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陕北高原上
人物瞄准镜
夏辉,男,1993年1月出生,籍贯浙江衢州,2011年考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2014年9月应征入伍,成为西北地区某部队一名汽车兵,2016年9月退伍返校,继续就读建筑学专业。在部队服役期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车辆驾驶证。在大学期间,曾获得三等奖学金。
2017年6月9日下午三点半,我们提前来到约定地点——阳明学堂,为此次采访做准备工作。此次采访对象是土建学院建筑131班(原建筑112班)的夏辉同学。从夏辉的话语间,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体味到了参军那段虽苦却又不乏乐趣的时光。
好男儿志在军营
作为一名大四学长,回忆过去的四年时光,夏辉觉得,当兵那两年,是他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他从一名在校大学生到走入军营,前后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记得最初踏入陕西这片土地是在2014年9月,那时这片陌生的土地给夏辉的第一印象就是“干”,但当自己终于适应那里的生活之后,离开的时间却悄然而至。2016年10月,夏辉两年的当兵之旅画上了句号。“为什么会有参军这个想法?为什么会对军营产生这样的满腔热血?”夏辉羞涩一笑,他说:“从一开始,当兵这一想法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意愿。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想去参军,但是由于当时家里人反对,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那时我家里人认为只要本本分分地念完大学,在毕业之后好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但是,被压抑的火焰总有重燃的那天,出于那份对军营的强烈向往,在综合考虑了参军年龄限制后,为了不让自己将来后悔,夏辉还是坚持走上了参军这条路。至于参军热情的由来,他说:“其实很简单,不过是期待那些类似于电视上的打斗场面,那些特种兵酷炫的训练方式。喜欢的,就是那种感觉,那种当英雄的感觉。”
新兵连:一个成方圆的地方
当兵总是从新兵营起步的。在夏辉眼中,新兵营是一个有哭有笑的地方,有一份很真、很真的回忆。夏辉第一天到新兵营时,由于还没有开始正式训练,班长对那些刚入伍的新兵们客客气气的,看上去很好说话。但是,到了第二天,正式训练拉开了序幕,班长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新兵营是一个确立规矩的地方,“统一”是一切行为的准则,也是新兵营带给夏辉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在新兵营期间,每天都要完成满满当当的任务,早上该干什么、下午该干什么、晚上该干什么,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除了这些日常集训外,新兵营里每个人吃饭甚至是上厕所的时间都是统一的。说起军营里严格的统一原则,夏辉也面露“无奈”,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就不后悔。
部队的规矩总是比我们平日生活要严苛得多。你的行为稍有差错,就会挨罚。由于刚进部队没有多久,新兵们对部队的规矩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挨罚就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训练结束后,几个同年兵饥肠辘辘,屁股一沾凳子,不管不顾,便开始动筷吃饭。那顿饭之后回到宿舍,所有人都被罚做深蹲。起先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被罚,只知道双脚发酸、颤抖,只能在班长不注意的时候稍稍移动一下,偷偷换一下脚。之后才知道,原来吃饭也有吃饭的规矩,也有统一的指令。这就是新兵连,一个成方圆的地方。
戴眼镜的高原汽车兵
新兵连,少不了眼泪的陪伴。流泪也是值得回忆的。夏辉略显不好意思地说:“我哭过两次,就两次。第一次哭,是因为训练,那次训练实在是太累太苦了,所以一扑到床上我就闷在枕头里一直哭。第二次哭是在姐姐结婚的那个晚上。那天晚上,在得到班长应允后,我拿起公用电话给姑姑打了一个电话,原本想着让他们高兴高兴,同时再给姐姐送上一个祝福。但是,一听到姑姑的声音,我的眼泪就止也止不住地掉了下来。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家人欢欢喜喜在庆祝,自己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吃苦受累。一种独自在外对家人的思念,一种无法言语的孤单感油然而生。只有在家人的面前,我们才会显露出自己内心最脆弱的一面;只有在家人面前,我们才会卸下伪装,不再一味地自己扛着。”军人,把铮铮铁骨献给祖国,心中也有一块柔软,它属于亲情。
