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由失衡到再平衡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国内来看,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波动式上升,资源要素短缺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亟须加快转型升级。

作为发达经济体特有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发达经济体之间。1970—1991年,发达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比例达到90%以上。与发达经济体不同的是,发展中经济体由于所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为滞后。然而,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及其世界占比分别为25.2亿美元和0.5%;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和占比骤升至1231.2亿美元和9.1%,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7.5%。根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数据库资料综合计算所得。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现有的研究和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升级的界定和测度方法,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区位和产业选择、机理关联、升级效应等方面。因在分析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影响因素时大多学者采用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本书在梳理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借助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演化情况。在理论方面,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在实证方面,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传统计量模型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做了相关研究。

本书共由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当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介绍了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第2部分为理论分析,主要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经典理论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第3部分和第4部分为现状分析,第3部分介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第4部分在测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第5部分为实证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运用传统计量分析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第6部分为全书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俞佳根

2017年3月