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杂病针灸治验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针刺治疗概要

一、 针灸治疗总则与治法

1. 针灸治疗总则
古人认为:百病皆生于气,针刺在于调气。因此吴教授认为针灸治疗的总则就是调气通经,调和阴阳。即针灸治病的关键是调节气机的通畅和保持阴阳气血的平衡。
(1) 调气通经:气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周流运转,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如果各种功能运行不顺畅,则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脏腑紊乱,百病丛生,也即《黄帝内经》所谓“百病皆生于气也”。
故历代医家治病,均非常重视气的调节。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吴教授认为针灸是利用人体正气治病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对腧穴的刺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达到调整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促使正气运转旺盛而抵御病邪的侵害。正如《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2) 调和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经络脏腑到病因病机乃至于辨证论治,无不包含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的“阴阳者”不仅仅指孤立的“阴”或“阳”,而是指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张景岳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辅相成,否则,阴阳失去制约,则会发生偏盛,以至离决,生机无法维持。如《黄帝内经》所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病理状态,针灸治病的关键就是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2. 治法
(1) 通督温阳: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本病的病机及病位之所在,选用督脉、太阳经为主的针灸穴位,以补肾通督、疏通经络,激发和加强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在体内的运行,从而畅通气机,调和气血,恢复生理功能,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吴旭教授认为通督不应局限于采用督脉的经穴,而应该包括督脉、督脉络的穴位以及邻近的足太阳经的背俞穴。
通过刺激督脉、华佗夹脊穴、太阳经背俞穴等相关穴位,可以对机体产生近乎“谐振”的协同作用。能够疏通督脉及诸阳经经气,激发和加强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在体内的运行。
临床运用上,可以配合灸法,但不是必需的手段。“温阳”更多的是通过督脉经气的疏通,从而加强阳经经气推动全身气血运行,促进和提高机体的功能达到的。可以这样看:通过采用通督的治疗手段,使机体产生温阳的效应。
(2) 标本兼治:就是在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标本的含义是很广的,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以说明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从邪正双方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症状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位来说,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的先后来说,旧病为本,新病为标。这些都为治标与治本的理论依据。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说明病有在标在本,或先治其标,或先治其本,随机应变,说明掌握治疗标本先后的重要性和原则。即病轻者标本同治,病重者,或单治本,或单治标。
1) 急则治标:是因为某种病情较急,如不急治,可转为危重病证。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中,如大出血患者,当出血时应急予止血,遏止急流以治其标,待出血缓解后才根据病情进行调治以治其本。《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这是治标的例子,因为中满与大小便不利那是较急的证候,所以尽先治疗。
2) 缓则治本:《素问·标本病传论篇》:“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治其病因,症状自解;治其先病,后病可除。说明当某病引起其他病变,而又无危急症状都应当治其本病。治愈了本病,由其所影响而产生的病证,亦可迎刃而解。
3) 标本同治:当本病和标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均可采用标本兼治法。《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间者并行”,是指病之轻而浅者,可用标本同治的方法。这种治法,临床上应用较多,对一般病证,均可采用。例如肝郁化火,上逆刑金,肺失清肃,而成胁肋疼痛、咳嗽胸闷等症,则以肝郁化火为本,肺失清肃为标,治疗时一面疏肝清火,一面肃肺止咳,针灸可取足厥阴、足少阳、手太阴等有关经穴,达到肝肺同治、标本兼顾的目的。
(3) 针灸药结合:只针不药,只药不针,皆非良医,知针知药,固是良医。有些顽固疑难疾病,或脏腑功能失调,或某些急性病证,治疗时需要针灸与药物配合,或者首先用药物控制症状和病情以图速效,待病情稳定后再施以针灸整体调理以图久远。
(4) 急症治疗十法:①行气止痛法;②活血消瘀法;③调气止血法;④通腑导滞法;⑤化气利水法;⑥镇惊息风法;⑦开窍醒神法(附回阳固脱法);⑧定喘法;⑨清温泄热法;⑩祛邪解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