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优化宁波宜居环境的对策建议

本节基于前面宜居环境评价的结果,针对宁波在宜居环境建设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借鉴同类城市优化宜居环境的经验,提出优化宁波宜居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一)建立调控稳定房价机制

住房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较高的房价严重影响着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本文所计算得到的收入房价比指数权重显示,在所研究的9个城市中,较高的房价走势是导致生活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也会导致城市人才的流失,对城市未来发展有消极影响。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的房价相对偏低,但还需对房价调控给予足够重视。

宁波市在控制稳定房价方面,可借鉴无锡市“以房补房”的模式和苏州市在调控土地供应、强化房价管理方面的经验。要加强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规模与房地产开发节奏,要采取多种渠道调节住房供求关系,合理引导居民住房消费;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以及自住性、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强中低收入者经济适用住房、廉租屋的保障力度。

(二)建立高效快捷公交系统

出行便捷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高效的交通系统能够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随着宁波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数量急剧上升,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效率、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相对较小,但还需不断改善并加以解决。

宁波在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上,可借鉴无锡市和南京市快速公共交通通道建设的成功经验,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地铁线路和快速公交线路,优化公共汽车路线,合理分散客流量并实现各类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不断完善交通管理系统,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交通网络;大力宣传绿色出行的优点,提倡绿色出行理念,建设宜人的、完整的步行休闲网络和覆盖面较广的公共自行车网络。

二、大力提高教育文化水平

(一)大力塑造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文化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宁波市要大力塑造有宁波特色的文化特质。

宁波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潜质,要注重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将自身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发扬宁波本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注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培育特色鲜明的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对外的影响力;在确保特色文化街区的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展示本地的文化艺术、传统工艺、饮食文化,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

(二)大力提高文化设施质量

文化活动已成为居民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为满足居民的多层次化需求,应适当提高文化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游乐场、酒吧等的质量标准和服务水平。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需大力提高文化设施质量。

宁波市可借鉴深圳市建设“一公里文化圈”“十分钟文化圈”的经验,要注重在市域范围配备齐全、功能各异、质量优等的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刺激居民文化方面的消费;要实现文化设施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线下消费和线上服务相结合,及时、高效地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建设区域性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三)重点培育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是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伴随着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因此一个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在教育事业发展上处于平均水平。

宁波市可借鉴深圳市的做法,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并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各方力量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优先发展初等、中等教育,重点培育一批教学优质、设备先进、校风开放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名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借鉴厦门市在义务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义务教育向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就学机会均衡方向发展。

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快建立空气检测系统

空气质量好坏是关乎市民日常生活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却往往忽视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市民的出行与工作,改善空气质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与深圳、厦门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为提升空气质量,宁波市可借鉴厦门市环境全面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快投入空气监控设备,如建设区域空气站,居民区空气质量检测站;借鉴深圳市关于大气环境的专项执法经验,加强执法监控的管制力度,严格执行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高排企业的监督与控制,限制高排的汽车如黄标车的行驶等;建立市民监督机制,鼓励居民对附近空气污染行为的监督与举报。

(二)科学规划多维绿色城市

城市绿化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营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手段。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不高,且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宁波市要注重科学规划,保护好现有绿地面积,例如确定永久保护,补偿新绿地规划面积;学习与借鉴深圳市的立体绿化经验,重视立体绿化的规划,以建筑物、构筑物为载体,以植物为材料,以屋顶绿化、架空层绿化、墙体绿化、棚架绿化、桥体绿化等形式实现平面与立体共同建设的多维绿色城市。

(三)加快建设便民利民公园

公园相对于绿化覆盖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功能的多样化,不仅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是一个集健身、娱乐、交流及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市民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的今天,公园建设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在公园建设方面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尤其体现在便民公园的建设上。

把公园搬到家门口,不仅是政府着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市民迫切需要实现的心愿。宁波市要注重多方筹措资金,以新建、改造、扩建为主要形式,大力扩大公园面积,学习与借鉴深圳市建设“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的经验,注重营造公园城市、花园城市。

四、加快提升医疗保障与安全生产水平

(一)加强社会保障性支出力度

社会保障性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一项和社会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重大作用,社会保障性支出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医疗保障与安全生产的水平。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社会保障性支出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还需持续加强社会保障性支出力度。

宁波市可参考深圳市的做法,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力度,使其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公平的社会保障;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居住、养老、医疗保障问题,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市民参保补助标准。

(二)不断增加城区医院病床数

在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的医疗机构病床数处于相对落后地位,中心城区医院病床数供给相对短缺。

宁波市可学习与借鉴大连市的做法,注重扩建中心城区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和妇女儿童医院,增加病床数,同时新建专项门诊医院,缓解综合医院就医压力;大力完善和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市民尽享医疗“实惠”。

(三)重点完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安全生产不仅关乎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还涉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生态问题,尤其是对于建筑工地、高污染企业等项目或单位,需要加强综合治理。对于安全生产的管控也是医疗保障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与同类城市的比较中,宁波市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较高,且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宁波市可学习与借鉴厦门市的经验,按照“覆盖重点,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思路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安全生产管控发展体系,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生产带来的伤害;注重完善相关部门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控;聘请专家对危险度、污染性较大的企业或工地做好审评工作,给出专业指导以加强生产的安全性;采取居民监督、网络举报等方法,重点加大对高危企业的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