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大香料岛
历史上全世界有4个地方被称为“香料岛”: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见图13),班达群岛,加勒比海的格林纳达,非洲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群岛。
图13 马鲁古群岛
马鲁古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东北部,处于苏拉威西岛和伊里安岛之间,赤道从中穿过,面积74000多平方公里,由大约1000个小岛组成。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适于香料作物的生长,是东方主要的香料产地之一。以前这里生产的香料,质地优良,香味浓郁,闻名遐迩。
马鲁古群岛旧名“摩鹿加群岛”,属马鲁古省,有哈马黑拉、塞兰、布鲁等岛。山岭险峻,平地少,多火山。许多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西比拉山高2111米,在巴漳岛。有干季和雨季,森林覆被率76%。有镍矿。种植稻、玉米、椰子和西谷,出口木材、肉豆蔻、鱼虾和珍珠。巴漳岛有东南亚最大的鱼干厂。古时即以盛产丁香、肉豆蔻、胡椒闻名于世,被阿拉伯、中国和印度的商人称为“香料群岛”。香料生产和贸易繁荣到16世纪,现在香料生产已经没落。
早在欧洲人听说“香料群岛”之前,马鲁古北部的丁香及中部岛屿的肉豆蔻已在亚洲交易。1511年,安东尼奥·德·阿布雷乌率领3艘船侦察摩鹿加群岛,在完成任务返航时,一艘船触礁沉没,船长弗朗西斯科·塞尔旺获救,被带到了摩鹿加群岛的特尔纳特岛,后来他担任了苏丹顾问。塞尔旺设法使苏丹与葡萄牙结盟,1521年,葡萄牙在此修建了炮台等军事设施,后来又步步推进,1522年占领雅加达,1545年又在万丹建立了贸易中心。1562年和1564年,安汶和特尔纳特先后成了葡萄牙的属地。这样葡萄牙终于完全控制了香料群岛,在东方建立起了以果阿、霍尔木兹和马六甲为核心的东方贸易网络。此时的西班牙借助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通过南美洲南部也到达了亚洲。
面对香料群岛,西班牙人垂涎三尺。由于没有计算摩鹿加群岛地理坐标的可靠方法(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才解决),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声称根据《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摩鹿加群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两国开始了激烈争夺,为此还爆发了小规模冲突,即使教皇出面调解也没有什么作用。直到1529年,由于同英国和法国作战,西班牙陷入了财政危机,不得不向葡萄牙贷款,并同意了葡萄牙提出的放弃争议群岛一切权利的条件。1529年4月,两国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放弃了对摩鹿加群岛的主张,并接受了两国在东方的分界线,即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的子午线。
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中,最后荷兰人获胜。这期间争夺该地区控制权的斗争使很多人丧生。得胜的荷兰人赢得了巨大的利润。但到18世纪末叶,香料贸易大幅衰落,摩鹿加经济变成死水一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人为了在东印度群岛重建殖民统治而设置东印度尼西亚州时,将摩鹿加并入该州。
班达群岛(见图14)是肉豆蔻的原产地,在马鲁古群岛以南。班达群岛是由印度尼西亚班达海上东北部10余座小火山组成的岛群。群岛中的海面形似小湖,风平浪静,海水清澈,珊瑚礁及海洋生物甚多,为著名的“海底花园”。土产以椰子为大宗,亦有渔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14 班达群岛
群岛的火山土适宜种植肉豆蔻,并出产丁香、椰子、木薯、鱼以及热带水果和蔬菜。群岛半数人口住在班达奈拉(Bandanaira),该地是班达奈拉岛的港口城市兼首府。大部分居民是爪哇人、望加锡人(Makasarese),以及殖民地时期从附近岛屿掳来的奴隶的后裔。
格林纳达(见图15)是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最西南的一个岛屿,离委内瑞拉不远。它同马鲁古群岛一样地处热带,终年气温很高,潮湿多雨。因此,岛上植物茂盛,满山遍野长着芳草鲜花,尤多肉豆蔻树,到处香味扑鼻,很早就有“西方香料岛” “香料之国”之称。据说,过去航海的人凭着肉豆蔻花的香味,就可以方便地找到格林纳达。岛上居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肉豆蔻、香蕉、可可、椰子、甘蔗等,是世界上第二大肉豆蔻生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上肉豆蔻价格下跌,经济受到影响。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成为外汇的主要来源。
图15 格林纳达
桑给巴尔群岛(见图16)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温古贾岛、奔巴岛和附近50多个岛屿组成。首府设在温古贾岛。桑给巴尔是有名的“丁香岛”,也有人称“香料岛”。桑给巴尔的总面积不到2700平方公里,却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栽种丁香,共有将近500万株丁香树。丁香树每年花开两季,用花蕾榨的油,芬芳袭人,是一种名贵的香料。丁香树被当地人称为“摇钱树”。出口丁香花蕾和丁香油的桑给巴尔港被称为“香港”。
图16 桑给巴尔群岛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早在南宋时期,中国已经与桑给巴尔的居民有贸易往来,《诸蕃志》称之为“层拔国”,《岭外代答》记为“昆仑层期国”,《文献通考·三三二》、《未史·四九零》记为“层檀”,《岛夷志略》记为“层摇罗”等,这些资料详细记载着岛上居民有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居民。岛上曾发掘出中国古青花瓷器及宋代铜钱,如今在桑给巴尔博物馆中还陈列有中国清朝的瓷器。
葡萄牙殖民者在1498年完成了绕道南非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航行,凭借船坚炮利打破了几个世纪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称霸东北非和北印度洋的格局。1503年,葡萄牙人占领了桑给巴尔。为了使远洋贸易顺利开展、获取更大的利润,他们在桑给巴尔扩建了码头、船坞、食品加工厂、机械修理厂等小工厂,从非洲掠夺象牙、黄金、玳瑁和香料,从远东中国购进丝绸、茶叶和瓷器,从东南亚购进香料。当时的桑给巴尔,成了葡萄牙人货物的集散地和过往船只的后勤供应基地。
16世纪时,这里是非洲与阿拉伯及印度的一个交易中转地。到了近代,桑给巴尔才开始有来自印度的移民。桑给巴尔不但盛产香料等农作物,还盛产贵重金属和宝石,是名副其实的“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