人也同时改变战略的情况不在考虑之列。②“不会得到好处”。这是指任何一个参与人在单独改变战略之后自己的支付不会增加。
在同时博弈中,纯战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在纳什均衡存在的情况下,它既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不是唯一的;它既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5价格领导制
答:价格领导制是指在寡头市场中,某个行业的企业按照一个领导企业的价格制定其价格的做法。价格领导制是寡头行业中很普遍的一种价格操纵方式。它是由于卡特尔的非法性,促使寡头垄断厂商寻求的一种更不正规的勾结方式而形成的。价格领导厂商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确定价格政策。根据价格领导厂商的具体情况,价格领导制可分为:
①成本较低厂商的价格领导制。寡头市场上的某些厂商为了保持其产品的市场销路,放弃使自己获得最大利润的均衡价格,而以较低成本厂商的均衡价格作为自己的销售价格。
②支配型厂商的价格领导制。规模大的一家厂商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其他小厂商按此价格出售自己所愿意出售的产品,小厂商在此价格下不能满足市场供应的部分,则由大厂商供给。
③晴雨表型厂商的价格领导制。某些厂商因能较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正确判断全行业的成本及需求状况而成为其他厂商所效仿的晴雨表型厂商,使该厂商成为行业中的价格领袖。
6价值
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7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8相对工资
答:相对工资是指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工资,又称比较工资。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相对工资有下降的趋势。工资和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的两部分,在新价值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部分增加了,工资部分就必然减少。相对工资反映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的对立。
9无形损耗
答: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是有形损耗的对称。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造成无形损耗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二是由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市场上出现了质量和功效更好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无形损耗的大小,取决于固定资本物质形态的更新周期的长短和科技进步的快慢。更新周期越长,科学技术进步越快,固定资本无形损耗越大;反之,则越小。
无形损耗与因自然力作用而引起的损耗一样,与生产过程无关,因此不存在价值转移问题,得不到价值补偿,只是一种经济损失。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避免或减少这方面的损失,就以延长劳动日和增加劳动强度等办法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把固定资本的价值全部收回。
10土地价格
答:土地价格是指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相当于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把这一定量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通过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土地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还有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因为垄断企业能够控制产品价格,所以通过索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它们总是能够确保生产有利可图。
答:该说法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即垄断企业能够控制产品价格,但后半部分的结论不正确,即通过索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它们不一定总是能够确保生产有利可图。理由如下:
(1)垄断企业能够控制产品价格。垄断企业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因而可以凭借其垄断优势地位,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产品价格或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价格,从而控制产品价格。
(2)垄断企业不能任意改变价格,不能随意索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垄断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或蒙受最小损失,必须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用公式表示即为MR=SMC。垄断企业应该根据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交点所对应的价格来制定产品的价格,可见垄断企业也不能任意改变价格。
(3)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并不总能获得利润,即并不总是有利可图。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既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亏损(尽管亏损额是最小的)。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也可能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时的亏损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图2中,垄断厂商遵循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1和P1的水平。在短期均衡点E,垄断厂商是亏损的,单位产品的平均亏损额为GF,总亏损额等于图中矩形(阴影部分)HP1FG的面积。
因此,垄断企业在短期生产中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
2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答:该说法不正确,理由如下: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一个厂商都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它们都是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根据P=SM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条件来确定的唯一能够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量。因此,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曲线。
(2)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的情况是不同的。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的,而且,P通常总是大于MR。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
图3(a) 同一个价格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
图3(b) 同一个产量对应两个不同的价格
在图3(a)中,MC曲线是固定的。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和边际收益曲线为MR1时,由均衡点E1所决定的产量为Q1,价格为P1。当需求曲线移为D2和边际收益曲线移为MR2时,由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仍为P1。于是,同一个价格P1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Q1和Q2。在图3(b)中,MC曲线仍是固定的,D1曲线、MR1曲线和D2曲线、MR2曲线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和MR2=SMC的两个均衡点E1和E2(为同一均衡点),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Q1对应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因此,完全垄断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不是它的供给曲线。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资本家只能获得平均利润,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答:此观点不正确。分析如下:
(1)超额利润是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平均利润是指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平均利润等于预付资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由于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不相同,随着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总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2)平均利润率只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的一种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绝对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排斥个别企业的资本家仍可以取得超额利润。这是因为部门之间的竞争并不能排除或代替部门内部的竞争,超额利润是通过部门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部门内部的竞争中,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因此资本家不是不能获得超额利润,而是不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当先进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资本家模仿后,超额利润就会持续下降直至降到零,资本家最终只能获得平均利润,除非有新的技术被创造出来。
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答:此观点不正确。分析如下: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2)物质资料生产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起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二是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③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它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3)可见,当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发生改变,社会的交换、分配、消费关系都不会发生改变,即社会生产关系不会改变,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不会改变。计算机网络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共15分)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家电业还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彩电产品供应严重不足,彩电行业的利润率高达50%以上,如此之高的利润吸引行业外资大量流入,争相生产彩电。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彩电产品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到2001年,彩电业的利润率仅有6%。这其中还包括利润相对较高的数字电视等创新产品,如果将这部分利润除外,普通彩电的利润几乎为零。其中25英寸、21英寸彩电甚至是“赔本赚吆喝”。面对这种局面,2001年家电行业成立了家电企事业协会,国内九大彩电企事业价格联盟,协商出台了所谓“行业自律价格”。试图将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维系“合理利润”,但彩电企业的联盟前后仅轰轰烈烈地进行了44天,就草草收场了,(资料来源:(深圳商规)2001年6月3日:《决策与信息》2000年第10期。)试问:
