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02世界经济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6分,每题1分)
1下列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本商品价格下降
C.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偏好变化
【答案】B
【解析】需求量的变动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ACD三项均是需求的变动,只有B项是需求量的变动。
2在短期,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答案】B
【解析】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处于下降阶段,平均可变成本先下降之后上升,总成本一直上升,故选项B正确。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及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成本之间的关系
3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因不满意工资水平而不参加工作,这属于(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非自愿失业
【答案】A
【解析】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4下列哪个机构是WTO的最高决策机构( )。
A.总干事
B.总理事会
C.部长级会议
D.WTO全体大会
【答案】C
【解析】部长级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顶级决策机构,由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组成,也是各成员方最重要的谈判场所;总理事会由世贸组织全体成员的代表组成,主要是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履行部长理事会的职责。
5中国与东盟达成协议,决定哪一年建立自由贸易区( )。
A.2005
B.2010
C.2015
D.2020
【答案】B
【解析】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国际储备( )。
A.外汇
B.国外借款
C.特别提款权
D.黄金
【答案】B
【解析】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所掌握的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的总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和外汇,而对基金组织成员国来说还包括“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向国外的借款不能作为储备资产,因为借款迟早是要偿还的。
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下列哪些项目列入GNP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E.本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汇回国内的利润
【答案】ACDE
【解析】GN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B选项属于政府转移支付,它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下列哪些协议属于WTO管辖( )。
A.哈瓦那宪章
B.多种纤维协议
C.农业协议
D.海关估价协议
E.原产地规则协议
【答案】CDE
【解析】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在哈瓦那举行了联合国贸易和就业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际贸易宪章》,又称为《哈瓦那宪章》,但由于美国国会认为《哈瓦那宪章》限制了美国的立法主权,没有批准该宪章,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计划因此夭折。经过了乌拉圭谈判,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在乌拉圭谈判上,达成了以下主要规则:第一组是《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组是《农业协议》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三组包括《技术性贸易协议》《海关估价协议》《装运前检疫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等7项协议;第四组包括《保障措施协议》《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三项补救措施协议。
3市场失灵可能由于以下哪几种情况造成( )。
A.垄断
B.外部影响
C.公共物品
D.不完全信息
E.政府干预
【答案】ABCD
【解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有以下几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4下列关于WTO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WTO成立于1995年
B.WTO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C.WTO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D.WTO的基石是非歧视原则
E.WTO要求取消所有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ACD
【解析】世贸组织成员包括国家和单独关税区;世贸组织允许自由贸易与正当保护贸易并存,允许世贸组织成员以关税作为保护措施,在进口激增,国内相关产业遭受严重伤害时,允许成员采取保障措施等。
5下列哪些国家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 )。
A.波兰
B.捷克
C.匈牙利
D.罗马尼亚
E.保加利亚
【答案】ABC
【解析】2004年5月1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爱沙尼亚、立陶宛、拉托维亚、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10个国家加入欧盟;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三、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
1国民待遇
答:国民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所有缔约国的人民和企业与本国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同样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证缔约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国民待遇原则是WTO的基本法律原则之一,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重要补充。
国民待遇适用的对象是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但因产品、服务和知识产权领域具体受惠对象不同,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具体规则和重要性有所不同。国民待遇原则只涉及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在进口成员方境内所享有的待遇。国民待遇中的“不低于”一词的含义是指,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应与进口成员方同类产品、相同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享有同等待遇,若进口成员方给予前者更高的待遇,并不违反国民待遇原则。
2公开市场业务
答:公开市场业务亦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它比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手段有更多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的目标来买卖政府债券,从而比较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因此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
当经济过热需要紧缩货币供给时,中央银行就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减少货币供给,当经济低迷需要放松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大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可以根据改变量的规模来决定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数量;如果中央银行只希望少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可以用少量的债券买卖来达到目的。
3恩格尔定律
答:恩格尔定律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关于收入影响需求结构变化的统计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在收入(总支出)增长的情况下,食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虽然也增长,但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重,就是恩格尔系数。
