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网络DEA模型概述
经典的DEA模型把DMU看作一个“黑箱”,忽略了中间各阶段的输入和产出。无法解释评价单元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对其效率的影响,也就无法真正找到非有效的根源,不利于其效率的改进。同时对于某些特定的行业:如保险业,其经营是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两个过程,单阶段DEA模型不适合评价此类行业的效率。为了打开DMU的黑箱,深入其内部进行效率评价,找出DMU低效的阶段,有学者提出了网络DEA模型,两阶段DEA模型是网络DEA模型的特例,在实际运用中十分广泛。下面对已有的一些两阶段DEA模型进行介绍。
2.3.1 两阶段独立DEA模型
两阶段独立DEA模型(称为“模型一”)将经营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使用第一阶段的投入和中间产出计算第一阶段的效率值,使用第一阶段的中间产出(即第二阶段的投入)和第二阶段产出计算第二阶段的效率值,使用第一阶段的投入和第二阶段的产出计算总体效率值。两阶段独立DEA模型在计算总效率值时未考虑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
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的经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xij是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第一阶段的第i项投入,yrj是第j个决策单元DMUj第二阶段的第r项产出,zdj同时是第j个决策单元DMUj第二阶段的第d项投入和第一阶段的第d项产出。vi是第一阶段的第i项投入的权重,ur是第二阶段的第r项产出的权重,是第一阶段的第d项中间产出的权重,是第二阶段的第d项中间投入的权重,j=1,…,n,i=1,…,m,r=1,…,s,d=1,…,t。第k个决策单元DMUk总效率值为θk,第一阶段效率值为,第二阶段效率值为。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第一阶段效率值,可通过式(2-38)求得:
(2-38)
>0,vi>0 d=1,…,t i=1,…,m
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第二阶段效率值,通过式(2-39)求得:
(2-39)
第k个决策单元的总效率值θk,通过式(2-40)求得:
(2-40)
vi>0,ur>0 i=1,…,m r=1,…,s
Kao和Hwang(2008),Yao C和Wade D.Cook(2009)在文献中都提到,两阶段独立DEA模型计算的效率值会出现以下的一些情况:某个决策单元k是总体相对有效的(即=1),而其一个子阶段是相对非有效的(即<1或<1);或者决策单元k是总体有效(即=1),而两个子阶段是相对非有效的(即<1且<1)。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两阶段独立DEA模型在计算每个阶段的效率值的时候,不考虑不同子阶段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在计算总效率值时应该考虑两个阶段的关系,同时指出DMU整体有效,当且仅当两个阶段都有效。
2.3.2 两阶段关联DEA模型
考虑到两阶段独立DEA模型的缺陷,学者们提出了两阶段关联DEA模型。与两阶段独立DEA模型一样,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经营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但是在计算总体效率值时,使用了第一阶段的投入、中间产出和第二阶段的产出。然后,在给定总效率的情况下,使用第二阶段的投入和中间投入计算第二阶段的效率值。最后根据总效率值、第一阶段效率值和第二阶段效率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第一阶段效率值。
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在某些行业的经营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投入同时被两个阶段所使用(黄薇,2012)。因此,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又分为序列型和资源型。序列型两阶段DEA模型假定第二阶段的投入仅由第一阶段的输出构成,而资源型DEA模型假定第二阶段的输入还包括第一阶段的输入。
(1)序列型两阶段DEA模型
根据选用目标函数形式的不同,有乘法和加法两种形式。Kao和Hwang(2008)提出了乘法模型(称为“模型二”),即总效率值θk等于第一阶段效率值和第二阶段效率值的乘积。他在文章中指出,对于中间变量来说,它既是第一阶段的产出,又是第二阶段的投入,在两个阶段中的权重应该相等,即==ηd。那么,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总效率值θk,通过式(2-41)求得:
(2-41)
其中,模型二中的变量含义与模型一相同。
第k个决策单元DMUk第二阶段的效率值,通过式(2-42)求得:
(2-42)
然后根据计算第一阶段效率值。由此可知,第k个决策单元DMUk整体生产过程有效(即=1),当且仅当。同时,有,,即总效率不大于第一阶段效率值和第二阶段效率值。
Yao C和Wade D.Cook(2009)提出了加法模型(称为“模型三”),即总效率值为两个阶段效率值的加权求和,将加法模型得到的DMU总效率称为“和效率”。这里的加权的权重为各阶段的投入占两个阶段总投入的比例。与Kao和Hwang(2008)一样,他假定中间变量在两个阶段中的权重相等。
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总效率值θk表示如式(2-43),其中,ω1和ω2分别是第一阶段的投入x和第二阶段的投入z占两个阶段总投入(x+z)的比例,模型三中的其他变量含义与模型一一致。
(2-43)
由ω1和ω2的表达式可知,0<ω1<1,0<ω2<1。
将权重ω1和ω2带入总效率值θk,可得式(2-44):
(2-44)
则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总效率值θk,通过式(2-45)求得:
(2-45)
第二阶段的效率值,通过式(2-46)求得:
(2-46)
最后,根据求出。
由此可知,第k个决策单元DMUk整体生产过程有效(即=1),当且仅当。同时,有,≤≤,即总效率值介于第一阶段效率值和第二阶段效率值之间。
(2)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
陈凯华和官建成(2011)研究了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总效率值θk,可通过式(2-47)求得:
(2-47)
进行t变换,令:
VV1i=V1iai,VV2i=V2iai
则上式可转化为式(2-48)的线性形式:
(2-48)
