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5.4.1 概念题
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
答:《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是指马克思于1842年写下的一篇评论文章,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马克思在文中痛斥普鲁士政府推行的书报检查制度,他评论道:“这样一来,作家就成了最可怕的恐怖主义的牺牲品,遭到了怀疑的制裁。”他还提出,“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这篇评论在捍卫无产阶级言论自由方面有重要意义。
2《火星报》
答:《火星报》是指1900年12月24日,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为重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评论。
5.4.2 简答题
简述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湖南大学2017年研)
相关试题:
(1)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趋势?(吉林大学2011年研)
(2)简述当前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暨南大学2008年研)
答:考虑到社会发展、受众心理以及当今新闻评论的发展态势,我国新闻评论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向的趋向或势头:
(1)由于契合受众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新闻评论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宽
①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直接参与社会的局限性,受众对媒介提供经媒介整合的信息的需求增加。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为受众提供旨在指导和影响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意见性信息,是新闻评论的题中之义和生存基础。新闻评论今后发展的空间相当广阔。
②大众传播媒介要发挥其“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舆论功能,单靠向受众提供事实性信息远远不够,它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些信息进行专门的解释和评论,即针对新闻事实表明一定的态度和意见,才可能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才能在社会上形成统一且有利于社会政治目的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众舆论。这样新闻评论会因为更契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更符合媒介的功能需要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由于多元信息社会对个性的呼唤以及传播新媒体的兴起,新闻评论将向着更加个性化、人格化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从信息社会信息增长的角度,还是从认知主体对信息加工处理的内在机理而言,呼唤个性都是这个时代乃至未来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富有个性的新闻评论容易受到受众的注意,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在受众中产生较大影响。新闻评论的个性化、人格化趋势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大众传播窄播化及传播新媒体兴起的必然结果。
(3)由于新闻业务的发展和受众认知规律的需要,新闻评论将出现述与评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新闻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心理的需要。新闻评论中述与评的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即新闻评论中采用述评结合的手法,夹叙夹议,边述边议的评论手法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而更有利于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正因如此,当今的新闻传播理论已在悄悄发生变化,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结合正在进一步地拓展,出现配合、融合、糅合以及耦合等多种结合方式。
(4)由于社会民主的进步和受众自主意识的增强,新闻评论将呈现更加开放化的特点
①新闻评论的开放首先是其内容上的开放,这主要表现在新闻评论在选题上的禁区越来越少,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有相当大的开放,已不再只把目光盯在“上头”,而是将评论的触角伸向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②新时期新闻评论的开放性特点还体现在它的评论主体上。随着开放的深入,我国新闻媒体上新闻评论的“一言堂”局面也有显著改变。
③新闻评论的开放性趋势还体现在新闻评论的开放性结论上。新闻评论的结论并不是确定、唯一或闭合的,不同的受众在接受其所提供的意见性信息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需要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新闻评论在结论上的这种开放性特点是多元信息社会受众自主意识的必然产物。
(5)由于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介的出现,新闻评论的形式和手段将出现更加多样化的局面
评论的体裁越来越多,除传统评论,即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之外,诸如述评、论坛、随感、漫笔、絮语、点评等等形态各异、小巧灵活的评论体裁也开始见诸报端,使新闻评论的体裁更加多姿多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中,各个媒体之间或各种评论手段之间的界线终将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所有的新闻评论手段也将会在重新整合之后生发出新的评论手段和形式。
5.4.3 论述题
1试就中西方当代新闻评论作一比较。
答:新闻评论是指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中外都是一样的:美国普利策称评论为“报纸的心脏”。而在中国,更是将评论定义为“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部的权威性言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重大问题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但是,由于政治体制、经济程度、文化传统等的不同,中西方新闻评论也呈现出很多差异。
(1)中西方当代新闻评论的原则差异
①中国:党性原则
