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奚肇庆学术经验传承创新
第一章 医家小传
奚肇庆教授,1949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博士后流动站导师。1975年起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99年获评主任医师,2000年获教授职称,2002年获江苏省名中医称号。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外感发热、急性咳嗽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染病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医疗救治组成员,江苏省SARS、禽流感、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组成员及中医组组长,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首席专家。
一、个人学习成长背景
出生于职员家庭,父奚可权与无锡名中医龚士英(国家名中医龚丽娟之父)是亲戚关系,自幼与无锡名中医李慕莲、其子李翼平同居一大院,朝诵《伤寒》,夜闻《汤头》,耳濡目染,秉承庭训,受中医古典著作启迪熏陶至深。及长毕业于江苏省中医卫生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随周仲瑛、徐景藩、汪履秋、夏桂成、龚丽娟、刘再朋、傅宗翰、严明、单兆伟等老师学习,获益良多。1977年师从李石青、师承吴门医家曹鸣皋,昼临案侍诊,夜聆听教诲,整理医案笔记,名医名方、经典古籍,无不涉及。在导师精心调教下,勤求古训,熟读经典,承袭吴门医派学术思想所独具的特色——“重视经典理论,善于吸收融通,敢于发明创新,处方用药轻灵”,进而汲取融汇诸多名师之精华,指导理论和临床。
二、临床专业资历
1975年8月至1985年8月,任江苏省中医院住院医师,在呼吸科、心内科、肾内科、消化科、老年科、急诊科完整临床历练,在充实中医理论的前提下,兼收现代医理,触类旁通,灵活运用。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研究生班学习并获中医学硕士学位。1987年8月至今,任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急诊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并于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其间曾在南京铁道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及美国关岛大学进修学习。
三、医术、医德、学术、传承、生活
医 术
重视经方注重辨治,用药轻灵常起沉疴
奚肇庆从事呼吸、急诊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9年,擅长内科外感温热病、咳嗽、中风、血证、胸痹,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癌、呼吸衰竭,传染病等急危重症。对中医肺系疾病、中医急症、脑血管疾病、外感高热等,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而其中,在应用膏方治疗、调补肺系疾病方面,更颇具心得,形成了个人独具特色的诊疗理论体系,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90岁的谢将军一年来常卧病榻,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让他高热、昏愦、痰涌、水肿,全身7条通道,呼吸机、吸痰器、监护仪等侍候左右,联合应用抗生素4种以上,痰培养细菌大都耐药、霉菌感染。奚肇庆延诊,认为症情复杂、病情危重,大寒之品、大补之法未效,恐常法难以取胜。细察病人,气伤阴损,但正气未竭,热极为痰闭阳郁,主张以白虎加人参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复方薤白胶囊出入。一剂见效,体温从40.2℃骤降至37.8℃,肌肤渐凉,三剂后痰出神清,其夫人及医护人员称奇。
奚肇庆善用、屡用经方,常两方以上合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人参汤治疗哮喘,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小陷胸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肺心病等。复方薤白胶囊亦源于经方,对肺部感染有明显的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和抗菌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复方薤白胶囊作为国家中药新药,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Ⅱ期、Ⅲ期640例病例,及急诊观察190例,疗效达85.2%~92%,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诚感经方药少味轻,却愈大病。
医 德
仁心岐术治病救人,不畏风险置之度外
21世纪初全球性SARS、甲型H1N1流感肆虐,特别是我国缺少达菲等抗病毒药物,温热病的传染、传播一度造成举国恐慌,人人自危,谈虎色变。有急诊科主任染病,有急诊科护士长牺牲,明知风险,奚肇庆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咨询专家,江苏省卫生厅甲流、禽流感中医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任务,开始了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研究。2013—2014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我国南方地区性流行,作为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首席专家,他会诊于省内外,深入病区、重症监护病区,亲临病榻,诊脉察舌,遣方施治,为中医药防治烈性传染病提供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中医药对现代传染病可防可治。
奚肇庆不畏风险,不分昼夜,随叫随到,会诊、出诊,深入各发热门诊、传染病院指导诊断和治疗。组织全国急诊、传染病协作组40家单位,制订临床验证方案,观察2000余例外感发热患者(包括确诊、疑似的甲型H1N1流感)和验证全国各协作组单位20余种有效方药、国家新药中成药20余种,发现中医药具有良好的退热和抗病毒作用,某些中药制剂和中成药具有类似达菲的作用。多次制订、参与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省级、国家级中医药防治方案,提升了中医药的影响,促使中医急诊治疗温热病的治法、方案逐渐成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坚力量。
学 术
学贵于博术贵于精,继承创新勇于实践
奚肇庆有较深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自幼受中医熏陶,喜读中医经典医籍,善于学习各家学说和应用临床医家之长,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临床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临床验证。
1982年在临床中发现中药薤白有解痉平喘的作用,受《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不得卧,及薤白利肺气、止喘急的启发,认为胸痹之病应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提出痰浊痹阻,气机不展的病机,从胸痹论治咳喘的理论,研制了复方薤白胶囊。
奚肇庆深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等温病大家的学术思想的影响,在继承吴门医学、山阳医学治疗温热外感热病的理论,和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温热病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临床经验,提出急诊外感发热早用重用清气法,研制“上感颗粒”。在一项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的重大科研中,采用透表清气法,第一阶段观察465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患者,结果发现“上感颗粒”的平均起效时间(体温下降0.5℃所需的时间)为2.35小时,平均退热时间(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为13.55小时,首次服药后4小时内体温下降≥0.5℃的患者例数在50%左右,各证候的总有效率在95%以上。其中风寒证57例,风热证102例,卫气同病147例,风邪袭表(寒热不显)64例,风邪袭表(寒热兼夹)70例,分别占12.95%,23.18%,33.41%,14.55%,15.91%,卫气同病证比例高。证候的地域分布特点,在北方(包括北京、徐州):五种证型分布基本无差别,在江南附近(包括南京、合肥、无锡、昆山):以卫气同病、风热证及夹湿证为主,在西南地区(成都):以卫气同病、风热证为主;在南方(广州):以风热证、寒热兼夹及夹湿证为主。
