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
早在汉代,中国先民已经有按照季节一年五次更换官服服色的“五时色”制度,即孟春穿青色,孟夏穿赤色,季夏穿黄色,孟秋穿白色,孟冬穿黑色。五行五色观念源自中国先民在长期农耕生活中,善于识别方位的生产实践,将其应用于服色制度,更是“天人合一”观念在服饰文化上的显现。
天地轮转,四季花开,无论是早春吐露芳颜的辛夷,还是踏着冰雪招展的报岁兰,时令鲜花总会按时出现在我们眼前。根据季节簪花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个精彩亮点。唐末五代诗人、词人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至宋代,文化昌达,商业繁荣,先前无名氏《添字浣溪沙·山花子》“折得一枝斜袅鬓,坠金钗”的簪花方式,演变成了将四季鲜花统一呈现的时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条记载,在临安市场上:“四时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窠时花,插瓶把花、柏桂、罗汉叶。春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物,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同书还记载了,在宋代婚仪中,男方送给新娘的催妆中有“四时冠花”一项。此外,《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描写浪子燕青“腰间斜插名人扇,鬓畔常簪四季花”。所谓“四季花”应与“四时冠花”一样,都是指根植于农耕生活方式的应景文化,所催生出的按季节时令簪花和插戴节物的风俗。
这种风尚演绎到清代,则体现在宫廷服饰的图案设计上。在当时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后妃、公主、福晋,还是七品命妇所穿用便服上面的织、绣的花卉纹样,一定要为应季花卉,即:春季为牡丹、绣球、山兰、万年青、探春、桃花、杏花、迎春花等花卉;夏季为蜀葵、扶桑、牡丹、百合、万寿菊、蔷薇、虞美人、芍药、石竹子、石榴、凌霄、荷花、杜鹃花、玫瑰花等花卉;秋季多为剑兰、桂花、菊花、秋海棠等花卉;冬季为梅花、山茶花、水仙花等花卉〔5.2〕。
5.2 [清]慈禧服饰小样
就传统习惯而言,中国古人一般按照农历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而气象学上以公历3月~5月为春,6~8月为夏,9~11月为秋,12月~第二年2月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