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城砖
砖除了用在房屋墙体之外,还大量用在城市的城墙上。中国古代城市,上至王朝都城,下至各地府城,为了保卫城市的安全,绝大多数都在城的四周筑有城墙。高大的城墙最初都用土堆造,后来为了城墙的坚固才在土城墙外壁加砌砖材,故称“城墙砖”,简称“城砖”。
各地城墙因关系到城市的安危,所以,多属各级朝廷直接领导或关注的工程,在质量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全国政权后定都南京,开始大规模建造皇宫,在南京四周筑建起高大的城墙。明朝廷将都城城墙作为国家工程,由朱元璋下令在长江中下游各地设官窑、兵窑,统一烧制专用城砖,采用“计田出夫”,即“拥有多少田地出多少天役”的办法,由各地出劳力参与烧砖、运砖和筑城工程。
北京明代砖城墙
为了保证城墙质量,除了统一城砖大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外,还规定在砖上印刻制造城砖的府、县负责官员姓名,砖窑所在乡村的保甲长姓名以及烧窑工匠的姓名,以便于在城墙出现损坏时层层追查责任。这种制度确实保证了城砖的质量,使这些巨大的砖材“断之无孔,敲之有声”。因此,不少经历百年、千年沧桑的古城墙至今仍安然屹立。江西赣州建于北宋时期的古城墙上仍能见到印刻有“熙和二年”(1069年)的宋砖和“乾隆伍拾壹年城砖”(1786年)的清砖。
山西平遥古城墙
江西赣州宋代城墙
赣州古城宋代城砖
赣州古城清代城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