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详解】
一、福州三坊七巷
1简介
福州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其中,“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中轴街肆指南后街,拥有约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主要景点
(1)“三坊”
①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位于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故名。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取“衣锦还乡”之意。
衣锦坊保存了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品,其中有造型别致的水榭戏台、雕刻精美的欧阳氏花厅、别具风格的郑家花园以及保存完好的清代汪氏宗祠等。其中,水榭戏台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②文儒坊
文儒坊位于南后街西侧,原名山阴巷,是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
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
③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有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用来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明末古朴木构房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等,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2)“七巷”
①杨桥巷
杨桥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在其著作《我的故乡》中,对故居也有生动的描述。
②郎官巷
郎官巷位于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往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③塔巷
塔巷,旧名修文巷,位于郎官巷之南,东能通往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到达南后街。据说五代时吴越王钱泓俶仿印度阿育王塔制作了八万四千座小塔,作为藏经之用。因其形状像宝箧,内藏印经,故称宝箧印经塔,俗称阿育王塔,但塔巷育王塔只是象征而已。南宋后塔毁,至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爿的小塔,作为纪念。因巷内有过育王塔,故称“塔巷”。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④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308年)固始人黄元方(280~375年)又名黄允字彦丰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837~920年)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⑤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旧名“锡类坊”,后改为“安民巷”。其改名也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
⑥宫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是当今福州保护的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其中,以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人居住为多。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⑦吉庇巷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改革开放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改名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就位于吉庇巷口。
(3)南后街
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也正是因为商业,这条街才得以在建设大潮里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