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Kinkaku-ji Temple金阁寺·金阁碧波两相欢
搜索地标:京都
金阁寺本名鹿苑寺,但因为寺院外墙全部以金箔装饰,闪闪发光,美轮美奂,故又得名金阁寺。它不仅仅是日本人心中的国宝,也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那个年代庭院建筑的最高水平。
金阁寺举世闻名。它是一座三层的楼阁,每一层都具有一种别样的特色。
虽然日本京都金阁寺的名气在全世界都已叫得响亮,但其实这座古寺的本名叫做鹿苑寺,但因为寺院外墙全部以金箔装饰,闪闪发光,故又得名金阁寺。它是被日本人视为国宝的旅游胜地,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为金阁寺的盛名之上又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金阁寺位于京都市北,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落成于14世纪,当时是著名的幕府家族,足利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别墅。提起足利义满的名字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说不定马上就会想起《聪明的一休》里那位总是想捉弄一休、促狭得有些可爱的将军,想不到他也有如此豪华之大手笔,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幕府将军作风吧。足利将军去世后,金阁寺被改为禅寺“菩提所”。据说以舍利殿为中心的庭园就是极乐净土,金色的殿外墙投映在镜湖池水之中,金影荡漾于碧波之上,已成为京都最具代表性的风景。
金阁寺金光闪耀的一角。
金阁寺是一座三层的楼阁,每一层都象征着不同时代的特色。第一层叫法水院,是典型的平安时代贵族建筑风格;第二层叫潮音洞,供奉着观音神像,是镰仓时代武士的建筑风格;第三层则是仿效了中国禅宗佛殿风格的四方形佛堂。二三层的外墙全部由金箔包裹,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华丽非凡,“金阁”之名即由此而来。寺顶是宝塔状的结构,最高处装饰了一只金铜合铸的凤凰,栩栩如生,似乎随时都能展翅高飞,绝尘而去。
金阁寺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金阁寺矗立在镜湖池水畔,每逢晴好天气,金阁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静谧之中透着高贵端庄之气,金灿灿的寺院与碧蓝色的晴空共同倒映在镜湖池一汪碧水之中,金得华丽,蓝得清澈,相映成趣,池水摇曳中金阁也跟着微晃,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
金阁寺是日本庭园建筑文化的杰出之作。它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将各种文化格调和谐地纳于一体——住宅式的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环境清幽,气氛休闲;三层结构分别是三种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搭配起来却无任何突兀,层与层之间衔接的自然得体;禅房外贴了金箔,将所处时代的传统文化与新兴的物价文化巧妙融合,优雅且华丽,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建筑与文化的最高水平,这也是金阁寺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足利义满将军对各种文化的借鉴和应用颇为得心应手,有着很高的艺术品位,并不是像动画片里那样,整天只惦记着找一休麻烦的人。
在欣赏金阁寺的同时,你多半也会在心里暗暗为这位将军正了名。
金阁寺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其住宅式的建筑风格,并配以佛堂式的造型,环境清幽,气氛淡雅。
这座“四周明柱、墙少”的建筑物,让人联想起海面上的木船,寺顶上飞檐嶙峋,如同迎风上翘的桅杆,金凤在寺顶张望着前进的道路。下边的一池碧波则象征着大海。历经7个多世纪风浪的金阁寺,正如一艘劈波斩浪,穿越时间的苍茫大海,行驶至今的美丽的船,它还将驶向更加遥远的未来,没有尽头。
Toshodai-ji Temple唐招提寺·日本佛教文化的博物馆
搜索地标:奈良县
唐招提寺如同吸收了中国盛唐风韵的一朵文化奇葩,饱含鉴真高僧的心血,绽放在日本的土地上,成为连接中国与日本文化的纽带,历尽岁月沧桑,容颜不改,精神不衰。
清新淡雅的荷花为唐招提寺增添了些许宁静、祥和之感。
唐招提寺离我们非常遥远,隔着茫茫沧海;但它似乎又近在咫尺,汉风古韵,如梦回大唐,通往盛唐文明之路就在我们的心中。
759年,著名的高僧鉴真已经是第六次东渡日本,中华文化在日本的国土上落地生根,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正在努力吸收外来文明的国家。
