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牡丹皮的活性成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牡丹皮,芍药属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是我国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记载,“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檗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临床上,牡丹皮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

本书作者对牡丹皮的活性研究及成分组成进行了概述,作者对大花黄牡丹根皮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分级萃取,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乙酸乙酯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23个,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化合物结构,其中包括单萜类化合物7个、单萜苷类化合物3个、酚类化合物8个、酚苷类化合物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其中新化合物4个,分别命名为:大花黄牡丹萜A、大花黄牡丹萜B、大花黄牡丹萜C、2-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已知化合物19个,分别为: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元、2-羟甲基-苯酚、香草醇、芍药苷、赤式-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2-二醇、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没食子酸甲酯、Paeonilide、Paeoniflorone、3β,23-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酸、5-羟基-6-甲基-1氢-吲哚-3-甲醛、10-hydroxyverbenon、2-羟甲基苯基-β-D-糖苷、丹皮酚、丹皮酚新苷、丹皮酚原苷,这19个已知化合物均首次从西藏大花黄牡丹中分离得到,为传统中药牡丹皮在临床上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得到了黑龙江省人事厅博士后基金资助(LBH-Z13169)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面上项目资助(12541643)。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