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捌
| 1861年(咸丰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与孝威
孝威知之:
数日前一书寄湘,由仲云转递,当已得览。
日间驻师广信,李逆世贤已闻风远飏,章门东路之患少纾。惟逆首李寿成陷瑞郡后凶焰日炽。四月初二日,平江营郭式源和后营李金旸被贼围裹,全军尽陷,李金旸闻已降贼。现函致各帅留心侦察,虑其冒官军以绐我也。
狗逆入皖后,多都护频得胜仗,鲍军已渡江援皖,涤帅移节东流。如章门西路事势再紧,我拟率全军赴之,但不知涤公以为何如耳。
四月十五日广信营次谕
办事做人,正道直行,有误立改
上封信提到棘手的军饷问题,这时开始找到一线眉目。世事多因忙里错。战事瞬息万变,我们逐渐看到,谨慎如左宗棠,也不是“每事对”。这两封信就是自我纠正做过的两件错事。
一、不欠“不成正果”之人人情
第一封信,左宗棠因为湖南省巡抚衙门对口设立了东征局,每年专门给楚军划拨一批军饷,刚出山时骆秉章划给他一笔,现在不意陡生变故。
变故因官场频繁换帅引起。左宗棠离开湖南后,骆秉章几乎同时被朝廷调往四川担任总督。1860年9月(咸丰十年八月),新任湖南巡抚改任翟诰,仍按骆秉章的既定“协饷”方案办,但到1861年4月(咸丰十一年二月),又改任毛鸿宾。毛鸿宾与左宗棠既非同门,又非故旧,即使与骆秉章,中间也隔了一位翟诰,论人论情,都扯不上关系。他对骆秉章设置的东征局拨款显然有意见,毕竟战事在江西,湖南永久性驰援,凭什么?于是他便下令停拨。
楚军断饷,弄得左宗棠一下手足无措了,连家庭每年二百两白银的生活费都拨不出来。情急之下,他向自己熟悉的好友,湖南巡抚幕僚黄冕(南坡)求借,以救家急。
左宗棠一生有个特点,凡做过的事,他要再想一想。想了一夜,他发现不对劲,后悔求助黄南坡。原因是,作为谋士朋友,黄南坡以前给自己出过不少点子,左宗棠信任他,但按他说的去做,结果“每事错”,吃了不少苦头。这次东征局斩断拨饷,黄南坡事前也误判过。左宗棠认为,老是误导自己的朋友,虽然不是存心使坏,但识见有限,成不了大器,不宜深交。要他周济家庭,欠他一个人情,以后他有事求上门来,自己不好拒绝,若是违心帮他,反而坏事。与其这样,不如趁早断绝,做泛泛之交,两不相欠。
战事得意,钱袋落空,左宗棠带楚军以来第一次陷入全面“经济危机”。他应急的处理方法,一方面是要儿子跟黄南坡撒谎,称家用不差钱;一方面则找女婿陶桄,要他挪二百两白银解急。
二、“以正化邪”,杜绝后患
第二封信说到的李金旸,前面几封信也曾提及。此人原是湖南地方的游民,啸聚一帮无业游民,占山为王。左宗棠担心他在湖南闹事,因为这种人放到地方,很可能成为一害,便决定“以正化邪”,邀他组织500士兵,作为楚军后营。
李金旸沐猴而冠,率部队气势汹汹从湖南开进江西前线,图战场立功。不想他与随同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秦舞阳差不多,在地方上虽气势强横,但上了战场却不禁打,一遇太平军就全军覆没,自己也做了俘虏。这种人本来就是地方流氓习性难改,叛敌变节比脱衣服还快。
左宗棠闻知后气不打一处来,知道自己又用错人了。
用错人的代价是严重的。最近一段时间,左宗棠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太平军借李金旸的旗号冒充楚军,骗开城门,便抓紧给各营将官写信,告知李金旸已经投敌叛变的事实。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疑惑,用李金旸这种地方不良武装,与楚军“尚严”、下战场还开除不合格将士的做法,岂不是前后矛盾?其实不然。李金旸部不是嫡系,何况,放在地方也是一害。将其收编也只是左宗棠在资金严重短缺时的权宜之计,他本意是想通过战场检验李金旸,战后合则纳入旗下,不合再解散这个占山为王的黑社会组织,一石二鸟。这也是他在湖南巡抚衙门做幕僚期间遣散浏阳“征义堂”的经验。
这次经验失灵,主要原因是战乱临时指派造成的,与左宗棠的用人眼光和治军方法,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冲突。
三、顾全大局,遵守规矩
让左宗棠感到安慰的是,全国整体战局此时已朝着有利于官军的方向发展。但正是这种刚刚逆转白热化的胶着状态,导致两军争夺尤其剧烈。
左宗棠选择豁出去。他说:“章门西路事势再紧,我拟率全军赴之,但不知涤公以为何如耳。”这句话应了曾国藩在宿松大营“高峰论坛”后的判断:“渠尚肯顾大局”。左宗棠不是任性胡来的人,他虽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但一旦付诸行动,还是会考虑全局,首先请示湘军名义上的最高总指挥曾国藩,等候他的指示。这种请示虽然也就批个“同意”了事,但作用不可小看。这也是曾国藩始终信任左宗棠的原因。左宗棠首先必须在政治上过了曾国藩这一关,才能不断得到朝廷的奖赏与提拔。这也是强部下与弱领导的正确相处之道。
1860年,左宗棠批示公文手迹
由此可以看出左宗棠处事灵活的一面。左宗棠自称“孤踪特立”,一则他过于看重名节,近似洁癖;二则他过于刚直,不愿违心给别人点赞。事实上,他办起事来并不特立独行。用现代话说,他始终是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是个守政治规矩的领导干部。
对于能力与眼光不如自己的上级,平时纠正他与当面教训他是一回事,但真正面临重大决策,尊重与遵行却是不打折扣的。虽然,左宗棠隐约预感到,曾国藩凭良心与热血为国尽忠,而才能欠缺,很可能也是个“不成正果”之人,但目前并不妨碍他努力配合曾国藩尽心尽力打好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