鉴真大师决定仿照唐朝风格,兴建一座雄伟的佛教寺庙,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他本人亲自主持建造工作,遗憾的是直到去世那一年,鉴真也未能等到寺院的落成。直到他去世之后的770年,唐招提寺才胜利竣工。这座带着明显的中国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建筑,既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同时也成为对鉴真高僧永恒的纪念。如今这座千年古刹已是日本的国宝建筑。
唐招提寺作为著名的古寺院,坐落于日本奈良西京五条街。主要有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鼓楼等建筑物。其中,金堂最大,有鉴真大师坐像。金堂、经藏、鼓楼、鉴真像等被誉为国宝。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唐招提寺,只见庭院幽静,亭台殿宇重重。
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唐招提寺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寺院的大门上书有“唐招提寺”四个红色大字,笔法秀逸,平和自然,乍一看似有中国书法大家“二王”之神韵,令人备感亲切。实际上,这是日本孝谦女皇当年模仿二王之字体所书,颇得其书法之神韵精髓。进得寺内,但见松林苍翠,庭院幽静,亭台殿宇重重。
香火最盛时,唐招提寺曾有僧徒三千,建成千余年间,经历了不断地完善和改造,将各个年代的建筑集于一体。这里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的金堂;镰仓时代的鼓楼、礼堂以及各个时期的佛像、法器和经卷,如同一座日本佛教的博物馆。尽管经过改修之后,已融进了一些日本建筑风格,连屋顶都比之前陡峭了些,但总体来看,外观仍然是气势恢宏,结构强劲有力,透着显著的中国唐朝建筑特征。
金堂是唐招提寺的主殿,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鉴真的弟子如宝主持修建,以建筑精美著称,是天平时代最宏大美观的建筑。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是用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建造而成的。而两侧高为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约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的,工艺精巧。此外,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神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也都是日本的国宝。
讲堂位于金堂之后,面宽9间,单檐歇于山顶,建于8世纪初,本是平城宫中的朝堂,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中,成为平城宫流传至今的唯一建筑物。
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座小亭,外形似轿,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内的藏经室,至今还收藏着1200多年前鉴真自中国带去的经卷。
御影堂建于公元1688年,供奉着鉴真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合十,结跏跌坐,闭目含笑,双唇紧闭,表现的是鉴真763年圆寂时的姿态。这位为中日佛法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高僧,面对凝结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唐招提寺今日的盛况,想必终是可以安心坐化了。现在,鉴真像已被定为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的画家还为御影堂绘制了60幅屏障壁画,有《云影》、《涛声》、《黄山晓云》等。
寺内悬挂着各式各样的供奉用品。
御影堂前有鉴真墓,埋葬了鉴真遗骨,四周种着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琼花等等,松柏常青,花团锦簇,将一代高僧的长眠之地围在其中,不知他可否能感受到来自大唐家乡的气息?
唐招提寺如同吸收了中国盛唐风韵的一朵文化奇葩,和这些名花异卉一样,绽放在日本的土地上,成为连接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纽带,历尽岁月沧桑,容颜不改,精神不衰。
Horyu-ji Temple法隆寺·佛教历史的见证者
搜索地标:奈良县
建于飞鸟时代的法隆寺是日本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它记录了佛教在日本流传兴盛的历史过程,见证了千余年来佛教流传的古老历史,被认为是日本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以成为后人景仰膜拜的圣堂。
