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3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者,此承上条而言,是为发汗后不解,须当更行桂枝汤者,因其尚有余证未去,在表之邪气尚在也。如为发汗后,其余证未见,在表之邪已无者,则不可更行也。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此其邪不在于表,而入之于里,是为胸中之热,迫津液而为汗;其在里之热,有伤于肺气,呼吸不利而为喘,热随汗减,故而身无大热也。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者,此与麻黄伍石膏,以清太阳之里热,合杏仁之降气,与甘草之生津,则胸中之热去,其病自愈也。
陈元犀说:“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一节,未出其方。此处补之,其文略异,其实互相发明。不然汗后病不解,正宜桂枝汤,曰不可更行者,知阳盛于内也。汗出而喘者,阳盛于内,火气外越而汗出,火气上越而喘也。其云无大热奈何?前论温病曰: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邪从内出,得太阳之标热,无太阳之本寒也。今曰无大热,邪已蕴酿成热,热盛于内,于外热较之而转轻也。”
皮毛者,太阳之表也;心胸者,太阳之里也。邪入于里者,则寒化为热,虽同为太阳病,却有表寒里热之分,是为医者所当知也。小青龙汤所治,是为表里皆寒,外邪引动伏饮也。麻杏石甘汤所治,是为寒邪入里,化而为热也。两者如分之不清,则治之以为逆,此须当详辨其寒热,而不可以有失也。
一男性患者,15岁,自童龄之时,得哮喘病。数年之中,打针输液,难以数计,皆未得根治。视其舌苔黄而厚,自言已输液七日,病仍不解。知其为里热伤肺,乃与麻杏石甘汤服之,至今未发。
按:本条论发汗后,邪入于里而化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 四两, 去节 杏仁 五十个, 去皮尖 甘草 二两, 炙 石膏 半斤, 碎, 绵裹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麻黄减二升,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二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柸。
此方于麻黄汤中加石膏之辛寒,去桂枝之辛温,则不治在表之寒,而治入里之热。柯韵伯说:“此证但热无寒,用青龙则不宜姜桂,恐脉流薄疾,斑黄狂乱作矣。此证但热不虚,用白虎则不宜参米,恐食入于阴,长养于阳,谵语而腹胀矣。此为解表之剂,若无喘鼾语言难出等证,则又白虎之证治矣。凡治温病,表里之实用此汤;治温病,表里之虚用白虎加参米,相须相济者也。若葛根黄芩黄连汤,则治利而不治喘,要知温病下后,无利不止证,葛根黄连之燥,非治温药,且麻黄专于外达,与葛根之和中发表不同,石膏甘润,与黄连之苦燥悬殊。同是凉解表里,同是汗出而喘,而用药有毫厘之辨矣。”
凡属清热去邪之方,皆须以生津药配之,则热去而阴不伤。越婢汤中之甘草、大枣,白虎汤中之粳米、甘草,竹叶石膏汤中之人参、麦冬,皆内寓有此意,可见本方之更加甘草者,因其有生津之能,故用之以护阴也。
医案
1.大叶性肺炎
孙某,男性,53岁,山东人。患者于入院前三天曾淋雨,前两日突然发冷寒战,继之发高烧,同时伴有腹泻,每天十几次,泻出物均为水样便,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及大便脓血。入院前一日出现咳嗽,气喘,咳嗽为呛咳,无痰,咳嗽同时牵及右胸上部疼痛。次日发热增高,咳嗽气喘增剧。
入院当日症状:发热不恶寒,汗出少,咳嗽气喘如前,小便短赤,口苦口干,渴欲饮水。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此次发病后除自服过十滴水一瓶外,未作过其他处理。
入院检查:体温39.6℃,发育营养良好,急性病容,精神合作。惟精神困顿嗜睡,面色赤,舌微红,舌苔黄腻,气短时有呛咳,无痰声,语言清晰洪亮,脉浮洪数。肺检左右对称,起伏稍快,语音振颤右大于左,叩诊右上肺浊音,听诊右上肺有管状呼吸音,其他肺野清,心检仅心率稍快86次/分,其他无异常。化验检查:白血球22100/mm 3,中性92%,大便检查(一),Х光检查:右肺尖及上野相当于上叶呈密厚均等普遍阴影,其他肺野清晰。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右上叶)。中医诊断:肺热咳喘。
治疗经过:入院后嘱卧床休息,流食,完全用中药治疗。入院当日予白虎汤合小陷胸汤一剂,无效。次日体温又高至41℃,遂用麻杏石甘汤加葛根,服后2小时即全身汗出,体温随即下降至38℃,次晨体温36.8℃,咳嗽、气喘、胸疼等症状,基本消失,仅有腹泻。遂停服麻杏石甘汤,改服葛根芩连汤。服药后次日体温又上升至39.5℃,腹泻次数反而增多,遂停葛根芩连汤,再予麻杏石甘汤加葛根一剂。服药后2小时又出汗,体温下降至37℃,腹泻亦明显好转。次日体温正常,改予竹叶石膏汤,以后体温未上升,症状完全消失,血象亦转正常。[方药中.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一点经验和体会[J].中医杂志,1959(2):36.]
按:此案症见面色赤,舌微红,舌苔黄腻,气短时有呛咳,无痰声,语言清晰洪亮,脉浮洪数者,是为寒邪化热,病在太阳之里,而干之于肺也。予白虎汤合小陷胸汤无效者,此病在于肺,肺中有热,反与清解胃热之方,故而服后无效也。改用麻杏石甘汤加葛根,体温随即下降者,此与麻杏石甘汤清其肺,加葛根以治下利,方与病合,故服之而得愈也。仅有腹泻未愈,改服葛根芩连汤,反而腹泻次数增多者,此病为表邪入里,而热在于上,非为表邪入里,而热在于下。两方之所治不同,故虽然服之,亦不得其效也。仍与麻杏石甘汤加葛根,腹泻亦明显好转者,可见前之辨治未误,而当守其原方,不可妄自改动,反不利于病也。
麻杏石甘汤与葛根芩连汤,两者皆临床常用之方。一治热在于上,一治热在于下,虽皆为里之有热,须当辨证清楚而用之。此仲景之方,各有其所治,而不可以妄施也。
2.荨麻疹
吴某,男,工人。患荨麻疹已多年,时发时愈,周身痛痒,多方医治不效。拟麻杏石甘汤加味。
处方:麻黄、杏仁、蚕砂各9g,生石膏、地肤子各12g,全蝎、生甘草各3g。水煎服。
上方共服十剂,病即痊愈,未再复发。[王怡康.用麻杏石甘汤治荨麻疹[J].新医学杂志,1978(7):24.]
按:荨麻疹一病,有寒热之分。《伤寒论》:太阳表邪入里,汗出而喘者,此表热内郁于胸也。此案患者患荨麻疹已多年,时发时愈,周身痛痒者,此表热内郁于肌肉也。两者之病虽不同,因皆属于表热内郁,故可同用麻杏石甘汤主之。今于方中再加蚕砂、地肤子、全蝎以去风,则其效为更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