汽车连:考验从未间断
度过了两个月短暂的新兵营时光,具备了当兵的基本素质之后,新兵们就要正式做出自己的选择了。因为喜欢开车,夏辉最终选择加入了汽车连。但在进入汽车连之前,新兵们还需要到司训大队接受一段时间的学习。司训大队实际意义上是一个学习单位,是战士们离开新兵连和日后下连队的一个过渡的地方。提起司训大队,夏辉印象最深的是过年。他在军队的第一个年就是在司训大队过的。提起那天的年夜饭,夏辉回忆起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道菜。那不是什么大鱼大肉,而是一碗类似皮蛋瘦肉羹的东西,吃起来给人一种很美味的感觉。吃过年夜饭后,夏辉原本以为可以休息了,但是班长却说,因为马上就要考核了,所以每个人还要完成一次测试。好在测试后没有别的任务,在班长的带领下,大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新年过后,夏辉通过了考核,前往汽车连报到了。
不论身处何方,军队中的训练、考核从未间断过。即使夏辉已经跟随部队在汽车连驻扎下来,但编制还未紧跟着他转到汽车连。只有通过复训考核,他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连的一名士兵。惊险刺激的复训让夏辉学到了很多东西。
复训期间,每天早上8点钟,夏辉在科长的带领下,协同连长,十个班长,以及近二十个学员准时从营区出发,驾车穿梭在高速公路、山地和城市道路上,熟悉周边的情况,学会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回忆班长第一次带他开车的情景,夏辉表示,当时的场景真是令人后怕。那次复训,夏辉一如往常地掌控着方向盘,看见一辆摩托车从前方驶来,本能地踩下刹车让行。恰巧对面的摩托车也停了下来,见此,他便踩油门又继续前行。不料,班长直接拉手刹,对他“呵斥”道:“你干啥啊?就是这样一惊一乍的么?”当时的夏辉已经给吓蒙了,头脑一片空白,直接一脚死死地踩着刹车,班长说的什么已经听不进去了。汽车连常有长途机动驾驶训练、抗疲劳训练,军队里老兵的真本事令夏辉叹服。汽车连的训练项目包括倒车移位、公路掉头。“普通学员们一般都是三进两倒,有些技术好的班长,直接开三挡,两进一倒,便完成了,速度极快。”夏辉如是说着,眼睛闪闪发亮。一说起他们连长的开车技术,他便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钦佩,眉飞色舞。
保持行车速度是确保机动效率的重要方面。在一次复训中,在双向两车道的路上,夏辉所在车队遇上了同向的另一支车队。前方车队有60辆康明斯大车。对于新手来说,如果康明斯大车速度快的话,方向盘比较难掌控,因此该车队车速比较慢。按照平常的训练,夏辉所在车队一般都是以每小时70公里的车速前行的,可这下全队的前进速度被压得很低。夏辉所在的车队跟了十多分钟后,连长抄起对讲机,下达机动超车命令:“各班长注意啊,下面我们开始超车,一辆一辆超,班长把握着点节奏。”于是,10辆车和60辆车的超车大战就此拉开帷幕。连长带头指挥,超一辆,插一个空隙,有时遇上对面来车,场面惊心动魄。
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保卫国家是军人的天职。从夏辉踏入陕西这片热土的那一刻起,这两年生活的艰辛就已经注定。为了保卫疆土,守护高海拔地区的和平,对于战士们来说,高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夏辉的第一次外训的地点是青海。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进行外训,这对部队里的大多数同年兵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大伙都特别激动。前往青海的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地方,荒无人烟。这次外训,部队连续机动三天两夜,终于在海拔3000多米的一处营房稍做停留。看到眼前的营房和平常的楼房一般无二,夏辉很高兴,他问班长:“班长,就是这里吗?很不错呀,待几个月都无所谓。”可是,班长回答后他才知道,原来这座营房是让他们暂时适应一下环境的。大概一星期之后他们还要继续前行,前往目的地。海拔3000多米对已经经历了半年训练的战士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包括夏辉在内的新兵们非常兴奋,就连体能训练的时候都是蹦蹦跳跳的。
按照行程安排,部队稍做休整后就开往海拔4000多米的外训基地。相比前面的营房,这里的空气更加稀薄,高原反应也开始折磨战士们了。搭帐篷、造炉子等前期准备工作在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在艰难的环境中,夏辉和他的战友们严格按照“高要求、高标准”,把高海拔帐篷搭得非常牢固,如同平地上生成的产物一样。采访中,夏辉笑道:“我们军人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什么都要会。”
