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走向全行业大融合时代
如今,媒体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媒介融合的下一步是实现媒体全行业的融合,一切具有内容生产能力、发布渠道和提供服务的机构,都可能成为媒介融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独一个媒体集团、企业生产的内容数量和种类,已经难以满足全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媒介融合的下一步是突破媒介限制,打通全行业,令媒介边界消融,丰富媒体内容池,为用户提供最全面、最优质、最个性的综合服务。
首先,在业务融合方面,“中央厨房”成为媒介融合的潮流和趋势。“中央厨房”是融媒体中心,是一种集媒体策划、采访、制作、传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多媒体综合平台,能够提高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效率,进一步调整内部的业务边界和业务流程。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权威主流媒体的带动下,各地媒体开始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央厨房”,以重组、再造、融合为核心打破所有人员的身份归属、频道界限和条框分割,实行混编模式,并鼓励其与社交媒体、各地的媒体机构进行跨媒体合作,打造出涵盖纸媒、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客户端及其他新媒体形态,不断丰富媒体内容池,提高传播效率。
其次,服务融合成为推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元素。换言之,传统媒体要在保证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他行业的服务意识,从新闻资讯的提供者向以新闻资讯为核心的综合文化服务平台转变。第一,为用户提供智力信息服务,以媒体智库的兴起为代表,如新华社的瞭望智库,人民论坛的人民智库,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等,通过智能技术和智慧报道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政府、企业、社会民众提供智力支持。第二,为用户提供政务服务,如《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政务大厅”,目前已有数百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入驻并发布信息,着力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移动政务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第三,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例如,青岛报业集团旗下的“智慧青岛”客户端(图1-2)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均为用户提供挂号、水电煤缴费、快递查询等与民生相关的生活服务;《羊城晚报》旗下的“羊城派”则主打生活维权,为本地百姓解决在市场消费、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中的“无力感”。由此可见,媒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媒介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媒体的下一步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将更多的服务资讯汇聚到媒体平台上,用市场的力量开疆拓土,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新闻+服务”成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把新闻传播与新的生产要素融合起来,能够顺应用户需求的变化,重塑传播逻辑,无疑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战略选择。
图1-2 “智慧青岛”客户端
再次,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破媒介边界的限制。中央电视台依托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成功打造了新闻综合一体化云制作平台、央视云IT基础资源支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将现有的电视制播平台升级为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制作、播出和分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平台,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017年,北京电视台建设了融合媒体生产云平台,实现了业内第一个采用人工智能、分布式集群部署、多工具统一平台于一体的融合媒体平台。此外,还有美联社推出的机器新闻写作平台Wordsmith、新华社的“快笔小新”,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再次提醒人们“智媒时代”的到来。事实上,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算法、深度学习等新技术与媒介产业中的任何一个板块、要素和环节进行创新组合都会引发一场化学反应,并催生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智能媒体新业态。因此,未来的媒介融合仍需奉行“技术先行”的理念,鼓励新技术与媒介进行深度融合,大力提高媒介业务体系的技术含量,用先进技术引领和带动媒介业务发展,帮助媒介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打通媒体的内部资源,生产与报纸、网络客户端、微博等相匹配的个性化内容,提升用户体验。但是,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自给自足”式的融合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媒体与用户的需求,媒体融合需要“凝心聚力”,进行多极融合,扩大媒体生态圈。在未来,新旧媒体必须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彼此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要求媒介融合不仅要在内容、渠道方面进行融合,还要进一步深化业务、技术、服务、人才、经营等众多方面的融合,推进媒体内部打通、里外贯通,从而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和市场创收力。因此,媒介融合的下一步是实现媒体全行业的融合,实现人才共享、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大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