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1
大江东去2,浪淘尽3、千古风流人物4。故垒西边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6。乱石穿空7,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8,雄姿英发。羽扇纶巾9,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0。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12,一樽还酹江月13。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据说念奴是唐朝著名歌女,调名由此而来。又名《酹江月》《大江东去》。本词是作者四十七岁时游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时所作。三国时吴将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赤壁并不在此。词人只是吟咏其事,怀古抒情。2大江:长江。3淘:冲洗。4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5故垒:古时候军营四周筑起的墙壁,旧时的营垒。6周郎: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7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壁高入云霄。8小乔:周瑜之妻,姓乔,据载,与其姊皆为国色,世称其“大乔”(孙策之妻)“小乔”。9纶(guān)巾:青丝带做成的头巾。“羽扇纶巾”为古代儒将的装束,作者以此来形容周瑜风度潇洒。10樯橹:船的代称。樯:指桅杆。橹:船桨。此处指曹军的战舰。11故国:指赤壁古战场。12人生:一说人间。13一樽:一杯酒。酹(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谪居黄州时作。开篇“大江东去”四字,从眼前写起,诗人伫立于江畔,望着眼前浩浩荡荡东去的长江之水,心中禁不住涌起磅礴之气。“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物转入联想:浪花年复一年地冲刷着江岸,冲刷着沙石,也正是在这年复一年中,世间又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故垒西边”四字是实境,而“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立刻由实入虚,借他人之口,使读者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发生过什么呢?词人并不继续围绕这点铺叙,而是采取了借景抒情的方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石壁,词人听到的是岸旁的巨浪惊涛,此句从各个方向荡开空间,有声有色,是神来之笔。“千堆雪”以借喻的手法描写浪花,一方面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飞沫四处飘洒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再联系到三国时的风起云涌,怎不令读者胸中生出千种滋味、万般感慨?故词人不禁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此句对上阕自然收束,带起下阕。整个上阕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下阕借上阕之势,转入对赤壁之战中英武的周瑜进行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时周瑜正当盛年,担任东吴水军都督,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初娶小乔,揽美人于怀抱,在生活上亦春风得意。“雄姿英发”四字准确地比拟出当时周郎的英姿。“羽扇”和“纶巾”都是读书人的配饰,在常人看来,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在战争中本不堪大用,杨炯就曾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形象地突出了读书人和军人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周郎,举手之间就令曹操的战船化为灰烬。词人通过此二者的极不协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使读者对当时火烧赤壁的壮观情景产生了联想,对运筹帷幄的周瑜产生了无限的钦佩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想象回到现实,同样的地方,但已经历朝代更迭。对比周郎,词人想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坎坷,感慨万千:我虽钦慕古人的丰功伟业,怎奈年岁将老,却至今一事无成。两相对照,又怎不让人忧从中来,青丝成雪?“人生如梦”四字承载了作者最深沉的叹息,虽然苏轼有远大的抱负,有万丈的豪情,但往往不得不被残酷的现实左右,如在梦中一般。换一个角度,“如梦”二字也是旷达语,纵然如周郎般辉煌,不也被“浪淘尽”了么?所以不管人生如何,都只是一梦,梦醒时分,什么都不会留下。全词至此所抒之情已淋漓尽致,作者以“一樽还酹江月”作结,一方面是想抛洒掉心头沉沉的感伤,另一方面是希望与江月为伴,达到无欲无求,天人合一之境。
本词极雄丽之至,写景虚实交错,写情真挚动人,是豪放词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