军人从来都是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的。如果一个军人不再奔跑,那么他或许已经倒下,为国捐躯。在一次队伍冲山头体能训练的时候,一位战友发生了意外。在所有队员都到达终点的时候,大家都还有说有笑。就在大家起身的时候,这个战友一站起来,就一头栽倒,人就不行了。这对一群没有经历过生死战斗的新兵来说,就像一枚炮弹炸裂了山头,震耳欲聋。战友的离去在夏辉这些新兵的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部队在我们上高原之前会进行教育动员,这不仅旨在消除我们的恐惧心理,也是为了针对以往训练中出现过的状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比如我们会轮流站岗放哨,要把睡着的战友叫醒,或者推一下,确保人身安全。”谈起离去的战友,夏辉语气低沉,情绪有些低落。“当兵其实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照顾好自己,实在承受不住就要告诉班长。”
最忆是军旅
两年多的军旅生活,使夏辉颇有感慨。他感慨新兵连好,大家事情一起干,苦一起吃。他说,他会一辈子记得新兵连,记得一帮同年兵,记得新兵连的班长。在夏辉心里,新兵连的班长还是很搞笑的。有时候班长在休息时间找夏辉唠嗑:“来来来,夏辉你过来……夏辉,你知道我为什么当初选你吗?因为我班里要挑一个戴眼镜的。”说完,班长哈哈大笑起来。回忆起这些,夏辉也不由自主地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继而,他又安静下来,声音闷闷的:“我确实也给班长制造过许多麻烦。我这个人,想法比较多。队友他们都是班长怎么说怎么来,我动不动就会问他‘为什么’‘凭什么’。虽然班长看起来很严格,但实际上他对我们特别好,真有什么事都会替我们扛起来。因为他觉得你是他的兵,你糗了,他脸上也没光。”
军旅生活结束了。但是,军旅生活对夏辉的影响极为深远。参军后的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做事考虑的不只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他用十分生动形象的说法解释道:“如果你只有一个苹果或一颗糖果,你不可以在8个人面前拿出来吃,除非你有8个苹果或8颗糖果。我现在觉得做事情要多从旁人的角度考虑。”
现在,夏辉找了一份野外素质拓展的工作,这份工作的工作服看着像军装,这让夏辉特别喜欢,他喜欢那一种感觉。他说:“通过这份工作,我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毕竟当了两年兵,喜欢上了迷彩,有感情在里面。”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一趟两年多的艰辛跋涉,圆了自己的“从军梦”,夏辉心中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还会选择参军吗?”
“会。”
采访结束了,夏辉干净利落的回答久久地萦绕于我们耳旁!
笔者感悟
从加入这个暑期实践项目开始,我的每一天都是在期待和紧张中度过的。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实战演习”的机会实在难得。采访如同故事会,讲故事的人要有素材,听故事的人要会思考,做一个会听故事的人实属不易。
采访前要认真地熟记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要做到灵活贯通,要配合讲故事的人所讲的故事抛出问题。故事不在多,在于合适。如何将话题引到自己所需要的方向,才是最关键的。
军营的生活丰富多彩,受访者在回答采访问题时,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常常会偏离主题,那么我们的配合和引导极为重要。听故事重在听,适当时也可说,就着受访者讲的故事中有趣的几点稍做深入提问。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要将受访者和采访者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拉近,这样才更能引出受访者内心深处的回答。
由于经验不足,在采访过程中我和搭档在问题引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此外,采访过程的照片记录做得也不是很充分,为后期编稿带来了些许麻烦。
尽管磕磕绊绊,采访过程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这个采访还是圆满完成了。夏辉学长很会讲故事,也很有耐心地解答我们的提问。朱美燕老师非常耐心地为我们的采访稿把关,逐字逐句地斟酌。十分感谢夏辉学长的配合,以及朱美燕老师的稿件指导。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还会选择参军吗?”
“会。”
我想这是接触新闻学以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采访了。
——郑弟升 新闻16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