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第一、第二阶段效率值,可通过式(2-49)求得:
(2-49)
同时,作者在实际应用时,认为各种投入在不同阶段的系数是相等的,即:
由此可知,第k个决策单元DMUk整体生产过程有效(即=1),当且仅当==1。同时,有≤≤,即总效率值介于第一阶段效率值和第二阶段效率值之间。
2.3.3 组合型两阶段DEA模型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序列型和资源型模型使用较为广泛。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单一模型评价的片面性和区分度不够高的问题,本书提出了组合型两阶段DEA模型,将单个模型的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包括序列型中典型的乘法模型(Kao,Hwang,2008)、加法模型(Cook,Zhu,2008),资源型中的典型模型(陈凯华,2011)。
在组合各模型的效率值的时候,可以根据模型结果的合理性给出每个模型的权重,再进行加权求和,当然这里的权重和为1。本书确定权重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某个模型的结果与所有模型结果的均值的一致性越高,那么这个模型就越合理,权重也越大。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有n个DMU,共有q种模型,第i个模型对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效率值为,i=1,…,q;k=1,…,n。
第一步,计算DMU的效率均值。第k个决策单元DMUk效率值的q种效率值的均值μk。即式(2-50):
(2-50)
第二步,计算模型的权重。第i个模型对DMU的效率值组成的向量与每个DMU效率均值组成的向量的距离为式(2-51):
(2-51)
第i个模型权重i为:
(2-52)
第三步,计算综合效率值。计算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效率值θ'k为:
(2-53)
2.3.4 网络DEA模型的研究进展
Färe和Grosskopf(1996)引入内部链接要素并提出动态DEA模型。Nemoto和Goto(1999,2003)将拟固定投入要素看作两期间的动态要素,即拟固定要素既是本期的投入要素,也是上期的产出要素,提出了动态DEA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实证中。Geymueller(2009)构建了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动态DEA模型,并基于实证结果与静态模型对比得出静态分析会导致误判的结论。Amirteimoori(2006)运用动态DEA模型评估经营业绩从而计算单期绩效和总绩效以得到最优产出。Färe和Grosskopf(2009)对动态DEA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出前期相对于当期的真实效应。Tone和Tsutsui(2010)将动态要素引入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Tone,2001),重新定义了动态要素(例如存款、固定资产投入),并将其分解为优动态、劣动态、可分动态和不可分动态四种情况。虽然动态DEA模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然而,目前这些研究仅限于DEA层面的单期数据,将动态要素引入到多期指数分析中的研究尚且不多。雷明等(2012)的研究是最早涉及该问题的文献之一,该研究在分析能源效率时,将固定资产投入作为动态要素引入Malmquist指数中,提出了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模型。
传统的绩效评估将投入产出过程看作一个不分割的“黑箱”,然而投入产出理论指出各个行业必须协调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受制于其他行业,同时也对其他行业产生影响。Färe和Grosskopf(1996)首次提出网络DEA的概念,将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分解,考察每一阶段对生产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并在随后提出了基于网络生产系统的DEA模型的基本架构。自此,研究网络DEA的文献有很多(Luo,2003;Lewis和Sexton,2004;Yao等,2009;Chen等,2013;Fukuyama和Mirdehghan,2012)。Seiford和Zhu(1999)研究了两阶段独立DEA模型(即前后两阶段的权重完全没有关系),用以评价银行两个子过程以及整个业务过程的绩效。Chen和Lin(2006)最早研究了资源约束型两阶段生产系统的DEA模型。Kao和Hwang(2008)建立了两阶段关联DEA效率评价的乘法模型,并对我国台湾财险公司进行效率分解和实证研究。Tone和Tsutsui(2009)网络要素引入到SBM构建网络SBM模型。自此大量文献都基于无径向无导向的SBM模型进行两阶段分析(Akther等,2013)。Vaz 等(2010),Fukuyama和Weber(2010)将负产出要素引入到两阶段SBM模型中,具体是将负产出当要素假设为投入要素进行计算。Avkiran和McCrystal(2012)将灵敏度分析方法引入网络DEA。研究系统大体分为串行网络系统和并行网络系统两个,具体如图2-8和图2-9所示。
图2-8 串行网络系统
图2-9 并行网络系统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DEA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彭煜(1998)指出投入产出表中各经济部门对应的DMU是DEA 有效的。李亚明和佟仁城(2007)从投入产出表的使用和投入角度计算各个部门的相对效率,以此分析了经济系统各部门之间的相对依赖程度。Prieto和Zofío(2007)将投入产出表应用于网络DEA模型中,利用表中的最初投入、中间投入/使用得到最终需求来评价各行业部门,并称之为矩阵DEA。Luptacik等(2010)也将投入产出核算引入到网络DEA中,应以评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绩效。
将动态要素和网络要素同时引入DEA研究是当今热点之一。Chen(2009)将动态DEA和网络DEA合并评估绩效。Bogetoft等(2009)对动态网络DEA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Tone和Tsutsui(2014)将动态要素和网络要素引入到SBM构建动态网络SBM模型。Liu等(2011)将时间参数引入构建两阶段的动态网络DEA模型。Fukuyama和Weber(2013)将动态网络DEA模型应用到日本银行业实证中。而上述研究都是考虑单期绩效的动态网络效应,而且多为理论模型的构建。Lei等(2013)将动态网络效应引入到Malmquist中提出该指数新的分解方法,并将动态网络模型运用到实证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