飞鸟时代,著名的圣德太子在斑鸠地区兴建了斑鸠宫,又于斑鸠宫附近兴建了法隆寺。这些木制建筑物记录了佛教在日本流传兴盛的历史过程,被认为是日本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以“法隆寺地区佛教建造物”之名义,法隆寺也因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占地约19公顷,是一个庞大的庙宇建筑群,由东院、西院和一些附属庙宇组成。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有梦殿等建筑。寺内珍藏着自飞鸟时代以来的众多文物珍宝,有17座被指定为国宝的建筑物,是佛教艺术的一大宝库。
法隆寺整个寺庙全部用木料建成,据说这是日本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法隆寺的样式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影响很大,是所谓“飞鸟样式”的代表。
法隆寺最古老的建筑诞生于7世纪,但这部分现存的只剩下一座三层的宝塔,孤零零地矗立着,见证了日本佛教千余年风雨飘摇的动荡历史。西院和东院建立于8世纪至13世纪之间,附属庙宇的时间更晚些,落成于12世纪。
法隆寺的大讲堂外观,宏大而宁静,它是所有佛教信徒顶礼膜拜之圣地。
法隆寺东院是在圣德太子居住的斑鸠宫遗迹上建立的,以八角圆堂梦殿为中心,四周环绕回廊。梦殿曾是圣德太子居住的地方,现在安置着一座观世音菩萨立像。中宫寺内珍藏的一尊木刻弥勒佛像是日本木刻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西院右为金堂,左为五重塔,外围是“凸”字形的回廊。五重塔历史悠久,金堂内供奉着中国北魏风格的释迦牟尼青铜佛像、药师如来像,这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佛像。中门门柱上有外曲线形成的花纹,这是仿西方建筑的艺术特色。不同艺术风格的统一,正是在那个时代,日本兼收并蓄,学习东西方优秀艺术文明的成果。
任何一种文明的推广,都需要先驱者的推动。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历经波折,终于落地生根,离不开法隆寺的主人——圣德太子的促进作用。法隆寺兴建的年代,正是佛教刚刚进入日本的关键时期。寺名法隆,也是含着希望佛法兴旺昌隆的意思。圣德太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支持者,他铲除了各派异己势力,成功地立佛教为国教,为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兴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所以对于日本的佛教信徒,法隆寺有着不可取代的纪念意义,它的珍贵价值已经无法估量,今人将其当做圣堂一样虔诚地膜拜着,在缭绕的香火中追忆那段远去的历史。
Himeji Castle姬路城·展翅飞翔的白鹭
搜索地标:兵库县
再没有一座建筑能像姬路城这样,将军事战略、生活情调和艺术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优雅的外形美感,高超的建筑手法,精巧的防御系统,都向我们展示了江户时代日本的最高建筑水平,是日本古城堡建筑史最杰出的代表。
出于防火需要,姬路城外部墙壁都涂了白色的灰浆,因此远远望去通体洁白。
“姬路”在日语中是“蚕茧”的意思。姬路城所邻的姬山、鹭山两座山冈酷似蚕茧的形状,故由形得名,沿城方圆一带被人们称为“姬路”。
姬路城是一座日本著名的古城堡,坐落于本州兵库县姬路市的姬山之巅。远远望去,姬路城通体洁白,耸立在姬山之上,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像一只优美高雅的白鹭,层层飞檐蜿蜒起伏,如白鹭展翅欲飞,高傲的身姿卓然不群。
在群雄割据的战争年代,各路诸侯为了加强防御,纷纷大兴土木,修建城堡。在现存的这些古代城堡中,姬路城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风格最典雅的一座,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它的内部包括83座建筑物,拥有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设计精巧的防护装置,体现了幕府时代日本高超的建筑和战略防御技能。了解姬路城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封建文化。如今大部分的建筑物都已被视做日本国宝,1993年,姬路城成为日本首个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迹。
由于姬山位于兵库县南部的交通要塞,自古就已有军队驻扎,1346年开始在此修建城堡。1580年,著名的丰臣秀吉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正是他下令建造了最雄伟的望楼“天守阁”,姬路城已初步具备今日的轮廓。1681年,德川幕府重建城堡并扩大成今日的规模。在当时这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浩大工程。城堡的总占地面积约230万平方米,耗费了387吨木材,7万5千块瓷砖,总重达3000多吨,寻找大量每块重约1吨的巨大石块成了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但姬路城最终还是矗立起来了,建成后30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3个家族入住于此。
