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例题
例2-1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
【分析】真误差是真值与观测值之差,真值和观测值一个做被减数,另一个做减数即可。在很多参考书中,有的是观测值做被减数,真值做减数;有的是真值做减数,观测值做被减数。
【解】在该书中,真误差等于真值减去观测值,即真值是被减数,观测值是减数,因此观测值的真误差定义如下:
真误差=真值-观测值
三角形的闭合差是其三个内角和的真误差。
【说明】在很多情况下,观测值的真值往往是不知道的,因此它的真误差往往就不能求得。平面n边形的内角和(n-2)·180°,是为数不多的真值已知的情况。
例2-2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若干次观测得到一组观测值,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
【分析】在教材中学过,只要观测条件相同,所得观测值的精度就相同,不论这些观测值所对应的误差大小如何。
【解】这些观测值的精度相同;不能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
例2-3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为什么?
【分析】这个题需要参考中误差公式=,通过n取不同数时进行验证。
【解】不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
原因:根据中误差公式,当n=2时,不妨设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和σ2=,则有Δ'21+Δ'22=Δ″21+Δ″22,例如22+32=(-2)2+(-3)2和22+32=22+32,都满足中误差相等,但是其真误差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例2-4 有两段距离S1和S2,经多次观测求得观测值及中误差分别为330.00m±3cm和630.00m±3cm,试问哪段距离观测精度高?二者各自观测值的真误差是否相同?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段距离的中误差相等,但是长度不同,因此依据相对误差定义式可知两者精度不同;同时,再依据例2-3中的分析,可知真误差不一定相等。
【解】它们的真误差不一定相等;它们的精度不相等,后者高于前者。
例2-5 设观测向量X=,它的协方差阵为DXX=,求出观测值L1、L2、L3的中误差及其协方差、和。
【分析】该题是考查对协方差阵定义的理解程度;同时大家还要注意,在测量误差领域中,通常观测向量是以列的形式定义的,即X是3行1列的向量。在协方差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各分量的方差,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分量间的协方差。
【解】根据协方差阵的定义,可得
=2,=, =,=-1,=0, =
例2-6 设有两组观测值,它们的真误差如下:
第1组:+2,-3,+1,+2,-2,-1
第2组:+1,-1,-5,+2,+1,-1
试求,(1)它们的平均误差、;(2)它们的中误差、;(3)它们的或然误差、;(4)判别它们之间的精度高低。
【解析】每组均为6个数据,则列表如下。
由平均误差公式 =,得 =1.833,=1.833;
由中误差公式=,得 =1.958,=2.345。
对于或然误差:将两组观测值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如下。
可见,根据或然误差的求法,取第1组中间两个误差值的平均值,即第1组的或然误差=2;取第2组中间两个误差值的平均值,即第2组的或然误差=1。
对于以上结果综合分析可得,有时候,对于两组观测值个数不太多的数据,分别计算平均误差θ、或然误差ρ和中误差σ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原因主要是观测值个数太小的原因。在理论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ρ≈0.6745σ、θ≈0.7979σ,可知,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三者的大小关系为σ>θ>ρ。
那么如何来判别观测值的精度呢?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中误差对大的误差反应灵敏,故通常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本题中 <,中误差越小,精度越高,因此,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高。
【说明】本题注意不要用错公式。同时,有一点再强调一下:中误差、平均误差、或然误差,这三个指标在理论上衡量观测值的精度时是一致的;但在实用上,由于观测次数总是有限,尤其是观测次数较小时,根据它们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不一致的。在通常情况下,常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