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高热、咳嗽、喘息,发病急、传变迅速、病死率高为特点。2013年4月~2014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4例核酸转阴转院、康复出院,1例死亡。历初期、进展期、恢复期,按照温病学温邪上受,卫气、卫营同病,气营两燔、湿郁阴伤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南方地处吴域湿地,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施治。法以扶正祛邪为宗,透表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泄浊、益气护阴养津,时时顾护阳气,方以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白虎加人参汤、清营汤、泻白散、葶苈泻肺汤、参苏饮、达原饮、复方薤白胶囊、热毒宁注射液等随证出入。泄卫透营、辛开苦泄、散血,益气固阳、护阴养津等施治方药,具有良好的退热、化痰止咳平喘作用,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低氧状态作用,降低了病死率。
以实践验证了中医药能够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肺炎和改善症状。
传 承
尊师携幼承前启后,耐心细心相得益彰
奚肇庆很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生活中是个平易近人的长者,教学上是个严格细致的学者,不仅要求学生阅读中医经典著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跟师出诊,亲身体验,在诊病过程中传授个人经验。常教导学生“医乃仁道”,需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作为师者,严于律己,“活到老,学到老”,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无私奉献于“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带教过程中,虚心学习学生的新思想、新技术,充实带教内容,拉近师生距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更好地用于传道、传承与创新。
奚肇庆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已39载,作为《中国中医急症杂志》、《世界感染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学术委员,严谨敬业,编撰、参编著作十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以亲身写作经历,认真批改、评述论文,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
首先在中医急诊开展四十余家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和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率先在全国中医急诊行业开展外感发热、急性咳嗽的中医急诊诊疗方案和国家临床路径。
生 活
心境恬淡起居有常,坚持晨练饮食不偏
奚肇庆的学医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他有过迷茫,有过误解,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但都淡然处之,豁达坦荡,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以中(医)为荣。
他每每坐诊时,思维清晰,精力充沛,对待患者仔细耐心,温文和善。生活中恪守12字口诀:慎起居,调饮食,适劳逸,畅情怀。顺应四季变更,规律饮食,恪守中医药养生调治原则,遵守作息时间,乐观随和,年逾六旬的他依然保持充沛精力,投身诊疗工作,善待每一位病人,愉快度过每一天。
四、临床实践方面主要的体现
临证其辨证论治的特色及优势,在于坚持整体观念。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审证求因,审因求治,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奚肇庆教授认为肺系疾病其辨治与肺、脾、肾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以补益胸中宗气为根本,袪除影响肺气,升降出入的痰浊、瘀血、寒饮、热毒等病邪为标,化痰浊,和血脉,复清肃,使气机出入通畅,呼吸均匀,营卫充盛,气血顺畅,吐故纳新无阻。从不同角度兼顾扶正祛邪,消补兼施,灵活论治肺系疾病,并能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
强调肺系疾病治病求其本,同时重视“天人相应”的学说。肺主卫、情志主悲,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对肺系疾病、急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悲伤恐惧患者,分解病因,因势利导,结合用药往往事半功倍。
五、学术研究和科研发展成果
(1)1982年发现中药薤白有平喘的作用,先后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文版)发表。
(2)1990年首先在《中医杂志》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从胸痹治疗的新观点,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3)1995年在《金匮要略》学术研究中,率先提出胸痹与肺的证治,从理论上探讨胸痹除包括心系疾病外,还可包括肺系疾病,瓜蒌薤白半夏汤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其新疗法于2000年获医院新技术奖。
(4)1998年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薤白制剂及常压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造模、右心导管有创性肺动脉压测定,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江苏省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并被评为江苏省中医科教先进工作者。
(5)作为江苏名方开发和研制的复方薤白胶囊新药,2002年获国家新药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资助,在肺系疾病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独到的经验与体会,创制“复方薤白胶囊”,治疗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有显著疗效。2007年成功转让。
(6)采用透表清气法,研发“上感颗粒剂”,治疗外感发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显著疗效,并主持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从事临床成效评估与研究,成绩卓著,获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中医药行业专项科研基金资助。
(7)参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辨治方案及临床应用研究”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13BAI02B08
六、参与国家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教研水平与成果
主持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中医急诊)建设项目1项,经费500万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项,经费50万元。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发热、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验证方案,组织全国40家中医急诊、传染病协作组实施、临床疗效总结课题2项。撰写国家外感发热、急性咳嗽中医临床路径2项。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国家级3项)、国家新药中药1项、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发热临床验证方案课题1项、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课题1项,总经费390万元。获奖成果: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南京市(副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江苏中医药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发明专利4项。指导研究生:近十年来,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21名、硕士生20名。
七、发表论著
在《中医杂志》、《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世界感染杂志》、《中国中医急症》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4部,教材3部。主编撰写中医急诊文献与临床研究资料6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