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华堂村
书圣华堂两相欢
华堂村隶属于嵊州市金庭镇,地处市城东卧猊山麓,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全村约4000人,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嫡传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内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氏家族文化。
东晋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称病弃官,入剡县金庭(剡东王罕岭金庭观),筑室隐居,卒后就地安葬。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又从金庭观迁居卧猊山麓,自此,王氏在华堂扎根。宋末元初,第三十三世孙王迈“肇营广厦”,子孙将书画悬于厅堂,供人品赏,其宅有“画堂”之称。后因其屋舍精丽,山水清妙,“画堂”易名为“华堂”,并逐渐由堂名演变为村名。
华堂古村四周群山环绕,南倚卧猊山,北对石鼓山,西峙盘龙山,东临平溪江,空间形态呈背山依水、山环水抱之势,体现出传统聚落择地筑基的理想环境格局。古村落建筑依路而建,布局合理,道路、街巷与传统建筑、文物古迹交织一体,整个华堂古村形成“一溪、一圳、四街”的独特井字形格局。
华堂村村景
华堂村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华堂村现有古村面积10万平方米,除了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铺、池塘、水井之外,还有55座老台门、3200米鹅卵石街巷、458米九曲水圳,历史上曾有“十庙十庵十祠堂”之称。
华堂村现存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建筑工艺精湛,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两层楼,较多设置封火墙,建筑结构简洁而坚固。
华堂村文物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华堂王氏宗祠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迄今已500余年。王氏宗祠祭祀对象是石氏太婆夫妇,初始名为“节孝祠”。据《金庭王氏族谱》记载: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天性纯孝,其父犯事被逮待役,王琼代父充军,病卒他乡。王琼之妻石氏太婆年轻丧夫,“父母欲夺而嫁之”,但她“矢志守节”,受到王氏家族的尊敬。石氏太婆曾孙命子在平溪岸边建造王氏宗祠,上刻“慈节”两个大字。“慈节”意为慈爱善良,身怀高尚品德和节操,这是对石氏太婆的最高评价。
王氏祠堂内园林风貌清雅,内外各有两眼古池相互对峙,祠内的古池风光最佳,雕栏石桥、古池亭阁、浮萍游鱼,古意盎然。祠堂北面一条水圳,沿街侧而流,绕到祠堂后墙,穿过村落流入农田。据传这条九曲圳是石氏太婆赐予村民的恩惠。据《金庭王氏族谱》载,九曲圳是王羲之三十九世孙王普(1423—1496)蕙庄书院的园林遗存。
王氏祖先融园林建筑元素于祠堂中,以庭园式建筑模式在祠堂建筑上进行具体实践和应用,表现出超常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高超的空间造型艺术,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文:王瑛/图:嵊州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