这一定律适用性的两个前提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和保持“食品消费”有统一的含义,即生存需要。而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因素、商品化因素、生活节奏紧张化因素、副食消耗上升趋势,都会影响恩格尔定律的适用性。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数值,大体上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4个阶段: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答: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共同提出来的一种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经济学家所关心的一些性质,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中都具有一定意义。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αKβ。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α和β为三个参数,0<α、β<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该函数被认为不仅能研究生产要素同产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考察技术进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A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参数)。此外,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α与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即APEC(the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是指在承认亚太地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多有差异的前提下,由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倡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不是一个严格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199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中国台湾、香港作为地区经济体参加,现有18个成员,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渐进性、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特点。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①维持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以此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出贡献;②通过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加强经济的相互依赖,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福利的提高;③在兼顾亚太地区经济利益和其他地区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推进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④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之下,减少成员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的障碍。
6贸易创造效应
答:贸易创造效应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福利效应之一,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它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
贸易创造效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同盟国相比具有较高生产成本的本国生产产品的减少或消失,转为从成员国进口低生产成本的相同产品,这相对于本国国内生产是一种成本的减少,带来了一种生产效应;二是从成员国进口的低生产成本的产品替代了本国原有的高生产成本的产品,本国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使得本国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带来的一种消费效应。
四、简答与计算(40分,每题8分)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即将输入本国,此时垄断者愿意提供的产量以及获得的利润是多少?
解:(1)总收益TR=PQ=90Q-0.5Q2;
利润最大化条件是MR=MC;
即:90-Q=Q+10;
解得:Q=40,P=70。
利润:π=TR-TC=40×70-(0.5×402+10×40)=1600。
即垄断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为40,价格为70,利润为1600。
(2)如果国内市场售价超过55,国外同质产品将输入本国与该垄断者进行竞争。所以,垄断者将把价格定到55,阻止外来竞争。
在P=55时,根据P=MC,即Q+10=55,得Q=45。
当Q=45时,TC=0.5×452+10×45=1462.5,TR=55×45=2475,π=TR-TC=2475-1462.5=1012.5。
即此时垄断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为45,获得的利润为1012.5。
2一国中央银行宣布提高利率,请问这种政策对国民收入增长会有什么影响?根据IS-LM模型,这种影响的程度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一方面,意味着贷款成本增加,私人投资减少,使得IS曲线向左移动;另一方面,人们增加储蓄,减少对货币的需求,使得LM曲线右移。在IS-LM模型的框架内,IS曲线左移和LM曲线右移的结合可能使得国民收入增加,也可能使得国民收入减少,改变利率这种政策措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利率提高多大程度上会抑制投资,二是利率提高多大程度会减少货币需求。
(1)考察投资需求对于利率的反应程度。假设LM曲线不变,IS曲线越陡峭,收入变化就越小,即提高利率的政策效果越小。反之,IS曲线越平坦,收入变化就越大,即提高利率的政策效果越大,如图2所示。
图2 IS曲线斜率变化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最初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0,均衡利率为r0。中央银行将利率提高到r1以后,对于不同斜率的IS曲线,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同:IS1相对比较陡峭,表示国民收入变化对利率不敏感,新的均衡收入为Y1;IS2比较平缓,利率的提高对国民收入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新的均衡收入为Y2。
(2)考察货币需求对于利率的反应程度。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提高利率对减少货币需求的效果越大,收入变化越大;反之,收入变化越小,如图3所示。
图3 LM曲线斜率变化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最初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0,均衡利率为r0。中央银行将利率提高到r1以后,对于不同斜率的LM曲线,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同:LM1相对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较高,新的均衡收入为Y1;LM2比较陡峭,人们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提高反应不大,新的均衡收入为Y2。
综上可知,提高利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要看人们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3简述经济周期及其阶段。
答:(1)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2)经济周期的阶段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及其表现如下:
①复苏。在这个时期,经济状况好转,企业销售额增加,GDP快速增长,失业率下降。
②繁荣。在这个时期,大多数企业满负荷运行,实际GDP快速增长。
③衰退。此时,整个经济运行状况放慢,大多数企业产销下降,实际GDP增长放缓或者可能下降,劳动力市场失业增加。很多经济学家规定衰退意味着连续两个或更多季度的实际GDP减少。
④萧条。当衰退持续而且经济活动剧减、失业率严重居高时称为萧条。
图4演示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可以看到经济围绕一个趋势线上下摆动,依次经历收缩、底谷、扩张和顶峰。也就是说,在长期,经济是不断增长的,但短期内可能会有回落。
图4 经济周期
4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
答:按照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经济一体化的紧密程度,或各成员国让渡国家自主决策权给其他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程度来划分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其类型及合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3)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取消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4)经济联盟。经济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经济联盟的目标,还要实现每个成员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或政策协调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5简述发展主义理论的核心。
