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复习思考题详解
1怎样看待人类活动、尤其是劳动在道德的起源中的地位?
答:任何规范调节方式的产生,归根到底都根源于社会劳动活动的某种客观需要和社会历史条件。以劳动为核心的人类活动,为道德的起源创造了第一个历史前提。
(1)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主体,使人作为道德主体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加确定的方向。
(2)劳动活动创造了对道德的需要。
(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4)劳动在人类道德的个体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个体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及道德行为,其成熟程度是与个体道德主体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紧密相关的。
2为什么说没有人类的社会关系就没有人类的道德?
答:社会关系的发展,为道德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基础。道德只有在社会中,在发生个体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和地方,只有当人脱离了动物界并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为交往关系时,才有可能发生。本能不能形成关系,而没有关系的人是不能称为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关系,就不会形成人,也就不可能产生人的道德。
3怎样理解道德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人的社会意识在道德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意识是道德发生的前提,而意识本身又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意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道德起源的过程。
(2)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道德起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使人意识到了活动的环境和对象,而且给活动注入了一种意图和目的,给活动的节奏与秩序加进了自觉自为的成分。
(3)道德从不自觉的意识发展为自觉的意识,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前道德向道德的过渡。道德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与“不应当”的自觉意识,是人们调节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规范体系。
4试述原始道德发生的基本过程。
答:原始道德的发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生长的过程。大体上说,原始道德在血缘公社时期尚处于萌芽状态,在原始人进入到氏族公社之后,原始道德才开始了真正的形成期。在这两个时期之前,还有一个原始道德的前奏期。
(1)原始道德发生的前奏期
①原始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本能。
②生活在非常狭小的群体内,各个群体是孤立的,他们在自己的群体内有十分简单的分工协作,这些行为习惯在本质上是在简单求生意识支配下产生的,还不是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
③原始先民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上表现出自然调节倾向。
a.原始先民的物质资料生产,其秩序本身是天然的,原始人基本上靠本能直接向自然界索取天然食物。
b.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一种天然的、井井有条的秩序,人们靠本能、彼此间的习惯性行为就足以调节生产关系,不需要有意识的道德规范来进行补充。
④原始人因受历史环境、他们本身的社会关系和自我生理心理素质的限制而没有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但是,随着社会关系形成并复杂起来,生产关系必然会发展并复杂起来,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素质也必然会发展并成熟起来。这一切,就为道德的原始发生,创造了最必要的条件。原始道德的发生已孕育在将要开始的人类文明进程的起点中。
(2)原始道德发生的萌芽期
①人类生产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出现对新的生产秩序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原始人才真正有了道德的需要。
②随着人类的劳动实践的发展,人类进化到古人阶段,这时,出现了家庭这种有组织的社会形式,在婚姻上排除了集团内部的辈份婚。这是人们以自我意识控制行为的标志,也是原始人对人和人的关系有了萌芽式的认识,是原始道德意识的开端。
③在原始家庭阶段,由于劳动实践的推动,人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提出了排除血缘公社内部兄弟姐妹之间的性交关系,代之以不同血缘公社之间的通婚关系。这样,在生活实践的推动下,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始道德规范,就开始从萌芽状态向比较成熟的形态发展。
(3)原始道德发生的形成期
①古人时期的进化,就是新人时期,新人的形成,是人类生物学意义的进化的完成。新人时期出现的最大进步是氏族公社的产生,氏族公社比较血缘家庭或公社,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复杂的组织形式。氏族公社的诞生,标志着氏族内部通婚的禁止和道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②氏族公社内部禁止通婚,是原始人类巩固社会组织、调整社会秩序的严格规定。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人类最早的道德规范之一
③在氏族公社时期,劳动活动由于进一步分化出不同的形式,于是按辈份、按性别、按年龄来组织劳动的规则就产生了,这是原始人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人为的规则”来对人们的活动进行主动的管理。
5原始道德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原始道德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氏族公社的产生。
6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答:(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组成的规范体系,离开规范就无所谓道德。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应当理想等的价值体系,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诸活动的动力。
7为什么说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答:道德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组成的规范体系,离开规范就无所谓道德。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它的特殊的规范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教育、宣传、大众传播媒介等等也常常是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到实施。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
8怎样理解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答:道德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不仅是行为规范,而且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1)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2)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3)道德把握世界不是让人盲目听从外界权威、屈从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而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动员全部身心力量克服恶行、培养德行,既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又实现社会的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