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创业社交平台设立的项目背景
(一)国家创新战略
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各个方面呈现出了转型趋势,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创新增长点。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也与之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到了紧要的关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也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化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基于此,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订“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到达发展的“瓶颈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而我国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力不足。而众创空间的出现能有效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和成本,引进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提升小微企业存活率,并能够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实现小微企业模式创新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早在中央提出鼓励支持众创空间的政策之前,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在此基础上,2015年国务院提出“双创”的发展,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广大的青年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激发了青年创业者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国际青年创业发展趋势
国际上欧美国家青年创业人群的比重很大,青年创业体系较为完善。国际青年创业的发源地以美国最为典型,其特点如下:首先,美国社会文化环境为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美国信奉个人主义,推崇个人价值的实现,从少年开始就重视培养独立能力、动手能力,绝大多数人对创业持肯定态度,为创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其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拥有了较为完善成熟的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体系。2005年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已经开发了21门创业科学领域课程,特别热门的课程有创业管理、创业机会评价、创业投资、投资管理和创业财务、管理成长型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战略管理等。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公司运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知识。同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非常关注大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最后,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政策扶持,解决小企业融资经验不足和销售难题,通过各种灵活贷款方式对创业者予以经济上的支持。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一个重要服务项目,是为小企业提供创业训练和教育课程。在美国,3/4的小企业撑不过4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经验不够或技术培训不足,因此政府会通过购买第三方非营利组织专业服务的形式为其提供创业训练和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三种非营利组织从事该项服务:一是义工机构(由已经退休的且有经验的经理人或管理人才组成),利用自身的经验免费为小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二是大学小商业发展中心,由州政府支持;三是服务商业中心。通过这些创业教育方式使创业者得到专业知识的支持。政府与机构都重视孵化器的作用,创业大赛以及办公楼+写字楼运营模式,不但将创新和商业发展所需的多方资源(如科学家、创新企业、商业服务机构和资金)汇聚到一起,更通过写字楼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孵化器的运营资金问题。
(三)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内在要求
2015年1月,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有关精神的指引下,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协同推进,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工作优势,立足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实践锻炼等工作内容,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推动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工作对象为具有高校学籍的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未满三年、在学校创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共青团组织历来是党联系青年的群团组织,其内在责任和要求的重点就是要服务好青年创业就业这项工作。一方面,各级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把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总体思路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大学生创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本地本校特色、带动性强、能落到实处的工作项目,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体系;另一方面,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与人社、农业等部门的合作,依托市县两级劳动力培训定点机构,对青年、大学生开展订单式培训、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升青年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利用基金会等实体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四)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的由来
按照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发挥基金会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基础性平台功能”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创业就业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加快转型发展,作为共青团中央直属唯一的专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基金会,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地方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创建中国青年创业社区,对青年创业生态链中各种要素进行选择、优化和集成,在主动寻求最佳匹配要素的优化组合中产生“1+1>2”的集成效应,从而实现创业服务的集成式创新,把青年创业社区建设成为创业青年的乐园、创新精神的高地,创业创新时代的标志性符号。
青年创业社区是通过打造“新型孵化器+N”的模式实现“开放式联合办公+复合式创投融资+开放式联合居住+开放式健身休闲+开放式多层次社交”的全要素一站式创业服务综合体,是一定区域内创业文化营造、创业要素对接、创业服务提供的枢纽,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基础平台。通过建立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创业服务的综合体优化各种创业要素打造集成创业赛事、创业培训、创业地产、创业服务、创业金融、创业社交和创业推广七大模块的物理载体和闭合创业生态链为创业青年提供7×24小时创业办公、居住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创业“微城”。目前青年创业社区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南宁、青岛等城市试点建设,计划到2016年年底在全国31个省区市都建有青创社区。
二、创业社交平台的目的和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有了有利的环境依托。然而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承载性平台,作为青年创业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青年创业、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上,创业社交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社交平台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为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对接、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对接搭建了平台。
(一)为创业人才实现连续创业与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创业社交平台包括创业者数据库、创业团队数据库、投资者数据库以及干系人数据库。创业社交网站的创业者用户可以顺利对接创业团队,实现连续创业与就业,即创业者“失业”后,能够借助创业社交平台的大数据库,迅速找到有职位缺口的创业团队或创业企业,进行成功对接,这样既解决了创业者的“失业”问题,又解决了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
(二)促进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对接
创业社交平台的用户除了创业者和创业团队,还有投资人。创业者虽然有好的创业想法和成熟的创业运营方案,但是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也无法取得成功;而投资人在对有兴趣的、有市场效益的项目的寻觅上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创业社交平台能够将创业者和投资者进行快速的对接,满足双方的需求。
(三)为创业人才解决投资融资问题
创业者的项目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资金需求会随着项目的扩大而不断增加。投资者也会因为诸多原因而可能放弃投资,这就需要创业者和创业团队重视投资融资问题。创业社交平台可以快速对接其他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此外,创业社交平台有专门的创业基金,会对好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为创业人才解决了投融资的基本问题。
(四)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技能的指导
创业社交平台为鼓励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免费的在线创业公共课程,课程包括讲授基本的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激发了初步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充实创业知识。此外,创业社交平台还提供精品创业课程,为取得一定发展的创业团队或创业企业进行深度培养,还有资深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其量身打造有利于项目发展的个性化方案,为全国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技能的指导。
(五)为全国创业者提供高端的创业服务
对在创业社交平台进行孵化的企业,都会分析其发展趋势、创业团体的基本情况等,得出指数报告,这些报告包括创业指数报告、创业社交投资指数报告、创业社交孵化指数报告等。此外,创业社交平台还会定期举办企业家领袖峰会,进行创业交流,为全国的创业者提供高端的创业服务。
(六)实现对创业精英人才的长期培养
创业社交平台推出青年企业家领袖成长计划,包括对青年创业人才的选拔、教育、培养和认证审核。审核成功并获得认证后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可参与领袖联合会和领袖峰会,为其他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的机会,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