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课制作入门
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趋势,微课就在这个大趋势下产生了。要设计和制作出优秀的微课,教师首先要对微课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后其教学理念才会随之改变。在了解微课基础知识、类型、制作环境、流程、标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后,可以对微课设计与制作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认识。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和发展方向,从而制作出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微课,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本章内容
- 微课的基础知识
- 微课的类型
- 微课的制作环境、流程和标准
- 微课的应用
1.1 微课的基础知识
微课是一种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资源,微课的开发、共享和应用能有效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和教育均衡发展。简单来说,微课是授课老师按授课方式,借助课件的辅助,将教学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片段。制作一个微课比较容易,但制作学生喜欢、有实效的微课并不容易。要想制作好微课,需先了解微课的基础知识。
1.1.1 微课的概念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微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用“云端”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翻转”。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教师对“微课”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层面,甚至陷入了某种意义上的误区,这将有碍于目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革命。
1.微课是什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如图1-1所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图1-1 微课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效果最佳,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2.微课的组成
如图1-2所示,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用“非常1+4”来概括。
图1-2 微课的组成
“1”是指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该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
“4”是指提供的4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微练习(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 “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分钟左右,建议不超过10分钟。
- “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 “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
- “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
- “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3.微课与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所以不宜称为“课程”。
微课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微课和教学资源构成的一门系统而完整的课程。如图1-3所示,根据某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为课程开发完整的、成套的系列微课,这些系列微课与该课程的大纲、目标等的集合可称为“微课程”(Micro-Course)。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如图1-4所示,微课程一般由三大要素构成。
图1-3 微课与微课程
图1-4 微课程的三大要素
微课与微课程可谓互相储存、互相促进,高质量的微课能够使学习者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点。微课在微课程的框架下,可以将多个碎片化的资源进行聚合形成体系。先通过自主学习微课,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答疑和完成作业等活动将知识内化为技能,促进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更多的知识。
1.1.2 微课的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如图1-5所示,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具体来说,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图1-5 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是因为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0分钟内最佳,另外互联网中很多网站对视频的长度与容量也是有要求的,所以在时间上大家约定俗成。
2.教学知识点小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能够聚集问题,使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学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教学内容精选
“微课”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教学效果强悍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非常适合于网络学习与应用。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1.1.3 微课的作用
学生由于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原因必然存在学习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只偶尔听一次课,有的学生甚至什么都没学会。若想要很好地消化所学内容,必须经过一定的重复学习。微课就能够让学生去暂停、回放、重播所学的内容,弥补学习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自信。
这就需要翻转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尽量缩小差异,让学生都能适应到自主学习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图1-6描述了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作用。
图1-6 微课的作用
1.课前辅助作用
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可选择某一时段去观看微课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微课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也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分享交流。
2.课内辅助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究性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独立解决。
只有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老师所提供的微课,从而获取辅助,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3.课后辅助作用
学生观看老师课后所提供的难题、易错题微课视频,进一步巩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足,才有可能去拓展补充知识,提高课后练习的效率。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同伴分享,在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