在中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而新闻评论,又是各种宣传形式中最重要、最权威的一种形式,体现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着报纸的立场、观点和党派性。
新闻评论党性原则的主要表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唯物辩证法,对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正确地阐明观点和主张。
②西方:独立性原则
西方新闻界为新闻评论确定三项原则:保持独立性;为公众利益服务;在社会舆论中保证领袖地位。独立性是其中的首要原则。
普利策曾给《世界报》确定了原则:《世界报》永远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决不向不公正与腐败现象妥协;永远同任何党派别有居心的宣传唱反调,决不从属于任何政党;永远坚决地保持独立性,决不畏惧向危害社会的势力进攻,不管它是富人还是穷人。由于西方媒体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功能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其评论必然要坚持独立性。评论一旦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无原则地为某种特殊利益所驱使,那便谈不上“服务公众利益”,当失去读者的信任时,它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自然也岌岌可危。
(2)中西方当代新闻评论的作用差异
①中国:舆论引导,宣传政策
我国新闻评论的根本作用是进行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它不仅反映舆论,而且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纵观我国报纸上的新闻评论,由于它不同于任何个人与团体发表的谈话,而是既代表党委又代表群众的一种发言形式,因此是影响某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新闻事业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舆论机关,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对舆论的导向作用不可低估。从微观角度来看,新闻评论的首要作用是宣传党的政策;其次,弘扬精神文明也是评论的一大作用。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宣扬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表彰先进,针砭时弊,批评错误言行,对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西方:赢得读者,帮助读者
纵观西方新闻评论的理论与实践,不难找出一条贯穿线,这就是“以读者为中心”。西方的政治体制及新闻体制是多元化的,各个不同的利益团体,包括如政党、企业集团、宗教和社会团体等,都有自己主办或控制的新闻媒介;即使是相对独立的媒介,也有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观点以至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倾向性。这就形成媒介彼此之间在评论上激烈竞争和对抗的局面。此外,经济上的压力也大大促进带有企业性质的媒介对受众的争夺。因此,客观的环境使报纸评论不得不注重读者的政治倾向、利益要求及阅读趣味。但是,这种注重并非简单的迎合,而更着眼于对读者的帮助、引导和思想上的启示。
西方评论界提出评论的重要职能,即帮助读者在阅读纷繁复杂的事件报道时理清头绪,特别是提供认识、思考有关问题的方法。因为评论能告诉读者事件的背景,使模糊的事实变得清晰,并指出事件的意义。此外,评论还有一个大任务是帮助读者更新观念。有些陈旧过时的想法,或传统的思维习惯对人们影响至深,而且自己往往不易察觉,评论要慎思明辨这些会阻碍新生事物的旧观念。西方评论界把自己社会责任的实现首先寄希望于影响读者,而不是影响上层。同时,他们自觉地把激励思考、使读者能够持有独立见解的目标置于宣传己方观点之上,这或许是民主政体的一个侧影。
2试论述新闻评论改革三十年来的变化和原因。(江西师大2009年研)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凸显,在现实生活和公众中的影响日益增长,新闻媒体的传播质量不断提高,党报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①在内容方面,新闻评论内容丰富,思想活跃,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形式多样,文风活泼,作者广泛。它所关注的话题,就是全党工作的重点,社会发展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原则,在新闻评论中得到有机的统一。
②在社会作用方面,近些年各种媒体的新闻评论受到普遍重视,在紧扣时代脉搏、引领主流舆论、强化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方面尤为突出。新闻评论坚持“三贴近”,加强调查研究,沟通社情民意,疏解公众情绪,实施舆论监督。
③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吸引公众参与,新闻评论在搭建社会公共话语平台,注意发挥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的作用方面,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出现了不少既能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同群众心连心,站在群众中间引导群众前进的评论。同时,专业化和学者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
④在专栏设置方面,各种媒体上的评论专栏越来越多,一种主要由一线群众作者撰写的微型评论、网络评论、手机话语、公共论坛、博客、微博,以及公众积极参与的广播、电视评论和谈话类、专题类节目,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受到普遍欢迎。
⑤在评论专版方面,随着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有些报纸如《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已经出现社论版的雏形,《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嘉兴日报》等也相继开设评论专版。
(2)新闻评论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①清除极“左”路线时,中央明确提出报纸和其他新闻工具为了加强理论宣传,最重要的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回答重心转移和四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
②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持久不懈地进行生动有力的宣传。
③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推进,这一切为新闻传播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④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有力冲击,加上我国社会深厚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更为新闻评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