姬路城外形优美雅致,带着日式城堡特有的静谧之美,其实它并非像外表上看上去的那般柔弱。内里结构严密,固若金汤,精心设计的战略防御工事如一道道坚固的屏障,拒敌于千里之外。
姬路城的城边筑有壕沟和石垣,固守着城堡,外敌无法轻易进入。石垣呈陡斜状的扇形斜坡,上部向外翘出,让人难以攀登。城内采用的是三重螺旋状结构,构思独特巧妙,将城主居所、武士居所、外围工事严格地划分开来,这种构思在整个日本只有姬路城和江户城可以看到。各建筑的屋顶绵延相连,一望无边,城郭间设置了大门和瞭望塔,城墙和瞭望塔上开有小孔,以便射箭打枪。
坐落在姬路城畔的好古园,也是来姬路城赏玩的游人不可错过之处。
内庭的道路百转千回,曲曲折折,让人好像掉入了迷魂阵,辨不清方向,即使很短的道路也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从顶楼瞭望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每座建筑的屋顶上都挂着巨大华丽的鱼形装饰,这是专为防火之用的辟邪物——对于以木料为主体构造的姬路城来说,防火乃是头等的大事。
春日里,通往古城的石阶两旁樱花盛开,洁白的山墙与粉红的花树相映衬,构成了一种优美的色彩平衡。
天守阁傲然屹立于城的正中央,这是一座外观5层、在姬路城中海拔最高的建筑。在主楼的四角紧密依附着四座小城楼,每座都呈正方形,但统一之中又富含变化,五座城郭被独特的系列防御墙巧妙地连为一体,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给人以宁静雅致之感,屋顶飞檐四方漫射,从静态中又透出动态之美。
姬路城的城郭下宽上窄,这种构造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震的破坏以及敌人爬墙攻城,守城一方占据了极为有利的战场位置,攻城一方只能长时间的暴露在敌人的监视和武力之下。在姬路城中,军事战略、生活情调和艺术美感被巧妙地融为一体,互不影响,互不矛盾,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这在日本的建筑史上是个杰出的创举,它代表了江户时代日本最高等级的建筑水平,为后世留下了一座不朽的文化遗产。
江户时代,烽烟渐息,姬路城里的防御工事从来未曾真正的在战斗中投入使用,对姬路城和日本历史而言,也许这该是庆幸大过遗憾。
尽管如此,它的匠心独运依旧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经历几百年风雨的姬路城,正像一只未染过俗尘的白鹭,沧桑之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纯净与高傲,遗世而独立。
昂首伫立在姬路城中的天守阁,在华丽夜灯的照耀下,气势磅礴,令人敬畏。
Itsukushima Shrine严岛神社·茫茫海上有仙山
搜索地标:广岛
自古以来,景色秀美的严岛就被认为是充满灵气、有神明居住的岛屿,所以人们建起严岛神社,用来供奉和崇拜。海面上突然跃出的朱红色鸟居,便是人与神的结界之门,它静默地存在却似一种无声召唤,等待你去跨越。
坐船行驶在茫茫的日本海上,满眼的海天一色,灰蒙蒙地令人倦怠。突然,一个高高的朱红色牌楼跃入眼帘,廊柱宏伟,飞檐陡峭,背后是一片若隐若现的岛屿,似突然蹦出来的海市蜃楼一般如梦如幻,惊心动魄,让人疑心是不是到了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严岛神社标志性的朱红色牌楼高达17米,它也是日本现存最大的鸟居。
这可不是虚幻的海市蜃楼,它正是日本最著名、最华丽的海上仙境——严岛神社,是所有日本人心中一个极为神圣的场所。
在严岛神社东侧相邻而建的五重塔,朱红色的塔身与朱红色的神社建筑相映成趣,是严岛上另一处美轮美奂的景观。
严岛神社位于广岛市的严岛之上,需要转乘渡船才能到达。因为地理位置独特,景观空灵秀美,在善搞神明崇拜的日本人心中,严岛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充满灵气、有神明居住的岛屿。故遵循旧习,在严岛上建起了严岛神社。最早的创建时间已无据可查,据传说是在推古天皇登基元年所建。811年,严岛神社首次被列入日本历史,收录在著名神社的名录之中。平清盛时代,严岛神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陆续的又修缮了内部建筑,成为平氏一族祭拜祖先神灵的场所。由于平家势力日益扩大,严岛神社在贵族圈子中盛名远播,香火鼎盛,甚至有京都的皇亲贵族跨海来此参拜。严岛神社著名的舞乐表演就是从这段时期开始的,当时流行的平安文化慢慢地被引入。平家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源氏族人依旧将严岛神社视为神明所在,赐予非常优厚的待遇,严岛神社得以一直繁荣昌隆。等到丰臣秀吉夺得天下之后,便大兴土木,重新修建此社,这就是今日我们看到的严岛神社的模样。江户时代以后,明治政府与广岛当地对严岛神社加以大力的支持和保护,前来神社参拜的信徒络绎不绝,现在严岛神社已经成为日本国内最重要、最知名的观光景点之一。神社内收藏了许多国宝级的文物珍品,1996年,它与神社后方弥山上的原始林区双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游客在神社里虔诚地祈祷。
