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宁夏导游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回族的形成特点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聚居区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

1发展历史(掌握)

(1)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定居;

(2)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形成特点(掌握)

(1)名称由来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也称“回民”,因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而得名,是由中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

(2)形成过程

唐朝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广州、泉州等以及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礼拜寺,当时他们被称为蕃客,他们是回族的祖先。

宋朝

宋朝沿袭唐朝继续对外开放,前来寄居的穆斯林不断增加,并出现“土生番客”及“五世番客”。“回回”的定名也在宋朝,最早出现于沈括《梦溪笔谈》和彭大雅《黑鞑事略》中。

元朝

a.回族的形成还存在争议,多数认为是在元代开始,明初完成。唐宋的回回人,在整个回回民族来源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其最主要来源还是元代以后,自中亚等地迁入的回回人;

b.蒙古军西征,一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以战俘、工匠、商人、学者、官吏等形式,来到中国,回族的主体开始形成,与唐波斯人、大食人后裔融合;

c.元代的回族穆斯林首先是大分散、小聚居,后来逐渐中国化,说汉语,习汉俗。

明清时期

元末明初,回族基本形成。明代统治者对于回回人主要是安抚和拉拢的政策,清代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回族人民反抗意识加深。同时,回族人民的中国化也进一步加深。

(3)民族成分

回族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利用通婚方式吸收了大量的汉族成分,也吸收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等其他民族成员,甚至吸收过犹太人、移居于山东的菲律宾人以及青海一带的藏民等成员;

回族是以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兼容汉、蒙、维、藏、傣、白等民族,以伊斯兰教为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新的穆斯林民族共同体。

(4)特点

居住地

回族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在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围寺而居,依靠伊斯兰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语言

大部分回民一开始都讲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但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汉语已成为其主要语言。在日常用语中,回民仍不时夹杂着某些阿拉伯、波斯语汇的习惯用语。

婚姻

伊斯兰教禁止与异教徒通婚,通婚只有改信伊斯兰教。通过这种方法,伊斯兰教可以吸收更多新的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