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院
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特点之一即是院落布局方式。提起院落式,大家惯常联想到北京四合院以及各地以房屋围成院落的建筑形式,实际上古代还盛行着另一种院落形式——廊院,即以廊子围成院落,院落之中建造主体建筑,这种廊院的历史甚至比四合院式还要早。二里头夏代晚期宫殿遗址可算是这种形式的最早例证。
汉代建筑依然采用廊院制度,例如从河北安平汉墓墓室中一幅地主庄园的壁画可以看出,汉代大住宅也是由数个廊院组合而成的(图23)。甘肃敦煌壁画中所表现的北朝至隋唐的佛教寺院图像,大都是廊院形式。唐代大寺院中的廊院众多,分为中院与别院。中院布置佛殿、佛塔、讲堂、经藏等主要建筑;别院则有各种内容,如供佛的佛殿院、供养帝王影像的圣容院、供养高僧的影堂院、居住用的僧房院、医方院、库院等。据记载,著名的西安大雁塔的所在地——唐代的慈恩寺,盛时曾有十余院,1800余间,有太平院、元果院、浴室院、翻经院等,雁塔即在寺的西院。长安西明寺有10院,扶风法门寺有24院。唐代律宗大师撰写的《戒坛图经》中描写的律宗寺院的别院达40余所(图24)。一直到明代,廊院制式的寺院仍然盛行。如洪武初年所建的太原大崇善寺仍采用廊院式,规模宏大,布局谨严,除中间三进主院以外,两侧又配以16座别院,寺院对面尚有五座小院,可谓重门叠院,气象万千(图25)。受我国佛教建筑影响而建造的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是一座典型的廊院制建筑。周围有空廊环绕,南廊中间为中三门,北廊中部为讲堂,院子中间并列两座主体建筑,左为金堂,右为五重塔。
图23:河北安平汉墓壁画
图24:《戒坛图经》所示律宗寺院图
图25:山西太原崇善寺复原图
根据资料分析,历史上的廊院建筑有多种布局形式。一般情况是将主体建筑置于院落中央,如衙署中间为正厅建筑,寺院就是佛塔。某种情况下,有的建筑会将佛堂与佛塔并列置于院中或将堂、塔前后布置在院中。某些小型房屋的廊院(如住宅)则将正房布置在北廊中央,廊院中间不布置房屋(图26)。我国建筑发展后期,为了增加院落中的使用面积,廊院形式逐步被四合院房屋所代替。但在某些实例中尚可看出廊院制的痕迹。如北京故宫三大殿组群实际上就是廊院,不过周廊不是空廊,而变成联檐通脊的廊庑及门阁(图27)。由于在太和殿、保和殿左右增设了隔墙,分隔开了统一的廊院空间,使人感觉不出三大殿是位于廊院的中央。
图26: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墓石刻祠堂图
图27:北京故宫三大殿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