答:发展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根廷学者劳尔·普雷维什。他分析了拉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繁荣该地区经济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了发展主义思想。该理论认为,当今的世界经济是建立在“中心”和“外围”的不合理国际分工基础上的,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是以服从中心的利益和牺牲外围利益为特点的。这种关系使中心进一步发展,而外围地区受其支配成为原料供应地。对此,他提出的贸易战略是,摒弃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原则,主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应该是实行进口替代和适当的保护主义措施,改善贸易条件;建立出口替代工业,大力发展制成品出口,并有效利用外资,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和区域性合作。发展主义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试述中国加入WTO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关系。
答: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这既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里程碑的一个事件,又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起点,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加入WTO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加入WTO正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导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意味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二是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也要求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政策,指导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准确把握新形势与新问题,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具体分析如下:
(1)中国入世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中国的对外政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客观上要求中国依据相应的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谋取国家利益。此外,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要实现作出的承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2)加入WTO给中国对外开放形势带来的变化
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内市场总供需格局的改变,更多的在于政府部门需要在观念、职能和管理方式上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一方面,对外经贸管理将受到WTO规则的制约,数量限制、国产化和外汇平衡要求等措施要逐步取消,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针对开放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充实完善,加强监管能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对外开放的水平。
(3)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作出的调整
①将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目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逐步开放市场做出了具体承诺,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目标。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一个过程,可以按照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分阶段实施,同中国发展、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分阶段实施战略协调一致。
②以优化结构与提高效率为中心,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结构调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后发优势,通过开放市场,引进外资,跟上世界技术进步的主流。国家应选择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与切入点,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力争在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③扩大进出口贸易,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中国按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总体布置,对国有外贸企业进行分类重组。除少数必须由国家指定专营的商品外,国有独资经营方式应逐渐退出外贸领域。以加入WTO为契机,逐步实现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过渡,让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④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加入WTO后,扩大外资的准入领域,意味着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其在市场规模、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把利用外资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开发战略和国有企业改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⑤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贸易体制和灵活高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
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范畴。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机制上的统一,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指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的状态,而经济全球化则反映了各个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事实。可以形象地将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比喻为纵向深化与横向扩张的关系,也可以将经济一体化看成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质变,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国际化过程中的量变。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经过程。世界上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同时实现贸易一体化,更不用说更高层次的生产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而一些在地域上、文化传统上、经济上密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有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因为与分散孤立的各国经济联系相比,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在实际上已在全球经济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上实现了经济一体化,而且也更有可能和更容易通过联合或合并的方式向经济全球化的完成形式——全球经济一体化过渡。
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范例和模式,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特别是欧共体(后来的欧盟)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尝试,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探索了发展方向和实施步骤。无论是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还是单一货币的设想与启动,区域性中央银行的建设,都是由欧共体(后来的欧盟)首先提出和实施的,并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发展方向。
③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适应的。最初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贸易全球化作为核心内容,此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采取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形式,基本目标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问题。当经济全球化进入到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阶段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也就把国际直接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关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自己的研究范畴。
