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骨折概述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骨折的局部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其特有体征包括受伤部位的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多数骨折仅引起局部症状,部分严重骨折和多发骨折可导致全身反应,例如休克和发热。

骨折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根据在X线片上骨折线的方向,骨折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和骨骺分离。根据骨折复位后是否稳定可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斜形骨折、螺旋性骨折和粉碎形骨折等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多处骨折出现在同一肢体上称为连枷骨折。此外,骨折还可以分为创伤性骨折和非创伤性骨折(即病理性骨折),创伤性骨折比病理性骨折更多见。

骨折的X线检查应拍摄包括邻近关节在内的正位和侧位片,必要时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片,如掌骨和跖骨拍摄正位及斜位片,跟骨拍摄侧位和轴位片,腕舟状骨拍摄正位和舟状骨位片。有时损伤情况不易确定,需拍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片进行对比。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轻微的裂纹骨折急诊拍片时不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线,如临床上症状比较明显应于伤后2周拍摄X线片复查。此时,由于骨折断端吸收可以观察到清晰的骨折线,如腕舟状骨骨折。X线的投照角度对影像学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对于邻近关节部位或解剖复杂部位的骨折,X线检查提供的骨折相关信息往往有限,此时有必要进一步做CT、3D-CT重建或MRI检查。

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骨折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固定是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良好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发生并发症,有助于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在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作舒缩活动;在骨折中期,逐渐活动骨折处邻近关节,逐渐增加锻炼次数、运动幅度和力量;骨折愈合后,应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辅以物理和药物治疗,尽快恢复肢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