神社的鸟居矗立在海水之中,它便是海上来客第一眼望到的、疑心为海市蜃楼的朱红色牌楼。这华丽宏伟的建筑俨然已经成为日本最知名的海上地标,也是日本神社文化的表征。它的水上部分由树龄约400年的樟木制成,水下部分则选用了不易腐烂的楠木,虽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也不会腐朽。每到涨潮的时候,海水翻涌在鸟居底部,朱红色的鸟居便如同一座正要扬帆远航的巨船,搭载游人穿过结界,直达神明居所。而落潮之后,海水褪去,鸟居的柱子便会完全露在海滩之上,游人来到近前就可以看到鸟居全貌,相比从远处眺望水中英姿,近在咫尺的大鸟居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恍惚间分不清是幻是真。
黑瓦、红柱、白墙,神殿宛如漂浮在严岛水面之上,外形静美,还蕴含着一种宗教仪式的庄严在其中,将随和与端庄之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严岛神社因傍海而建,很容易受到海风海浪的冲击。而古代的建筑师早已在这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用巧夺天工的设计一一化解了自然的挑战。正殿之外的地板并未深埋,而是放在支撑木地板的支柱上,每当风浪来袭,木板跟着漂浮移动,化解了冲击的力道。木板之间还留有细细的缝隙,海浪从缝隙之间泻出,也被化解了部分力量。这些巧妙的结构使得风浪到达正殿前力量已经衰退,无法破坏。正是先人的古老智慧保护了他们心目中的神祇,严岛神社历经千年风浪,却依旧完好无损。
严岛还有一个奇怪的规矩:这是一个拒绝出生和死亡的小岛,生与死的过程不可以在这个神圣之地上演。日本人不愿用污秽和绝望沾染了岛之灵气,一颗向神的心极为虔诚。
或许你我并没有如此根深蒂固地信仰和寄托,但严岛神社的美景仍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是属于人类普遍精神享受的范畴,超越了信仰之上,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Kamakura镰仓·幕府的开始与终结
搜索地标:神奈川县
虽然只是海边不起眼的小城,镰仓却是日本的三大古都之一。它代表着一场开天辟地的传奇,幕府的时代曾经在此拉开大幕。幕府的印记与这个城市密不可分的融为一体,给今日镰仓的静谧增添了几分空明的睿智。
镰仓之于日本,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还代表了一场传奇,菊花古剑,战国硝烟,幕府的时代就在此拉开帷幕。
镰仓与京都和奈良并列,是日本的三大古都,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另外两个国际化的都市相比,镰仓不过是神奈川县海边的一座小城,处处透着过尽千帆的淡然与安静。小城的车站很朴素,设备简单,铁轨与街道很近的平行着,一直延伸向远方,依稀能看见海的模样。镰仓三面环山,只有东面临海,海岸线绵长,近海海面上还有一个名叫江之岛的小型海岛,地理条件优越,尤其是在兵戎相见的时代,易守难攻,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了它绝不会沉寂,终将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
镰仓的报国寺,又称“竹之寺”,正是因这寺庙正殿后的大片竹林而闻名遐迩。
明月院中盛开着的紫阳花。
12世纪末,以源赖朝为代表的源家势力击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清盛一族,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在镰仓建立了以武士阶级为核心的镰仓幕府,镰仓成为中世纪初期的政治中心。多年以后从历史的角度回首望去,才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江山易主,朝代更迭。镰仓幕府的成立意味着天皇从此成为国家的傀儡,贵族时代地位相当低下的武士打了个翻身仗,将这个国家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尽管源家的统治也没能逃过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并未持续太长的时间,幕府大权在不同的武士家族中多次易手,但幕府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特的统治形式却在日本持续下来,镰仓作为幕府的中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随着幕府的灭亡而衰落,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出热闹的大戏落幕了,戏台复归冷清,但那繁华过后的遗迹犹在,与这个城市密不可分的融为一体,所以镰仓的静谧已经多了一份沧海桑田的历练,在沉静中透出古老的睿智。
除了幕府的建筑、武士的宅邸,镰仓还曾建有众多神社和寺院,盛极一时。自北镰仓站向镰仓站出发,一路上便可以逛遍久负盛名的镰仓古街。一列列和式小庭院古朴中带着温馨;高德院的镰仓大佛高大宏伟,现在已成为日本的国宝之一;明月院又称紫阳花寺,这里不但有盛开在6月的灿烂的紫阳花,还号称是全日本最佳的赏月地点,故此得了这清幽风雅之名。在日本的风景明信片中,这是可以与富士山并列的美景之一。
没有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在海边展开一道最朴实的风景,褪去昔日千般颜色,敛眉低目地生活着,今日的镰仓犹能体会素面朝天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