(1)彩电业的利润率10年间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运用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进行分析。(5分)
(2)“行业自律价格”的性质是什么?其实施的后果是什么?(3分)
(3)你能说出“行业自律价格”草草收场的原因吗?(3分)
(4)彩电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分)
答:(1)彩电业的利润率下降是行业竞争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平均利润率。
当价值转化为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后,等量资本只能获得等量利润。而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具体说来在现实生活中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有:
①资本在部门间争夺高利润的竞争愈演愈烈,使利润较高的部门容易产生投资过度而拉低利润率的情况。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供应能力的不断扩张,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趋势的存在,也使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③由于利润实际上是由可变资本直接带来的,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可变资本比重下降而影响了利润率;技术进步在推动不变资本比重上升的同时就加大了固定资本的比重,从而又使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有所减慢,影响了一定时期的利润率水平。
(2)行业自律价格的性质是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价格串谋。其实施的后果为:
①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一旦寡头垄断厂商之进行价格串谋,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再存在,寡头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就会稳定下来,竞争压力大大减小。改善经济管理和推动技术革新的动力也相应减弱。
②有悖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价格串谋使垄断厂商攫取消费者剩余而获取超额利润,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3)“行业自律价格”草草收场的主要原因是单个厂商破坏价格联盟而导致的串谋破裂。厂商间协商制定自律价格之后,如果有一个厂商试图降低价格,那它将有可能获得销量的增加,从而有利可图。因而在此博弈过程中,一方的降价行为即会导致所有厂商降价,由此价格联盟破裂。
(4)目前我国彩电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应当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彩电业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在此情况下,需要调整生产布局,加大出口产品比重;同时,应当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进而获得新的利润来源,摆脱困境。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果你是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如何决策?是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为什么?
答:我会降低门票价格。理由如下:
(1)艺术馆参观属于非必需品,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当价格下降时,参观人数会增多,从而会使收入增加。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收入有密切的关系,其公式为:MR=dTR/dP=Q(1-|ed|)。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收入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收入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收入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收入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艺术馆参观需求弹性较大,为了提高博物馆的总收益,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2)艺术馆的参观接待服务可以大致认为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即增加参观人数对已有参观者的效用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艺术馆属于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质。提高门票价格而减少参观者有悖于此类机构设置的初衷。
2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
答: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所有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即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在特定的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步降低。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
(2)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的细化;
(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
(4)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3“覆水难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请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这些谚语所包含的哲理。
答:(1)这两句谚语主要是指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
(2)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3)因此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决策行为只应受未来的成本和效益影响。沉没成本对企业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花掉了多少钱。沉没成本的定义是无法收复的成本。任何考虑沉没成本的决策都是非理性的。
4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U/P=λ。
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4所示:在图4(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图4(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Q1,边际效用为MU1,则相对应在图4(b)中得到A′点,在A′点,需求量为Q1,商品的价格为P1=MU1/λ,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此即为需求规律。
图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规律
五、论述题(共35分)
1试述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15分)
答:(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划分:
a.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按照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按照价值形式,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b.对社会生产的划分。以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为依托,马克思将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和第二部类(Ⅱ)。第一部类是指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的总和;第二部类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的总和。
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和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也是科学地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重要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就是要实现社会再生产中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a.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b.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得到补偿,而且要保证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和替换。这就不仅要求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补偿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而且要求上一生产过程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出应当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产生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仍然会遇到困难。
所以,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补偿是保证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关键。
(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现实意义
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适用。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实物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2请解释:“竞争性企事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构成了企事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用图形的方式说明。(20分)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具体推导过程如下所述。
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即: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图5(a)由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到短期供给曲线
图5(b) 由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到短期供给曲线
如图5(a)所示,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3和P4时,厂商根据P=SMC的原则,选择的最优产量顺次为Q1、Q2、Q3和Q4。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点表示了这些不同的价格水平与相应的不同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必须注意到,厂商只有在P≥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如图5(b)所示,图中SMC曲线上的实线部分就是企事业的短期供给曲线S=S(P)。该曲线上的a、b、c和d点分别与图5(a)中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点相对应。
因此,竞争性企事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构成了企事业的短期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