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序 ——树木—人格测试的便捷与高效
应用心理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把给人神秘感的心理学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和干预。
有一次,一位就任某高职院校校长的朋友要我用心理学的方法为他选拔合适的教师。他们学校要招聘 10名新教师,应聘者有 60多名,经过第一轮筛选后有 20名应聘者进入了面试。这位朋友请我为他选拔合适的人才,淘汰不合适的人才,但是只能给我很有限的时间,而且我也没有能够到面试的第一现场。可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证明心理学作用的机会,于是积极参与了。我告诉这位校长让这 20名参加面试的应聘者每人都画一棵树,我就可以判断谁适合到他们学校当老师,谁不适合了。他虽然饶有兴趣地同意了,但是表情中透露着疑问。我派了一名学生拿着纸笔去了现场,做了树木—人格测试,很快每个人画好的一棵树就被拿回来了。我仔细为他们作了分类和挑选,最终选出了 12幅作品。我告诉校长说这 12个人可以选择,而其他 8个人最好不要选择。很惊异的是我挑选的结果与他们的面试结果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我从这 8个人的树木画的作品中看到了其表现出来的幼稚、好表现、比较轻浮的方面,还有的应聘者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自卑感,都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而我们共同选中的应聘者,我通过树木画所看到的人格特征有许多与面试组的考官感觉很一致。这个结果使得我的那位担任校长的朋友不得不佩服地说:“心理学还真的有用啊,很神奇的! ”
现在许多公司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一些问卷测试来了解应聘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特点,但是由于问卷测试自身的特点,比较容易受被试“装好”“装乖”的影响,而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常常推荐在做问卷测试的同时再做树木—人格测试,这样,如果发现了问卷的测试结果与投射测试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话,那么这些出现较大差异的结果肯定是需要多多关注和分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企业中运用这样的测试方法了,这也是本书在后面提到的成套测试的实际运用。我们在做企业 EAP(全程)的时候,就把树木—人格测试的方法作为了解人们心理特征的一个途径和方法教授给人事管理者,增加了管理者与员工交流的一个很有趣的通道,提供给管理者一个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并且接受过树木—人格测试训练的人员,很快就可以通过树木画的作品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也许大家都很好奇,怎么通过画树就能够知道人的那么多心理特征呢?这就是树木—人格测试神奇的地方,其实当我们掌握了这个投射测试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在进行个别咨询的时候树木—人格测试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们大多可以在开始咨询的时候运用,便于增加初次访谈的信息;也可以在咨询过程中使用,便于了解来访者的状态;或者在结束咨询时使用,便于确认咨询的效果;或者在成套测试中作前后对比。比如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评估和诊断,可以在几次咨询中作如下的成套测验组合:树木—人格测试 ——MMPI(或者 UPI等问卷测试) ——罗夏墨迹测试 ——树木—人格测试,这样就可以增加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了解和认识,并补充言语沟通的不足。同时还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比如发现来访者早年经历中的创伤记忆等等,这些都是投射测试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树木—人格测试更是便捷和高效。
我在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就听张卿华教授和王文英教授给我们讲授过树木—人格测试,之后也参加过吉沅洪博士的工作坊。尤其在读了吉沅洪博士的《树木—人格投射测试》之后,让我对树木—人格测试有了相当多的理解,并掌握了树木—人格测试的基本方法,在咨询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树木—人格测试是投射测试中的入门级的测试,之后还有主题统觉投射测试(TAT)和罗夏墨迹测试。这几种测试法吉沅洪博士都曾经在国内著书介绍过,201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片物语 ——心理分析的世界》一书,对 TAT测试作了相当详细的介绍;2005年吉沅洪博士与大连大学的张美容老师,以及日本酒木保教授合作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罗夏心理测试法》;2008年又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杨东老师合作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实用罗夏墨迹测验》。后两者的学习比较难,而树木—人格测试的学习和掌握则相对比较容易。当然,树木—人格测试在中国的发展还很年轻,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来自国外,以日本本土化研究成果为主,参考了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解释系统。其中介绍的案例也是以日本的为主,这与作者作为一名旅居日本的中国学者的学习、研究和心理临床经历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国内在这方面参与学习、研究和咨询的人比较少有关。不过这本书既然能够再版,说明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了解、接受和掌握树木—人格测试了,投射测试确实魅力无限。
著者在第一版自序中这样写道:根据这些年来对国内临床心理诊断方面的一些不成熟体验,总体感觉国内在临床心理诊断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在临床心理诊断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偏重对来访者的异常性进行测试,而忽略对来访者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实际上,日本以前的临床心理诊断也有这样的偏向,但随着专业化的发展,日本的临床心理诊断现在不仅包括对来访者的心理缺陷和障碍水平、不适应状况等进行确认,还包括对来访者的健康心理、优秀素质、发展潜力等积极一面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和发现。
(2)在心理诊断中,比较注重心理测试的使用,忽略其他的心理诊断方法和技巧。心理测试是心理诊断中的重要工具,但心理测试并不是心理诊断的全部。临床心理诊断不应该只是对心理测试的使用和解说,还应该包括在心理临床现场对来访者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心理诊断不应该看成一个孤立的过程,实际上,心理诊断也是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
(3)在临床心理诊断的方法上,比较忽略投射测试等诊断方法的应用,认为其主观性比较强而不给予重视。实际上,在日本,诸如罗夏墨迹测试、TAT主题统觉测试、树木—人格测试等投射测试方法在临床实际中被大量使用,而且,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已经被证实。日本临床心理学家还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测试方法,并认为这些测试方法的综合应用是提高临床心理诊断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前两者是观念问题,后者是技术和技巧问题。国内的临床心理诊断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在直接借鉴外国临床心理诊断方法、技术和技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具体实践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这样,可以加快国内在该领域的专业化发展速度。
当然,这样的研究也需要一个发展和消化的过程,还必须完成自己的本土化工作,这是一项工程巨大的艰难的工作,需要很多同行共同努力研究和实践才能完成。
本书参考和引用了美国心理临床专家卡伦·博兰德(Karen Bolan-der) 1977年著作的《树木—人格测试的人格理解》( Assessing Personali-ty Though Tree Drawing),博兰德的树木画解释虽然非常明快,但有的部分让人觉得有些独断。因此著者认为在分析来访者的树木画时,可以首先借用博兰德的理论建立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基于咨询者或者测试者的临床经验进行详细的解释。本书就是著者依据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体会给予了读者具体的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书中将树木—人格测试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介绍得非常的翔实,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资料,列举了大量树木—人格测试绘画的事例,使得读者能够详细地了解树木—人格测试在具体心理咨询中运用的意义和方法,又仿佛是一部词典,树木画的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既可以支持读者在心理实践工作中运用,也可以帮助咨询师掌握一个有效的投射测试工具,还可以成为心理学研究者的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蓝本。然而,本书的遗憾就是除了最后介绍的中日比较研究之外,还缺乏介绍关于中国本土的树木—人格测试的研究成果。在查阅近十年来的关于投射测试研究的文献发现,只有十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而树木—人格测试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的少,所以,我们临床心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还实在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让国内的心理投射测试水平和咨询技能更上一层楼。
陶新华博士
2011年 2月 14日
于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