④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促进的。从某一个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只不过是范围大小的不同而已。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过程,又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直至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必将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的生产和资本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除了追求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外,还追求从整个世界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主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不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各国突破了主权国家的界限,以国家出面签订的协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组织形式,它以主权国家为核心,还渗入了政治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概念。经济全球化要求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的超主权性质决定了它缺乏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那种有效的政府间的协作与对市场的监督。
②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全球化过程背道而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也不完全一致,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组织的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欧共体(后来的欧盟)对亚洲产品实行配额制和反倾销措施,使日本等国深受其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成员国商品的免税待遇实行原产地规则,导致其贸易具有内向性,并对区域外贸易产生排他性。
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不一样。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是在市场力量作用下的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逐渐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过程。因此,经济全球化主要由企业带动,是一种从下到上的微观经济行为,有人称之为企业逐步走出原有国境的离心运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之间消除各种贸易壁垒以及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因此,它主要由政府出面推动的,是一种以政府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协定,经济主体在协定框架内活动的向心运动。
④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不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相似理论、关税同盟理论。
六、专业英语试题(英译中,共40分。第一题14分,第二题16分,第三题10分。要求:中文译文字体工整、中文措辞及标点符号准确)
1The concept of “resident” is crucial to the compilation of GDP, GNP, BOP and ED statistics. Practically, residents of a country or territory include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individuals, residents refer to those who normally stay in the economic territory of the country or territory, irrespective of their nationality. For organizations, residents refer to those which ordinarily operate in the economic territory of the country or territory. The economic territory of a country or territory is the geographic territory administer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country or territory within which persons, goods and capital circulate freely. Conceptually, the residence statu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depends on their center of economic interest.(14分)
答:“居民”这一概念对于编制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际收支和教育统计数据至关重要。事实上,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居民既包括个人还包括组织。根据国际标准,从个人意义上讲,居民是指长期居住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区域内的自然人,而不论他们的国籍是什么;从组织意义上讲,居民是指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区域内正常经营的组织。在这里,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区域是指由该国或地区政府所管辖的,人员、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地理区域。从概念上讲,个人和组织的居留资格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利益中心在哪里。
2Inflation is what happens when price in a particular country rises so high and so quickly that they upset the nation’s economy. Price may start rising rapidly because people want to buy more goods than there are goods to go round. Fears of still higher prices may cause people to rush out and buy things while they can still afford them. Thus the demand for goods increases and the cost of them goes up faster. One cure would be for people to stop buying, but, of course, it is difficult to persuade people to stop buying things they want. Workers whose wages buy less, old people whose pensions are no longer enough to live on, students whose grants no longer support them all press for increased money to keep up with prices. Higher wages often mean dearer goods.(16分)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的物价快速上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引起国民经济混乱的现象。引起物价迅速上涨的原因可能是人们想买的物品比实际供给的更多。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担忧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尚有支付能力时争相购买物品,从而使需求增加,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缓解通货膨胀的方法之一是让人们停止购买,但当然,劝阻人们购买想要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工人的工资能够买到的物品减少,老人的退休金不再能够维持生活,学生的补助金不够花,这一切都使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钱来赶上物价上涨,而更高的工资又意味着商品的价格进一步升高。
3Cameras follow Chairman Alan Greenspan before each meeting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Open Market Committee. Commentators make amused guesses about his frame of mind.CNBC plays the “Mission Impossible” theme or a disco beat. But the stakes are nothing to joke about. A tough-love Fed decision can cost world markets a cool trillion or two. Higher interest rates slow business growth,with fewer new Jobs in America and beyond. Good news can mean a windfall.(10分)
答:在每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之前,摄像机都紧跟着格林斯潘主席不放,评论员对他的思维框架作出种种有趣的猜测,CNBC电视台播放《碟中碟》的主题音乐或者迪斯科乐曲。但是这件事情一点也容不得开玩笑。一个残酷的联邦决定会轻而易举地给世界市场造成一万亿或者两万亿的损失。高利率将阻碍美国和世界的商业增长,同时减少新的工作机会,而好的消息可能意味着一笔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