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身份

在中国古代,簪花是没有性别和年龄限制的,即清人赵翼《陔馀丛考》所云:“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一《簪花》,657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中国男子簪花最早例见于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八:“(梁简文帝)又答新渝侯和诗书曰: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跨蹑曹左,含超潘陆,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高楼怀怨。’”[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八,104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又如,唐代诗人杜牧《为人题赠二首》诗云“有恨簪花懒,无聊斗草稀。”又《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代男性也有簪花的风气,如《水浒传》中大名府小押狱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阮小五出场“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病关索杨雄绝对跟风流伶俐沾不上边,也“鬓边爱插翠芙蓉”;小霸王周通前往桃花村抢亲,头上“鬓旁边插一枝罗帛像生花”,身边的喽啰也是“头巾边乱插着野花”。

尤其成为风景的是宋代老人簪花。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诗中写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东坡韵》:“白发又扶逢红袖醉,戎州,乱摘黄花插满头。”其绝笔词《南乡子》云:“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龙榆生编选:《唐宋名家词选》,13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南宋张元幹《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不识如何唤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些诗词不但没有伤春叹老的悲情,反而是一幅幅白发簪花、开朗豁达的胸襟。其形象如宋人绘《田醉归图》〔4.13〕中,苍松掩映下有一位骑牛缓行,醉意十足的短须年长田官,头戴的方帽顶部就簪花二朵。旁边一人步行相扶,前面有一童子,一手牵牛一手拿水壶饮水。除了《四相簪花》,另一个男子簪花题材是清代画家陈洪绶画的《杨升庵簪花图》〔4.14〕。杨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被贬于云南后,心情郁闷,曾经醉酒后,脸上涂白粉,头上插花,游行于街市。

4.13 [宋]佚名《田醉归》绢本设色纵21.7厘米横75.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14 陈洪绶《杨升庵簪花》

尽管没有身份限制,簪花确是少不了等级区别,尤其是宋朝建立后,为防止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簪花也被纳入标示身份的工具。北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元丰中神宗尝幸金明池,是日洛阳适进姚黄一朵,花面盈尺有二寸,遂却宫花不御,乃独簪姚黄以归。”[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11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牡丹已开,皇帝游幸皇宫附近的金明池簪的是宫花(绢帛做的假花)。但皇帝更喜欢一尺多大的真牡丹,姚黄因其色与形被认为只有皇帝才能簪戴的花隋唐时期,确立赤黄色(即赭色)为皇权独有。从宋开始,由于强调皇权的高度集中,正黄色进一步为皇室专用,僭用、滥用即获罪。

宋代,花有生花与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作而成。宫花属于像生花一类,是宫廷特制的赏赐品。皇帝赐花百官,依品级高低而有所不同,戴什么花和戴几朵花,都有明文规定。簪花材质等级的记载如,《宋史·舆服志》载: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元]脱脱等:《宋史·舆服志》,35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7。簪花数量的记载,如《梦粱录》卷六记载:“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宰臣枢密使合赐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枢密使同签书枢密使院事赐大花十四朵、栾枝花八朵,敷文阁学士赐大花十二朵、栾枝花六朵,知阁官系正任承宣观察使赐大花十朵、栾枝花八朵,正任防御使至刺史各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横行使副赐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待制官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横行正使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武功大夫至武翼赐大花六朵;正使皆栾枝花二朵;带遥郡赐大花八朵、栾枝花二朵;阁门宣辇舍人大花六朵;簿书官加栾枝花二朵;阁门只候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枢密院诸房逐房副使承旨大花六朵;大使臣大花四朵;诸色只应人等各赐大花二朵。自训武郎以下,武翼郎以下,并带职人并依官序赐花簪戴。快行官帽花朵细巧,并随柳条。教乐所伶工、杂剧色,浑裹上高簇花枝,中间装百戏,行则动转。诸司人员如局干、殿干及百司下亲事等官,多有珠翠花朵,装成花帽者。”[宋]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179页,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宋代皇后祎衣有九龙四凤冠,饰大花、小花各十二株;皇后及皇太子妃褕翟有九翚四凤冠,大小花各九枝;皇太子妃冠花减少及无龙饰。中兴以后,皇后龙凤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花钗冠,小大花十八株。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规定命妇首饰为花钗冠,冠有两博鬓加宝钿饰,服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于衣及裳之制。一品花钗九株,宝钿数同花数,绣翟九等;二品花钗八株,翟八等;三品花钗七株,翟七等;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五品花钗五株。其形象如南薰殿旧藏《宋仁宗皇后像》〔4.15〕。

4.15 《宋仁宗皇后像》南薰殿旧藏

这种以身份确定簪花数量的情况在当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插花活动中也还存在,如台湾鲁凯人鲁凯人是台湾高山族的一个族群,现有人口约11000人,主要居住在中央山脉南段东西两侧,即今高雄县茂林乡、屏东县雾台乡和台东县卑南乡境内。插饰百合花象征着猎人的荣耀——男子需累积猎得五只公山猪,才可佩戴第一朵已开的百合花插饰;而后需在一次打猎中同时猎到两只,才可加戴第二朵;三只可加第三朵;四只可加第四朵;五只可加第五朵,但头饰不可超过五朵花。若男子一次猎得超过五只山猪,或所获猎物的总数超过一千只,就有资格佩戴一朵未开百合花,寓意他已把所有猎人掌握在百合花里面,超越他们变成猎王了。女子佩戴百合花象征着贞洁。借由种种结亲仪式和结拜仪式,鲁凯人的平民女子可以取得百合花额饰及未开百合花插饰的佩戴权。周典恩:《台湾鲁凯人的头饰艺术及其象征寓意》,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